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教研活动—— 师徒打擂台,课堂展风采(一)

🌜南筏🌛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8, 240, 235); font-size: 18px; color: rgb(87, 62, 53);">2021年3月18日下午第二节课,语文组教研活动在一号楼三楼会议室举行,本次会议由教研组组长曹雁环老师主持,全体语文老师参与。</span></p> <p class="ql-block">本周进行“师徒打擂台,课堂展风采”活动,第一组由孙传文老师和曹雁环老师进行教学展示,教学题目为二年级下册《亡羊补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80, 30, 43); 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244, 238, 232);">首先是执教公开课的两位老师进行简单说课,再由各年级组代表老师进行评课。</span></p> <p class="ql-block">教材说明: 《亡羊补牢》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12课寓言故事。讲述了以为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没有听取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才后悔没听街坊的话,于是赶快将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告诉我们做错了事,只要听取劝告,认真改错,就不算晚的道理。教学思路:利用看图片猜成语汲取导入,设计难度呈阶梯性。从简单说出语言成语,到讲述成语所呈现的内容,再到最后的能说出成语背后的道理。引出寓言故事的特点从而导入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识字,写字环节先复习方法、再识字写字,并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包括点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等方式让孩子印象上更加深刻。并注意多音字和词语的积累。课文理解主要包括两个不分“亡羊”和“补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总结课题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抓住养羊人两次丢羊的原因和表现不同进行教学,感情朗读和感悟。我的设计是通过养羊人前后两次是否听取劝告,是否改正错误,结果怎样三方面的对比,让孩子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这三面的表格填空,从而总结出从寓言故事领悟出的道理,结果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没有完成。通过课堂反映出的问题</p><p class="ql-block">1.对学情的把握不够。对低年级孩子的情商,智力发育阶段以及已有知识的掌握远远不够。二年级的孩子还没有养成记笔记的习惯,现场教学假笔记的位置、方法和内容造成了一定时间段的浪费。关联词语的相关知识以及接读课文的能力都没有储备。</p><p class="ql-block">2.教学语言不够简练明了</p><p class="ql-block">3、对于识字的教学,没有成熟的教学方法。只是小马过河尝试。 </p> <p class="ql-block">腾月老师对两位老师的点评:</p><p class="ql-block">两位老师的课,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层递进。学习方法运用恰当,教学内容比较具体,全面,并且有针对性,学习内容明确。建议丰富学生的识字方法。</p> <p class="ql-block">李文娜老师对两位老师的点评:</p><p class="ql-block">1.教姿教态自然大方,教学环节紧凑。</p><p class="ql-block">2.课前准备充分,充分发挥课件优势,利用了图片的直观性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3.重视学生朗读,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和加动作表演读课文等形式,提升学生朗读水平。</p><p class="ql-block">4.生字教学占比稍微有些多,在缩短一些就更好了。</p> <p class="ql-block">康照霞老师对两位老师的点评:</p><p class="ql-block">曹老师,教学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并且有力量给我的感受是备课,充分享受重点突出,而且声情并茂动作表情非常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吸引力强。将生字时围绕生字列举相似的是这个环节还有实际性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很广了学起来也感受到了快乐。</p><p class="ql-block">孙老师:刻上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比如在理解亡羊补牢中亡和牢的意思上,首先通过学生自己理解出去一次,最后教师小结通过联系课文内容再确定某个字的意思,并着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懂课文一层一层的深入思考逐渐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p><p class="ql-block">不足之处:寓言的寓为四声</p> <p class="ql-block">张梦麟老师对两位老师的点评:</p><p class="ql-block">曹老师的课,学习内容明确,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制作课件,与课文体裁相符,学生倍感兴趣,重视朗读训练,多形式的读让学生领会当事人情绪变化,读出了着急,后悔,满不在乎。</p><p class="ql-block">孙老师的课教学层层递进,方法得当,着重于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学生通过一层一层深入思考,对课文内容有加深入的理解,通过反复分析课文中养羊人的言行,让学生明白其中道理,使教学重点突出,课堂效果较好。</p> <p class="ql-block">李明慧老师对两位老师的点评:</p><p class="ql-block">两位老师教态自然大方,声音洪亮,思路清晰,用了回顾旧知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回忆之前所学故事,例如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然后引导学生概括出寓言故事一大特点是通过故事告诉别人道理。在课程讲解中符合课标要求,贴合学生需要,对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并通过排火车的方式朗读加深学生印象。稍微一些需要改正的是时间分配不均匀,导致最后的道理有些仓促。</p> <p class="ql-block">其次,曹雁环老师对四月份语文组各项活动进行了具体的安排。</p><p class="ql-block">最后,杨晓芳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p><p class="ql-block">1.教师可以每天制定计划,勤动笔,写写教学生活。</p><p class="ql-block">2.年轻教师要多读书,多观摩名师教学视频。</p>

老师

学生

教学

课文

课文内容

语文

寓言故事

两位

朗读

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