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1926年3月18日 北京发生“三一八”惨案

红色文化

<p class="ql-block">1926年3月18日(农历1926年2月18日),北京发生“三一八”惨案。</p> <p class="ql-block">段祺瑞政府卫队与群众对峙的情形</p> <p class="ql-block">1926年3月18日,北京发生了“三一八”惨案。</p><p class="ql-block">天津大沽口事件后,日本联合英美等八国于3月16日向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撤除津沽防务的所谓最后通碟,激起中国人民极大愤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安门请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26年3月18日,中共北方区委组织北京总工会、学生联合会等60多个团体和80多所学校共约5000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国民大会”,抗议日本军舰侵入大沽口、炮轰国民军,声讨英美日等八国无理通牒中国的罪行。大会决定:通电全国一致反对八国通牒,驱逐八国公使,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军舰,电请国民军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而战。</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弹倒下的大学生</p> <p class="ql-block">会后,群众结队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当队伍来到段政府国务院门前时,遭到埋伏的军警排枪射击和大刀砍杀,当场打死47人,伤200多人。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陈乔年均被打伤。</p><p class="ql-block">惨案发生后,北京各校纷纷罢课,为死难烈士举行追悼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魏士毅</p> <p class="ql-block">3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段祺瑞屠杀人民告全国民众书》,号召“全国商人、学生、工人、农民、兵士,应急起联合起来,不分党派,一致奋斗,发动一个比‘五卅’运动更伟大的运动,以雪最后通牒之耻”。3月23日,北京总工会、全国学生总会等团体及各校学生1万多人,在北大三院举行“三一八死难烈士追悼大会”。</p> <p class="ql-block">鲁迅把这一天称作“国民以来最黑暗的一天”。</p><p class="ql-block">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刘半农、赵之任为纪念之而作歌:呜呼!三月一十八</p><p class="ql-block">呜呼三月一十八,  养官本是为卫国!</p><p class="ql-block">北京杀人如乱麻!  谁知化作豺与蛇!</p><p class="ql-block">民贼大试毒辣手,  高标廉价卖中华!</p><p class="ql-block">半天黄尘翻血花!  甘拜异种作爹妈!</p><p class="ql-block">晚来城郭啼寒鸦,  愿枭其首籍其家!</p><p class="ql-block">悲风带雪吹!    死者今已矣,</p><p class="ql-block">地流赤血成血洼!  生者肯放他?!</p><p class="ql-block">死者血中躺,    呜呼三月一十八!</p><p class="ql-block">伤者血中爬!    北京杀人如乱麻!</p><p class="ql-block">呜呼三月一十八,  北京杀人乱如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杨德群</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影响</b></p><p class="ql-block"><b>学生刘和珍等遇难</b></p><p class="ql-block">《泰晤士报》称这次事件是“兽性”的“惊人惨案”。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中国知识分子和媒体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社会良知,周作人、林语堂、朱自清、蒋梦麟、王世杰、闻一多、梁启超、许士廉、高一涵、杨振声、凌叔华等纷纷谴责段祺瑞政府。《语丝》、《国民新报》、《世界日报》、《清华周刊》、《晨报》、《现代评论》等加入谴责暴行的行列。邵飘萍主持的《京报》,大篇幅地连续发表消息和评论,广泛而深入地报导惨案真相,《京报副刊》也发表了有关文章。</p> <p class="ql-block">段祺瑞惶惶不可终日</p><p class="ql-block">“三一八”惨案后,举国震惊。中国知识阶层无论其政治观点与学术观点有怎样的不同,均纷纷痛斥执政府和“执政”段祺瑞的行为为“倒行逆施”、“暴行”,“是政府自弃于人民矣”,“是民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页”,学人如蒋梦麟、傅斯年、周作人、林语堂、朱自清、闻一多、王世杰、许士廉、高一涵、杨振声、凌叔华、邵飘萍、陶孟和等,均有文字见诸报端;梁启超刚刚动完手术,缠绵病榻之中,犹不忘口诛笔伐;刘半农与赵元任再一次词曲璧合,哀声凄楚,传唱京城;鲁迅则有《记念刘和珍君》等文,尤为悲天悯人……民意不可违。为此,傅国涌先生称:“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即使和俄罗斯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们相比也并不逊色,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知识分子最可贵的那些品质,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心中永远不倒的长城,是‘真的猛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圆明园烈士墓</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纪念</b></p><p class="ql-block"><b>圆明园烈士墓</b></p><p class="ql-block">在北京圆明园西南面“九州清宴”遗址,有一座“三一八”烈士墓,这座墓园占地约100平方米,正中修筑一米多高的石砌圆形台基,台基上竖起通高九米六面体大理石墓碑。墓碑正南面镌刻着“三一八烈士纪念碑”几个大字。从正南面开始,自右而左,镌刻北平市长何其巩所写的《三一八烈士墓表》和39位烈士的姓名、年龄、籍贯、所在单位和职业等。墓碑四周有28位烈士的坟茔,其余烈士葬于别处。这处烈士墓是在“三一八”惨案3周年时建成的,当时北平市近万人参加了隆重的烈士公葬典礼。</p> <p class="ql-block">在“三一八烈士公墓”的东北角,有一座三米高的三棱形石质墓碑。这就是“三一八惨案江禹烈、刘葆彝、陈燮烈士纪念碑”。这三位烈士生前都是北京工业大学的学生。北京工业大学师生在1926年3月21日举行了祭奠仪式,28日举行了追悼大会和纪念碑奠基礼。这座纪念碑建立在西城区端王府夹道的工业大学校园。三棱形的纪念碑上,三面分别刻有“三一八惨案江禹烈/刘葆彝/陈燮烈士纪念碑”。六角形的碑座上刻有烈士的生平。1970年代,工业大学早已迁走,当地因施工建设而将纪念碑迁到现址。</p> <p class="ql-block"><b>鲁迅中学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在西城区新文化街45号的鲁迅中学校园内,有一座高约2米的石碑,这是1931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师生为纪念在惨案中牺牲的本校学生刘和珍与杨德群烈士而建立的“三一八遇难烈士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这里曾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校园。在校园的西跨院内,矗立着一座汉白玉纪念碑,两层方形碑座上是方锥形的碑身,上刻“三一八遇难烈士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碑座上刻着两位烈士的生平传略。碑身阴面镌刻着文天祥《正气歌》中的名句:“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杨德群曾在国立武昌高师肄业,后转入北京女师大,武昌高师当时也为她举行了追悼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师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b>北师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在北京西北郊北京师范大学宿舍区的楼群中,建有“三·一八殉难烈士范士融、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这是一座1985年3月建成的汉白玉方锥形纪念碑,碑座正面镌刻着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写的“碧血丹心”四个字,还刻有三位烈士的生平。碑文叙述了建碑缘起。和平门外师大院内曾建有范士融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大革命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b>北大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在北京大学西部化学南楼后面的柏林中,建有“魏士毅烈士纪念碑”。烈士牺牲一年后,燕京大学学生会建立了这座方锥形的汉白玉碑,碑身正面镌刻着“魏士毅女士纪念碑”八个大字。碑下的三层基座上,刻有“魏士毅女士纪念碑铭”。与“魏士毅烈士纪念碑”并列而立的是“三一八遇难烈士黄克仁、李家珍、张仲超纪念碑”。1982年3月,北大团委从原北大三院(在东城区北河沿)迁移来的。碑座高三尺,碑腰高一尺,碑身高八尺,暗喻“三一八”惨案。纪念碑为方锥形,四面分别用篆书刻写着:“三一八遇难烈士黄君克仁/李君家珍/张君仲超纪念碑”,“中华民国十有八年五月卅日立石”。与此相对应的碑腰四面,分别刻着三位烈士的简历和铭文。</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三一八"烈士韦杰三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b>清华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在清华大学内“水木清华”北面土山之阴,建有“三一八烈士韦杰三纪念碑”。这是清华学生在1926年从圆明园遗址运来的一根大理石断柱,人们称之为“三一八断碑”。碑座上刻“韦杰三君死难纪念碑”,“本校学生会同人立”。清华同学曾将烈士遗骨安葬于清华园内,三周后移至圆明园与三一八诸烈士合葬,于是在原墓址竖起断碑。</p> <p class="ql-block"><b>汇文中学</b></p><p class="ql-block">在东城区幸福大街汇文中学校园内,建有“唐耀昆、谢戡烈士纪念碑”。是从汇文中学原校址建国门船板胡同迁来的。碑身正面镌刻着“为国死义唐谢君纪念之碑”,碑铭全文是:“举幡伏阙,自古有之。惟义与此,匪党匪私。何渎于天,市朝陈尸?!舍生报国,千古同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