<p class="ql-block">——关于“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之一)</p><p class="ql-block"> 丰际萍</p> <p class="ql-block"> 2020年底,一家语文媒体发布了一组年度语文教学“热词”,其中,“语文要素”和“大单元教学”位居前列。实际上,关于“大单元教学”,不仅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词,也是近两年来基础教育所有学科都在致力探索的教学方式,或者说是一种教学理念,它是信息时代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p><p class="ql-block"> “单元整体教学”,并非一个“新词”,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单从1950年“语文”课程名称正式确立时算起,其理论与实践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1956年),叶圣陶等老一辈语文教育家,以“语文基本功训练项目”分组(单元)组织教材以及该组织方式下的以“组”为整体的教学。历经半个多世纪,特别是近20年的新课程改革,伴随着学科育人目标的发展变化(双基——三维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探索也逐步深入。梳理其发展脉络,分析其中的“变”与“不变”,会澄清许多模糊认识,从而科学、有效地投入到当前教学改革的实践中。</p><p class="ql-block"><b> 一、关于单元整体教学</b></p><p class="ql-block"><b> 首先,关于单元整体教学。</b>这里有两个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p><p class="ql-block"> 关于“单元”,它是课程或教学的基本组织单位。“'单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哈尔巴特学派的威勒倡导的‘五步教学法’。基于这种方法处理的一个完整单元叫做‘方法单元’。而后转入美国,发展出多种多样的单元论。”“单元”既有以学科知识体系组织的教材内容单元,也有以学生生活经验组织的“经验单元”。因此,从课程与教学的视角来看,单元之于课程,通常是内容组织的基本单位,依据教科书内容划分,会有大、中、小之分;从教学视角来看,依据教材内容单元,从学习的角度重新设计,又是学习意义的组织单位。而当前正在探索的大单元教学,它是学习意义的组织单位。</p><p class="ql-block"> 关于“整体教学”。所谓整体,它是与部分相对的。关于整体教学,余文森教授认为:整体教学的基本特征是联系、组织、整合。联系强调的是关联而不是孤立;组织强调的是建构而不是复制;整合强调的是“化学反应”而不是“物理反应”。“整体即联系,整体即组织,整体即整合”。即通过联系、组织、整合,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防止知识学习的碎片化,通过结构化的、层层深入的学习,促进学生对学习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同时期的学科育人目标,影响着课程单元的组织方式,也影响着学习意义单元的组织方式。</p><p class="ql-block"> 回想我所经历的语文课程与教学单元整体设计30年,大致有三个实践阶段。</p><p class="ql-block"> 一是加强“双基”时期的语文训练组教学。我1985年毕业任教语文,正是提倡“双基”教学时期。教材按训练组组织内容,每个训练组安排一个读或写的训练点,统领训练组内容,这就是教材内容单元。这样的单元组织,聚焦读写能力,读写结合,整体感非常强。而一个个螺旋上升的单元读写训练项目,构成了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能力训练主线。单元除安排讲读课文、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外,还安排“读写例话”。“读写例话”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主要是结合单元具体课例阐述单元读写训练项目的内涵、意义和具体操作,其作用类似于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交流平台”,但比“交流平台”内容更完整、阐述更透彻。在这样的训练组编排体例下,语文教学也以一个训练组为单位,聚焦读写训练项目,加强基本功(知识、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它体现了叶老所说的教会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语文教育观。但是由于强调训练,老师们在教学中往往将单元读写训练项目当成知识传授和记忆,而不是在读写的实践中去感悟和运用,由此引发了关于语文教学 “文道统一”的大讨论,而对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质疑声更是长期存在。</p><p class="ql-block"> 二是2001年新课程改革以来,三维目标导引下的语文单元整体教学。</p><p class="ql-block"> 头十年,在加强人文价值引导的语文教育理念指导下,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组织单元,语文知识能力体系弱化。教学以人文目标统领单元,兼顾语言学习,但语言学习目标欠清晰,课堂教学呈现出繁琐分析、频繁问答、表面热闹等现象,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解决的基本对策是一篇带多篇,加大阅读量,但学生语文素养并没有因量的积累而实现质的大幅度提升。</p><p class="ql-block"> 自2010年开始至2019年的这10年,随着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布,“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成为语文教学的热点话题。我们基于课程标准,结合语文教材,尝试构建语文读写目标体系,实施读写目标统领的单元整体教学,摒弃了单篇课文的繁琐分析和过度挖掘,这与统编本提出的语文要素理念是完全一致的。2016年,统编本教材启用,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统领组织单元内容,语文知识能力体系有了清晰发展脉络,全国层面上,语文教学也从孤零零的单篇课文内容分析的传统模式,逐步转向以单元为整体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实践。</p><p class="ql-block"> 以上教学方式都可以视为“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即将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以语文方法技能或人文思想为主线,统领单元学习,前后关联,整体施教,实现学生读写能力和思维的逐步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逐步提升。这种单元教学的内部结构往往以课型来呈现,即以不同的课型体现单元学习过程中目标的逐步达成和学生思维的逐步发展,相比于孤零零的单篇教学,学生学习质量已经有了突破性的提高。但是,我们发现,这种依据教材编排、以课型呈现的单元设计,更多的是从教师怎么教的角度思考,缺乏对教材内容、学生生活、学生语文学习三者联系的系统思考与深度融合,所以教学中老师牵引学生亦步亦趋学习内容、习得方法技能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很难实现和谐“统一”。于是,2019年春天,我们开始了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再出发”——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实践。</p><p class="ql-block"><b> 其次,关于“大单元整体教学”。</b></p><p class="ql-block"> 2018年,随着高中课标学科核心素养的明确提出,实施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大单元教学”成为老师们研究的热点。正如崔允漷教授所说的“大单元、大观念、大情境、大任务”。 这里的大单元,不同于教材安排的内容单元,“单元不是知识或内容单位,而是学习单位。”依托教材内容单元,通过指向核心素养的内容重组与学习设计,形成具有学习意义的单元。它以大概念或关键能力为统领,以真实情境任务为载体,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整合了目标、内容、情境、任务、活动、评价等诸要素。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在结构化的内容中,在相互联系、层层深入的语文实践中,形成学科观念和可迁移的语文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真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关键要素是:目标、情境、任务、活动、评价。</p><p class="ql-block"> 由此看出,伴随着学科育人目标的不断发展,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也在不断地拓展着它的内涵。而指向核心素养的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与此前的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相比,有改变,也有继承。</p><p class="ql-block"><b> “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改变了什么?</b></p><p class="ql-block"> 一是学习目标的发展变化。从双基——三维目标——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不同时期学科育人目标的变化,也导引着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向和价值追求。二是以真实情境中的大任务为载体展开学习,实现语文知识技能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强化了语言的实践运用。三是以任务活动代替了教师逐段分析、学生亦步亦趋学习的现象,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引导学生在完成语文任务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建构语文学习的意义,它强调的是“做中学”。四是大单元教学更具整合性,以单元大概念或关键能力为统领,以情境任务为载体,既实现了目标、内容、活动、评价等各因素内部的整合,又实现了各因素之间的整合,在整合的学习中,实现学习建构,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所以大单元整体教学,它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和学习观,这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另外,大单元教学坚持“基于标准教学”的教学评一致性原则,评价设计先于学习活动设计,评价活动嵌入学习过程之中,加强情境中的表现性评价等,都为当前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p><p class="ql-block"><b> “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不变的是什么?</b></p><p class="ql-block"> 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本质属性没变;语文的实践性特点没变;语文学习规律和基本活动方式没变——听说读写,并将“思”贯穿听说读写始终;语文知识能力体系有变化,但更多的是继承(如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等语文技能已经不再明确出现,而阅读提取信息、搜集整理资料等基本技能被明确提了出来),体现了不同社会发展时期对学生语文基本能力要求的不同。</p><p class="ql-block">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读课标,深入分析教材,把握教材单元结构和编写意图,将教材单元内容合理整合,建立教材内容、学生生活、学生语文学习三者之间的联系,实现情境任务和学习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否则活动就是一种浅层的形式,教学改进也只是换了个名堂,进入新一轮的高耗低效。当然,目前提倡的逆向设计、教学评一致等教学设计理念,能比较好地解决教学无效性问题。</p><p class="ql-block">二、为什么实施大单元整体教学</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要参考文献:</p><p class="ql-block">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p><p class="ql-block">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年1月)</p><p class="ql-block">3. 温儒敏《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七个创新点》(《小学语文》2016年第9期)</p><p class="ql-block">4.王云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小学语文》2017年7—8合刊)</p><p class="ql-block">5.高文 徐斌艳 吴刚主编:《建构主义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7年)</p><p class="ql-block">6.拉尔夫•泰勒【美】著;罗康等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6年1月)</p><p class="ql-block">7.J.S 布鲁纳【美】著;邵瑞珍等译《布鲁纳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2月)</p><p class="ql-block">8.格兰特•维金斯,杰伊•卖克泰龙【美】 著;闫寒冰 宋雪莲 赖平译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4月)</p><p class="ql-block">9.李锋《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6月)</p><p class="ql-block">10.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7年7月)</p><p class="ql-block">11. 钟启泉 《课堂转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6月)</p><p class="ql-block">12.刘月霞 郭华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8年11月)</p><p class="ql-block">13.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8年11</p><p class="ql-block">14.林治金等主编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史》(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6年8月)</p><p class="ql-block">15.孟亦萍《让语文学习真实发生——基于真实情境的大单元教学实践》(《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第5期)</p><p class="ql-block">16. 丰际萍 赵晓蕾 聂淑香 主编《基于标准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济南出版社 2020年6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丰际萍:山东潍坊坊子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长期从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教育科研、学校课程建设等研究。著有《研究与人格完善——我的教育研究之路》《学业质量标准与教学指南——小学语文》《基于标准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等个人及团队著作4部。研究成果《小学语文“读写目标体系”与“学业质量标准”研制与实施》,获2018年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p><p class="ql-block"> ( 2021年3月19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