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小教研]书海逐浪 捧卷生香 ——综合组寒假读书分享会

铜川市红旗街小学

<p class="ql-block">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教育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红旗街小学综合组的老师们利用寒假时光,深度阅读教育专著、经典名著,邂逅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摘抄一段触动心弦的文字,分享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共鸣,让阅读积蓄教师们成长的力量。3月16日,以“书海逐浪 捧卷生香”为主题的寒假读书分享活动如期举行。</p><p class="ql-block"> 喻晓兰老师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p> <p class="ql-block">  寒假里,我潜心阅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这本书让我渐渐感受到当前热门的“核心素养”这个关键词的温度,明晰了“核心素养”中“核心品质”和“关键能力”的内涵,并帮助我建立了新的教学观,即就教学方向而言的“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就教学内容而言的“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就教学主体而言的“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作为健康教育教师,我要引导学生在特定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方法,帮助他们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化为品格,这样才能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p><p class="ql-block"> 袁宝国老师读《百年孤独》</p> <p class="ql-block"> 在打开一部巨作前,总是需要一点勇气,或者一个契机。看纪录片《但还是有书籍》,里面从翻译者的角度提到了这本巨作,很不一样的视角,此为契机。读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也备好了纸笔,我倒要看看你们的名字能有多长。后来发现,不仅长,还长得像,或者干脆一样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一边读一边画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关系图谱,从开始的看到某一个布迪恩亚就需要去关系图谱里找找这是哪位,到后来慢慢在脑海里有每一个人物的形象,很有趣的过程,也多次感叹好一部魔幻现实主义。</p><p class="ql-block"> “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内心一惊。远没有能力对这样一部宏作发表评论,荡气回肠,大概就是这种感觉。</p><p class="ql-block"> 王小华老师读《目送》</p> <p class="ql-block"> 龙应台在目送中说道:“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我慢慢地慢慢的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种感触往往在回到家,伴在父母左右时,才更深刻地体会到。所谓亲情大概就是,我没有牙齿的时候你照顾我,我不会走路的时候你教着我;你没有牙齿的时候我陪着你,你走不动路的时候我扶着你。这种细腻的情感往往不存在于惊涛骇浪之中,而在细水长流间闪现,在那一次又一次“不必追”的目送中永恒地于时光中镶嵌。</p><p class="ql-block"> 谈静老师读《致青年教师》</p> <p class="ql-block">  青年教师,“青年”二字说明我们还有好多东西要去学习,去理解,去实践。“教师”二字说明教师的责任,传道受业解惑,更说明要努力超越,我们要一直走在孩子的“前面”,引领孩子孕育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我们要培养自己独有的志趣,珍惜自己的“热爱”。作为教师,我们的“热爱”可能就会成为孩子的“热爱”,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必定有一个爱读书的老师。吴非老师说:“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教师的学习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持续的学习可以保持教师精神的高尚,支撑教师的职业操守。</p><p class="ql-block"> 邱红老师读《生活是很好玩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看到《生活是很好玩的》这本书,马上就被吸引了,迫不及待想看看汪曾祺眼中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正如书中所言,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慢点走,人生少忧虑,生活才好玩。去品尝不同的滋味,去观赏草木虫鱼,总会有意想不到的体会。四处走走会让我们更加热爱这个世界。生活中爱着点什么会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我也相信,当一个人真正热爱这个世界,热爱生活的时候,他一定会影响身边的人,因为热爱改变人的容颜和举止。</p><p class="ql-block"> 杜涛老师读《科学的旅程》</p><p class="ql-block"> 在科学上,没有一个理论能够说得到了完全的“证明”,当必定有待于进一步检验和审新事实或新的观察结果出现时视。正是科学这一不断自我纠错的特性,使它成为人类理解自然机制最为严谨也最为有效的手段。这种批判性思维正是科学工作的关键要素。科学的精神气质是善于从前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甚至有时必须抛弃一度显得合乎逻辑,但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误导的、过于局限的或无效的理论,致力于寻求正确或更合理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郭巧玲老师读《教学的勇气》</p> <p class="ql-block">  最坚实的力量永远来自于内心!教学不是一门技术,每一个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向内探索,全面地认清自己,接受自己,认同自己,再慢慢完善自己。正是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才造就了每一个人的独特性,所以没有统一标准的完美教法,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根本上决定了你的教学。你期待你的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首先应该要去努力成为那样的人。一定要时常和自己的内心对话,努力过不分离的生活,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的心早就有了答案。</p><p class="ql-block"> 曹凡老师读《繁星春水》</p><p class="ql-block"> 寒假拜读了冰心的《繁星春水》,在作者的世界里,理想的人世间里,只有同情和爱恋,互助和匡扶。因此,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歌颂,是这本书的主旋律。冰心的诗,常将自己从生活里获得的新鲜感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自然含蓄,又富有哲理,给人以无尽的回味和思想的启迪。</p> <p class="ql-block">  书,永远是人类最知心的朋友,我们在书中获得无穷的知识和勇气。在读书分享会的尾声,老师们纷纷表示回去之后要继续保持读书的好习惯,用智慧书写新的学期,让教育更加有深度、有温度。我们期待一个又一个美妙教育故事的产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撰稿: 谈 静</p><p class="ql-block"> 审核: 付会玲</p>

老师

教学

教师

寒假

热爱

素养

一个

读书

生活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