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万岁

聂志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致我们曾经的青葱岁月</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往事如烟</p><p class="ql-block">是谁把岁月写进了眉宇间</p><p class="ql-block">桃花依旧</p><p class="ql-block">峰回路转</p><p class="ql-block">留不住莽莽撞撞几个少年</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每个人生命的旅程中,总有两辆属于自己的列车在时刻行驶着。</p><p class="ql-block"> 一辆是生命列车,她从我们生命的起点驶向终点。这趟列车没有停顿,也没有返程,但在某些时段,总会上来许多与你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有些人机缘深一些,会留下一段共同的人生际遇。有些人机缘浅一些,则是擦肩而过了。</p><p class="ql-block"> 另一趟则是时光列车,她载着我们从现时中的某一个点进入时光隧道,回溯到我们生命中的某一个时间,检视着生命中特定的记忆片段。</p> <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14日,一群年过花甲的初中同班同学,相约来到南昌凤凰沟,要搭乘一趟时光专列,共同穿越50年,去看看他们曾经共同就读和生活过的南昌蚕桑场五七中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上午10时,我们一行二十三人如约来到凤凰沟景区,看望当年的任课老师翁堂久老师夫妇。</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师母迎立在家门口,说翁老师担心我们进不来景区,早早地就去大门口等候了。我们立刻跑向景区大门将翁老师搀扶了回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翁老师是当年在蚕桑场中学任教并且健在的几个老师之一,还有一位班主任老师淦家浩先生,也是我们今天要去看望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翁老师今年84岁,身体依然硬朗,看着学生的到来,始终是喜笑颜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翁老师带着我们从他家小院的铁门进入景区,这便是当年总场的所在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时光倒流到1971年3月。我们小学毕业后,全年级约150余人整体划入离家10公里远的蚕桑场五七中学就读。那时,轰轰烈烈的文革运动已经告一段落,邓大人主导的教育工作已经开始了主抓教育质量。我们这群在小学读书时只学会了写大字报的孩子,有幸在这里遇到了一群从南昌一中迁校而来的优秀的老师,扎扎实实地学了两年文化知识。</p> <p class="ql-block">  多年后,到了新的学校读高中、读大学,我都在感叹再也没有遇到几个像他们那样的好老师了。老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授课,更应该是灯塔,为学生在懵懂的岁月中照亮前行的道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们刚离开父母,离开家。在这样一个掩映在苍松翠柏间的偏僻小山坳里住校读书。每天下午下了两节课,我们就必须担上粪桶,拿着铁锹,去分配到各班的菜地里种菜。我们男同学每月的粮食定量是31斤大米,饭票月初就发到每个人手上,开饭时凭饭票就可以去食堂打一份饭菜。蔬菜来自学校的菜地。但很少有荤菜,蔬菜中也很少见到油花。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年少的我们,饥肠辘辘是每天都在伴随的状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刚来的时候,当女同学因想家而躲到后山偏僻之处嘤嘤哭泣的时候,男同学们却依然玩得热火朝天,并且花样百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每次开饭时,总有几个学生,为能吃到两份菜,而偷偷地再次排队打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收完花生的地里,一两个同学悄悄地撒下谷粒、设下绳索,躲在树下静候飞落的鸽子落入圈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也没闲着。这天,拉上一个伙伴,找来一根竹竿,栓上一条很小的青蛙,在学校近旁的水田里逗引,竟然被我们钓到了一大盆青蛙。向食堂的师傅讨来一点猪油,就在老师家的灶台上烧出了一份美味的辣椒炒青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有一天,几个男同学在刚刚收完的红薯地里,刨出了好几箩筐红薯,悄悄藏在宿舍,打算周末带回家。学校老师发觉后,说这是学校的红薯,要他们拿去充公。但他们死活不肯,说如果他们不去盘,烂也是烂在地里。不记得这些红薯后来去了哪里。该不该上交,恐怕现在也说不明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最难忘的是每年7月的“双抢”,历时十天半个月。全校的师生都要到附近的农业大队帮助收割地里的稻子。然后,再把秧苗插到新翻出的水田里。那是每天早出晚归、头顶烈日、整天弯腰、汗流浃背的强体力劳作。那时,我们尚且年幼,体力也不足,身上的皮肤被嗮脱了一层又一层,晚上睡觉便是一身痛疼。但没有一个同学叫苦叫累,虽然有些体弱的同学中暑晕倒,在休息一阵子后,又投身到田间。这不光是对体质的锤练,更是一种对思想和精神的磨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转眼50年过去,当年的校址早已被夷为平地。山川地貌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p><p class="ql-block"> 但茶山还在,桑海还在,白浪湖还在。昔日的蚕桑场已是繁花似锦的秀美人间,每年都引来无数的游客观光游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游完景区,我们离开凤凰沟来到向塘镇的一个酒店就餐。这里是我们大多数同学的出生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几位同学提议去我们当年就读的小学看看。来到校门口,门卫挡住了去路,说是正在上体育课,不能参观。只好驻足远观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探望班主任淦老师是我们今天活动的最后一个安排,家住南昌的同学和几位住在莲塘的同学做了代表,一同赶往南昌十六中学淦老师的住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淦老师倒是硬朗的很,不像已是84岁高龄的老人。他还记得我们每一个人,记得那个山坳,那里曾经发生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50年过去了,江山依旧,青春未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