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在母校的日子

宁静

<p class="ql-block">老同学留在母校搞图书管理和文字编辑工作,她让我写一篇对母校回忆的文字,我感觉自己有点力不从心,怕辜负同学的期望,所以没敢正面应承,可从她告诉我那时起,我的脑子就装满了对母校的点点滴滴,甚至于晚上睡觉也陷入回忆之中,我想起了我的母校,母校的教室,母校的宿舍,母校的操场,母校的食堂,但更多的是想起我的同学,我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当我坐在电脑前,想把对母校的怀念敲打成文字时,却不知如何下手。</p><p class="ql-block">事实上,离开母校的二十八年中,我时刻也没有忘记过母校,虽然我在这所学校仅仅呆了两年,两年在人的一生中只是一幌而过,两年平凡的校园生活,没有经历过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没有让人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可它在我的一生中却起着巨大的作用。母校培育了我,我从这里毕业,从这里走向社会,母校在我从学生走向企业干部的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说,从走进母校的那一刻起,便决定了我后来的人生道路。</p> <p class="ql-block">我是一九八零年,参加社会高考,第一自愿报了我的母校——陕西银行学校,并被录取入校的。那天,当我背着行礼走进陕西银行学校的大门时,老远就看到了“欢迎新同学”的醒目标语,那时的心情别提有多激动了,虽然母校只是个中专学校,但必定我从此将会逃出“农门”,成为祖祖辈辈第一个吃“皇粮”的人。记得当时楼下欢迎新同学的有我的班主任顾田恩老师,刘友学老师和上一界会计班的校友们。当刘老师问清我是来自那个地区,叫什么名子后告诉我,我是他亲自招收的学生,他之所以有印象,是因为我一米六八的个子,所以在同等分数线上,他优先招收了我,他希望我是体育爱好者,因为刘老师是体育老师,但事实让刘老师后来大失所望,体育课百米跑步时,我连教务处袁老师六七岁的小女儿都没能跑过。</p> <p class="ql-block">八零年,学校只招了我们一个班,工商信贷专业班,共四十名同学,入学一个月后体检退回一名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同学,到八二年实际毕业时只有39名同学。我们是陕西银行学校恢复后的第二届学生,上一界也只有一个班五十人。母校地处西安南郊黄雁村,寄居于省财贸干校的一座几百平米的三层小楼里,这个不算太大的省财贸干校院内一共有五所中专学校,和我们离得较近的是陕西外贸学校,陕西粮食学校。</p><p class="ql-block">当时能考入陕西银行学校,不亚于考入现在的二本,首先就业是百分之百的,其次是适应工作快。我们在校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理论次之,用我们工商信贷课代课老师余学锷的话说:两年的时间太短,你们只学“然”,不学“所以然”,就可以适应工作了,你们走向工作单位甚至比大学生更受欢迎。原因就在于,本科生是系统的学习理论及专业知识,我们在校时间短,走捷径,以业务知识为主。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就我自己来说,走向工作单位后,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工作也得心应手,感觉如鱼得水,刚工作五年内,参加西安市分行组织的业务技术比赛,连续三年获得统计计划专业双项冠军,连续三年比评为市行先进工作者,省级先进工作者,省级优秀统计员等光荣称号。九四年提为支行副行长,九九年扶正,直到零六年九月响应上级行政策,申请内退。就我们八二级三十九名同学而言,除少数几个同学留校,有的离开金融系统,从事其它行业外,绝大部分同学都留在了银行,短短的几年中,有不少同学陆续当了业务科长,支行行长,至今还有同学当了省行处长,省行营业部副总经理,省保险公司老总等,不辜负老师的辛勤培养,为母校争了光,为老师争了光。</p> <p class="ql-block">时光如电,转眼我们离开母校已经二十八年了。回想在校的两年,同学们同窗共读的情景,恍如昨日,纵谈笑语之声犹在耳畔。那时我们学校条件还比较差,两界九十名同学和学校的所有教职员工,同挤在那只有几百个平米的三层小楼里,教室在楼下操场边的几间小平房内,不象我在入校前千百次在梦中描绘的母校的样子,没有想象中的高楼耸立,繁花似锦,绿草如茵。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对这所学校的热爱,也没有影响我们学习的热情。课堂上,我们手抚书卷,目光灼灼,随着老师那满蓄诗意之手的挥动,任思绪纵横驰骋;课间操后,那让我们听了无数遍的,熟悉的歌曲,电影《甜蜜的事业》主题歌:“幸福的花儿心中开放,爱情的歌儿随风飘荡,我们的心儿飞向远方,</p><p class="ql-block">憧憬那美好的革命理想…”从外贸学校的楼上传出,在我们耳边回响,在我们心中荡漾;傍晚,友谊路的林荫道上,总能看到我们三五成群的身影,听到我们七嘴八舌的争论;食堂里,我们总会扬着脖子偷看相邻的粮食学校的饭菜,拿着比粮食学校看起来有点逊色的馒头,嬉笑闹骂之间,大口咀嚼,竟也津津有味,满口生香;宿舍息灯后,倦卧被中,心潮膨湃;那时,年轻就是我们的乐趣,年轻就是我们的资本,年轻就是我们的希望。我们在母校这个摇篮里,愉快地学习,快乐地生活着,回想那时的一些趣事,现在还让我忍俊不禁:我们班一共三十九名同学,女同学占了正好三分之一,由于上学期间不许谈恋爱,但我们私下里给十三名女生都安排了一个虚拟男朋友,虚拟对象就是班上的男同学。理由要么是两人走路姿势相像;要么是非常腼腆的男生无意中对这个女生投以微笑;要么是两个男女同学私下聊天,被其他同学发现……理由五花八门,总之是两个人之间有什么把柄让大家掌握了,这一话题,女生从入学不久就开始相互打趣逗乐,男生却被蒙在鼓里直到毕业。当然毕业几年以后,仅有三对男女同学结为伉俪,也在我们的虚拟安排之中,证明我们的先见之明。而让我们感到遗憾和难过的是,三位男同学之一,我们的班长董建明同学零九年已因病突然离我们而去.</p> <p class="ql-block">记得上学第一年,学校只有一台公用电视机,每个周三和周六晚上才为学生开放,那时,我们两个年级两个班的同学,挤在二楼一个二十多平米的房间里集体看电视,竟也十分开心快乐,当时我们喜欢看的电视剧是《加里森敢死队》。第二年,每个班就有了自己的电视机,每到周三和周六,我们就在自己的教室里看电视,那时最让我们关注的是中国女排,她们顽强拼搏的精神感动着我们每一位同学,每赢一个球,教室里就会响起热烈的掌声。直到她们夺冠,整个校园沸腾一片,欢呼声久久不能平静。</p><p class="ql-block">由于学校刚刚恢复不久,师资力量不足,有不少代课老师是聘请银行在职干部,给我们代《会计学原理》的余学锷老师,代《银行会计》的董庆嘉老师,代《货币银行学概论》的李惠根老师都是银行干部。难忘在校期间,所有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关怀和培养,让我们学到了银行专业知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才使我们日后在工作中取得显著的成绩,为党和人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直到现在,每个老师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依然清晰而亲切:班主任顾田恩老师,在学生面前总是一副不苟言笑,看似严厉的表情背后,实际是一副慈善,宽厚的热心肠;语文老师郭秀华文静端庄,和善可亲,在我印象中,她有母亲般的慈爱,又有朋友般的热情;体育老师刘友学,在操场上总能看到他矫健的身影,听到他响亮的声音;赵健老师文质彬彬,风度翩翩,一副中年知识分子的形象……还有许许多多的老师,他们的形象,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在我的脑海像放电影一样……</p> <p class="ql-block">八二毕业前,母校在沙井村筹备新校,我们只参加过一次建校劳动。第一次走进沙井村新校园是在一九八七年九月,也就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五年,我被学校聘请去给新生作入学报告,当时的学校已经焕然一新,校园内很宽畅,并建起了教学楼,还有一排平房,空间很大,可以看出母校仍在建设之中,我们的语文老师郭秀华已经荣升为学校党委书记兼校长。</p><p class="ql-block">二十八年过去了,母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无论怎么改变,母校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的,无论我们走到那里,母校永远是我们心中那盏闪亮的灯.我们对母校的那份情永远不会变!我们对母校的那份爱永远不会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