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泰山上有一群靠肩膀扛起整座山的物资输送重任的挑山工,他们是景区内的一道风景线,他们的辛勤劳动早已与雄伟的泰山融为一体。</h3></br> <h3>“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两头垂下几根绳子,挂着沉甸甸的货物。登山的时候,他们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垂着,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保持身体平衡……”曾有一项统计说,在中国有2 亿少年儿童读过冯骥才的散文《挑山工》。也正是因为这篇入选中小学课本的文章,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了泰山,了解到泰山上有一群靠肩膀扛起整座山的物资输送重任的泰山挑山工,感受到了他们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h3></br><h3>小时候,从小学语文课本里,我们认识了泰山挑山工;长大后,前来攀登五岳之尊的泰山,人们又见到了挑着担子一步一步往前走的“传说中的挑山工”。<strong>“稳挑日月历沧桑,万古登山涵意长。沧海横流天欲堕,东天一柱看脊梁。”</strong>作为高山景区,挑山工也是景区内的一道风景线,挑山工的辛勤劳动早已与雄伟的泰山融为一体。随着运输工具的不断发展,泰山挑山工的数量已不足百人,他们每天来回两三趟,用自己的双肩和汗水,保障着游人的需求。</h3></br> <h3>关于挑山工,历史上留下的资料并不多。</h3></br><h3>据了解,史料记载较多的与“山舆”有关,也就是山轿与轿夫,明代留下一些关于乘轿登山的诗文,近代冯玉祥也写过同情轿夫的诗。其中山轿在新中国成立前很流行,蒋介石和宋美龄当年就是坐轿上的山,而关于挑山工几乎没有记载,唯有泰安市博物馆里收藏着一张民国早期挑山工的照片。</h3></br><h3>冬天着薄衣,夏日赤着背,长长的扁担挑着货,在盘道上晃来晃去,挑山工形成了泰山上一道亮丽、独特的景观。<strong>他们身比泰山矮,却志比泰山高,肩挑泰山重,足下众山小,双肩挑走了日和月,双足踏遍万重山。他们有着厚道、勤恳、务实、吃苦耐劳、默默无闻的劳动者本色,他们有着敢挑重担、知难而进、勇往直前、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登山精神。</strong></h3></br> <h3>他们用汗水和毅力“担起”了天上的街市,用铁肩担出了泰山的风景如画,担出了中外游客的欢声笑语,也担出了泰山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现代文明的斗转星移。</h3></br><h3>冯骥才在2013 年来泰山寻访挑山工时曾说,当年在泰山写生,听到人们称挑山工是挑山的工人,便用了“挑山工”一词。在他看来,这两个字背后的含义深厚,把山挑起来,需要的是力量和气魄,这也是泰山精神的表现。</h3></br> <h3>*选自《登泰山 览天下》</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