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 一条心 一个目标 一起拼

小教部

自2020年9月18日朝阳市教育局举办“朝阳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大赛”以来,龙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小教部在区教育局、区师校的总体部署下,各学科上下齐心、通力合作,圆满地完成了本次大赛。现总结如下: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统筹安排 艰难组队 积极备赛</font></b></div> <b> 组建参赛队:</b><div> 在龙城区教育局的统筹安排下,区师校根据要求,责成各学科研训员筛选参赛人员,组成参赛队,组建参赛群(主要是微信群、QQ群,主要用来传送较大的视频文件)。小教部研训员克服参赛教师基数少、年龄偏大、班主任居多等等不利情况,几经游说,艰难组队。小教部参赛教师情况:31人(班主任21人、业务校长1人、教导主任和干事5人、教研组长2人)。<br> <b> 学习大赛方案:</b></div><div> 收到方案后,数学研训员范丽梅老师第一时间研读了大赛方案,同时转换成文档形式,整理出学科大赛的具体要求,分享在小教部工作群,并通过大赛微信群与参赛教师分享。 <br> <b> 召开线上会议:</b></div><div> 一是小教部全员参加市学院小教部组织的大赛文件解读会议,会议结束后各学科分别组织线上会议,传达市学院小教部张宝明主任关于大赛决赛三个轮次的具体解读,明晰了各学科参赛细节问题。二是各学科研训员积极、主动地和市研训员沟通,明确大赛各轮次比赛内容及具体要求,及时分享给参赛教师。<br> <b> <font color="#ff8a00"> 积极学习 精益求精 各展其能</font></b><br> <b> 第一轮:专业知识测试 </b><br> <b> 精心准备,主攻专业。</b>学科研训员向教师分享了本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专业知识要点,还分享了2016年龙城区内青年教师大赛、2017年龙城区内中青年教师大赛笔试试题,供教师参考。参赛老师利用一切闲暇时间学习国家大政方针、研读学科课程标准、精读学科专业知识,助力教师于11月7日顺利完成专业知识笔试。<br> <b> 第二轮:教学基本功</b><br><h3> <b> 微课录制:</b></h3> <b>精诚团结,互学互鉴。</b>在明确微课内容和要求之后,根据市学院各学科研训员要求,我们统一了微课片头,由数学学科张秀萍老师打出样本,分享给其他人。研训员不舍昼夜,连续指导教师修改微课脚本、PPT设计,累计达一百余次。语、数、英三科参赛教师较多(语10,数10,英5),研训员的任务更重。31人参赛,没录过微课的老师占了一半以上。为提高录课技术,除参加区教育局和师校组织的统一培训外,各学科还分别细化了微课技术培训:语文学科<b>陈红晶</b>老师于10月25日专门给大家做了跨学科培训,数学学科<b>张秀萍</b>老师分享了微课《面积单位的换算》及脚本;长江路小学有两个孩子的宝妈——<b>李丹丹</b>老师是第一个完成备课和脚本的修改,第一个完成的微课录制,而且她的微课被其他学科拿去当样本,甚至都传到了中学参赛教师的手中;召都巴烧锅小学<b>李宝玉</b>老师,是英语参赛教师中年龄最大的,也是工作和家庭负担最重的。身为教导主任的她,要负责全校的教学教研工作; 身为英语教师,她任教全校3-6年级的英语教学; 身为母亲,要早晚陪伴高中上学的儿子; 身为儿媳,要护理、照顾生病在床的老人,录制微课时,她尝试用录屏、优芽互动电影相结合的方式录制,这样给后期的合成带来了麻烦,但她一直没有放弃,不断钻研尝试,可谓历尽艰辛,终于在 11月15日凌晨2:15将制作好的微课上交,这样的作息已经成了她备战大赛的常态。<b>刘贺鸣</b>老师对科学老师进行了指导;<b>朱永月</b>老师是20个月孩子的宝妈,她经常备课到深夜,录制微课更是等孩子睡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反复录制;<b>迟佳</b>副校长既是参赛选手,还是承办校服务负责人,也是二胎宝妈,事务繁忙,但是为了比赛,她专门请了专业教师进行自我提升。不是参赛选手的<b>田苗苗</b>老师不仅贡献了自己家的录课设备,还无偿地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后勤服务;长江路小学<b>王文静</b>在周五晚12点前完成自己的录课任务后,在周六与周日又贡献了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帮助其他五位参赛教师修改脚本与PPT,并完成录制。她不仅帮助语文学科的教师,对其他学科的教师录课也伸出了援助之手,她不仅帮忙录课,也无私地分享录课技术,使零起点的教师既得到了专业点拨,又提高了技术水平;<b>赵玲玲</b>既是参赛教师,又是教导主任,还是承办单位的服务人员,即使这样,她仍然抽出时间学习了最先进的录课技术,高质量地完成了比赛……各学科互通有无,相互鼓励,不仅按时完成了录制任务,而且录制技术十分先进:像录屏、抠图、3D虚拟技术、优芽互动电影等统统用上。经过一个月左右的艰苦磨练,一节课十几次的重复录制,参赛教师不仅弥补了不会录课的漏洞,在技术水平上更是突飞猛进,达成了惊人的蜕变。不少教师都说:像拍摄电影一样,把自己变成了画中人,看着成品,有点不敢相信。31名教师精诚团结,资源共享,于11月16日前完美完成录课任务,其中不乏优秀作品和尖端技术,让人耳目一新。<br><h3> <b> 观摩评课:</b></h3> <b>精益求精,交流共享。</b>为指导教师更专业的评课,各学科研训员下发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并结合学科实际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指导:建议大家可以从6个方面评课,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板书设计、教师综合素质。并结合课标和核心素养要求,分年段和课型分享了评课案例。各学科通过微信群上传视频课,让大家练习评课、写评语,研训员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br> 同时,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根据大赛要求,还确定异地上观摩课的老师:大平房中心小学的<b>梁雪霏</b>、召都巴中心小学的<b>孟宪双</b>、文盛路小学的<b>高丽</b>。为确保异地上课质量,语、数、英三科研训员与教师线上反复修改教学设计,多次实地指导课堂教学,三节课指导二十余次。三位教师于12月11日前出色完成授课,课堂教学得到专家与观课教师的好评,并获得市级优秀课证书。上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受益匪浅,并撰写美篇分享异地上课心得感受。<br><h3> <b> 学科专业技能及才艺展示:</b></h3> <b> 专业技能:</b><br> <b>手不释卷,业精于勤。</b>本次大赛学科不同,专业技能要求不同。数学学科要考察指定教学内容的板书设计能力及同一节课的课堂结束语的设计能力。针对参赛内容,结合下校听课实际,研训员对参赛教师用《生活中的比》一课进行模拟训练。每位教师完成后发给研训员,然后到群里大家交流,共同提升。语文学科考察教师对统编十二册教材背诵篇目的掌握情况,约七十几篇背诵文章,还有粉笔字的书写能力检测。比赛时教师声情并茂的背诵获得评委的交口称赞。英语学科的技能是限时试讲。由于范围较广,研训员线上多次对教师进行分类型指导,确保试讲质量。道德与法治学科专业技能是主题演讲,研训员为参赛教师准备了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文章,并指导教师结合时代要求、教学实际、学生发展撰写主题演讲稿。科学学科专业技能是创新实验。研训员为老师提供过往大赛选手的创新实验素材和视频,并鼓励教师自己动手制作实验器材,受到了市级专家的好评。31位参赛教师就利用早读、下课、午休等空闲时间,手不释卷,背诵、试讲、模拟训练……技能展示比赛专业且精彩!<div> <b>才艺展示:</b><br> <b>多才多艺,精彩纷呈。</b>大赛给平时一本正经的老师搭建了平台,一为展示,二为放松,三为比赛。老师们各展所长,节目精彩纷呈:语文团队为节省时间,推动比赛高效开展,进行了节目整合,把有声表演(演唱)与无声表演(剪纸、画画、点画、衍纸等)配合进行,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最后以歌曲“国家”结尾,全体参赛教师高呼“愿山河无恙,国富民强”谢幕结束,市里郑秀华老师说:龙城区小语才艺展示像一台晚会一样精彩!数学团队交给了名师<b>张秀萍</b>负责组织,舞蹈、朗诵、书法……节目内容丰富,舞台效果震撼。英语学科才艺展示由<b>贾继录</b>主持,以“我们在一起”为主题,突出展现2020年特殊的一年,全国人民团结在一起战胜新冠疫情,师生团结在一起开展线上教学,各级领导、教研员和老师团结在一起备战大赛的张张场景。她们用朗诵、配音、歌曲、短剧、乐器演奏、快板、简笔画等串起了英语才艺串烧,展现了英语教师听说读写演唱画的丰厚基本功。特别是<b>徐阳</b>老师,为了大赛自费买了尤克里里和非洲鼓,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弹奏尤克里里,自己对弹奏效果不是很满意,用3天时间练习了非洲鼓表演唱The Show,接近完美地在大赛中进行了展示。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演讲结合自己的从教经历,感人肺腑又发人深省。科学教师的非洲鼓、钢琴弹奏、生肖画等让人耳目一新。教师多才多艺,节目弘扬主旋律,又有较高的艺术水准,真是给老师一个舞台,还大家一个精彩!<br></div></div> <b>第三轮:课堂教学能力测试</b><br> <b>精诚团结,专业引领。</b>在前两轮比赛的基础上,各学科按成绩由高到低分别选出(语文4人、数学4人、英语2 人、道德与法治1人、科学1人)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在成绩没有公布之前,所有的参赛教师都进入了备赛状态,这里包括许多明知自己进不了决赛的选手。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不管谁进入决赛,希望自己的设计能给她助力。<br> 小语决赛一开始规定有十二个讲课题目,分别取自一到六个年级,每个年级2课,年段跨度高,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而进入决赛的只有4个选手。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但为了早做准备,把斟酌、修改、定稿后的十二份成品设计交给进入决赛的四位老师优先选择,龙城区的小语团队决定:十位参赛教师每人备一到两节课,(低年段备两节)写好教学设计,做好讲课PPT,试讲一次,最后定稿交给四位决赛选手。12月3日,十位教师集结在长江路小学,从早上7点50分到下午4点,轮番上台展示自己准备好的课例,每节课三十分钟,十节课例,一天下来,每个人虽疲惫不堪,但仍七嘴八舌,交流心得,完善设计,期待把最好的设计交到四个决赛选手手中。<br> 数学学科开始确定了1至6年级的六个课题,比赛教师抽题,抽到哪课讲哪课,为了龙城小数的集体荣誉,研训员把六个课题分配给十位参赛教师,进行精准备课。12月16日,又和四位进入决赛的教师齐聚文盛路小学,每位老师自由选择一节课,进行课堂教学展示。下午又集体研讨了这四节课,从导入、新知学习、练习题的设计、课堂总结、板书设计以及课件方面都进行了细致的推敲。<br> 按大赛要求,英语学科8个课题跨四个年级。起初团队成员每人自选1-2个课题,确保不重复,分头备课写设计、制作ppt, 统一分享到群里,再集体研讨、群策群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个备。最后教研员深入课堂,对所有参赛教师进行一对一课堂教学指导。英语团队进入决赛的<b>赵秀娇</b>老师在此时突然接到了讲省级观摩课的重任,在身体伤病,请假休息的情况下,吃着止痛药咬牙坚持回到了课堂。身兼教导主任的<b>邵晓光</b>,既是参赛教师,又负责大赛的协调和服务工作,她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独具匠心,将教材文本改编成绘本,近乎完美地呈现了一节自然拼读与绘本教学相融合的课堂教学,得到市评委的一致好评。她们说:“英语课还可以这样上!”<br> 道德与法治学科和科学学科的研训员分别对进入决赛的朱永月和迟佳老师进行了数次课堂教学指导。<br><b> <font color="#ff8a00"> 几经甘苦 砥砺前行 完美收官</font></b><br> 12月中旬,比赛进入决赛阶段。12位进入决赛的老师向着一个共同目标——在大赛中磨砺,在磨砺中成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她们带着团队的智慧与祝福激情满怀,奋勇前进!<br> 12月15日,道德与法治学科于长江路小学圆满结束;12月15日,龙城科学<b>迟佳</b>老师在育红小学完成异地比赛项目,科学学科于12月21日在八里堡小学完成全部比赛;12月21日,英语学科于文盛路小学完美落幕;12月22日,数学学科于文盛路小学、语文学科于长江路小学完美收官!<div> 所有教师历经甘苦,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获得大赛一等奖的教师有:<b>王文静、张秀萍、邵晓光、朱永月。</b>获得大赛二等奖的教师有:<b>陈红晶、赵玲玲、孙洪娟、敖向明、孙秀锐、赵海艳、赵秀娇、迟佳。</b><br> 感谢所有教师的辛苦付出!<br></div> <font color="#ff8a00"><b>俯拾仰取 瑕瑜互见 感恩前行</b></font><br> 大赛的战线很长,约半年时间。在我们研训员与教师通力合作、积极备赛的日子里,我们经历了无数个不眠的日日夜夜。俯仰皆是收获,我们感触良多,概括起来就是:感谢、感动和感恩。<br> <b> 感谢:</b>感谢所有的参赛教师,在没有任何物质回报的情况下,她们不计报酬,无私奉献,以团队他人为先。他们来自龙城区各小学,她们中有业务副校长、有教导主任、有班主任、有教研组长,她们中有的身兼数职。每个不同的她们,构成了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和科学5个学科的参赛团队。她们是:<b>李宝玉、邵晓光、赵秀娇、徐阳、贾继录;张秀萍、敖向明、李丹丹、车树娟、朱永英、刘胜男、张建丽、于金艳、孙秀锐、赵海艳;周琳、赵玲玲、王文静、王学丽、孙洪娟、郝志静、陈红晶、隋立娟、刘志艳、陈丽环;刘蕾、吴香菊、迟佳;陈立娟、贾文超、朱永月。</b>我们向她们道一声辛苦,向唯一的男教师<b>敖向明</b>道一声辛苦!<br> <b>感动:</b>大赛过程中,教师们表现出来的职业操守令人敬佩。每人的参赛材料都是下班之后挤时间完成,大赛期间,没有休息日成为常态。家庭、工作、学生、大孩、二孩、伤病等都成了压在身上的稻草,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而即便这样,参赛教师都按时按规完成任务。<br> 感动于三所学校:<b>长江路小学、文盛路小学</b>和<b>八里堡小学</b>的鼎力支持,无论是微课录制时的人力与设备的无私支持,还是讲课阶段的课堂教学配合,以及区内的赛事安排和区外的接待工作,三所学校从领导到师生,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了有形与无形的多重支持。感动于三所学校的支持与保障,让我们轻装上阵,安心比赛!在教师台前发光的同时,背后是一群默默奉献的人:家人,朋友,同事,领导,学校……为了一个目标,大家团结一心,凝心聚力,拼尽全力!<br> <b>感恩:</b>大赛的过程辛苦,但结局圆满。就像我们初参赛时的心态一样:<b>关注参赛过程,注重自身成长,提升专业素养,追求更高理想。</b>感恩大赛,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自己,认识教学,认识教育。教育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教师之间的唤醒、交流、探讨也很重要。感恩一切遇见!<br> 大赛更让我们关注了自己的不足:教师专业意识发展不强、理论学习不够、对课程标准、教材等研究不深,较少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疏于学习等。建议教师们<b>关注自己</b>——加强理论与实践学习,提升专业素养;<b>关注社会</b>——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谋求发展;<b>关注他人</b>——身正为范,为了一切孩子。<br> 作为研训员,我们还关注了参赛教师年龄:我们发现三十五岁以下教师占比极低,而四十五岁以上教师缺少了比赛动力,从这两点上看,我们认为,骨干教师的培养:<b>一是要加强青年教师的选拔</b>,<b>二是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也要加强中年骨干教师的队伍建设</b>,她们的经验是宝贵的财富,如何发挥中年教师的辐射作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br> 大赛虽已结束,但余韵悠长,关于教育、教师的话题永不能结束。<b>教育的真谛,更多的是给人启发和思考;而比赛的真谛,是让人更好地成长。</b>教育是要传播希望和爱的,教师就是其中的纽带。愿我们的教师把希望与爱传播到孩子的心中,让它花开满园,香飘四溢!<br>

教师

参赛

大赛

学科

老师

微课

研训员

决赛

课堂教学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