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书接上回,叙从前篇。</p><p class="ql-block"> 话说亚特兰蒂斯号于2020年2月16日上午9:30驶进南极圈,乘客、船员纷纷登上甲板狂欢<span style="font-size: 18px;">庆贺。本着探索自然的初心,逞着面对自然的快意,欲以天体向天然的大有人在!</span></p> <p class="ql-block"> 这位老兄在天堂湾曾有壮举,此番,激情化作了莫名的羞涩。</p> <p class="ql-block"> 船继续南进,一座座冰山从舷侧掠过。</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自然造化,荀子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他老人家恐怕没见过:“山”水为之而立于水。</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芭芭拉不失时机地给大家做了海冰知识讲座。冰川、冰架、冰山、浮冰,淡水冰、海水冰,当年冰、多年冰,结晶态,含盐度,附着生物,等等等等,概念清楚了,观察、欣赏起来就更有趣味了。</span></p> <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亚特兰蒂斯号驶进遍布大小冰山的水晶湾(Crystal Sound),在德塔耶岛(Detaille Island)附近66°57′49″S 66°48′62″W处停泊。这是本次南极行程的最南端。</p> <p class="ql-block"> 午餐后,下冲锋舟,先在水晶湾巡游,再登德塔耶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水晶湾里有许多形态奇异、或洁白或微蓝的大冰山。</span></p> <p class="ql-block"> 畅游其间,如在水晶宫中穿行。也许这就是水晶湾名称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水晶湾碎小的浮冰较少,不像天堂湾那一带,也许是纬度较高、气候更冷的缘故?</p> <p class="ql-block"> 冰山上那些厚薄不均处、大小孔洞处,随着光线的变化,呈现出蓝绿宝石般闪烁变幻的颜色。</p> <p class="ql-block"> 风和水,把一座冰山雕成了一个大白蘑菇。</p> <p class="ql-block"> 一只海豹流连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蘑菇伞”下,不知何意,难道欲效南柯太守来个“蓝宫一梦”?</span></p> <p class="ql-block"> 用德塔耶岛上的山体做参照,可知冰山的体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冲锋舟驶向德塔耶岛,准备登陆。</span>远远看去,似乎有“人”在岸边列队迎候。</p> <p class="ql-block"> 近前一看,原来是盛装的德岛“阿德利集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太讲究外交礼节了!</p> <p class="ql-block"> 阿德利企鹅(Adelie Penguin,学名Pygoscelis adeliae)是我们这次南极行看到的第三种企鹅。</p> <p class="ql-block"> 现存十七、八种企鹅中,阿德利企鹅体型不大、颜值不高,可却有不少独领风骚之处。它的名字最浪漫,是唯一被法国人发现且一反常规以发现者妻子的名字命名的;它的数量是所有企鹅中最多的,且比第二名高出整整一个数量级;它的繁殖地是所有企鹅中最靠南的,是真正在南极大陆上繁衍的;它的形象是中国人接触最多的,却普遍不知道它的具体名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阿德利企鹅是高度社会化动物,一夫一妻组成家庭,常成千上万对地挤在一个小岛上。它们的“家”是用小石块累成的。房地产需求旺盛,建材往往供不应求,此时外表绅士淑女的阿德利夫妇竟常有偷盗和性贿赂等不检点行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身向云山那畔行”,“污浊”的社会里似乎也有洁身自好、希望远离现实的。</span>研究者发现,阿德利企鹅中,竟有孑然一身,面<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向南极大陆深处,行进七十公里还义无反顾继续向前的,不知所谓何来。</span></p> <p class="ql-block"> 德塔耶岛面积不大,仅0.3平方公里,却非常秀美安静。连不甘寂寞的海狗都恬静地躺着。</p> <p class="ql-block"> 一对物我两忘的干净整洁的海鸥情侣。</p> <p class="ql-block"> 贼鸥也变得恬淡起来。南极贼鸥(Catharacta maccormicki)比普通海鸥略大,只生活在南极。它惯于“偷盗抢劫”,是企鹅的大敌。对于企鹅而言,若巨鹱是大盗,贼鸥就是小偷,它们都是企鹅蛋和雏鸟的杀手。不过,贼鸥活动范围更南。</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岛上有一英国人留下的名为Base W的科考站。该站建于</span>1956年,用于地质学和气象学研究。1959年关闭。<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09年整理后提供纪念观光,</span>由英国南极遗产基金会维护。</p> <p class="ql-block"> 该站点只使用了短短三年时间,<span style="font-size: 18px;">据说当时是为了躲避一场灾难性天气而选择了紧急撤离。因为走的匆忙,除重要物品被带走外,其他东西均留了下来。如今展示的基本就是1959年人员撤离时的状态。</span></p> <p class="ql-block"> 报刊杂志多是1958年的。物是人非,让人唏嘘不已。</p> <p class="ql-block"> 屋后有一<span style="font-size: 18px;">雪橇犬舍。早年,狗拉雪橇是探险队、科考站的重要交通工具,</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32, 33, 34);">1991年</span><span style="color: rgb(32, 33, 34);">“南极条约体系”发布禁犬令,1994年4月后不得再有任何犬只留在南极洲。</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雪橇犬的视角。</span></p> <p class="ql-block"> 当眼前的景象幻化成一幅黑白图片时,你仿佛看见了历史,看见了人类对于大自然的孜孜不辍的艰辛探索。</p> <p class="ql-block"> 既然进了南极圈,又到了本次行程的最南端,是不是再来一次以身试水?不少人有这个冲动。</p> <p class="ql-block"> 晚餐时,餐厅主管送来生日蛋糕,探险队长率领一众工作人员前来祝贺,齐唱生日歌,场面温馨、热闹。凑巧在进南极圈当天过生日,颇有纪念意义,很是开心!</p> <p class="ql-block"> 今天行程总结后,通过现场趣味实验,讲解了南极圈66⁰34<span style="font-size: 18px;">′S</span>的由来,并且系统地<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介绍了南极探索、发现与保护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 古希腊人很早就猜想,应有平衡北半球大陆的“南方未知大陆”存在,并提出了相对于北极的“南极”概念。15世纪大航海时代到来,人们更燃起了寻找这块大陆的热情,虽未找到,可航海实践证实,如果其存在的话,一定独立于已知大陆。<span style="font-size: 18px;">1773年1月17日,英国人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率船队首次跨越南极圈,至次年1月,又进圈两次,南进至71°10′S,却因经度偏差,而在距大陆仅区区241.4公里处折返。46年后,1820年1月27日,法比安·戈特利布·冯·别林斯高晋(</span><span style="color: rgb(32, 33, 34);">Fabian Gottlieb von Bellingshausen</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宣布,他率领的俄国船队首先“看见”南极大陆。次年2月7日,美国海豹捕猎者约翰·戴维斯(</span><span style="color: rgb(32, 33, 34);">John Davis</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终于率先踏上南极大陆。19世纪末又迎来一次南极探险高潮,自1895年伦敦第六届国际地理大会,至1917年欧内斯特·沙克尔顿(Ernest Shackleton)的南极穿越探险队脱险返英,这段时间被称作“南极探险英雄时代”,集中取得了一批地理发现和科学成果。这些英雄包括前面提到过的阿蒙森、斯科特、杰拉许、夏洛特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 其后,随着通讯、交通等方面装备的改进,南极探险风险降低。各国陆续建立科考站。1959年12月1日,《南极条约》签订,约定南极(指60<span style="font-size: 18px;">°S</span>以南地区,常替代前述之广义南极地区概念,因南极幅合带飘忽不定)只用于和平目的,冻结一切领土主张。其后又补充了一些关于生态、资源方面的条约,形成“南极条约体系”,奠定了国际共管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是夜,原路北上。<span style="font-size: 18px;">2月17日晨,驶抵夏洛特港以南约15公里处的彼得曼岛(Petermann Island)。</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彼得曼岛是一个长1.6公里、宽1.3公里的小岛。1873年,被一支德国探险队发现并以德国地理学家奥古斯特·彼得曼的名字命名。月球上有个环形山也是以这位彼得曼之名命名的。</span></p> <p class="ql-block"> 彼得曼岛是金图企鹅最南端的栖息地,且岛上同时栖息着阿德利企鹅属的三种企鹅。奥博和桑德拉向大家提出挑战,看谁能拍到三种企鹅同框的照片。可惜没人拍到,大多只拍到阿德利和金图两种,也不知“警官”去哪里执行任务了。</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阿德利企鹅就不像德塔耶岛上的那么干净体面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奈何无片瓦,风雪敝貂裘。今天岛上风雪弥漫,企鹅们无处躲避,只能夹紧胳膊,把脑袋折向胸脯,稍稍减少些热量损失。</span></p> <p class="ql-block"> 远处有两只贼鸥探头探脑。它们是企鹅宝宝的“狼外婆”,风雪天,不知会不会来“敲门”。</p> <p class="ql-block"> 这只贼鸥已经贼头贼脑地潜进到金图企鹅和阿德利企鹅两个“居民小区”的外围,企鹅爹妈们可得看好自己的宝贝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岛上的红色小屋是阿根廷人1955年建的避难所,据说现在还会定期更换里面的食物和用品。小屋附近有一用石块撑起的十字架,用来纪念当年由此出发而后下落不明的三位英国科学家。值得一提的是,英雄时代的1909年,前述之法国探险家夏洛特曾在该岛度过整整一个寒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岛侧山崖上有不少绿色植物。据介绍,到目前为止,在南纬60度以下,只发现了两种原生的显花植物,分别是石竹科的南漆姑(Colobanthus quitensis)和禾本科的南极发草(Deschampsia antarctica),它们</span>与苔藓地衣共生,<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但只及南纬68度。</span></p> <p class="ql-block"> 虽然还有其它动物,可总觉得企鹅是岛上的主人。从人类本位看这些苦寒之地的小动物,不觉生出无限怜悯。不过理性地看,或许就某个个体而言,生活在温暖的动物园“馆舍”里会“幸福”些,可依照自然法则,<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里才是这个物种生生不息的自由的家园</span>。</p> <p class="ql-block"> 午后,前往西南方约10公里处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阿根廷群岛(Argentine Islands),参观乌克兰的韦尔纳茨基院士站(Verdnasky Station)。</span></p> <p class="ql-block"> 关于这个科考站,说来话长。早在1935-36年间,英国<span style="font-size: 18px;">葛拉汉地</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Graham Land)探险</span>队就在阿根廷群岛的冬日岛(Winter Island)上留有建筑,后损毁,1947年,英国人在原基础上建“阿根廷群岛基地”Base F,基地的主要建筑是一座被<span style="font-size: 18px;">称作“沃迪小屋”(Wordie House)的房子,这是</span>以三十年前沙克尔顿探险队首席科学家詹姆斯·沃迪(James Wordie)的名字命名的。1954年,基地迁往相邻的加林德兹岛(Galindez Island)扩建,1977年更名为法拉第(Faraday)站。法拉第站以首先发现南极臭氧空洞而闻名。1996年,英国人以一英镑将其转让给乌克兰人(不然根据南极条约规定,废弃建筑须全部拆运出南极)。乌克兰人接手后,重新命名为<span style="font-size: 18px;">韦尔纳茨基院士站。这位</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韦尔纳茨基院士是乌克兰人的骄傲,头像印在</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1000格里夫纳乌克兰货币上。他</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在1926年发表的代表著作《生物圈》中提出了所谓“</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1, 51, 51);">生命是塑造地球的一种地质力</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的观点。</span></p><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登上冬日岛参观沃迪小屋。</p> <p class="ql-block"> 沃迪小屋作为早期科考站,被南极条约体系编列为第62号历史遗迹,由英国南极遗产基金会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韦尔纳茨基院士站协助下管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作为现在计算机制图一代的长辈,早年手工制图时用过塑料曲线板,这里看到了形状类似的古老的木质曲线板,不免有些感慨。</span></p> <p class="ql-block"> 从冬日岛遥望加林德兹岛上的韦尔纳茨基院士站。</p> <p class="ql-block"> 从冬日岛乘冲锋舟到加林德兹岛。<span style="font-size: 18px;">韦尔纳茨基院士站前有一冲锋舟码头。</span></p> <p class="ql-block"> 不速客来天外,却受到了热情接待。出来迎接我们的有伟岸的乌克兰小伙儿,有胡满顶谢的资深研究人员,领我们全程参观讲解的是一位略显憔悴的女生物学家。该<span style="font-size: 18px;">站目前有25名工作人员,这是夏季,每年在此越冬的常为12人,今年包括两名女性:一名医生,另一名就是眼前这位生物学家。</span></p> <p class="ql-block"> 科考站内部设施齐全,下图是部分功能区域。监测南极臭氧空洞,仍是该站的一项任务。</p> <p class="ql-block"> 在生物实验室桌面上,发现一支用来射取鲸鱼组织的箭。这可比给人打针用的针头粗多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窗外风雪弥漫,人被物理隔离,好在信息有穿透的渠道。</span></p> <p class="ql-block"> 长年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南极科考站,难免寂寞难耐。这个小酒吧是当初英国人建的,乌克兰人接手改造时特意保留了下来。关于这个酒吧,既有令人莞尔的往事,也有让人唏嘘的故事。据说当年英国人撤离时,把转让该站的那一英镑“忘”在了吧台上,玩了个老派绅士的噱头。这位站在吧台后的小伙子是科考站的厨师,已在此<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连续工作了五年,我们离开后没几个月,即闻其自杀身亡。</span></p> <p class="ql-block"> 云隔海天家何在,门前一“树”指分明。感慨系之,凑成一绝,聊揣极地科考人情状之一端:</p><p class="ql-block"> 茫茫隔海天,漫漫无昏晓;</p><p class="ql-block"> 每欲梦谁谁,哀哀鸣水鸟。</p> <p class="ql-block"> 站内还有小商铺和<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小邮局</span>。买了纪念品,寄了明信片。明信片据说差不多年底能收到,这已一年多,不知还有没有希望。</p> <p class="ql-block"> 傍晚,船过15号没敢走的著名的勒梅尔水道(Lemaire Channel)。</p> <p class="ql-block"> 勒梅尔水道是南极半岛葛拉汉地与布斯岛(Booth Island)之间的一条长约11公里,宽处1600米,最窄处仅700米的狭长水道。两侧陡峭的悬崖和冰川倒映在漂着浮冰的水面,景色十分美丽,因而被昵称为“柯达山口”(呵呵,久违的柯达胶卷…)。这条水道虽是德国人在1873年率先发现,可第一个通过其全程的,还是1898年杰拉许的“比利时号”。</p> <p class="ql-block"> 由于水道过窄,风大流急,遇有冰山和大量浮冰漂阻航道,便不能航行。先前就有邮轮行至半途又不得不折返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驾驶舱内,船长和二副密切注视着电脑屏幕显示的前方航道情况。</span>大副全神贯注地操握着舵把子。</p> <p class="ql-block"> 今天海况其实并不比前天好多少,风夹着雪和船头激起的浪花水雾,一阵阵拍打着驾驶舱前窗。好在咱们的掌舵人——乌克兰籍船长,经验丰富,沉着老到,沿着正确路线<span style="font-size: 18px;">顺利地</span>把航船领出了急流险滩。</p> <p class="ql-block"> 沿着杰拉许海峡夜行149海里,2月18日晨,亚特兰蒂斯号驶抵三一岛 (Trinity Island)南端的米克尔森港(Mikkelsen Harbo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上午在米克尔森港的戴诺岛(D'Hainaut Island)登陆。戴诺岛是一个岩石组成的小岛,地势平坦,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岛上也有一座阿根廷人建的避难小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小岛东北部有一捕鲸船残骸和大量鲸鱼遗骨,早年南极捕鲸的“血泪史”由此可见一斑。</span></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漫山遍野的金图企鹅。它们的腿脚似乎特别强健,不停地穿过横亘在山脚水畔的鲸鱼骸骨堆,往返于山水之间。</p> <p class="ql-block"> 这只企鹅颇有王者风范,居于石顶,南面而坐,像是太阳。周围的“光芒”是它的粪便。企鹅的便便都是“喷”出去的。关于企鹅喷粪,<span style="color: rgb(26, 26, 26);">有好事者做过认真研究,结论是,以射距40公分计,其恭门承受的最大压力可达60kPa,是人类的8倍。该项成果荣获2005年搞笑诺贝尔流体力学奖。</span></p> <p class="ql-block"> 一只蓝眼鸬鹚(Leucocarbo striceps)在不远处张望着。她看上去似乎跟企鹅有点沾亲带故?其身材介乎飞鸟和水鸟之间,若为前者即为环,若为后者即为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午后,南下20海里,来到葛拉汉地的切尔瓦湾(Cierva Cove)。切尔瓦湾是以发明旋翼飞机的西班牙人</span>Juan de la Cierva的名字命名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下午的节目是在这个约三公里宽的海湾里冲锋舟巡游两小时。</span></p> <p class="ql-block"> 切尔瓦湾周边是葛拉汉地冰川,这些冰川不断下移形成冰架,然后崩解,变成冰山,冰山再融裂为浮冰。整个海湾里,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冰山和浮冰,它们<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形状各异、千姿百态,比起水晶湾来,更觉丰富多彩,美不胜收。</span></p> <p class="ql-block"> 乘冲锋舟徜徉其间,一会儿如走迷宫,千回百转;<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会儿如纵铁骑,</span>踏浪踩冰。</p> <p class="ql-block"> 今天,天上的云,也如湾里的冰,变化多端。云开处,白云蓝天,雪山冰海,各白其白,各蓝其蓝,洁净通明;云合时,天幔遮覆,若在龙宫,冰山冰凌,远近参差,悄怆幽邃。</p> <p class="ql-block"> 来个切尔瓦湾巡礼。</p> <p class="ql-block"> 海湾里,浮冰间,有<span style="font-size: 18px;">企鹅、</span>海豹、鲸鱼出没,就看你能不能发现了。今天为我们驾驶冲锋舟的是奥博,他有一双鹰一般的眼睛。</p> <p class="ql-block"> 发现了一只豹海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俺也发现了你!”</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你们把俺的好梦吵醒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豹海豹(Hydrurga leptonyx)是海豹中的肉食者,它可不像其它海豹(</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虽然都属食肉目</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那样只吃吃磷虾小鱼之类,它也吃其他海豹和企鹅和其他海鸟,在南极处于食物链顶端。“你们都称俺为豹,没见俺一脸虎威?!”</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不过得服虎鲸大哥,虽然见面机会不多。</span></p> <p class="ql-block"> 其实桑德拉早就独自驾舟率先抵达,在那里变换角度拍摄多时了。</p> <p class="ql-block"> 两小时踏冰而行丝毫没有审美疲劳,也忘却了寒冷,不过小小的担心还是有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眼见被浮冰包围,似乎就要被困住,这尾部挂机的橡皮舟,螺旋桨会打到浮冰而损坏吗?发动机会超负荷停机吗?皮浮筒会被冰碴刮破吗?当年杰拉许、沙克尔顿的船不就是陷入浮冰阵被困的吗?每每想到这些,就会看看奥博的表情。还好,看他气定神闲、泰然自若的样子,想来这小舟够结实,尾机够皮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呵呵,不想不出事!我们没事,不远处桑德拉的小舟还真趴窝了,发动机熄火,怎么也拉不着,只好让其它冲锋舟拖带回去。如是孤身一人、孑然一舟,那真不堪设想。</span></p> <p class="ql-block"> 傍晚,亚特兰蒂斯号驶出切尔瓦湾。不久,船侧即出现一对座头鲸,几乎贴着船身伴行,这次终于拍到较清晰的图片!眼看着就要离开南极半岛,这是冥冥中上帝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 座头鲸的一个欢快的喷嚏!</p> <p class="ql-block"> 光顾着用相机,其实视频更生动。这是同伴拍摄的精彩视频。</p> <p class="ql-block"> 向北航行七八十海里,就是南设德兰群岛了。明天计划,上午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欺骗岛(Deception Island)捕鲸者湾(Whaler's Bay)、下午在</span>汉那海岬(Hannah Point)<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沃克湾(Walker Bay)登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路途不远,海况不错,悠哉悠哉走了一夜,2月19 日早上六点多,亚特兰蒂斯号驶入欺骗岛。欺骗岛是南极半岛一带最活跃的火山。火山口直径约8公里,东南角有一缺口,海水灌入后形成潟湖,称为福斯特港(Port Foster)。</span></p><p class="ql-block"> 欺骗岛最早是1820年1月英国人威廉·史密斯(William Smith)和爱德华·布兰斯菲尔德(Edward Bransfield)发现的。同年11月,美国捕海豹者纳撒尼尔·帕默(Nathaniel Palmer)来到附近,发现这个环状火山口,如果不进去,从外面看就是个极普通的海岛,很容易被欺骗,因而给其命名为“欺骗岛”。还有个说法,说<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里的地形貌似可以避风,可进来后发现风浪并不比外面小,所以称之为“欺骗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东南缺口是福斯特港的出入口,只有约200米宽,因口窄风大,被戏称为“海神风箱”(Neptune's Bellows)。</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从“海神风箱”进入福斯特港,右侧一小湾,就是捕鲸者湾,这里风平浪静。</span></p> <p class="ql-block"> 1906年,挪威人Adolphus Amandus Andresen船长在此兴建了鲸鱼加工厂。</p> <p class="ql-block"> 捕鲸的“黄金十年”后,二三十年代即废弃。</p> <p class="ql-block"> 这座火山新近爆发是1967、1969和1970年。经历火山喷发后,鲸鱼加工厂犹有残留建筑存在。</p> <p class="ql-block"> 据说这座活火山的喷发周期大约在35年左右。一个新的喷发应该不远了。</p> <p class="ql-block"> 地热活动使得这里的海水冒着热气,天然温泉不享受一下也不对。</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捕鲸者湾竟</span>无一只企鹅,不说飞鸟,除几只海豹外,这里几乎是海狗的天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年轻的海狗是这么搔首弄姿的。</p> <p class="ql-block"> 不远处,一只老年海狗正被贼鸥惦记着、等待着。</p> <p class="ql-block"> 火山灰沙滩上有不少海䱁(Salp),这是一种生活在南极地区的胶质脊索动物,以海藻为食,却没有什么动物以它为主食,可据说磷虾的丰年往往是它们的荒年,反之亦然,不知什么道理。海洋学家们对它们的环境影响作用也有些观点,一说其有“清碳作用”,一说其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下午北至汉那海岬沃克湾,作本次南极行最后一次登陆。该处仍是火山地形,几乎没有冰雪覆盖,对面远处倒是一片广阔的厚覆冰原。这里有大量的金图企鹅,只看见寥寥几只帽带企鹅,说山后即是帽带企鹅聚居地,还有巨鹱的繁殖地,可惜因大量金图企鹅挡住了去路,没法过去。南极条约对人和动物的距离作了规定,这里没有“ZF”,可大家遵守规则的自觉性貌似更强。</p> <p class="ql-block"> 在彼得曼岛没能拍到阿德利企鹅属三种企鹅同框,缺了“警官”。今天,捉住了“警官”,可惜又少了阿德利,世事就是这么难以完美。</p> <p class="ql-block"> 海滩边,满山遍野的企鹅和几大堆象海豹,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南极动物生活画卷,大家坐在山坡上观赏着,尽皆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返,总是来后要来的。这只象海豹引吭一鸣,是送别的意思吗?</p> <p class="ql-block"> 傍晚,亚特兰蒂斯号开启返回乌斯怀亚的航程。</p> <p class="ql-block"> 2月20 日,全天航行在德雷克海峡,风浪很小。风浪小,活动多。先后有海豹、鲸鱼、地质、洋流等各类讲座,探险队的西班牙姑娘丽莎(Lisa)还分享了她和几个伙伴驾驶帆船从荷兰到南极的非凡经历。中国游客多了,包饺子活动也是少不了的,不过外国游客参与的热情一点不比中国人低,只是饺子形状就不再那么元宝了,出现了不少鲸鱼饺子、企鹅饺子等异形产品。</p><p class="ql-block"> 下午三点前,摄影比赛投稿截止,也投了几幅,凑凑热闹。六点半当日行程总结会后,比赛结果揭晓,一幅小照还得了风景类奖。</p> <p class="ql-block"> 夜里,风浪越来越大。21日早晨广播,风速40节,温度9℃。外甲板关闭,只开放尾甲板,可去那儿领略德雷克海峡的脾气。午后,船舶驶近比格尔海峡(Canal Beagle),海面逐渐平静下来。偶一侧望,明白了,德雷克海峡的风总是要留下些什么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最后的下午,船方举办鸡尾酒会,游客、探险队员、船员们济济一堂,共享美好时光。船长携各部门主管跟大家见面道别,探险队长做行程总结,我们这趟船由于疫情影响只载了一半乘客,因而登陆次数和时间都要比平时多很多,桑德拉播放了她用一帧帧照片合成的反映十几天活动的精彩视频。下图是桑德拉拍摄到的海豹捕食海鸟的场面。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晚上放映了探险故事片《0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 一觉醒来,已是22日清晨,舷窗外彩霞满天。赶紧起来,奔上顶甲板。亚特兰蒂斯号正缓缓驶进朝阳照耀下的乌斯怀亚港。多么美丽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早餐后,海关人员上船,办理清关手续。8:00离船。</span>探险队员们已早早在码头上列队,逐个向游客道别,场面动人。非常感谢这些热爱南极的人!跟他们相处的这十几天,既令人愉快,又大有收获!</p> <p class="ql-block"> 依依不舍地走下舷梯,蓦然回首,一幅动人的画面映入眼帘,亚特兰蒂斯号船长的身影正镶嵌在漫天彩霞之中……</p> <p class="ql-block"> “行有所止”,意犹未尽,聊作一词,以为纪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水调歌头·南极行 </p><p class="ql-block"> 一任洪波涌,慢诵大江东。不到海天极地,谁足论英雄?直履惊涛骇浪,复蹈狂风骤雪,千里踏冰封。那畔<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何清绝,教尔罢雕弓!</span></p><p class="ql-block"> 远尘妄,亲净土,慰幽衷。绅鹅懒豹、万物于此具从容。贤达但思科考,更得列邦约法,去贾逐兵戎。今识逍遥路,愿做“信天翁”!</p><p class="ql-block"> 【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