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很久以前,有种怪兽叫“夕”,它在每年的年关都要出来伤人,连保护老百姓的灶王爷也拿它没办法,于是灶王爷上天请来了一位叫做“年”的神童,神童法力高强,用红绸和放在火中烧得劈啪作响的竹竿消灭了夕兽,这一天正好是腊月的最后一天,老百姓为了感谢和纪念年在这一天除掉了夕,就把农历每年的最后一天叫“除夕”,把新年的第一天叫做过年,百姓希望家家都有年手中的红绸和鞭炮,于是红绸和放在火中烧的竹竿逐渐演变成了家家户户过年时都有的红对联、红鞭炮。</p><p class="ql-block">人们习惯了叫过年,也是现称的春节。</p> <p class="ql-block">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干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p><p class="ql-block">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p> <p class="ql-block">过去进入腊月就开始置办年货,走进庙会熙熙攘攘的人群发出的嘈杂声音,伴随着小贩的吆喝声,和吹拉弹唱的喜庆小曲,令人的心也随着欢欣起来。每隔几米,上空必定有红色灯笼随风飘扬。沿街小摊,山货杂品,过年用品,风味小吃,民间工艺等尽在其中,人们在人群中穿梭,各自寻找中意的物品及过年必备品。各式各样的东西琳琅满目,常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热闹非凡,彰显过年的热闹味儿。</p> <p class="ql-block">到了腊月卅十日,也就是除夕这天,年货、过年必用品一切准备停当。从今起就开始将所置备的一切过年的东西逐一的派上用场。家人们在除夕的上午就做好小圆包为早餐,到了下午便将早已准备好的软糕、油坨子下㶽用油炸好。这时孩子们早已将对联、年画、窗花贴好,拓印的各路神像都已各自归位。便将准备好的油坨子、糕一并献上,烧上今年的最后一炉香。磕头叩拜完毕,放一把鞭炮,然后一家人坐在一起,摆上几个菜,再来一壶老酒,吃着喝着、说着笑着、其乐无比。傍晚时大人们出去到野外弄些柴草弄些柏树枝叶放到院子中央,准备初一凌晨的野(yα)火。一家人便坐一圈擀面皮的擀面皮,包馅儿的包馅,顺便将多于全家人口一、二的分分硬币包于饺子中。这便是年夜饭——饺子。一家人慢慢的包着饺子说说笑笑一直到深夜,这就是守岁。</p><p class="ql-block">之后大人便收拾干净祭祖的桌坛,放下卷起的神子(画有祖宗画像的油漆布屏),没有神子的有神主楼子,没有神主楼子的就写好祖宗的牌位。摆放好宗族各家的供品,烧香叩拜。在一傍守候的孩孙们早已耐不住了,盼着快发压岁钱,虽说只是毛钱,当时我央央大国才有一十八元八角八分钱,我们能分到一、二毛是相当的期盼。大人们也一切准备就绪,早已看出了孩孙们的心思,便将准备好的压岁钱全家老、小逐个分发到手。说来也怪,这钱犹如催眠剂,我们很快就进入梦境。</p> <p class="ql-block">最热闹的是大年初一。天还不亮全家人便起来,穿好新衣服、鞋子,男孩戴上新帽子,女孩穿上花衣服。大人起床后将准备好的鞭炮点着隔门往门外一扔,劈哩啪啦。一阵鞭炮声后大人们便发动小孩齐动手将准备好的祭祀用品,包括煮好的饺子一一摆放在各路神位面前:天地、土地、门神、财神、灶君,有养牲口的还要祭马王爷。逐一的磕头叩拜,点上新年的第一炉香,之后点然院中的一堆柴草,劈哩啪啦作响,使之然烧的更旺,叫点野(yα)火。再放一阵烟花鞭炮,孩子们奔奔跳跳、手舞足蹈好不开心。这时大人们早将煮好的饺子揣放桌上,待一家人围坐吃年夜饭。各自挑端一碗开吃,然后看谁碗里吃出钱了没有,孩儿们吃的可香,吃出硬币的和吃的硬币多的,心里说不出有多高兴,美滋滋的。</p> <p class="ql-block">吃完饺子天就亮了,大人们摧着准备拜年。全家人个个穿衣戴帽各自准备停当,不分男女(女孩除外)先到本族祖宗供奉之地祭献叩拜,而后给本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兄弟姐妹论辈分、大小逐个的问好磕头叩拜。团拜已成习惯,论辈分、论年龄逐一叩拜已成定律。随即便都走向本宗族最长辈的家中。长辈们早已准备好各式各样好吃头、压岁钱在家等着。家家都成习惯,不一会本族各家各户的大小孩儿都陆续到齐。男人一群,女人一伙。团拜马上开始,长辈们将地上铺上席子或垫子,担心儿孙们的新衣粘上土弄脏了。到齐的小字辈论各自的辈分长辈在前,小辈在后,人流族拥似长龙摆尾,好半天才各自跪定。随着最前面长辈的一声给什么什么磕头,全部齐唰唰的叩下头去。就这样论辈分、论大、小一家一户的拜,拜毕就是半天的时间。团拜是孩儿们最喜欢的,人流族拥,说说笑笑,有好吃的还可得到压岁钱,心里真是高兴极了,那个美无法形容。</p><p class="ql-block">将到了下午时分,人们都拜完年后,村里的好热闹的早已聚集到一块,将献上早已排练好的闹新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秧歌队开始啦,色彩各异的服饰、装扮各异的面容,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阵阵欢歌笑语,掌声雷动。东家门入,西家门出,闹吧,闹吧!家家都备有烟酒、好吃头热情款待,相互问候互拜。那个热闹的场面好不开心。</p> <p class="ql-block">此种热闹的场面一直闹到破五(正月初五),初六人们就开始串门走亲戚,晚辈们到长辈家要磕头叩拜,长辈们给压岁钱。新婚夫妇更不能停闲,初六先到娘家,后到舅舅、姑姑、姨姨、姐姐家,挨家挨户的逐一的叩拜,每到一处不管你吃不吃都会备上一桌的酒菜款待,都会给你压岁钱。</p><p class="ql-block">不唠叨了,还有相继而来的十五、廿三、月尽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味儿。</p><p class="ql-block">而如今,年到哪里去了,</p><p class="ql-block">年味儿越来越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