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博物馆:必看博物馆之一

花甲背包客(拒私聊)

殷墟博物馆,即殷墟博物苑,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因其坐落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而命名,是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甲骨文发祥地,属历史遗址类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殷墟博物馆中展出的文物,每件都是国宝级精品。殷墟博物馆直接折射出了殷商历史,是商代辉煌历史的缩影。<div><br><div>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位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洹水两岸,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商代从盘庚到帝辛(纣),在此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br><div><br><div>殷墟博物馆分三部分,甲骨文是其中一部分,还有殷商都城遗址和妇好墓遗址。</div><div><br><div><div>来这里必看的是甲骨文。<br><br></div></div></div></div></div></div>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甲骨文,是中华道统的文字之一。<br><br>最早被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们找到,当时他们还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只当做包治百病的药材"龙骨"使用,把许多刻着甲骨文的龟甲兽骨磨成粉末,浪费了许多极为有价值的文物,后来,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治病时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所在地。百余年来,当地通过考古发掘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已超过154600块。此外,在河南、陕西其他地区也有甲骨文出现,年代从商晚期(约前1300年)延续到春秋。<br><br>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象形意义也比较明显。<br><br>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br><br> 殷墟青铜器,指的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殷墟中的青铜器。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古称"北蒙",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大邑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周围,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br><br>1928年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国家AAAAA级景区。<br><br> 陶器和青铜器的出土证明了殷商都城的历史事实 铅锭窖 <br> 最早的中国龙形象的玉佩 大批的车马遗物,还有士兵的骸骨 殷墟妇好墓<br><br>殷墟宫殿宗庙区内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该墓南北长50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墓室有殉人16人,并出土了1928件精美的随葬品,其中青铜器468件,玉器755件,骨器564件;并出土海贝6800枚。随葬品不仅数量巨大,种类丰富,而且造型新颖,工艺精湛,堪称国之瑰宝,充分反映了商代高度发达的手工业制造水平。根据该墓的地层关系及大部分青铜器上的"妇好"铭文,考古学者认定墓主人为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妇好墓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王室成员墓葬<br> 从这里下去是妇好墓 陪葬物品除了大量的青铜器,甲骨文,陶器,做为货币的贝壳外,还有人也是陪葬品 殷墟博物馆值得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