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二十二天:法国斯特拉斯堡</p><p class="ql-block">昨天我们就住法国斯特拉斯堡附近,今天一大早先到“小法兰西”景区,然后去“欧洲议会大厦”,之后旅行团将在今天晚上返回巴黎,我和殷先生会离团留在这里继续我们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被德法两国交替占领的斯特拉斯堡,坐落在德瑞法三国交界之地,曾经的兵家必争之地,如今的交通枢纽+欧盟重要城市。它是法国第七大城市和最大的边境城市 ,东侧隔莱茵河与德国相望。</p> <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斯堡的历史中心位于伊尔河两条支流环绕的大岛,被称为“小法兰西”,这一区域拥有中世纪以来的大量精美建筑。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也是首次一个城市的整个市中心区域获此荣誉。</p> <p class="ql-block">小法兰西又有“小威尼斯”之称。伊尔河在那里分岔为许多条运河,穿过的一小片地区布满中世纪木桁架房屋和巴洛克风格的砂岩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里却是中国游客很少到来的地方,甚至它的名气还不如距离它半个小时车程的科马尔。而我们也正是为了去科马尔才要留下的。</p> <p class="ql-block">大清早上的街上没有几个人,看起来很清净。</p> <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斯堡最著名的建筑是哥特式的主教座堂(用砂岩建造,有著名的斯特拉斯堡天文钟),以及中世纪莱茵兰地区黑白木构架建筑的街景——特别是在沿着伊尔河的小法兰西区,以及主教座堂周围中世纪风格的街道和广场(如座堂广场、圣艾蒂安广场)。</p> <p class="ql-block">跟随旅行团的行程到大教堂就结束了,跟团友们告别后,我和殷先生先去寻找预订好的酒店,因为之后的行程都要依赖火车,所以酒店订了斯特拉斯堡火车站的ibs,这是欧洲一家经济形连锁加盟店,设好了谷歌地图去找酒店,结果发现在火车站附近有好几家ibs,红牌、绿牌、还有白牌的,到达我们预定的酒店拿定单办好入住手续,休息!难得在这二十多天的旅程中可以睡个午觉,太幸福了。</p> <p class="ql-block">睡起来,外面阳光明媚,我们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在小法兰西闲逛,入住时酒店的前台超级好,不仅给了城市地图,还帮忙标注了核心景点,她说从酒店到这些地方不过15分钟的路程,看起来斯堡的核心景点也是很集中的。拿着地图可以自由自在地走动,太惬意了。出发!</p> <p class="ql-block">伊尔河支流穿过的斯堡,一座座鲜花装饰的桥连接着两岸,漫步河边,这种风景让我想起了另一座我喜欢的小镇安纳西。同样的河流穿过,同样的一座座石桥,同样的天鹅水中游,同样的风格民宿林立岸边。</p> <p class="ql-block">我们先来到美丽的桥梁,这里最引人入胜的是拥有4座古塔的中世纪的盖顶桥(Ponts Couverts),近旁就是17世纪沃邦拦河坝(沃邦要塞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上到沃邦拦河坝上,可以看到远处的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拉近一张。</p> <p class="ql-block">摄影设备限制了视角,在坝上看到的景色可不止这些,可惜旅行团的团友们没有眼福,这才是斯特拉斯堡的精华景点。</p> <p class="ql-block">附近的周末旧货市集很热闹,各式各样的摆件、挂毯、餐具、衣服、鞋子,玲琅满目,在这个小城旅游业相对不发达,小摊贩们都是法文交流,再说还一心惦记着逛景点,所以这里只能是匆匆一瞥。</p> <p class="ql-block">离开旧货市场,来到小法兰西老城区,该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被完全摧毁,战后重建。第一次建设后,到1970年,该市决定继续投资以恢复其原有的精神面貌。这个任务委托给了以建筑师 Jean Apprill 领头的UA5工作室。如今能看到的是重生后的斯特拉斯堡,德国风格的木结构房屋(maisons à colombages)与交错的小运河相得益彰,有如童话般美丽,它历史的灵魂都在那些重建的建筑中得以体现。</p> <p class="ql-block">早上清静的广场此刻很热闹,大多是买东西的,还有小型音乐演奏。</p> <p class="ql-block">欧洲的大小广场永远不缺少艺术元素,支起的画架就是广场的主角。</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一排排的德国传统风格的木筋房,可能有人奇怪,这不是法国吗,怎么说是德国风格的房子呢?其实历史上斯堡曾被德法两国统治过,而且这里靠近德国所以建筑也传承了德国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沿河两边有很多餐厅,咖啡厅,人们可以选择在此渡过一个悠闲的下午。</p> <p class="ql-block">小法兰西被伊尔河环绕,河水并不是很清澈,但宽度还是有的,而且沿着河水的两岸 专门设计了可供人行走的小路,</p> <p class="ql-block">沿着河水走了很久,河两岸都是很有特色小房子,其实吸引我的不是建筑本身,而是露台上挂着的开满鲜艳花朵的花篮,建筑本身是冰冷的,但有了花的点缀却马上变得鲜活起来。</p> <p class="ql-block">走在街头,我们寻觅着有没有什么特别的餐厅,街角的飘香的面包店引起了我的注意,不大的店铺中站了7-8个人,感觉味道一定不会很差。店员不说英语的,标签看起来也都是法语的,只有靠比划和肢体语言了,指来指去好半天,总算搞定了食物,晚餐有了,哎,去餐厅点餐就免了吧。</p> <p class="ql-block">然后就一直游走在伊尔河两岸。</p><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一座旋转桥,伊尔河里是有游船通过的,当有船只通过时,桥会旋转90度,与河水平行,船只从旁边通过后,桥再旋转回来。是人工操作哦,很多人在看,我们就远远地拍张照吧。</p> <p class="ql-block">河上有很多架桥,各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最后来到前市政厅所在的谷登堡广场。</p><p class="ql-block">太阳就要落山了,抢着拍一张吧。四周的建筑大多都是歌特风格,人也不多。</p> <p class="ql-block">第二十三天:德国奥芬堡</p><p class="ql-block">今天的行程不在计划之列,因为后天到法兰克福机场需要在德国的奥芬堡转车,而且只有半小时的换乘时间,所以决定今天实地勘察一番,确保后天的行程按计划执行。</p> <p class="ql-block">斯特拉斯堡这座车站很不一样!巨蛋似的玻璃外观着实吸引眼球,难道大剧院的设计来源于此?扁平的椭圆式青色玻璃体,看起来比国家大剧院协调很多。可惜我没能照张全景,右侧的绿色ibs就是我们的酒店,离车站很近。</p> <p class="ql-block">车站售票是法语交流,用写好车次和时间的纸条成功购票,找到站台上车。欧洲的火车没有安检,先上车后检票,随处可见的空座位,良好的车内设施,安静、舒适的乘车环境。奥芬堡是法国进入德国的第一站,从斯特拉斯堡到这里乘法铁只需20分钟,从这里去法兰克福机场就需要乘坐德铁了。</p><p class="ql-block">到达奥芬堡车站,仔细观察环境,并找到了我们后天换乘的站台,心里有数,也就踏实了。余下的时间就在这座小镇闲逛,晒太阳,惬意的不要不要的。</p> <p class="ql-block">橱柜里的玫红色小猪。</p> <p class="ql-block">大街上人很少,这个雕像在我看来没有美感吧。</p> <p class="ql-block">教堂在每个小镇都必不可少。</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德国,看到木筋房就不奇怪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什么物种?好新奇,而且它们可以转动。</p><p class="ql-block">一个小伙子主动给我们介绍这组雕塑,可惜听不懂。</p> <p class="ql-block">这里像是政府机构,门口悬挂着欧盟和德国国旗。</p> <p class="ql-block">街头的直饮水。</p> <p class="ql-block">十月初,在德国已有冬天的感觉,走在太阳下还好,背阴的地方就有些寒意。</p> <p class="ql-block">离开商业区,来到一个住宿小区,这里安静整洁,街道上几乎没有什么人,一栋小楼应该就是一户人家。</p> <p class="ql-block">一户人家的窗台上的摆设,像是一幅图画。</p> <p class="ql-block">在奥芬堡没有看到其它游人,我们俩个亚洲面孔在这里闲逛了大半天,逛了商业区、住宅区、商店、面包店,在服装店试试了衣服(尽管最后没买),在面包店品尝了地道的德国面包圈。这是自由自在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第二十四天:法国科尔马 法国科尔马是我们选定自由行的小镇,对,就是湖南卫视中餐厅节目的那个科尔马。</p> <p class="ql-block">科尔马和斯特拉斯堡都属于阿尔萨斯,两者相距50公里的路程,坐火车30分钟。所以我们选择在斯特拉斯堡离团,用一天的时间去科尔马。</p> <p class="ql-block">早上我们还是用写有车次和时间的纸条买好车票,到科尔马车站后,先连接上车站的WIFE,下载了科尔马的谷歌离线地图,发现老城区离车站不远,步行就可以到达。</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城市也有混血的话,那科尔马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德法混血儿。</p> <p class="ql-block">科尔马(Colmar),法国阿尔萨斯大区的一座名镇,一座最具的德式风情的法国小镇。阿尔萨斯在德法边界,历史上这个地方“三十河东,三十年河西”,一段时期属于法国,一段时期属于德国。 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里的建筑风格充满了浓郁的德式风情,无论是具有典型中南德特色的木筋屋,还是那些华丽尖顶的歌特式教堂,都打着浓浓的德式标签。</p> <p class="ql-block">科尔马的灵魂建筑就是那些建于17、18世纪的木筋屋,是城市的精髓所在。一桩桩歪歪扭扭的房子,一根根横七竖八的木头支架,可爱倾斜的尖顶,这些极具德式建筑风格的特色让人仿佛置身德国某个熟悉的小镇。而路旁的咖啡浓香和法国大餐又让人真真切切的闻到了法国的殷实气息。</p> <p class="ql-block">伊尔河支流酪赫河从城中缓缓趟过。科尔马的灵性来自于城中的运河,蜿蜒曲折犹如一条缠绕在一个美丽姑娘身上的温柔的缎带,运河的小桥两端上都一脉相承的有鲜花装点,在运河的任何一个位置定格快门,都是一幅无与伦比的清新画面。</p> <p class="ql-block">而河道中最精华的部分,莫过于“小威尼斯”了。威尼斯真是一个被神化了的名词,只要有水的地方,都会和威尼斯扯上干系。班贝格有“小威尼斯”,阿姆斯特丹是“北方威尼斯”,汉堡是“北德威尼斯”,安纳西是“阿尔卑斯的威尼斯”。。。不过,这个科尔马“小威尼斯”还着实有点味道。这里没有摇曳的“贡多拉”,却多了复古木筋屋一路相伴。</p> <p class="ql-block">科尔马城中的鲜花,每时每刻都会不经意走进你的镜头。让你的画面不再单调,即使拿“傻瓜”也能成为摄影师。</p> <p class="ql-block">穿梭在弯曲狭长的鹅卵石小道,一次次的为身旁两三百年的老宅子感叹着。</p> <p class="ql-block">这里绝对是木筋屋的集大成者,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让人惊异。</p> <p class="ql-block">一个法国小镇,竟然可以把德国建筑风格发挥到极至,这就是科尔马,一个浪漫到骨子里的法德混血儿。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尔马耐人寻味的历史会一直吸引千千万万的游客来感受它血脉中流淌的岁月沧桑吧。</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走马观花欧洲游到今天就结束了,明天将到法兰克福乘卡塔尔航空经多哈转机回北京,出来二十多天,现在要回家了。 回想一路走过来的旅程,很想告诉大家,像欧洲这些旅游市场很完善,公共交通很发达的国家,最好不要跟团游。只有自由行才会真正的开心。 那些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也许会在记忆里慢慢消逝,但我相信每一次的旅行,都会浸入我的生命,让自己无声无息地更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