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左旗大型辽代建筑遗址踏查记

书涓

<p>摄影:纪淑娟</p><p>文字:纪淑娟 王利民 池建学</p><p> </p> <p>2021年3月14日,农历辛丑牛年“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应池建学老师的邀请随同他及昭日格图老师、王利民老师一起驱车到后兴隆地村以北的当地人称为“架子山”的地方进行踏查,横穿过整个村庄再沿土路一路向北,就是我们目的地的方向。</p> <p>途中遇一人家,下车打听路线,指路人是一位正在地里干活的农民,他说想要爬上山顶再返回得需要一天的时间,我们持怀疑态度。😄</p> <p>车子一直开到山脚下,又见一户人家。将车存放在此,想要跟这户人家打个招呼,但大门紧锁,并没有人在。</p> <p>因为是第一次来,并不知道怎样可以抵达山顶,老师们一商量决定沿着山脊前行。看着远处那座“石橛子山”(指路人所称,也叫架子山、红石砬子山,稍后在以下图中标注),我心里有点忐忑,我是一个极度恐高的人。但既来之则安之吧。</p> <p>继续行进,我的背包里带好老师们买的干粮和水,由王利民老师背着。这是真的要走上一天的时间吗?😄</p> <p>回过头可以看见我们停车的地方。</p> <p>给三位老师来张合影吧!</p> <p>这里是我们抵达的这处辽代建筑遗址的最高一处石基所在位置,池老师用望远镜观察周边环境,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p> <p>这处遗址的发现令几位老师非常欣喜,我也跟着雀跃。其中池建学老师说早在二三十年前就想来这座山里看个究竟,如今终于梦想成真!</p> <p>遗址附近的石林,应属第四纪冰川遗迹。</p> <p>这就是指路人说的石橛子山,这个角度看像不像竖起的大拇指?</p> <p>另一个角度。可以隐约看见几只山鹰在盘旋,山腰间有它们的巢穴。</p> <p>角度不同,感觉不同。</p> <p>遗址台基</p> <p>同上</p> <p>辽代建筑用的直沟纹砖残块。</p> <p class="ql-block">筒瓦残片。</p> <p>随处可见的大型陶器残片。</p> <p class="ql-block">布纹瓦残片遗存。</p> <p>发现一个石柱础,由此老师们推断这个位置曾是主建筑所在。</p> <p>换个角度拍一张。</p> <p>站在最高处台基位置向下望,可见遗址入口处左右两侧各有石人伫立,如同卫士一般。图中是其中一侧。</p><p>借用王利民老师的文字:整个建筑遗址朝向为坐北朝南,东、西、北三面被群峰环抱,背依红石砬子山主峰,南面是袋状山谷的谷口,由天然石柱形成自然大山门。此大型建筑的堪舆布局环境与辽祖陵极其相似。</p> <p>不知不觉到了午餐时间。烧饼、矿泉水、火腿肠。补充一点能量再继续。</p> <p>老师们决定沿着山腰爬到最高峰,途中留影。</p> <p>几步一景,各有千秋。</p> <p>过了台基遗址,从山腰西侧迂回前进,最终目的地是此山海拔最高处。</p> <p>山崖间发现一个洞穴,应该被鸦类当作巢穴了。</p> <p>爬到这里时,我的双腿已经开始颤抖。退堂鼓不能打,在老师的鼓励和协助下硬着头皮向上爬。😅</p> <p>海拔最高处留影。</p> <p>站在这里可以看见林东镇以北的望京山。此地风水极佳👍!</p> <p>向西望去……</p> <p class="ql-block">你能想象到我每攀登一步都要抓住骆驼蒿根部的样子吗?除此之外,还要有老师时不时的来救援😅。我内心始终有两个声音:1、这该怎么爬上去呀?2、一会儿该怎么下山啊?</p> <p>即将攀到山顶。</p> <p>爬到山顶后,山体北侧是缓坡,顿时充满安全感。到了五月份,山坡上会开满映山红。约不约?😄</p> <p>海拔近1100米的位置。</p> <p>山高人为峰!</p> <p>登顶不易,多咔嚓几张吧。</p> <p class="ql-block">全景模式开启。只是遗址被隐藏了。</p> <p>爬上那个坡,就可以继续下山返回。</p> <p>翻过刚刚那个山坡,开始下山。一路荒草丛生、碎石松动,要十分小心。</p> <p class="ql-block">崖壁,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回头看看走过的路。</p> <p>再次回到遗址所在位置。</p> <p>决定在此合影留念。</p> <p>很荣幸与各位老师一同前来踏查。</p> <p>发现一块特别的石头,有时候,美是需要彼此成就的……</p> <p>踏查还在继续……</p> <p>人工垒砌的石墙。</p> <p>另一侧的“卫士”。</p> <p>快要下山了,有点不舍,再咔嚓几张。</p> <p>这里有千年前人工铺设的石板路……</p> <p>遗址入口处。直到这里才发现原本是有路的,可以不用绕山脊上去,还可以省出很多时间。但是不走寻常路才会遇见不一样的风景吧!</p> <p>人与卫士的对比。</p> <p>距离“卫士”不远处又发现一块七八十公分见方的石柱础,两位老师合力将其翻过来见证一下。</p> <p>特写。</p> <p>另一个角度看“契丹卫士”。</p> <p class="ql-block">认真细致。拍照、用脚步丈量、做好记录。</p> <p>这里究竟是辽史记载中的哪座庙宇?还有待专家、学者们考证。</p> <p>崖壁间有一道缝隙,也被一些石头用人工垒砌,据说是防止泄漏风水。</p> <p>有老师请教了巴林左旗辽史专家王玉亭先生,据说在山腰的一处石崖上,至今残存有“大定十四年”几字的墨书题记。遗憾的是由于之前准备不充分,也因疏忽,我们并未发现此处题记。(此段文字与此图无关)</p> <p>下山后拍一张全景。要是航拍就好了,可以更完美的呈现遗址全貌。</p> <p>此行往返共用了约六小时,难怪指路人说如果想爬石橛子山得需要一天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附视频一个供大家观看。</p> <p>巴林左旗辽史专家王玉亭先生认为此山就是《契丹国地理之图》中标在上京北方的“蒙古山”,即耶律阿保机取“三山之势”的三山之一的“蒙国山”(三山之势的三山分别为天梯山、蒙国山、别鲁山)。(文字来自池建学老师美篇)</p><p>很惭愧关于辽史我知之甚少,这是第一次与几位老师一同参与辽代遗址踏查,起初大家都是带着猜测与期待前往的,因为并不知道山里真的会有遗址,结果不虚此行,真的非常荣幸。作为一个摄影人,我只能用自己的视角做着记录,与此同时,也越来越热爱这片土地,相信家乡的您一定也与我一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