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下乡期间出力最大的活计就是复黄河大堤与陇海铁路复线的施工,也是整个县里组织的大型生产活动,各个生产队能抽出的劳动力全部前往施工现场,复黄河大堤的工程地点在东漳公社地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到地点后有人给各生产队的驻地指认地方,也就是施工地点所在村的村民家,当地村民也是腾出能腾的房间让来施工的队伍住、住不下的就在院子里或院门口搭设帆布篷。队长去看施工的具体地点和取土地点。其他队员就用帆布篷搭设做饭的地方和住的棚子。然后用麦秸铺在下面,再铺上自己带的床单和被子,就算安置好了。男队员住在棚子里,女队员住在村民腾出的房间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每个生产队划分几十米的地段分层上土,土源就是在大堤内侧黄河淤积的滩地,具体的上土方法根据各生产队的实际情况自主决定,有手扶拖拉机的生产队就采取人工装车(架子车)手扶拖拉机牵引,而我们生产队没有机械只有人工装车、人工推车而上大堤。一人架着车把三四个人在旁边推着车子将土倒掉后再用铁锹将土按照20厘米的厚度平整一下,便于机械碾压。我们生产队去了二三十人、五六辆架子车。队长进行了分工,谁家的架子车谁就驾车、体力弱的就装车、壮劳力就推车。开始队长照顾我就让我装车,第三天有一位驾车的队员脚崴了肿起来,没法干活,推车的就出一个驾车,我就参加到推车的队伍中,说是推车,就是在头两天复大堤的底层时,高度不高还是将车推上去的。随着大堤高度的增加,就不是推车了而是相当于将装满土的车子抬上大堤或是拉上大堤,那是完全凭体力在干活,一天下来累的腰酸胳膊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施工期间的伙食还是相当不错的每顿都有肉吃,在那个年代还是少见的,一顿能吃三四个大馒头外加两碗大锅菜,大锅菜是由大肉片子、豆腐、粉条、白菜熬制而成,晚上一般是不稠不稀的汤面条。肉和豆腐是在东漳集上买的,面和粉条、白菜是来的时候自己带来的。由于我们带来的面不够还派人回村里再磨了一些面带了过来。这期间的我的饭量是最大的,无论是下乡还是读书时期,包括以后参加工作期间,都没有这么大的饭量。施工期间站在大堤上看到整个施工现场,密密麻麻的都是人,一片热火朝天的场景,很是震撼。填土到标高大部分人休息半天并将伙房和住宿用的棚子拆除、麦秸清理后送到场里再将卫生打扫干净。少量人员将上土用马道清理后,我们的任务也算干完了,这次的复黄河大堤的工程也就结束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施工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我们正在上土时,一个看起来流里流气的小子与我们在平整土层的队员发生争执,所我们的人将土弄到他的裤子上了,并骂骂咧咧的,我就看不下去了就走过去将他推到一边,可能我的个头比他高点也比他壮实点,他就走了然后就叫过来几个人有男有女准备找事,看到我后可能觉得我不一般,就先问了一声“是知青吗。哪里的”,我就说“郑州的”随后就聊了起来。原来他们是卫生系统的,这次复黄河大堤河务部门请他们当施工员,也就是检查填土的厚度,防止超厚碾压不密实。听他们中的一员(参加工作以后我们一个单位)后来说他们原本准备过来打架的,看到都是知青、还都是郑州的也就算了。第二年参加陇海铁路复线的土方工程,住在郑菴公社境内,具体哪个村子没有记住,工程内容与此差不多就不在多叙。</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