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h5><h5>细心的父母们会发现,在孩子年纪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做一些重复性动作。</h5><p><br></p><h5>比如来来回回上下台阶,积木堆好了就推到,然后再堆。</h5><p><br></p><h5>看起来似乎都是很简单的动作,孩子就是喜欢翻来覆去的重复。</h5><p><br></p><h5>其实,重复动作是因为儿童内在势不可挡的能量所引发的自然现象。当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的时候,我们必须尊重此法则,并给予必要的引导,让儿童自己成长。</h5>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拍摄:华夏新蒙成都青藤儿童之家</h5><div><br></div><h5>孩子经常专注地重复一项活动,不受外界干扰,而且当儿童每一次经历这种体验之后,他们整个人就很开心,充满活力,说明了这种经常重复性的做一件事,并没有外在的目的,而是出于一种内在的需要。</h5><p><br></p><h5>蒙台梭利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h5><p><br></p><h5>一个大约3岁的小女孩不停地把一系列的圆柱体放进孔中,然后又从孔中取出。这些圆柱体的大小不同,正好与木板上大小不一的孔相对应。蒙台梭利惊讶地看到,那么年幼的儿童能如此聚精会神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项练习。她决定要看看她专心到何种程度。蒙台梭利让另一位教师继续带其他儿童唱歌或者走动,但这丝毫也没有干扰到小女孩的工作。然后,蒙台梭利轻轻地抬起小女孩正在坐的椅子(小女孩坐在上面),准备把椅子放在桌子上。当蒙台梭利抬起小椅子时,小女孩一把抓起正在操作的圆柱体,放在自己的膝盖上继续她的工作。这时蒙台梭利开始计数,她重复这项练习42遍,然后才停下来,仿佛刚从梦中醒来并且愉快地微笑着。她的眼睛炯炯有神并环顾四周。她似乎还注意到蒙台梭利的各种花招。</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拍摄:华夏新蒙北京爱悦儿童之家</h5><div><br></div><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u>重复:从量变到质变</u></b></h5><div><b><u><br></u></b></div><h5>蒙台梭利博士说:“完美的秘诀在于重复练习。”如果孩子已经进入专心的工作状态,成人就应该鼓励他继续操作,以延长他的工作周期,在不断的反复操作中,提高孩子的专心和耐力。一个儿童未来生命发展的精准度与其专心和耐力的程度成正比。</h5><div><br></div><h5>重复练习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蒙台梭利幼儿园,幼儿在操作教具时不断重复,不仅增强了专注力,提高了秩序感及动手能力,而且这是一个内在生命力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表面看,好像孩子一直在重复操作一种教具,连续几十次甚至几天操作同一样教具,成人会觉得简单、枯燥,不可思议,但是孩子却不厌其烦,乐在其中。</h5>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拍摄:华夏新蒙成都青藤儿童之家</h5><div><br></div><div><h5>蒙台梭利指出:反复练习能够完善孩子的心理感觉过程,这是孩子的“智力体操”。</h5><div><br></div><h5>通过重复孩子会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分类,然后举一反三。对于一些新认识的事物孩子会感到很新奇,于是就想一遍一遍的进行探索。</h5><div><br></div><h5>尤其是正在经历语言或者动作敏感期的孩子,他们会不断重复说或者做新学到的动作和词汇。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h5></div><div><br></div><h5 style="text-align: center;"><u><b>专注力的养成</b></u></h5><div><u><b><br></b></u></div><h5>当孩子反复不停地操作同一件事时,便能够进入“专注”的境界里。蒙台梭利发现“专注”与“反复进行”之间的关联性。</h5><h5><br></h5><h5>同时她产生另一个疑问:“在什么条件下会反复进行呢?”</h5><h5><br></h5><h5>她进而更深入的观察。最后,她发现当孩子只要是“自己来选择”时,就会有“反复进行”的现象。“自己自由地选择”是出发点,这个自己自由的选择,就是兴趣点,自由选择和反复进行有着密切的关联性。</h5><h5><br></h5><h5><b>自由选择→重复工作→高度专注→怀着成就感地结束活动。这是在蒙台梭利儿童之家经常见到的一幕。</b></h5><h5><br></h5><h5>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及反复的机会,并依孩子的要求,让他们可以多次的反复操作,尊重孩子的自由选择(兴趣点)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常助孩子建立成功的经验,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专注力。在一个经过精心设计、会引起儿童兴趣的环境中,儿童会有目的地、自由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同时产生自己的想法。</h5>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拍摄:华夏新蒙张家港启卓园</h5><div><b><u><br></u></b></div><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u>如何挖掘孩子兴趣点</u></b></h5><p><b><u><br></u></b></p><h5 style="text-align: left;"><b>1、根据孩子性格进行引导</b></h5><p style="text-align: left;"><b><br></b></p><h5>性格外向的孩子可以参考一些如:篮球、赛跑、舞蹈等互动度高的集体性活动。</h5><h5><br></h5><h5>性格内向的孩子可以参考一些如:绘画、围棋、数独等单人操作能够即时见到成果的活动。</h5><div><br></div><h5>在熟人面前外向,在生人面前内向的孩子,可以参考一些如:朗诵、主持等需要面向外界却又不近距离接触的活动。</h5><p style="text-align: left;"><b></b></p><h5 style="text-align: left;"><b>2、多观察孩子生活</b></h5><div><b><br></b></div><h5>家长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大多是因为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生活和考虑问题,并且主观上认为,大众执行的爱好才叫爱好,比如画画、弹琴等。</h5><div><br></div><h5>孩子若在家常哼歌,喜欢听,那么他的爱好便是音乐;家长无论说什么,孩子都喜欢反驳并且有理有据,那么他的爱好就一定是辩论。</h5><h5><br></h5><h5>细心观察孩子,通常他做得最多的,就是他的爱好,无论这个爱好是不是匪夷所思,比如爱拆玩具、爱看影子等,都是他的一种精神寄托,家长不能非得以培训班内容为标准要求孩子。</h5><div><br></div><h5><b>3、允许孩子自己选择,尊重和理解孩子</b></h5><div><b><br></b></div><h5>有些孩子的兴趣爱好显现比较迟,并不代表孩子小时候存在什么问题。可能他同样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只是真正热爱的东西,要在一个特定的时候才会出现。</h5><h5><br></h5><h5>家长不必要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转嫁给孩子,静待花开是最好的方式。</h5><h5><br></h5><h5>让孩子自己来决定要走的路,不一定必须是艺术类,运动类或者脑力劳动都是可以的。多带孩子户外活动,共同接触新鲜事物和学习,不能说让孩子自己去学一个就完了。通常家长和孩子有一个共同话题,并且能够在孩子进行的时候参与其中,孩子对于并没有好感的爱好喜欢度会增加很多。</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拍摄:华夏新蒙青岛竹韵山色儿童之家</h5><div><br></div><h5><b>4、鼓励孩子尝试自己创作,少指责,多包容</b></h5><div><br></div><h5>要做到这一点,家长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耐心。往往孩子的兴趣爱好能够坚持不懈,创造性和家长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这里就涉及到怎么支持的问题,很多家长都是百思不得其解,不懂如何支持。</h5><div><br></div><h5>是花钱送好的培训班就够了吗,当然不是。</h5><h5><br></h5><h5>有专业老师的指导,但我们仍然可以从每个孩子身上看到不同的结果。其原因就在于学习之余,每个人付出不一样,下的功夫不同。</h5><h5><br>由此我们就是看出,一个人的专注度高,将来取得的成就大,是有一定的逻辑的,首先得有一个兴趣点,然后再是让孩子反复做这个兴趣方面事,逐渐的,由量变到质变,就会养成孩子的专注力,这就是很多人从一开始,就喜欢重复的做一件事的原因。</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拍摄:华夏新蒙成都青藤儿童之家</h5><div><b><br></b></div><h5>最后,蒙台梭利教育虽好,但并非每个家庭都有足够的经济基础,让孩子接受这种教育方法。只要你是一个有耐心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受到很好的教育,在家也能蒙台梭利,<u>我们在这里每天分享精彩蒙台梭利育儿和园所知识,可以关注我们,不要错过哦。</u></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