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父辈足迹再赴盐城

LM

<p class="ql-block">  --- 2021年春季苏北行(1)</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再赴盐城寻找父亲的足迹。15日飞抵盐城,纪念馆周一虽然休息,但我们一行家人下了飞机,直奔新四军纪念馆,滨海新四军研究会的徐振理会长已在那里等候我们了。</p> <p class="ql-block">  “3.15" 北方沙尘暴天气,导致沈阳入春首次出现恶劣气候。上午赴桃仙机场竟然昏暗如傍晚,黄尘伴雨愁煞一行三人。恶劣气象致一路心情如晦,到达盐城也是昏暗的雨天。2019年3月,首次来盐城,不巧纪念馆为迎接国庆70周年闭馆调整六个月,甚至未能进入东进雕像广场,今再赴盐城纪念馆,终于走近东进广场留影,不料天色阴沉,冷风冷雨袭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由于新四军滨海研究会的徐振理会长从百忙中抽出时间,特意冒雨从80公里外的滨海赶到盐城,与纪念馆领导联系,打破周一公休惯例派员专为我们寻访团一行开放展馆,并派员一直陪同讲解,馆方和研究协会徐会长等热心接待陪同参观,让寻找父辈足迹之行变得温暖无比,行程丝毫未受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新四军三师编制历史简介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共分二层5个展厅。展厅前半部分介绍红军长征出发后留下九省游击队、后来新四军在武汉组建,国共两党推荐都接受无党派的叶挺出任军长及组建情况。纪念馆的馆员大学毕业生小王负责接待我们寻访团一行三人。参观时他与徐振理会长不时为我们讲解历史事件,偶尔二人还对展品征集的出处进行探讨,而新四军研究协会理事、长年兼职的邱老师一跟随拍摄……</p> <p class="ql-block">  2014年赴安微游,我们一行曾特意到泾县一带参观云岭、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新四军军部旧址,我曾在云岭军部旧址陈列馆、新建的新四军历史陈列馆看到过一些女兵生活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盐城纪念馆展出1940年以前新四军军部的这些女兵,猜后来在皖南事变中大多被俘或牺牲……</span></p> <p class="ql-block">又一次重温皖南事变历史照片,新四军牺牲烈士遗像、墓地、被俘战士转送上饶集中营之前,遭关押之处……抗日大敌当前,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北上抗日转战途中,却遭同时国民革命军的国民党反动派重重包围,兄弟相煎致叶挺项英所率军部及新四军9千人马全军遇伏击,再次回顾灰暗历史仍感悲愤痛惜……</p> <p class="ql-block"><b>山东八路军五纵队南下历史</b></p><p class="ql-block"> 皖南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对外发消息欲宣布新四军编制被取销……中共中央针锋相对,立即宣布成立新四军在苏北盐城重建军部,并电令八路军部南下支援新四军,组建部队。责承彭总筹办,指定八路军所属部队南下地区之范围,指定分三期支援苏北。一期迅速急行军前去一个主力团到皖东,二期344旅两个月内到达淮河附近,三期须有较大兵力(1.5万人)到达苏北扬州附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344旅奉命开拔到达苏北建立抗日根据地,我父亲随黄克诚所率部队南下支援苏北,并改为新四军三师八旅。在近距离参观心情异样地激动。</p><p class="ql-block">八路军臂章为复制品,绑腿为原物。</p> <p class="ql-block">  1940年7月,新四军奉命渡江北上。10月4日,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调集3.4万人马,向新四军驻地黄桥大举进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沉着应战并以少胜多,取得了黄桥战斗的胜利。与此同时,八路军黄克诚部奉命,从淮海南下突破韩德勤在盐河、旧黄河两道防线,攻占周门、东坎、八滩10余座城镇。进逼韩德勤的大本营兴化,形成两面夹击之势,有力地配合了新四军的黄桥之战。10月10日,新四军和八路军在大丰白驹狮子口胜利会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这张示意图不难发现,此次会师标志着党中央"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意图的达成。新四军和八路军在盐城的会师,为华中更为皖南重建和发愿新四军创造了条件。</span></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各师整编情况图</p><p class="ql-block"> 最北的由原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新四军三师)下辖7、8、10旅在苏北建立抗日根据地。活动地区为阜宁一琏水之间地域。</p> <p class="ql-block">  从展出的编制序列图可以确定: <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41年3月,</span>八路军黄克诚所率南下支援部队,就已归属于新四军改编为第三师。</p> <p class="ql-block"><b>我关注和感兴趣的历史</b></p><p class="ql-block"> 参加华中局党委扩大会的新四军成员照片吸引了我。新四军三师领导上数第三排左起<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吴法宪、</span>彭雄、黄克诚,战争年代出生入死的将领,以后的历史记载却十分残酷:有抗战途中遇日寇袭击以身殉国的;有庐山会议上"诬蔑大跃进"被打成反党集团的;有陷入企图“设国家主席抢班夺权"反党集团的;宋乃德下数四排右2(百姓修海堤立宋公记功碑);最下排左3吴芝圃,<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在苏北抗日根据地与日寇浴血奋战的新四军将领,于</span>中共建政后,风调雨顺之年景,竟然在父母官任上出现“自然灾害",致中原大地闹饥荒……这段历史让其为官一方的百姓百感交集!</p> <p class="ql-block"><b>历史上的宋公记功碑</b></p><p class="ql-block"> 此碑是滨海县民众纪念抗日根据地父母官-阜宁县政府县长宋乃德的石碑,1940年组织民工近两万人修建防海大堤。造福人民。碑长196、碑宽61、厚12公分,碑文由阜宁县副参议长扬芷江所撰,书法家何冰生书写,顾汝磊题碑名,诗书金石家汪周刻石,碑文570字,记载了修堤的艰难历程,及县长宋乃德舍己为民的感人事迹,并表达了根据地的人民对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新四军的信赖和感激。</p><p class="ql-block"> 抗日时期,根据地的人民政府和"父母官"在艰若卓绝斗争条件下,不忘为人民谋幸福修筑海堤,联想革命胜利之后,当人民公仆替百姓坐天下的这些革命功臣将领,怎么会对中原灾情,民间饥饿陌视或隐瞒不报?令人思考……</p> <p class="ql-block">  从展出的武器装备,不难唤起民众对血雨腥风的抗日斗争,夺取政权之革命战争枪林弹雨历史的回眸……武装斗争和建立政权离不开枪杆子,当然夺取和维持政权也离不开笔杆子……</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罗有农使用的手枪(勃朗宁)</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抗日根据地的印钞机</p><p class="ql-block"> 2019年春,我在泰山庙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我曾在陈列厅退见过这种印钞机。建立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燃遍了全中国,烧尽了旧社会,烧出一个红彤彤的新世界。</p> <p class="ql-block">抗日根据地的大江银行、淮南银行各种面额的钞票、抗战时期飞马牌香烟烟标。10多年后华厦大地统一发行中央人民政府印制的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崭新的钞票。</p> <p class="ql-block">当走近新四军服被装具展柜时,我突然涌上一股格外紧张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b>寻找父亲捐献的臂章</b></p><p class="ql-block"> 陪同接待的馆员小王介绍说,个人捐赠的物品很多,不是每件都能展出,大多数文物都保存在仓库。经纪念馆库存仓库人员帮助查找物品清单,臂章实名登记册并无洛靖姓名,馆员小王后来提示道:捐臂章是哪年?新四军纪念馆1986年筹建,也许是您父亲捐给盐城博物馆了?我未寻见那个历史遗物特感失望。当天下午乘高铁离开盐城到达海安下榻后,突然想到:会不会是父亲用了新四军时期的安克强本名捐赠的呢?</p><p class="ql-block"> 为臂章两赴盐城寻觅。心不甘呀!</p><p class="ql-block"> 幸好老伴见过臂章式样(右上角)</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寻找与父亲有关的历史</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父亲回忆文章《孙各庄军政大检阅》中提到的三师八旅文体盛会的历史,在纪念馆展厅寻觅到了历史影像。</span></p> <p class="ql-block">三师八旅自己组织运粮</p> <p class="ql-block">战术比赛</p> <p class="ql-block">射击操练</p> <p class="ql-block">父亲当年曾获军政大检阅的木马比赛第二名,徐会长指这张历史照片说,会不会就是洛老?</p> <p class="ql-block">1943年3月24日,新四军三师8旅打响陈集战斗,歼灭日军中队长崖畅也以下80余人,俘虏三人。</p> <p class="ql-block">三师八旅的历史照片</p><p class="ql-block"> 1942年, 反扫荡时,新四军三师八旅司令部电台工作人员</p> <p class="ql-block"> 徐振理会长委托我寻找新四军的后代。他在这封信展柜旁讲了不少历史往事,馆员小王与他探讨文物是否真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30年间,苏北滨海新四军研究会这一民间组织,曾帮助过无数新四军老战士寻找过历史战场及分散在盐阜各处的烈士陵墓,寻觅过失散的战友,也曾经无数次代表苏北人民接待过新四军的后代,帮助他们寻找父辈足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撰写的《寻找父辈足迹》,曾介绍过央视大型公益栏目《等着我》,徐振理被邀请当嘉宾帮助新四军老战寻找三师八旅24团的老战友《半张照片故事》,那个合影照片,我也找到了家父也在集体合影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寻人寻烈士寻历史,徐振理会长仍在义务地奔走在苏北旧战场……3月14日央视《等着我》又播出了徐会长参与查找工作,为93岁老战士王玉恩寻找三位烈士、寻找照料他的付家姊妹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曾山写给陈宏惠和钟国铨的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徐振理会长说,钟国铨原是沈阳军区后勤部的首长,我却无印象(毕竟我在原后勤机关干休所服役15年,后勤离休首长,二级部离休首长全都认识)。徐会长就解释说可能钟国铨老红军离休比较早。滨海新四军研究会想与钟国铨的子女取得联系。我就滿口答应,此文共享后,朋友圈里有知情的发小或朋友,请帮忙联络一下钟国铨的后代,我先感谢了!</span></p> <p class="ql-block">征集的珍贵文物军号与《号谱》</p><p class="ql-block"> 新四军研究会的徐振理会长,指着展柜里的文物,如数家珍地说:大哥,这个是咱滨海征集的文物。新四军唯一的号谱,是历史文物原物件。</p> <p class="ql-block">  近身查看说明:抗战时期新四军战士沈国相使用的军号和号谱。展厅里所有与盐城和滨海有关的文物,徐会长都能讲出一段故事。</p> <p class="ql-block">一把把的军号提示观众昨天的历史已沉寂多年……</p> <p class="ql-block">苏北大地曾经嘹亮的军号声,80年后是否继续在苏北回响?</p> <p class="ql-block">  两位出租车司机,年轻的和中年人都不约而同地说,"没事谁还去那呀"(指纪念馆)引起我们的思考。的确,新四军抗战的历史己经尘封80多年,历史和当代人的生活相距太遥远。</p><p class="ql-block"> 但新四军的后代仍希望<span style="font-size: 18px;">80年前的东进军号,仍然在苏北大地回响。我以为要想引起共鸣,起码要让苏北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住房、医疗、教育、养老逐步改善,行政团队不忘初心,让苏北不再曝被某辅警拉下水丑闻,全体公仆不折腾老百姓并让其过上好日子,新四军东进的号声,才会永远在苏北人民心底激荡……</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