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借全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工作会议暨业务干部培训活动的东风,3月18日,高密市朝阳小学数学组“基于课标单元整体评价任务设计与实施研讨活动”正式开始。</p> 迅速落实 <p class="ql-block"> 17日学科会后,数学组迅速改变原有课程安排,初步制定新的评课研课标准。三位讲课教师经过一晚的再次打磨,内化会议精神。</p> 课堂展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认识三角形 </b><b style="color: rgb(1, 1, 1);">孙菲菲</b></p> <p class="ql-block"> 第一课由四年级组开始。在本节课正式开讲之前,四年级组全员参与,进行一次听评课打磨,李仁霞校长全程参与进行指导。</p> <p class="ql-block"> 打磨过程确定课堂亮点,对重难点目标的突破进行了二次研讨</p> <p class="ql-block"> 数学组全体教师参与听课,观察组成员分布教室各处进行观课。</p> <p class="ql-block"> 确定学习目标,对应设计评价任务。以学习任务单形式下发给学生。</p><p class="ql-block"> 先行任务探索三角形的稳定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在接受到孩子的任务反馈,能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却难以应用的反馈后,加入环节:请你加一根木棍,让不稳定的衣架变得稳定,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孩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评价任务1: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环节,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注重教材定义的改变“三条线段</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首尾相接</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感知说出“首尾相接”“密闭图形”。</span></p> <p class="ql-block"> 评价任务2和3:学习三角形高的环节,设计数学阅读评价任务,能让学生将旧知与新知建立有效联系,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做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通过实例引入,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p> <p class="ql-block"> 当日,教研组对教师课堂进行了基于目标下的评价任务设计与实施诊断评价。每班随机选取一大排同学进行检测。检测效果良好,在基础定义和应用部分正确率100%,在高的画法部分,对于高需要用虚线表示,要书写“高或h”处出现4人漏写画实,此部分需要再次夯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b><b style="color: rgb(1, 1, 1);">尹娜</b></p> <p class="ql-block"> 下午的课程由六年级组展示。尹娜和赵晓倩两位老师呈现了各有特色的同课异构课堂。</p> <p class="ql-block"> 尹娜老师的打磨课程于本周二进行,她表示“磨课使我进一步明确了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钻研教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动手体验过程中推导圆柱体表面积公式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在经过学科会议的培训后,尹娜老师迅速做出改变,设计了学习任务单,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p> <p class="ql-block"> 让学生动手操作中感受圆柱侧面积各个元素与原来圆柱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观察能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圆柱的侧面积与表面积 </b><b style="color: rgb(1, 1, 1);">赵晓倩</b></p> <p class="ql-block"> 同一节课,不同老师有不同的思考见解,这便是同课异构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赵老师表示磨课过程中的不足是在研究侧面展开图为正方形时,没有强调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在解决问题时使用了分步计算的方法,经过备课组的研讨,决定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倡用综合算式。</p> <p class="ql-block"> 赵晓倩老师的课堂注重数学转化思想的渗透学习。注重精准数学语言的表达,对每一个问题的表述都精细打磨。学生参与其中,探讨侧面多种展开方式,发散思维,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p> <p class="ql-block"> 课后,教导处也对本课堂进行了基于目标下的评价任务设计与实施诊断评价。发现在基础问题上学生反馈情况很好,但是联系实际问题的题目,学生还是按照公式去进行套用。</p> 组会研讨 <p class="ql-block"> 当日下午放学后,数学教研组迅速组织进行今日三课例的研讨活动。数学组包靠领导李仁霞校长,教导处杜文玲主任,级部主任高洁,徐燕主任及全体数学教师均参与会议。</p> <p class="ql-block"> 会议由教研组长孙菲菲主持。她表示教学评价任务的设计与实施是今年的主要研究方向。昨天会议对学校老师的震撼很大,也为今后教研工作指明方向。而只有真正去尝试改变,进行实践,有自我认知评价后才会对自己的课程设计有所帮助。三位老师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将吸纳的知识整理应用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当然,课程总有不足,我们坐在一起就是为了共商共研,扬长避短。</p><p class="ql-block"> 三位授课教师也将自己的设计和打磨过程中总结的经验与大家分享交流。李仁霞校长肯定了三位教师的努力,对课程中的亮点进行分享鼓励,也鼓励所有教师都参与到课程打磨中来。杜文玲主任将课后检测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激发老师们思考课堂还需重点落实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研无境,在探究基于目标引领下的教学评价任务设计与实施上,我们还有很长的研学之路要走,不断探索思考,我们一直走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