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着》有感

里白

<h3> 读《活着》有感<br>  第一次读这本书,还是在高中时期。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书期盼了很久才搞到手,书是班主任出资买来的,说是让我们感知生命的意义,我记得很清楚,老师,一共买了三本书,一本畅销网络小说,具体文章内容依稀还记得,都是一些心灵鸡汤,但是书名早已忘到脑后去了,另一本是外国小说,近几年特别火的,美国籍阿斯汗作家德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这本书我跳着看完了,但是最后一本书,我是含着泪看完的,其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被老师发现了,挨批评了,原因是我在自习期间看课外书,按照平常我绝不会这么做,但是,当时我忍不了,尤其是我边看隔壁的男同学,还一直跟我透露剧情,所以迫不及待的想看过程,但是看完后,我的心里却是空落落的。 我已不知道如何去看待富贵这个人,说他不幸,但是他却独自一人坚强地度过人生中暗沉的时光,乐观而坚强地活着,说他幸运,是因为他可以亲手送别自己所有的亲人,最后独剩一头老黄牛,孤独终老。可以深刻理解的是,富贵一生中所遭受的,正是作者想要反映当时时代大多数人的命运,富贵身为地主少爷后败家的落魄,被逼迫去打仗,到遇到解放军回家团聚,经历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大炼钢铁和文化大革命……这些都实际代表当时人民所遭受的苦难。 可以说富贵的一生经历是当时时代变化的写照,书中有许多值得我流泪的场景,一直印刻在脑中的是富贵的儿子,给镇长的女儿献血时被活活抽死的场景,我仿佛看到有庆嘴唇煞恶脸色铁青地呢喃着头晕,我好像触摸到她瘦弱的手,想要抽出,却被医生死死握住的挣扎,我似乎好像融入了那个场景当中,我想要去尽力帮他一把,却被实时挡住,无奈的我只能瞪大眼睛死死的看着,内心发麻,其实有庆又何尝不是像当时年代想要拯救中国的有志之士呢,他的一腔热血被活活抽干,成为有权阶级的美食。 此时,是老人富贵和他的老牛富贵,模糊的双眼,看到两个富贵,一些黝黑的脊背在黄昏中发光,听到老人用浑浊的嗓音,在空旷的田野中响起,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整本书看到最后,我哭得很伤心,其实自己就是如此感性的人,我也许只是一名旁观者,但是却仿佛经历了富贵一生的惨病,正如作者所说,很少有人如此详细的描述自己一生,我想这大概是富贵一生,如此刻骨铭心,所以从来不曾忘记。 故事的最后,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一天已经过去,黑暗召唤着光明,希望也在召唤着我,努力的活着,平静的向明天太阳微笑。 如今的社会竞争激烈,它并不像某些人所希望的那么美好,也不像童话世界的故事,那么真诚,更不像某些歌曲所颂扬的那般幸福,有些人所关注的只是表象,而实际上,现实并不是如此美好,现在的“三农”问题,并不容易解决,全体人员并不能够达到小康社会,处于当今时代的我,只能从基层开始做起,不断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抱有极大的热情去探索这个世界,积极面对人生,才是对活着最好的诠释。 2003年的SARS,2004年的禽流感,2008年的冰冻灾害,2020年的新冠心肺炎,所有这一切让我感受到了活着的艰难,我们并不比“富贵”这个老人幸福多少,所承载压力与顾虑依旧十分大,活着当中主人公富贵的一生经历,一方面让我们感受的是时代命运的不公,引发另一方面也可以由此得知富贵那种经历,一生沧桑,却可以一样很好的活着,人生的艰难才刚开始。 “活着”已经被当代许多人赋予太多的内涵,它可以是一种享受,活的洒脱自然,它可以是一种态度,面对各种问题,不求放弃的信心,也可以是一种人生,“活着”就代表生命的气息,人生的意义。 有人说,你看上这本书,会爱上它的作者,从而喜欢到他所有的作品,我就是这样子 ,我看到了余华的作品,都是当时时代的反映,余华笔下的人物很鲜活,很有影响力,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当时时代下的人们所经历的苦难。我当时还迫不及待给妹妹看呢。也许读一本好书就是这样子,自己感触颇深,也希望别人能懂你,可以一起探讨书中的生活,获得的感想。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