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邾耷</p><p class="ql-block">图:邾耷</p><p class="ql-block">秋窗伴我一池烟</p><p class="ql-block">八大青藤隔世牵</p><p class="ql-block">心画能融多少泪</p><p class="ql-block">惊天墨笔结奇缘</p><p class="ql-block">邹大耳诗画</p> <p class="ql-block">课堂示范作题画解读</p> <p class="ql-block">北宋张舜民《题赵大年奉议小景》有云:“自古词人是画师”,此话不假。在我国诗歌史上,确有不少诗人、词家同时也是书画家。著名者有王维、张志和、杜牧、王安石、苏轼、晁补之、李清照等等;而以书画著称于世同时也是诗人者,有赵孟頫、倪瓒、吴师道、米芾、唐寅、徐渭、文征明、董其昌、沈周、石涛、郑板桥(包括八怪)、吴昌硕、齐白石、刘海粟、何香凝、林散之等等。两个名单对照,书画家擅诗者居多,可见书画家们历来对诗词的修养是十分重视的。潘天寿先生对此深有体会地说:</p><p class="ql-block">我以为一张画,有时凑上一句或一首好诗,也像山水得风而鸣,,得雨而润,能作诗的画家,他可以集中精力作画,把画所不能及到的,用诗去补救。不会作诗的画家,知道自己无法补画不足,,拼命在画上雕琢,反使画不自然。这是不会作诗的画家吃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人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是一个至今仍引起兴趣、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而不是平面研究文人画,不是梳理文人画发展的历史,而是选择文人画发展中的一个问题——"真性"来集中讨论,这是文人画发展过程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以突显对形成文人画的本质因素——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关注。 </p> <p class="ql-block">秋窗伴我一池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大青藤隔世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心画能融多少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惊天墨笔结奇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邹大耳诗画</p> <p class="ql-block">自说自画之一</p><p class="ql-block">文人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是一个至今仍引起兴趣、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而不是平面研究文人画,不是梳理文人画发展的历史,而是选择文人画发展中的一个问题,"真性"来集中讨论,这是文人画发展过程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以突显对形成文人画的本质因素,"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关注。所谓画上题诗,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风格。为了阐发画意,寄托感慨,古代文人画家往往在作品完成后,常于画面题诗,以显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效果。由此可知,画意可谓与题诗息息相关。</p><p class="ql-block">画上题诗又是中国画章法的一部分,它通过书法表现在画上,使诗、书、画三者之美极为巧妙地结合起来,相互映发、丰富多姿,增强了作品的形式美感,构成了中国画的艺术特色。</p><p class="ql-block">一般情况下我们画一个物象,总是从物象当中去体会。比如画牡丹,就联想到富贵;画鸡与荔枝,就联想到吉利;画荷花螃蟹,就联想到和谐等等。大多这一类,是从这画面上的物象去解读它的画意。</p><p class="ql-block">这幅画虽从题诗内容与画面物象来看,貌似并无太多关联,然而也是题画诗的另外一种形式。是属于隐喻一类,非看图说话或注解式题诗。这一种题画诗,题在前人画中很多、很多,只是我们也许没太在意,或者没品读他的诗意,重点放在看画面表象之美了。</p><p class="ql-block">我这幅画题诗写的又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第一句"秋窗伴我一池烟"。这里"秋"不一定是秋天,其实是言"春秋"。也就是指我读书,“时光"的意思,并不是特指秋天的窗户。"伴我一池烟",同时,反映出废纸三千,也是长年读书习画的状态景象。</p><p class="ql-block">第二句"八大青藤隔世牵"。虽按年代写青藤应在八大前,然因诗中平仄要求,八大调到前面。这里并不是八大与青藤排高低。应该说八大继青藤之后,有一个高峰。八大青藤隔世牵,那么这里牵什么呢?因为它是两代,直到我们,也就是代代。青藤、八大和我们,或者说传承有序,这个是不在一个时期的,不在同时代,或者说是古人艺术与之后学的心灵相通,魂牵梦萦。</p><p class="ql-block">第三句"心画能融多少泪"?"心画"反映也是思想、志趣、人格、境界等,这个容易理解。"能融"指我们艺术的继承,那是融入多少画者,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汗与泪?反映出那个年代,非一日之寒。都融进了我们的情感,非为物照像。都融入我们的魂灵,非笔墨游戏。青藤曰:"墨点不多泪点多"。那是,画者的生命都融在这个笔墨当中。</p><p class="ql-block">最后一句"惊天笔墨结奇缘"。因为我们喜欢青藤、八大的这种笔墨,这"笔墨"不单是用笔与用墨的技巧;不光是风格上的独领。那是一种写意的精神。所以,最后这句话,实际上就点题了。</p><p class="ql-block">我们再看此画,完全用的是青藤、八大的那种文人画独特的笔墨趣、情趣、意趣。且又不是一味临摹、重现前人画中表象的形式美。隔世的心灵碰撞之火花,艺术之奇缘。是一种写意精神的魂牵梦萦;一种人文境界的灵犀相通。</p><p class="ql-block">若是从物像来扩展看呢?其实,我们讲叫"补白",就留有一个空间,留一个虚。如讲这个画面跟丝瓜什么关系?你看丝瓜、丝瓜,丝是"相思"之意。我们讲瓜葛,谁跟谁有瓜葛?这就是缘、机缘。所以,丝瓜也有这种含义。再看鹌鹑,乃"安存"之意。这个词就是安身立命、幸福康宁,很是悠闲自得。</p><p class="ql-block">故而,从这层来看,虽艺术的隔世相通,然时代的背景不同。也许你能想想出,另外一层的意义,或者说是一种艺术的情绪。这就是留给他人去读,你读得越深、知识面越广、知道的越多、读画的层次就越深。而不能单看画了一个鹌鹑,一个丝瓜。画得好看,或者笔墨不错,仅此而已。它的深层次,应该能发人深省,耐人寻味。</p><p class="ql-block">也许我刚才的这一种解读,不可能完全的表达清楚。因为,中国的文字,往往不是靠解释就能说清,书画亦是。靠一种体,悟道、悟到,读通,那你应该不难看出,其美妙在于精神层的人文性。王国维言:"有境界自成高格"。</p><p class="ql-block">中国写意画绝不只是看物象,画物象那简单。而是透过表象笔墨点线面组合物象的"笔墨"之情、之趣、之意,反映出自然之天真,人与自然关系,自然启人的悟道。中国画是画感悟,而非描自然之物形也。怎画?画修为;画中国哲学思想;画自然之"本真"。</p><p class="ql-block">我有诗题画:"江南画里听清幽,笔墨今生何所求。此意有情道不得,无声诗国诵春秋"。此时,是诗胜画,还是画胜诗呢?</p><p class="ql-block">辛丑二月十八日于雨麓山房</p> <p class="ql-block">据课堂录音编辑′</p> <p class="ql-block">鹌鹑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往往就是为了取其“安”意:鹌鹑或与禾穗为伴,意喻“和平安定”、“贺岁平安”;或与菊花为伴,意喻“安居乐业”,若鹌鹑有九只则寓意“九世安居”;或与枸杞为伴,意喻“祈福安康”;与雉鸡则为“长治久安”;或以如意为载体,寓意“平安如意”等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