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勤春早忙教研,深耕厚植待花开。</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17日下午,单县实验中学六年级语文教研组开展了新学期第三次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课题是由栾丽丽老师执教的古诗《十五夜望月》,该诗原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言绝句,诗中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课前两分钟,全体学生都早早做好准备,坐姿端正,双手捧书,目不斜视,大声朗读着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古诗的学习一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不得不说,栾老师以读带讲的教授方式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栾老师将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p> <p class="ql-block"> 最开始,栾老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停顿”,这是对于古诗基本的要求。在这个环节中,栾老师着重讲了“栖”字,不仅讲授了字音,还讲授了字形。</p> <p class="ql-block"> 在读出节奏的环节,栾老师采用了“男女生比赛朗读”的方式,男生一队声音洪亮,女生一队情感充足,双方各有亮点。此外,在这次读的过程中,栾老师侧重讲解了平仄韵脚,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之美。</p> <p class="ql-block"> 在读懂意思的环节,栾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先自主学习2分钟,再合作讨论3分钟,小组中C同学来代表回答问题,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此外,在讲到“中庭地白”时,栾老师用李白“疑是地上霜”做例子,使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诗。</p> <p class="ql-block"> 接着是读出情感,在这一个环节中,栾老师侧重讲解了对于后两句中“人尽望”和“落谁家”的理解,进而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学生通过之前的层层递进的学习,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理解。</p> <p class="ql-block"> 最后,栾老师让同学们带着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友的感情,再次齐读这首诗,既升华了主题,也提升了学生的精神世界。</p> <p class="ql-block"> 栾老师通过精心的准备,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诗情流溢、激情荡漾的课堂,把孩子们纯洁的心灵引入进典雅而精美、深邃而隽永的经典诗文大世界,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p> 评课,我们一直在 <p class="ql-block"> 教研之路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路。听完栾老师的课,我们又进行了评课活动,在评课环节中,张老师和马老师针对本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1.很好契合了“三段五环”教学模式,问题衔接比较流畅;2.注重朗读形式的多样化,学生参与性比较高;3.注重目标教学,提出目标,围绕目标,检测目标,目标达成度比较高。此外,也提出了两点不足之处:1.板书有待完善;2.小组合作要留给学生更充分的讨论时间。</p> <p class="ql-block"> 最后,由杨老师和赵老师就本次课堂研学总结发言。杨老师再次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前、课中,课后三段中都应各有体现,并明确使用方式如下:互查(互相背诵,挑写、检查作业)、互教(兵教兵,小组教)、互问(会做、会说、会问)、互练(你出题,我来做)、互促(互相监督,互相促进)。</p><p class="ql-block"> 赵老师则对于古诗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般来说分为五步:解题知背景——初读明诗意——诵读悟诗境——品读明诗情——拓展论古今。当然,赵老师也指出,这五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而灵活的调整教学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p> <p class="ql-block"> 教育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相信语文教研组的19位老师们,在不停学习的脚步中,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能享受到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打造更优质的教育篇章。</p> <p class="ql-block"> ——单县实验中学宣传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