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每年9月分开始,湘潭的野外会出现一些夏天没有的鸟种,一直要到来年3月底4月初的春尽时分,它们才会离开。它们是湘潭的冬候鸟。东亚石鵖和黑喉石鵖是我们本土常见的冬候鸟种。</p><p class="ql-block">鵖,汉语拼音为bi(壁),也有读成ji(即)的。有些鸟类分类书或识鸟软件(著名如《懂鸟》)上,甚至干脆写成左“即”右“鸟”的合体字,这个临时生造的字,读音也为即。</p><p class="ql-block">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当代,人们要认识一种鸟已经变得十分容易,只要把看到的、识别不了的鸟拍成图片上传到《懂鸟》等识鸟软件,很快就能得到定论。尤其是外观独有特征明显的鸟种。但外观上相似的鸟种,则可能有多个选项供您参考。东亚石鵖和黑喉石鵖就属于这种情况。</p><p class="ql-block">《懂鸟》界面示意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以上截图中可以看到,《懂鸟》软件对画框中出现的鸟种,有两个识别选项,分别为“东亚石鵖”62.6%和“黑喉石鵖”32.9%。这个识别准确率比较高的软件对这个鸟也不能充分肯定它是什么品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而原图还算拍得比较清楚――</p> <p class="ql-block">东亚石鵖?黑喉石鵖?它只能是其中的一种,不可能两种都是。那么它究竟是哪一种呢?野外识别凭什么作依据?</p><p class="ql-block">通过网络搜索,我们可以获得一些相关的知识:数年前的鸟类分类学上,没有“东亚石鵖”这个鸟种。东亚石鵖原是黑喉石鵖的一个亚种,分布于我国东部地区,通常夏天在东北繁殖(夏候鸟),冬天迁飞到东南一带越冬(冬候鸟)。近年来,随着分类科学的进一步完善,这个亚种已从黑喉石鵖中分离出来,上升为独立鸟种。它的大体特征与黑喉石鵖十分接近,所以也难怪《懂鸟》识别持骑墙态度。</p><p class="ql-block">黑喉石鵖还有一个西北亚种,夏天在新疆繁殖,冬天至西南一带越冬。新的分类上,黑喉石鵖这个鸟种,实指的就是这个西北亚种了。</p><p class="ql-block">鸟类冬候期间(秋冬春三季),在湘潭野外观鸟,不难发现这两个鸟种(东亚石鵖,黑喉石鵖)有重叠分布。不过,一般来说,东亚石鵖较多较常见,黑喉石鵖略少且较罕见。据个人观察体会,从2017年起至今4年来,东亚石鵖入驻本土的时间早,9月初就可见,它在湘潭越冬的可能性大,12月凛冽的寒风中经常看到它挺立的身姿。而黑喉石鵖,则常出现在春末3月分,疑为冬候结束北上(往新疆西北方向去)过境的旅鸟,但在湘潭停留时间较长,可至5月初才迁飞――而这个时候,东亚石鵖早就离境北返了。</p><p class="ql-block">我有幸在湘潭本土拍到了这两种石鵖(包括它们的雌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东亚石鵖雌雄――</p> <p class="ql-block">黑喉石鵖雌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种石鵖习性相似,都以灌丛或庄稼、深草地上的昆虫为食,属典型的农林益鸟。食性方面没有区别依据。从出入境时间上划分显然是个人观察经验,也不科学、准确。那么,只能从两种鸟的外观上作具体而微的深入观察,努力寻找辨识特征。</p><p class="ql-block">以下是个人的识别体会:两种石鵖均为雌雄异体、两性外观各异,雄体头、喉等部位深黑,雌体羽色偏淡。东亚石鵖全身染有棕黄色,翼上无明显白斑,腰多棕黄色,黑喉石鵖除胸、腹部染淡棕色外,体色深褐,翅上有明显的白斑,腰部白色。</p><p class="ql-block">个鸟识别特征如下:</p><p class="ql-block">东亚石鵖雄鸟――</p> <p class="ql-block">黑喉石鵖雄鸟――</p> <p class="ql-block">东亚石鵖雌鸟――</p> <p class="ql-block">黑喉石鵖雌鸟――</p> <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回头说《懂鸟》取骑墙态度的那张图片中的鸟:东亚石鵖,雌。</p><p class="ql-block">识鸟是一种游戏,因为喜欢才玩。期待方家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