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龙车村,不知是我寡闻,还是你的低调,尽管翻越红尖山多次去过被誉为中国最大最美的樱花之乡--永福,却从来没有注意过红尖山下隐藏着的这个小村庄。</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6日,受驴友“阿强”相约,第一次踏上了曾被人们誉为闽西红色革命的"小莫斯科"----龙车这个小山村。龙车村,距离永福集镇约十公里,地处峰峦耸翠、山势雄伟的红尖山下,是龙岩漳平、新罗和漳州南靖的结合部。上世纪初期的土地革命战争年代,漳平的第一个党支部、第一次革命暴动、第一个区苏维埃政府都诞生在这里。在革命战争年代,龙车人民英勇无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在这块红土地上,红旗始终不倒,直到全国解放,龙车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重大的贡献 。</p> <p class="ql-block"> 龙车村分布在约五公里呈条状的拱桥溪源头谷地,全村海拔高度近千米,沿拱桥溪两岸分布着潭头、村头、麻只贝、水尾等自然村,总面积36. 46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村口(水尾)一座名为“沂远宅”的民居,采用乱石砌筑而成,“沂远宅”不仅有宫殿式的格局,亦有闽南的建筑特色,是典型的“府第式”微缩版,分上下两厅堂、左右两回廊。1929年,毛泽东、朱德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出击闽中,军长朱德曾在此楼居住过一段时间,指导和帮助苏维埃政府和龙车赤卫队开展革命运动。</p> <p class="ql-block"> “沂远宅”前由乱石铺设的广场和新建的花圃、草坪、凉亭向每一位到此的游客讲述着那段血雨腥风的故事,大门两侧屏墙依稀可见的当年苏维埃政府所书写的标语,虽字迹模糊难辨,却见证了近百年龙车的沧桑变迁。</p> <p class="ql-block"> 走进“沂远宅”,上厅右侧的第一间就是朱德住过的房间,内有一个小阁楼,期间,朱德在这里批阅文件,与当地苏维埃政府和赤卫队代表谈话并指导革命斗争。</p> <p class="ql-block"> “沂远宅”右侧100米开外的“建溪堂”是龙车乡苏维埃政府成立旧址,1929年深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朱德在此前坪召开群众大会,宣传革命道理,激励数百龙车村的热血青年参加革命队伍,展开对敌革命斗争。</p> <p class="ql-block"> 龙车村潭头自然村的“震西堂”,是当年红军的地下交通站,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岁月,地下交通员游金煌肩负着党的绝密使命,担负着为红军传递情报、接待过往干部、人员,带送款项、物资等艰巨任务,忠于职守,前赴后继,为闽西革命斗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历经风雨飘摇的“震西堂”虽已显得破旧,但其傲然的风骨仍不减当年。</p> <p class="ql-block"> 龙车村境内有耕地面积二千余亩,因海拔高,纬度低,过去以主种单季稻为主,辅种烟叶、地瓜及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同时也大力发展了花木的培育种植,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蔬菜瓜果和花木苗圃的大棚。不过,因种植蔬菜周期短,是“短、平、快”的致富项目之一,而花卉一年只有一次的销售旺季,所以龙车人更多的是以种植蔬菜为主。“震西堂”门外的一片土地正是蔬菜采摘的季节,青翠鲜嫩的盖菜、绿油油的大蒜长得煞是好看。适逢一位大嫂在此采摘盖菜,热心的大嫂得知我们的来意,采摘下不少的盖菜、大蒜、球菜送给我们,令我们心生感动。</p> <p class="ql-block"> 离“震西堂”不远处,位于潭头村的一座殿堂式土楼是岩南漳县委旧址,1935年6月,邓子恢在岩南漳地区检查工作,在龙车主持成立了中共岩南漳县委,书记由魏金水担任,岩南漳县委曾发展了十个区委,形成了以永福为中心之一的岩南漳游击区。岩南漳县委旧址的主楼为三层土建筑,前楼为一层厅堂和连廊结构,因长期无人居住已显得破败,连廊已有部分开始塌落,主楼仍坚强地依山而立,向世人叙述着龙车村近百年来的沧桑巨变。</p> <p class="ql-block"> 龙车苏维埃政府旧址“凤歧堂”,占地约2000平米,始建于清代,2008年重修,厅堂上悬挂着老红军、原福建省政协主席伍洪祥亲笔题写的“朗车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围墙外一口荷塘,初春时节,荷花还没吐芽,或许半年以后再来,定可欣赏“碧藕藏丝,红莲并蒂”的景观了。“凤歧堂”内的墙壁上还存留着8条当年苏维埃政府和红军题写的红色标语。1929年11月29日,龙车区第一次苏维埃政府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龙车区苏维埃政府是漳平市内建立的第一个区级红色政权。龙车区红色政权的建立,为掀起土地革命高潮和建立红色根据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p> <p class="ql-block"> 白皮红心炮楼“福庆楼”,1935年国民党李延年部的一个营驻扎在龙车“督剿”,大肆强迫村民修建炮楼,时任岩南漳县委书记的魏金水指派陈大庆打入敌人内部,充当“白皮红心”保长,并自动申请在麻只贝修建炮楼,当时,红八团小分队经常夜宿福庆楼,黎明离开时,为不使敌军起疑,陈大庆命团丁朝福庆楼外墙打枪,留下弹洞痕迹,于是陈大庆名正言顺向敌军邀功,并得到弹药补给,然后将弹药送到山上的红军手中。“白皮红心炮楼”的主人陈德金和龙车的群众正是用这种方法和援助共产党红军游击队的。福庆楼的建筑模式与客家土楼相仿,采用黏土夯筑而成,有正门辅楼和正楼结构,这也难怪,龙车村与新罗区的适中镇和漳州南靖毗邻,南靖和适中的民居大部分都是这种建筑,也就是名扬中外的“福建土楼”。</p> <p class="ql-block"> 福庆楼对面一座采用乱石砌筑而成的房子,是当年红军宣传队居住和办公的地方,据房主介绍说,当年红军游击队撤退到山上后,房子曾多次遭国民党反动派烧毁,由于墙体都是乱石砌筑而成,因此,房子被烧后,房主只需到山上砍来木头从新搭盖房顶即可继续居住,也不算造成太大的损失。</p> <p class="ql-block"> 麻只贝的山边洋厝,红军游击队曾在此居住和训练。</p> <p class="ql-block"> 龙车村头的“游氏宗祠”是中共龙车党支部成立旧址,始建于清代,建筑面积约170平米。1928年8月10日晚,闽西暴动副总指挥邓子恢及中共闽西临时特委委员郭滴人从龙岩来到龙车,在“游氏宗祠”召开会议,直接领导和建立了漳平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朗(龙)车党支部,会议作出了发展党组织、建立农民协会、农民赤卫队的决议,并提出了“争取群众,准备武装暴动,促进革命高潮的到来”等中心任务。</p> <p class="ql-block"> 中共龙车党支部成立旧址“游氏宗祠”已开发得初具规模,碧桃、樱花等花木正灿烂开放,草坪初吐嫩芽,让人留恋忘返。美好生活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就,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在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道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温历史,留下我们永恒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 坐落在潭头的“龙车革命纪念馆”朱红色的正面墙体格外鲜艳夺目,进入大厅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面雕有“红色永福,红旗不倒”的雕塑红旗。龙车村委会主任陈志勇不但全程陪同我们寻访龙车革命的红色足迹,在纪念馆还详尽地向我们介绍龙车的革命历史及当代龙车人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态条件,打造龙车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大力发展“花卉、高山茶、反季节蔬菜”三大特色产业,以“红色教育+红色旅游”模式,促进龙车经济发展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的关系,龙车还有很多红色的古迹我们没能一一寻访,如:荣华官厝、铁鸡岭、南坂畲草寮等等。</p><p class="ql-block"> 龙车是一方英雄的土地,龙车是红旗不倒之乡,龙车人用热血和生命书写了一段不可磨灭的红色历史,龙车人为中国革命谱写了一曲胜利的乐章;</p><p class="ql-block">龙车的红色足迹,</p><p class="ql-block">欢迎人们的寻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