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题记: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追名逐利的红尘中,很多人迷失了方向,丢失了灵魂,忘记了底线。但却仍然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像佛光一样闪耀,引领着这个社会向好向善发展。</p> <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17日是中医节。奔袭300公里,到天全县中医医院讲《中医药与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连续讲了三个半小时,并不觉得累。因为,我不是来当老师的,而是带着对老院长陈怀炯长久的崇拜和崇敬,来接受灵魂洗礼的。</p> <p class="ql-block">我和陈怀炯先生并不相识。2006年,四川省评选首届十大名中医,陈怀炯先生与吾师孔定先生一起获此殊荣。</p> <p class="ql-block">陈怀炯先生是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唯一的来自县级医院的医生,也是唯一的只有副高职称的医生。吾师对陈怀炯先生的人品医德医术赞不绝口,我也因此第一次知道了陈怀炯先生的故事。此后,又陆陆续续听到更多陈怀炯先生和他的中医院的传说。</p><p class="ql-block">听得多了,心中的敬意便越来越浓烈。一直都想走近陈怀炯先生,想得到这位传奇式中医前辈的加持赋能。</p><p class="ql-block">此次应邀赴天全县中医医院讲课,正好遂了心愿。</p> <p class="ql-block">(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目前健在的只有王成荣、廖品正、张世明、陈绍宏、陈怀炯五人)</p> <p class="ql-block">一到天全县,耳边听到最多的三个字就是“大先生”。这是天全县中医医院上上下下、所有病人,乃至远近老百姓长期以来对陈怀炯老院长的尊称。</p><p class="ql-block">四川人历来称医生为先生,大先生也就是孙思邈《大医精诚》所谓的大医。当医生当到众口一词称呼“大先生”这个份上,算是极致了。</p> <p class="ql-block">讲完课已接近下午六点钟,在天全县中医医院高书记陪同下,我参观了医院门诊部。看见骨科门诊依然门庭若市,各个诊断室医生都在接诊处理病人。</p><p class="ql-block">67岁的杨医生正在给一名尺桡骨骨折的病人做手法复位,力度很大,病人很痛,错位的骨折很快就接好了。然后用纸板做小夹板固定后走人。</p> <p class="ql-block">接着杨医生又为一名颈肩综合征老年女性患者拔罐、推拿按摩、敷贴医院特制膏药,病人马上就感觉轻松多了,一共才收费8元。医生直接收钱,放入抽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一是那么长时间那么到位的治疗,还有药物敷贴,8块钱连膏药钱都不够,太便宜了。二是医生怎么可以私自收费?</span></p> <p class="ql-block">高书记告诉我,他们的医院和医生都不以挣钱为目的,收费价格一直很低。医生代收费是因为骨科病人行动不方便,排队交费很麻烦,收费人员会定时来诊断室清点收钱。</p><p class="ql-block">可见在这里,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医院对员工的信任,员工对医院的忠诚,已经形成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p> <p class="ql-block">天全县中医医院以中医骨科为特色,把中医药“简便验廉”做到了极致。很远的病人都慕名前来就医,因此也带动了天全县餐饮住宿业的发展。这一切都是拜大先生陈怀炯所赐。</p><p class="ql-block">一个人,一家医院,一座城市,演绎出许多动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大先生出生于1944年10月,是陈氏骨科第三代传人,以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佐以外敷中药治疗骨伤为特色。</p><p class="ql-block">1975年,大先生毅然将陈氏骨科诊所捐给政府建立天全县城关镇骨科医院,后来建成天全县中医院,现在是国家三级乙等中医院。医院现在占地8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开放床位550张,在职职工461人(在编人员146人),年门急诊病人46.1万人次,手术7151台次,累计出院12072人,实现业务总收入1.62亿元。</p><p class="ql-block">大先生门诊挂号费始终坚持只收5角,最近才提高到1元,以弥补安装电脑收费系统增加的运行成本。</p><p class="ql-block">一位外地病人带老伴在大先生处就诊,大先生怕他赶不上班车,就先给他们诊治,还拿了几种药和10来个膏药,没想到才收4.60元。</p><p class="ql-block">有人问大先生为什么这么廉价?大先生说:“我们是边远山区,老百姓并不富裕,得了病,又花钱又痛苦,我们的收入够开支就行了,要尽量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p><p class="ql-block">一位游牧藏胞一家三口带着帐篷来看病,想在医院后院搭帐篷暂住,这完全不符合医院的管理制度。大先生考虑到藏族同胞生活方式,以及家属住旅店的开销过大,破例同意了他们的请求。</p><p class="ql-block">许多藏胞把大先生当成济世活佛,出院后又专程回到中医院在水池中放生红鲤鱼,以藏传佛教的方式为他祈祷。中医院一个柜子里装满了藏族同胞献给大先生哈达,每一条哈达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一位外县的老太太下肢骨伤,儿女将她送至大先生诊室便悄然离去。老太太身无分文,又举目无亲,大先生不仅为她接骨,还温言细语安慰她,解除她的各种担心。老太太痊愈后,大先生不但免去老太太所有的费用,还派一位副院长专车送老太太回家。</p><p class="ql-block">内江有位“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农民老大爷,听说天全县中医医院治病技术好又便宜,一路步行乞讨20天,到天全县中医院就医。大先生不仅亲自为他免费治疗,还自己掏钱资助他回家。</p><p class="ql-block">大先生每天早上六点过就到医院上班,六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休过假。女儿结婚,跟同事轮换了半天,事后又补上。被评为“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必须本人到现场领奖,才第一次离开病人,第一次到成都,第一次穿西装,第一次住宾馆。</p> <p class="ql-block">淡泊名利,在他身上体现得最是充分。上级部门要给他评正高职称,他以“只有初中学历,配不上”为由,两次婉言谢绝。他多次推辞各种荣誉称号,不要媒体宣传医院业绩,拒绝电视台为他拍专题节目,医院陈列室和他的诊断室从不挂锦旗和奖牌。有人看中了他这个品牌,愿意投资新建一家医院,高薪聘他,也被他婉言谢绝。他说:“我只不过尽了一个医生的本分,党和政府却给了我很多本应该是属于大家的荣誉,我没有理由再要求什么,不需要任何身外名利。”2001年,有关部门通知他到省城接受表彰,他不愿前去,又忘记请假,还受到了上级的批评。</p><p class="ql-block">大先生生活极其简朴,不用手机,没有不良嗜好,一直骑自行车上下班,天天两点一线。退休后仍然坚持每天早上5点起床,应邀在医院上半天门诊,工作到下午1点过才下班。下午在家习书绘画。他的家里和医院,随处可见他颇具功力的书画作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先生悲悯众生,淡泊宁静,通透豁达,简单低调,以德化人,以术活人,俨然大德活佛。</span>写到这里,我感觉我已经得到了加持。大先生不经意间所践行的,就是我心心念念所向往的。只是我终其一生可能都达不到这种境界,正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p> <p class="ql-block">高书记陪我到大先生家里去拜访。我看到他亲笔书写的大门春联,真是笔走龙蛇,赏心悦目,让人过目不忘。</p> <p class="ql-block">大先生得知我是孔定先生的学生,非常高兴,携手并肩,登堂入室,相谈甚欢。</p> <p class="ql-block">我给他奉送我编写出版的《川派中医李孔定》一书,他立即回赠我一把浸润着他墨宝的书画纸扇,我如获至宝。</p><p class="ql-block">我说,来得匆忙,没有给老师准备什么礼品,很不好意思。他立即说:“我们是君子之交淡如水。”</p><p class="ql-block">高书记接着说:“沈院长有所不知,您如果提上礼品,大先生门都不让您进。”</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高度赞扬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很有幸,终于见到了这样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