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冯泽芬<div>撰文 陶礼哲</div><div>美篇制作 冯泽芬</div> <p class="ql-block"> “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再过二十年……”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热血沸腾,激情奔放,怀揣梦想,踌躇满志,唱着《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从南漳师范出发,奔赴全县各地,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此后,由于当初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我们很少联系,鲜有交往。这一晃就是四十年。</p><p class="ql-block"> 2021年农历二月初二,应同学张广平之邀,我们相会在清凉河畔,逸欣酒店傲梅餐厅。大家品美食,观山水,忆往事,叙旧情,高兴异常。</p><p class="ql-block"> 上午十点钟左右,同学们沐着春风,迎着朝阳,陆续来到逸欣酒店,这是张广平同学事先挑选的本地上好酒店。四十年光阴,除少数同学仍葆青春,大多数同学朱颜已改,鬓发染霜。乍见时,眼前的同学,不是当年的模样。经相互介绍,细细打量,然后彼此握手,热烈拥抱,分外亲热,激动异常。随后相互交流分别后的经历和当前的状况,四十年的距离似乎不再漫长。龙门本地同学刘玉朝、孙华国也忙不迭奉烟把茶水上,介绍当地的情况和山水景观。大家无比兴奋欢聚一堂。</p><p class="ql-block"> 主人张广平同学赋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荆山余脉绿映红 ,清凉河畔沐春风。</p><p class="ql-block"> 师范好友逸欣聚,青山秀水老顽童!</p><p class="ql-block"> 客人冯诚也奉上了《贺聚会》:</p><p class="ql-block"> 弹指四十秋,</p><p class="ql-block"> 相聚语不休。</p><p class="ql-block"> 当年春拂面,</p><p class="ql-block"> 今日霜染头。</p><p class="ql-block"> 沉浮轻荣辱,</p><p class="ql-block"> 固纯心自悠。</p><p class="ql-block"> 勿论别与离,</p><p class="ql-block"> 但愿情长久。</p> <p class="ql-block"> 大家话思念,聊过往,谈工作,话家常。感叹岁月易逝,光阴不复,勉励同学夕阳珍贵,加强锻炼,放宽心态,注重健康。不知不觉,到了中午,丰盛的美餐摆上席,美酒饮料摆上桌,大家尝佳肴,饮美酒,喝饮料,推杯换盏,餐厅里热情洋溢。</p><p class="ql-block"> 王宗发同学发出感慨:</p><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天气新,同窗诸友聚龙门。</p><p class="ql-block"> 广平玉朝华国君,浓情厚意相邀请。</p><p class="ql-block"> 四十年后兰亭聚,高谈阔论同学情。</p> <p class="ql-block"> 饭后,三位同学邀我们游览石门水库。石门水库,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战天斗地”“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口号声中,举全县之力,修建的容灌溉、防洪、发电、养鱼于一体的水利工程,总库容量1.616亿立方千米。在清凉河上游距龙门街十多里。</p><p class="ql-block"> 听着介绍,当年父辈们背着背篓,挑着担子,携着行李和钢钎、铁锤、挖锄、粪筐组成浩浩荡荡的大军奔赴工地的情景在脑中闪现。炮声、钢钎铁锤声、叮当声、打夯的号子声如在耳边回响。</p><p class="ql-block"> 我们坐车向石门水库进发,透过车窗,沿途杨柳已睁开眉眼,桃花、油菜花等点缀着泛绿尚灰的田野,一切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充满了活力。</p><p class="ql-block"> 十多分钟后,我们便置身山间,只见两排重重叠叠绵延不绝的山之间镶嵌着一块翡翠。同学告诉我们那就是石门水库。</p><p class="ql-block">车停在南岸一家叫“石门鱼庄”的饭店处,刘玉朝同学联系船主带我们坐船观光。来到湖边临时码头,看到码头停着四只船。我问船工,这里怎么没看见鱼船呢?他告诉我:“为了保护水质,水库原来养鱼的功能已经取消。禁止扑捞野生鱼,禁渔期也不准钓鱼。”我为当地政府为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生态,采取这一举措而叫好。</p> <p class="ql-block"> 船工让我们上了一艘红色的船,叫我们穿上救生衣。他启动发动机,掌着舵,船缓缓地向前移动。开始,我们的心既紧张又激动。船身摆正,速度加快,我们心情越发激动起来没了紧张。大家纷纷拿起手机抢镜头,拍视频,要留下这美好的时刻。美女摄影师冯泽芬同学举着照相机,择机抓拍下一个个精彩的镜头。两岸的山和湖中的小岛,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形态,似骆驼、像蘑菇、如刺猬,前面的小山犹如牯牛卧水,湖中的小岛好似玉盘托青螺。大家欣赏着,拍摄着,讨论着,不住地发出感叹。机器的轰鸣声,同学们说话声、笑声、号子声装满了红船,荡漾在湖上,回响在山谷里。我很是兴奋,在手机上写了几句打油诗:</p><p class="ql-block"> 湖水澄澈平如镜,游艇霸气划银痕。</p><p class="ql-block"> 两岸春山泛新绿,一船同窗叙旧情。</p><p class="ql-block"> 这时手机上显示孙华国同学的微信,打开一看他写的《游石门水库有感》已经发在群里了:</p><p class="ql-block"> 机声隆隆分水行,两岸青山似围城。</p><p class="ql-block"> 劈波斩浪奋向前,波澜壮阔精彩人。</p> <p class="ql-block"> 忽然,右前方几只野鸭贴着水面扑棱棱向前奋飞,水面上留下五线谱。转过身船后划出一道深深的水痕,道道涟漪朝两边荡开,水花翻卷,闪着斑驳的银光。</p><p class="ql-block"> 贾子才作了首《石门水库诗笺》</p><p class="ql-block"> 龄近六十岁,</p><p class="ql-block"> 状若六岁童。</p><p class="ql-block"> 鸟在水中飞,</p><p class="ql-block"> 笑浪鸟翼追。</p><p class="ql-block"> 人在蓝天走,</p><p class="ql-block"> 情胜彩云辉。</p><p class="ql-block"> 同窗乐相会,</p><p class="ql-block"> 留影不思归!</p><p class="ql-block"> 这时,孙华国的夫人站起来号召大家一起唱歌。她起的是《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一起高歌,清脆的女高音,浑厚的男中音,粗犷陡直的男直音混合在一起,盖过了机器的轰鸣声。邹洪英同学写下《同学相聚有感》:</p><p class="ql-block"> 转眼离别四十载,相邀重聚到龙门。</p><p class="ql-block"> 昔日黑发染霜鬓,欢歌笑语如年轻。</p><p class="ql-block"> 广平逸欣盛情待,玉朝约观石门景。</p><p class="ql-block"> 青山绿水任友行,桃花菜花相辉映。</p><p class="ql-block"> 往日友情今还在,宦海沉浮皆不评。</p><p class="ql-block"> 船上顿时红歌飞,亦表吾辈爱党心。 </p> <p class="ql-block"> 船快到目的地,南岸出现一个小村庄,地里金黄的油菜花,粉红的桃花格外耀眼, 有人建议上岸合影留念。刘玉朝让船工把船靠岸,我们下船,他直接到目的地等着。我们徒步爬上半山坡,走到菜花地,经过摄影师冯泽芬周密的安排,留下一个个珍贵的镜头,并赋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再聚首</p><p class="ql-block"> ——南师同学聚会有感</p><p class="ql-block"> 船飞浪溅载笑语,</p><p class="ql-block"> 桃红花黄摄影中 。</p><p class="ql-block"> 四十载后再聚首 ,</p><p class="ql-block"> 鹤发苍颜情更浓。</p> <p class="ql-block"> 摄好影,我们迅速走到船工泊船的地方。上船打道回府,坐在船上,大家心情激动又有些不舍;既感慨大自然的神来之笔,又赞叹人定胜天的巧夺天工。都说今天玩得高兴,感谢几位同学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相聚的机会。“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分别二十年时,我们没能相聚。这四十年的一聚,更有意义。</p> 上岸后,已经快下午五点了,又在石门鱼庄门前合了影,才告辞。大家十分感谢龙门的老同学的热情招待。留下感激的诗句。<br> 答谢龙门老同学<br> 陶礼哲<br> 诚谢同学怀盛情,择得吉日赴龙门。<br> 佳肴美酒具足后,还乘游船赏佳景。<br> <br> <p class="ql-block"> 相聚赋</p><p class="ql-block"> 许更生</p><p class="ql-block"> 四十相逢一挥间,</p><p class="ql-block"> 同学相聚乐无边。</p><p class="ql-block"> 青丝白发不回首,</p><p class="ql-block"> 他日再见欢聚颜。</p> <p class="ql-block"> 龙门游有感</p><p class="ql-block"> 张广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鄂西北方游龙门,龙抬头时品素荤。</p><p class="ql-block"> 三国故地聚学友,观山悦水点乾坤。</p><p class="ql-block"> 四十年前黄花嫩,激扬文字在校门。</p><p class="ql-block"> 荆山叠嶂疑无路,桃花烂漫伴烟炊。</p> <p class="ql-block"> 游石门水库</p><p class="ql-block"> 刘玉朝</p><p class="ql-block"> 头顶蓝天云几片,</p><p class="ql-block"> 跌宕起伏为山峦,</p><p class="ql-block"> 机声隆隆鸟儿飞,</p><p class="ql-block"> 碧波荡漾客人喧。</p> 喜游石门水库<br> 冯诚<br> 才饮午间酒,<br> 又游石门库。<br> 碧波泛轻舟,<br> 绿野绽桃红。<br> 奇山藏才子,<br> 秀水卧蛟龙。<br> 喜逢盛世年,<br> 共筑中国梦。 <p class="ql-block"> 同学喜相聚</p><p class="ql-block"> 闫正鸿</p><p class="ql-block"> 蜂采百花春意浓,</p><p class="ql-block"> 相约龙门聚高朋。</p><p class="ql-block"> 毕业距今四十载,</p><p class="ql-block"> 无奈音讯不相通。</p><p class="ql-block"> 相见祝君千杯少,</p><p class="ql-block"> 梦回校园壮志同。</p><p class="ql-block"> 碧波山色令人醉,</p><p class="ql-block"> 盼与同窗再相逢。</p> <p class="ql-block"> 距离隔断我们彼此交往,隔不断同学感情;时间淡化了我们的记忆,淡不了同学之间的情谊。感谢张广平、刘玉朝等同学搭建同学相聚平台和盛情招待。让我们享受了美餐,欣赏了美景,唤醒了记忆,同学相互了解,增进了情谊,加深了感情。这是一场别开生面,极其有意义的同学聚会。愿这样的相聚更多些,同学间的友谊地久天长!祝大家健康,快乐!二十年后还相见!</p> <p class="ql-block"> 此次在龙门石门聚会的南漳县师范学校1979届(1981年毕业)语文班同学有一一陶礼哲、刘玉朝、孙华国、闫正鸿、冯诚、张广平、许更生、王宗发、邹洪英、冯泽芬、贾子才。</p><p class="ql-block"> 毕业四十年后的同学相聚,十分令人难忘!同学们留连忘返,热望再相聚!</p> 附全文<div><br><div> 四十年后的相聚<br> “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再过二十年……”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热血沸腾,激情奔放,怀揣梦想,踌躇满志,唱着《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从南漳师范出发,奔赴全县各地,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此后,由于当初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我们很少联系,鲜有交往。这一晃就是四十年。<br> 二零二一年农历二月初二,应同学张广平之邀,我们相会在清凉河畔,逸欣酒店傲梅餐厅。大家品美食,观山水,忆往事,叙旧情,高兴无比。<br> 上午十点钟左右,同学们沐着春风,迎着朝阳,陆续来到逸欣酒店,这是张广平同学事先挑选的本地上好酒店。四十年光阴,除少数同学仍葆青春,大多数同学朱颜已改,鬓发染霜。乍见时,眼前的同学,不是当年的模样。经相互介绍,细细打量,然后彼此握手,热烈拥抱,分外亲热,十分激动。随后相互交流分别后的经历和当前的情况,四十年的距离似乎不再漫长。龙门本地同学刘玉朝、孙华国也忙不迭地奉烟,泡茶,介绍当地的情况和山水景观。大家无比兴奋,欢聚一堂。<br> 张广平同学赋诗一首:<br> 荆山余脉绿映红 ,清凉河畔沐春风。<br> 师范好友逸欣聚,青山秀水老顽童!<br> 冯诚也来一首《贺聚会》:<br> 弹指四十秋,<br> 相聚语不休。<br> 当年春拂面,<br> 今日霜染头。<br> 沉浮轻荣辱,<br> 固纯心自悠。<br> 勿论别与离,<br> 但愿情长久。 <br><br> 大家话思念,聊过往,谈工作,话家常。感叹岁月易逝,光阴不复;相互勉励夕阳珍贵,加强锻炼,放宽心态,注重健康。不知不觉,到了中午,丰盛的美餐摆上席,美酒饮料摆斟满杯,大家尝佳肴,饮美酒,喝饮料,推杯换盏,餐厅里热情洋溢,幸福流淌。<br> 王宗发同学发出感慨:<br> 阳春三月天气新,同窗诸友聚龙门。<br> 广平玉朝华国君,浓情厚意相邀请。<br> 四十年后兰亭聚,高谈阔论同学情。<br><br> 饭后,三位同学带我们去游览石门水库。石门水库,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战天斗地”“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口号声中,举全县之力,修建的容灌溉、防洪、发电、养鱼于一体的水利工程,总库容量1.616亿立方千米。在清凉河上游距龙门街十多里。<br> 听说要游览石门水库,当年父辈们背着背篓,挑着担子,携着行李,带着钢钎、铁锤、挖锄组成浩浩荡荡的大军奔赴工地的情景在脑海中闪现。炮声、钢钎铁锤的叮当声、打夯的号子声如在耳边回响。<br> 我们坐车向石门水库进发,透过车窗,沿途杨柳已睁开眉眼,桃花、油菜花等点缀着泛绿尚灰的田野,一切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把天的灵气和活力展现在眼前。<br> 十多分钟后,我们便置身山间,只见两排重重叠叠绵延不绝的山峦之间镶嵌着一块翡翠。同学告诉我们那就是石门水库。<br> 车停在南岸一家叫“石门鱼庄”的饭店处,刘玉朝同学跟船主联系带我们坐船观光。来到湖边码头,看到码头停着四只船。我问船工,这里怎么没看见鱼船呢?他说:“为了保护水质,政府不准再在水库里人工养鱼。禁止扑捞野生鱼,禁渔期也不准钓鱼。”我们为当地政府为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生态,采取这一举措而叫好。<br><br> 船工让我们上了一艘红色的船,叫我们穿上救生衣。他启动发动机,掌着舵,船缓缓地向前移动。开始,我们的心既紧张又激动。船身摆正,速度加快,我们心情越发激动起来完全没了紧张感。坐在船上,一望无垠的湖面似平铺的一面镜子,湖水澄澈,很想伸手捧一抔喝。转过身,船后划出一道深深的水痕,道道涟漪朝两边荡开,水花翻卷,闪着斑驳的银光。两边的山和湖中的小岛,各有各的形态,似骆驼、像蘑菇、如刺猬;呈现出不同姿势,犹如牯牛卧水,好似玉盘托青螺。大家纷纷拿起手机抢镜头,拍视频,要留下这美好的画面。摄影师冯泽芬举着照相机,择机抓拍下一个个精彩的镜头。大家欣赏着,拍摄着,讨论着,不住地发出感叹。机器的轰鸣声,同学们说话声、笑声、号子声装满了红船,荡漾在湖上,回响在山谷里。<br><br> 我抽空在手机上写了几句打油诗:<br> 湖水澄澈平如镜,游艇霸气划银痕。<br> 两岸春山泛新绿,一船同窗叙旧情。<br> 这时手机上显示孙华国同学的微信,打开一看他写的《游石门水库有感》已经发在群里了:<br> 机声隆隆分水行,两岸青山似围城。<br> 劈波斩浪奋向前,波澜壮阔精彩人。<br> 忽然,右前方几只野鸭贴着水面扑棱棱向前奋飞,水面上留下一道五线谱。 <br><br>贾子才作了首《石门水库诗笺》<br> 龄近六十岁,<br> 状若六岁童。<br> 鸟在水中飞,<br> 笑浪鸟翼追。<br> 人在蓝天走,<br> 情胜彩云辉。<br> 同窗乐相会,<br> 留影不思归!<br> 这时,孙华国的夫人站起来倡议大家一起唱歌。她起了首《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一起高歌,清脆的女高音,浑厚的男中音,粗嗓门“男直音”混合在一起,盖过了机器的轰鸣声。<br><br> 邹洪英同学写下《同学相聚有感》:<br> 转眼离别四十载,相邀重聚到龙门。<br> 昔日黑发染霜鬓,欢歌笑语如年轻。<br> 广平逸欣盛情待,玉朝约观石门景。<br> 青山绿水任友行,桃花菜花相辉映。<br> 往日友情今还在,宦海沉浮皆不评。<br> 船上顿时红歌飞,且表吾辈此时情。<br><br> 船快到目的地,南岸出现一个小村庄,地里金黄的油菜花,粉红的桃花格外耀眼,有人建议上岸合影留念。刘玉朝让船工把船靠岸,我们上岸步行,他直接把船开到目的地等我们。我们爬上半山坡,走到油菜地,在摄影师冯泽芬周密的安排下,留下一个个珍贵的镜头,她还赋诗一首:<br> 再聚首<br> ——南师同学聚会有感<br> 船飞浪溅载笑语,<br> 桃红花黄摄影中 。<br> 四十载后再聚首 ,<br> 鹤发苍颜情更浓。<br><br> 摄好影,我们迅速走到船工泊船的地方,上船打道回府。坐在船上,大家还有些恋恋不舍。既感慨大自然的神来之笔,又赞叹人定胜天的巧夺天工。感谢几位同学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相聚机会,今天玩得十分痛快。<br><br> “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分别二十年时,我们没能相聚。在四十年后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见证了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也有我们奋斗的足迹。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这四十年的一聚,更有意义。<br><br> 上岸后,已经快下午五点了,我们又在“石门鱼庄”门前合了影,才告辞。大家感谢龙门的老同学的热情招待,纷纷激情赋诗。<br> 吉日赴龙门<br> 陶礼哲<br> 诚谢同学怀盛情,择得吉日赴龙门。<br> 佳肴美酒具足后,还乘游船赏佳景。<br><br><br> 相聚赋<br> 许更生<br> 四十相逢一挥间,<br> 同学相聚乐无边。<br> 青丝白发不回首,<br> 他日再见欢聚颜。<br><br> <br><br> 龙门游有感<br> 张广平<br> 鄂西北方游龙门,龙抬头时品素荤。<br> 三国故地聚学友,观山悦水点乾坤。<br> 四十年前黄花嫩,激扬文字在校门。<br> 荆山叠嶂疑无路,桃花烂漫伴烟炊。<br><br> 游石门水库<br> 刘玉朝<br> 头顶蓝天云几片,<br> 跌宕起伏为山峦,<br> 机声隆隆鸟儿飞,<br> 碧波荡漾客人喧。<br><br> 喜游石门水库<br> 冯诚<br> 才饮午间酒,<br> 又游石门库。<br> 碧波泛轻舟,<br> 绿野绽桃红。<br> 奇山藏才子,<br> 秀水卧蛟龙。<br> 喜逢盛世年,<br> 共筑中国梦。<br><br> 同学喜相聚</div><div> 闫正鸿<br> 蜂采百花春意浓,<br> 相约龙门聚高朋。<br> 毕业距今四十载,<br> 无奈音讯不相通。<br> 相见祝君千杯少,<br> 梦回校园壮志同。<br> 碧波山色令人醉,<br> 盼与同窗再相逢。<br><br> 距离隔断我们彼此交往,隔不断同学感情;时间淡化了我们的记忆,淡不了同学之间的情谊。感谢张广平、刘玉朝等同学搭建同学相聚平台和盛情招待。让我们享受了美餐,欣赏了美景,重拾起记忆,分别四十年的同学相互交流,加深了感情。这是一场别开生面,极有意义的同学聚会。愿我们这样的相聚更多些,同学间的友谊地久天长!祝大家健康,快乐!二十年后我们还相见!<br> 此次在龙门石门聚会的南漳县师范学校1979届(1981年毕业)语文班同学有一一陶礼哲、刘玉朝、孙华国、闫正鸿、冯诚、张广平、许更生、王宗发、邹洪英、冯泽芬、贾子才。<br> 毕业四十年后的同学相聚,十分令人难忘!同学们留连忘返,热望再相聚!<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