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ff8a00">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人格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经常、直接、根本、有效的教育。</font> 研究表明,积极的家庭环境能优化孩子的心理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积极的家庭环境,是一种快乐自由、温馨和睦、充满爱和包容、洋溢着活力的家庭氛围。在这种环境中,家庭成员关系和谐、相互关爱、互相尊重、快乐温馨、民主宽容、理解支持、态度积极、平等沟通。<br> 孩子的心理成长与家庭环境交互作用,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根据孩子的不同天资制定不同的目标,激发孩子成长的内在动力,使孩子在快乐自由、温馨和睦、充满爱和包容、洋溢着书香氛围的家庭环境中,真切地感受、体验、吸收家庭的正能量,主动建构、创造和优化自我良好的心理环境,发展健全的人格。 在孩子成长中,家庭环境对其影响深远,对此,父母一定要拥有先进的家庭教育观念,今天我们就这个话题聊一聊如何做,能够助力孩子健全人格建构。<br> 目前,家庭教育观念有这样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是对孩子放任自流,认为孩子可以在家里为所欲为,想怎样就怎样,把希望寄托于孩子将来长大以后或者寄托于教育机构,认为孩子的教育是上小学以后的事情。另一种是对孩子实行成人化教育,把对成人的希望和要求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不上幼儿园在家的时候,让孩子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参加各类的培训班。第一种观点是一种不负责的观点,孩子成长就像一棵树苗一样,从小就要施肥浇水、修枝打杈,树大自然成、树大自然直是不可能的。第二种观点违背了孩子生命本能自然成长的规律,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学得太乱、太杂会造成孩子严重的“消化不良”,后患无穷,将来孩子会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孩子的创造力也会严重受挫。什么是孩子的成长规律?一句话即“敏感期”,所以家庭教育一定要在幼教机构的指导下围绕孩子的敏感期,对孩子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放任自流不行,拔苗助长也不行。 <b></b><b></b> 孩子的教育目的有三:一是益智,二是健体,三是完善性格。目前许多幼教机构和家庭更多地侧重孩子智力方面的培养,虽无可厚非,但有点失之偏颇。健康的身体和完善的性格是智力教育的基础。如果孩子不愿学习(性格问题)、体质欠佳,学习效果就不可能好。至于智力教育的传统方法也是值得商榷的,如果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个体特点,可能教育效果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