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寿光市圣城中学一直致力于“学教评一致性”课程改革的理论探索与研讨。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次课改的初衷与必要性,我校老师先从阅读理论书籍开始。寒假期间我校骨干教师分小组研读了“学教评一致性”的部分相关书籍。 </p> <p class="ql-block"> 一位优秀教师的专业素养结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伦理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书籍的浸润,特别是专业书籍。3月16日下午,圣城中学小学部读书小组老师汇聚一堂,各抒己见,与大家分享自己读书心得。</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吕孝萍老师作为一组代表分享《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后感。吕老师提到对于“理解”这个词语,老师们一直以为是懂得,了解,所以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很多老师就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比如在语文学习中让学生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当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回答这个词语的意思时,我们往往就判定他理解了。其实在这里我们把理解的含义局限在对一些概念知识的解释,回忆和再现上!所以,我们就发现在考试中出现了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有些学生不会做,或者是理解的不到位,出现偏差,这就说明这些学生没有理解透,这恰恰说明我们的理解也出现了偏差,<b>教学目标没有指定明确!</b>读到此书,我才真正明白理解的真正内涵,它的一个基本指标是指能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环境和挑战中,也就是综合应用,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回忆和再现。学生要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b>教师不能只关注怎么教,要求学生做什么,更要思考学生应该怎么学,学生需要什么!</b></p> <p class="ql-block"> 杨小林老师以《“评价任务的理解”首先从“学习目标”谈起》为题,对《教了不等于学会了》这本书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p><p class="ql-block"> 首先,小林老师指出,“教学评一致性”专业设计的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关于目标设计的研究、关于评价任务设计的研究、关于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这三个阶段研究是同时进行的,也是不可分离的。只是每一阶段的任务侧重有所不同。<b>学习目标设计要专业,它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前提与核心,它作为课堂设计的首要任务。</b></p><p class="ql-block"> 其次,小林老师就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学习目标设计,学习目标存在普遍问题以及怎样构建学习目标体系三个方面做了详细阐述。</p><p class="ql-block"> 最后,以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进行“教学评一致性”备课案例分享。</p> <p class="ql-block"> 孙安山老师这一组,分享了《学习的本质》这本书里面的内涵。“学习”二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孙安山老师认为: “学”是知识,是前人经验;“习”是自己对所掌握知识的运用,是自己亲自动手创造的过程。通俗的解释是:所谓学习,就是模仿别人去体验新的东西,并且通过练习来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和开发新的知识。“学”的顶点,也不过是与前人看齐,而要想超过前人,必须通过自己的“习”,从而创造出自己的“学问”。而自己的学问,日后也会成为别人将来学习中“学”的对象。所以,知识是末,它是人创造的,而进行知识创造的人才是本。</p><p class="ql-block"> <b><i> 我们 “得让孩子们有实践的机会”。</i></b></p><p class="ql-block">我们总认为孩子们“学”得很不够,实际上恰恰相反,在“习”上,孩子们的水平近乎与零。这样导致了学生即使学习再好,也不会超过前人。</p> <p class="ql-block"> 姜秀莉老师作为代表,分享了他们小组的读书感受。姜老师说我们要用<b>基本问题打开学生的理解之门</b>。俗话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有疑才会有问,有问才会有思,有思才会有学。学习本身是激发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在学习 过程中,如何设计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何学会通过高效、智慧的提问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深化学生的认知和学习参与度,是当代教学改革中教师课堂教学关注的重点。</p><p class="ql-block"> 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用性极强的教学指导用书,它重点解答了两个问题: 一是什么是有效的问题;二是什么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作者通过分析这两个问题,为教师和专业人员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同时,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本书也是一本通俗易懂的普及性专业读物,对于开启新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 张萌老师分享了《可见的学习》,这本书是由约翰·哈蒂教授编写的,“可见”两字特别引人注目,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教与学才是可见的呢。作者在书中指出,课堂的活动要以对话为主导,而不能以独白为主导。我想,作者是希望每个教师能跟学生平等地对话,<b>课堂的模式应该是师生间的互动,是心灵的碰撞。而不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慷慨厥词,演着自己的独角戏。</b>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坚持与学生对话理念,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倾听、合作的习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学校中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结果,我们需要“可见的学习”。一是让教师看得见学生的学,教师始终知道自己的作用;二是让学生看得见教师的教,学生逐渐成为自己的教师。</p> <p class="ql-block"> 本次读书分享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对老师们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成长机会。这次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改革就如同一杆旗帜,给我们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我校教师将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把这次改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优化课堂模式,揭开我校课堂新篇章。我校教师也在借助这次课改的,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知识储备,<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打造高效课堂,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大气有素养的人。这次改革,从</span>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以学定教,以评促学,引领学生深度参与、深度体验、深度交流、深度思考,简而言之,就是为深度学习而教。意在通过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让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让学习成为打开思维的钥匙 ,让学习成为师生共同经历的智慧之旅,让学生能够积极、充分灵活地运用学科知识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不断突破和解决复杂的教学问题,创造新知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