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天,是一个充满墨韵书香的季节,是一个富有浓浓诗意的季节。春风和煦,草长莺飞,烟柳如绦,桃红杏白,春意盎然。每一棵小草,每一片新叶,每朵花儿,都凝结着俊秀的诗句。春在诗行里,文在春天中,语文和春天融为一体,它们在孩子们的眼晴里,在孩子们的心窝里,宛若春天里的一粒种子,生根、发芽,伴随着孩子们成长,共赴一场春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 为深度研究、落实课程大概念,实现从学科大概念到课程大概念的转变,昌乐二中语文学科积极落实集团开学督导要求,提升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质量,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思维能力提升为主攻方向设计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活动,进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和自我发展。根据学校课程研究、课堂创新项目管道运行整体设计,本周我们语文学科组组织开展了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提升课堂展示活动,教师积极参与,进行了高标准展示。</p> <p class="ql-block"> 年级精心设计,站在课程大概念的角度设计学习目标,学习情境,学习活动,全面体现学科育人本质,提高课堂育人水平。三节展示课都突出课程大概念,全面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提高课堂育人水平。</p> <p class="ql-block"> 初中李冰洁老师、高一周雪老师、高二周晓婧老师分别出示了“家国天下,吾辈之责——知家国情怀、品家国情怀、做爱国青年”、“体悟中华文明,滋养理性精神——理解、阐释、传承中华文明”、“探寻玲珑妙笔,抒写诗意人生——读诗情、品诗艺、寄诗意情怀”整体探究构建课!精彩、诗意、繁华!</p> <p class="ql-block"> 在课程大概念的引领下,整体设计学生学习过程,学习内容有趣,全程引发学生动脑思考。学生螺旋上升式认知过程被不断的引领激发,学生乐此不疲。学习环节从效果出发,过渡自然,学生喜欢。过程设计服务思维发展,引领学生主动思维、快速思维、准确思维、深度思维。课堂坚决杜绝了教师用讲解打断学生思维、代替学生学生思考。真正用课程大概念将大单元的核心价值落实在课堂上,落实在学生身上,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品格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p> <p class="ql-block"> 高效学习小组发挥学习成长战斗堡垒作用,真正组织起来,积极成长。小组长有威信、有方法,组织小组成员全程互帮互助、全程锁死自己的真实学习目标。老师营造文化,创造措施,管控过程,所有同学在两个组长领导下全员努力,全力提升课堂学习领导力,向更高层级迈进,A1A2B1B2小组建设模式堂堂推进。</p> <p class="ql-block"> 课例展示结束后,全体语文老师对每节展示课进行了讨论研究。三位上课老师分别进行说课。</p> <p class="ql-block">周晓婧老师:本次展示课的核心价值是“诗意人生”,大单元的七首诗歌基本反应了古典诗歌的流变,在诗歌流变中感受诗歌抒情艺术的变化和诗人的诗意情怀。本堂课的课程大概念是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诗歌体式、抒写自己的诗意人生,拥有诗意情怀。本堂课设计的情境任务是“经典咏流传”活动,分为先秦诗歌、汉乐府、唐诗、宋词四只代表队,带动学生个性化地演绎不同时代诗歌的魅力,将学生的探究、展示、写作都融入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领悟诗意情怀。课堂最后立足课程大概念,让学生认识到诗词对现代生活的浸润,引导学生走向诗意的生活,拥有自己的诗意情怀,成就诗意人生。</p> <p class="ql-block">李冰洁老师:整堂课围绕课程大概念“家国情怀”展开,从演讲到导入,再到课堂的探究,都是基于对“家国情怀”的理解之下设计的。是讲述的战争年代下的家国情怀,分别从《黄河颂》《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三篇文章中进行探究。活动一中,我们先从时代入手,先从整体上理解。抗日战争、万里长征、抗美援朝,都是战争年代下的家国情怀的体现,最重要的就是体现保家卫国。活动二主要是深入文本将文本中的表现家国和民族精神的语句找出来进行细致的分析,从情感入手,让学生能通过文字,了解家国情怀。接下来以中印战争中的一个视频《界碑》,让同学们理解,家国情怀的抒发,从来不是空谈,而是要付诸实际行动。活动三是根据文本所学以及推送的大量的视频和文字材料,结合自己所处的时代说一下,在新时代下,该怎样做一个爱国青年。从文本落脚于现实,结合现实进行分析,更能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知与感受。在备课的过程中,目标和活动也进行了多次修改,从不理解课程大概念,到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于这堂课,需要深入研究文本,从文本中挖掘有效信息。当上完这堂课后,突然感觉思路打开了,视野也开阔了。教学的目标是育人,而这节课就很好的实现了育人。接下来,我会不断地研究,让自己的课程水平更进一步!</p> <p class="ql-block">周雪老师:课堂围绕“理解中华文明——阐述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明”设置活动,引导真实学习,真实探究,碰撞思维,生成智慧。理解中华文明,引导学生深挖文本,合作探究,找出每篇文章作者的观点,对比观点中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深入理解儒道思想的不同,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阐述中华文明,借由“课本剧”再现历史,探究作者或文章主要人物是如何理性、有条理表达观点的,总结理性、有条理表达观点的要素,提炼出传统文化中的语言技巧,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语言技巧是外在呈现,真正支撑着古人运用语言技巧化解“矛盾冲突”的动力是内在的品质和情怀。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语言技巧教会人表达、阐述,而中华文明内涵却会滋养人的品质,让人有勇气、有智慧去表达。传承中华文明,关键在于能用我们从中华文明中提取出的语言技巧和文明内涵解决生活和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故而在这一环节,我们设置了一个情景剧,以学生在日常中经常遇到的“师生”矛盾为切入点,学以致用,现场创作文段,解决师生矛盾。运用语言技巧化解矛盾,从文明内涵出发,寻到“师生冲突”根源——“不礼”。学生在日常交际、人生成长,乃至未来的发展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矛盾,而我们这堂课的成长点便在于,让学生在真实情境的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当矛盾冲突发生时,我们可以运用语言技巧,理性、有条理地阐述观点,化解矛盾;而我们更应该做的,是用中华文明涵养品质,减少乃至避免矛盾。而后,以周恩来总理、华春莹女士的外交事例,诠释中华文明、语言技巧在国家发展层面的重要性,进行更深层次的思维拔高。这其实已经突破了语文学科的范畴,真正落实到了学生的未来发展、生命成长乃至家国担当层面,体现课程大概念。</p><p class="ql-block"> 课堂最后,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智慧的源头——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印刻在中华民族的基因里,它教给我们处事的智慧,也给予我们阔步未来的自信和力量。故而,我们要传承中华文明,坚守文化自信。</p> <p class="ql-block"> 姚国芹老师、郭明寒老师、张国美老师分别进行了评课发言。</p> <p class="ql-block">姚国芹老师:今天上午以这三节课为载体,再次感叹我们语文学科的无限魅力!在这里我们一起浸润“诗意人生”,领略“中华文明”,拥有“家国情怀”。作为听课者,真的感觉这些课滋养精神,震撼心灵。重点说说周晓婧老师的课。</p><p class="ql-block">1.目标制定进一步体现了课程大概念。原先我们第二条目标为“借助不同诗歌形式所展现的不同的抒情艺术,探寻并展示我国古典诗歌的流变特色”,这只是扣紧了本单元的学科大概念“抒情艺术”。在田老师的帮助下,我们修改为“借助不同诗歌形式所展现的不同的抒情艺术,探寻并展示我国古典诗歌的流变特色及诗意情怀的体现”。这就将“抒情艺术”“诗意情怀”有机融合在一起,探究内容更加丰厚。</p><p class="ql-block">2.注重了学习领导力的提升。四个代表队的组成,既有自主选择,又有整体的组织协调,从而形成强强联合的阵势,所以在课堂展示中不管是对流变特色的点评,还是用朗诵、讲述、演唱等方式个性化地演绎诗意人生,都达到了最佳效果,学生自信满满,成就感强烈。</p><p class="ql-block">3.比较阅读、深度探究效果显著。“单元导语”中提到“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并比较不同体裁的诗歌在节奏韵律、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异同”,周老师在课堂上以“参加经典咏流传活动”为情境有层次地设计学生活动,既能探寻诗歌的流变特色,又能个性化地展现自己对诗意人生的感悟,活动贴近学生生活,育人立意却特别高远。</p><p class="ql-block">4.不得不深深折服于晓婧老师的个人魅力: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诗意人生的外显;自然的课堂过渡语、贴近学生心灵的即时性评价与鼓励、有高度有温度的课堂结束语……这些都给了我们“诗意人生”的最好引领!</p> <p class="ql-block">郭明寒老师:三位老师的课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语文的大课程,什么是语文的好老师。在周晓婧老师的课堂上,学生鉴赏诗歌的抒情艺术,欣赏文学流变的风采,走出诗意的人生;在周雪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理性、有条理地阐述观点,懂得交际的艺术,传承中华文明;在李冰洁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品味家国情怀,勇做爱国青年。学生在课堂上有语文的学习,更有生命的成长!这让我们看到了语文学习的大气象,大观照,大智慧。</p><p class="ql-block"> 第一,大气象。三位老师的学习目标扎实落实课程大概念,生成一种生命的大气象。以周雪老师的这节课为例,第一个学习目标是对比探究以孔子、孟子、庄子为代表的儒道思的不同,深化并有个性地展示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这个学习目标就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探究”先贤思想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深化并有个性地展示出对文本基本思想的理解,直指这个单元中对核心价值的理解;第二个目标是研读文本,探究并归纳出主要人物是如何理性、有条理地阐述中华文明的,直指我们语文学科的大概念,引导学生学会必备能力:理性而有条理的阐述观点;第三个目标,理性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自觉发扬中华文明,让我们中华文明中的“礼”“仁”“道”“爱”等思想继续流淌在孩子们的血液中。</p><p class="ql-block"> 第二,大关照。三位老师的课是一种有大关照的课,眼里时时刻刻都是学生,所有的学习情境、学习活动,都关注学生学习领导力的提升,都关照学生生命的成长。在课堂上我们欣赏到了学生多种多样的高质量的展示和点评,我们看到有更多的孩子用更灵活精彩地形式来展示自我,有课文的深情朗读,有文本内容深入剖析,有课本剧的表演,有文学评论的写作展示,有对老师同学矛盾冲突的劝解,有宋词的浅吟低唱……其实学生们高水平的展示离不开老师的引导与培训,这里面都有老师的智慧在闪耀。我也一定要给我的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更多形式,关注学生慢慢的引导学生学会去展示自我,学生们会在老师的引导下,在一次次的展示与点评中,提升自我,走向更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第三,大智慧。这三节课都有非常大的思维量,你像周雪老师,不仅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先贤智慧,更引导学生去归纳这些大家理性、有条理地阐述自己观点的方法,在同中寻异,异中求同,学生的思维大开大合,深入理解儒家、道家、史学家的观点与阐述自己观点的方法,悟透深藏在这些语言艺术中的中华文明,然后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基于现实的师生课堂矛盾冲突中去用语言的艺术、用中华文明去解决矛盾,让师生由激烈地冲突走向和解。这一堂课老师不仅引导学生学会说话,更引导学生汲取、传承中华文明中的“礼”“仁”“道”“爱”等思想,学会做人。这不就是国家课程要求我们的做到的“立德树人”的课堂吗?向三位老师致敬!</p> <p class="ql-block">张国美老师:三位老师精心准备,下了大力气,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每节课都让我们眼前一亮,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惊艳。本次活动的中心是:课程大概念研究展示。这三节课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并且在课程大概念上有了新的突破,引领了我们课堂创新的方向。我重点说一下李冰洁老师的课,本单元重点研读了《黄河颂》《谁是最可爱的人》《老山界》,我们在研究的时候是以大单元所体现的学科大概念抒情艺术为核心,把学科内、学科间学生已有认知经验,抗日战争的英雄气魄,抗美援朝的国际主义、爱国主义,万里长征的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整合在一起;并联系了社会生活,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也就是爱国主义精神,譬如:“两会”的演讲,五四的演讲,国庆的演讲,学生在演讲的过程中无形之中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另外,又结合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田爱英主任给我们推荐了中印边境发生的冲突,刚刚拍的《界碑》等等整合起来,围绕学生生命的成长,创造出课程学习内容大概念家国情怀。在核心价值统领课程大概念下,在田爱英主任的帮助下,最后确立了我们这节课的目标。</p><p class="ql-block">学习目标:</p><p class="ql-block">1.梳理构建不同时代家国情怀的内涵,比较其异同。</p><p class="ql-block">2.深入研读文本,探究文章是如何体现国家和民族精神的。</p><p class="ql-block">3.联系自己的生活,说出新时代我们如何做一个爱国青年。</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有以下三个优点:一是在课程大概念的统领下,整堂课学习热情高涨,学生学习领导力有了很好的体现。二是前后黑板自主梳理构建的“家国情怀”很好,确实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三是学生的朗读不仅仅声情并茂,确实让人震撼,能把我们听课的老师和学生深深地代入情境中。</p><p class="ql-block"> 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对于目标二,文章是如何体现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在文本的挖掘上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核心价值统领课程大概念下,怎样引领学生深挖文本是我们重点研究的内容。我们怎样有效地借助文章这个载体,把爱国主义精神,也就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通过文章中的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句环境描写、一句语言、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挖掘出来,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时主任为三位老师颁发纪念品!感谢三位老师为我们呈现的精彩课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田老师主要结合着三节课的目标,谈了她的思考。大单元整体学习的目标一定要超越学科大概念,站在课程大概念的基础上设计,并当场对三个目标作了点评。第一节高二周晓婧老师的课,人文主题是“诗意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学习目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比较探究七首诗歌,用自己的话说出对诗意人生的理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借助不同诗歌形式所展现的不同的抒情艺术,探寻我国古典诗歌的流变特色及诗意情怀的体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3.参加“经典咏流传”活动,个性化地展现自己对诗意人生的感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节课的目标,应该说是站在课程大概念“每个人要追求并拥有诗意人生”的角度设计的,特别是第二个目标,在第二次修改时,加了“诗意情怀的体现”,在原先学科大概念“抒情艺术”的基础上向前跨越了一步,学科育人本质彰显出来。但“探寻”还是有些笼统,有些虚,操作性不强,需要再加三个字“并展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第二节高一周雪老师的 这节课,人文主题是“体悟中华文明,滋养理性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学习目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对比探究以孔子、孟子、庄子为代表的儒道思想的不同,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研读文本,探究出文本中主要人物是如何理性、有条理地阐述中华文明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3.理性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创作200字文段,发扬中华文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节课,目标跨越了学科大概念“理性而有条理的说理”,站在课程大概念“理解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拥有传承传统文化的本领,做自觉弘扬中华文明的有为青年”这个课程大概念的角度上设计。但不足之处依然是所用动词有些虚化,不好评价。作了如下修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学习目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对比探究以孔子、孟子、庄子为代表的儒道思想的不同,说出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研读文本,探究并构建出文本中主要人物是如何理性而有条理地阐述中华文明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3.理性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创作200字文段,自觉弘扬中华文明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第三节初中李冰洁老师的课,人文主题是“家国天下,吾辈之责”。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学习目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梳理构建不同时代家国情怀的内涵,比较其异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深入研读文本,探究文章是如何体现国家和民族精神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3.联系自己的生活,说出新时代我们如何做一个爱国青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田老师充分肯定了这个目标。只是在第二个目标上再加个动词“探究并展示出文章是如何体现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让目标变得可操作。</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对李冰洁老师的课,田老师还特别肯定了课堂展示,抛弃了碎片化的语文知识,趟出了一条新的路子,具有可复制性,值得所有语文人研究借鉴。</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活动,昌乐二中语文组全体教师对课程大概念有了更深的认识,并将对课程大概念的理解应用到学习目标的制定和课堂的实施中。是一次收获满满的成长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