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氏五贤简介

淡泊明志:冉儒顺

<p class="ql-block">  冉氏五贤何许人也?据民国四年《肥邑冉氏家谱》,据谱中《东原志序》载:“昔孔门弟子从游三千,姿粹学深,得传圣道者七十二人,而冉氏之称贤者有五”。谱中记述孔门冉氏五贤均出自于冉离一家,他们分别是冉离的三儿两孙,即冉耕、冉雍、冉求、冉儒、冉季。</p><p class="ql-block"> 冉耕、冉雍、冉求兄弟三人为同父异母,《冉氏族谱》载:“离初娶颜氏,周景王二十三年生耕,字伯牛。敬王四年生雍,字仲弓。颜氏卒,又娶公西氏生求”。冉儒为冉求之子,冉季为冉雍之子。碑文中也载“孔圣从祀庙庭,则大哲之列冉氏居三,而若儒、若季从祀两庑”。</p> <p class="ql-block">  冉耕(公元前535年—?)字伯牛,冉离长子。冉耕为人端庄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二十二岁时,孔子升司寇,冉耕继孔子任中都宰,并受到孔子的高度赞赏。当他得重病时,孔子亲自探望。当冉耕被恶疾夺去生命时,孔子十分痛心,哀叹道:“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唐太宗贞观二年尊冉子为“郓城侯”,唐开元二十七年冉耕被追封为“郓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进封“东平公”,南宋咸淳三年复改“郓公”。明嘉靖九年追称“先贤冉子”。</p> <p class="ql-block">  冉雍(公元前531年—?),字仲弓,冉离次子。冉雍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主张“以德化民”。但是在季氏“仕三月,是待以礼貌,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复从孔子。居则以处,行则以游,师文终身”。冉雍品学兼优,为人度量宽宏,“任而不妄”。孔子称其“可使南面”,即可担任封国之君。孔子临终时在弟子们面前夸奖他说:“……贤哉雍也,过人远也。”及孔子卒,他恐圣道失传,与闵子诸贤,共著《论语》120篇。又独著6篇,谓之《敬简集》。自经秦火,书已不存。唐开元年追封为“薛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下邳公”;南宋咸淳三年封为“薛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冉子”。</p> <p class="ql-block">  冉求(公元前522年—?),字子有。冉求性格活泼爽快,多才多艺,以擅长“政事”著称。孔子称他“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冉求还擅长理财,青年时期曾为鲁国季公家臣,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故此孔子对他进行过严厉批评,但冉求对孔子的忠心未变。公元前487年冉求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冉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在孔子的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徐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彭城公”。南宋咸淳三年进封为“徐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冉子”。</p> <p class="ql-block">  冉儒〈孺〉(公元前501年—?),冉求之次子,字子鲁,一说子曾,春秋战国未年鲁国陶(今山东定陶)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七十二贤中排第30位。敏于学、勤于问。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言少孔子五十岁。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郜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封“临沂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p> <p class="ql-block">  冉季(公元前498年—?),字子产,冉雍之次子。春秋未年学者,鲁国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县冉堌镇)人,孔子的学生,七十二贤中排名第33位。大孔门最少,昂昂有大志,初见孔子,孔子知其有成,遂收为弟子。自入孔门,勤于讲道、夜以继日、坐以待旦、孜孜无已时,后成大儒,得闻圣人之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从祀孔唐居东庑.。封“东平伯”,宋又封“诸城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