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浸润怀雅”读书分享推介(二)

月 半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  3月15日下午,怀雅初中部全体教师再次欢聚一堂,举行了2021年上学期读书分享会颁奖仪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读书分享会特等奖获得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读书分享会一等奖获得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优秀选手余淑涵老师“读书心得”分享推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余淑涵</span></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寒假,有幸品读了《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一书。通读全书,我深深被作者竟可以如此贴心陪伴着学生的喜、怒、哀、乐而深深感动,赞叹。细细研读书中的每个案例,我不禁连声称"妙"。作者就如一位穿针引线的高手,经由贴心的陪伴,默契的配合,灵活的指导,把一桩桩看似不幸的事件,一点点转换、升华,凝练成一颗颗璀璨的人生的珍珠,并用深情、爱意串联起来,重新戴回到学生的身上。在书中,心理老师就如一位"寻宝"高手,陪着学生去寻找。</p><p class="ql-block"> 如何读懂学生,我也经常进行思考,每次思考都有不同的想法,教师读懂学生,真的能读懂吗?我们所谓的“读”也仅仅是局限在我们的学校和教室,确切的说是我们的课堂,我们更关心的是孩子们各科的分数,其实充其量也只是一个个的数字,这是对教师教师水平的认可,也是对孩子们一学期学习方面勤奋程度的充分肯定罢了。我们的孩子愿意主动找老师进行交流吗?少!是不是小学生和书中的高中生相比,更容易信赖老师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现实生活中,能做到主动和老师交流内心苦恼的恐怕屈指可数。</p><p class="ql-block">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确实需要教师耐心的去品读;有的时候,每一个孩子又好像是我们的患者,只有我们准确诊断找出病因,所有的麻烦也都会迎刃而解。小学阶段是儿童最美好的时期,也没有考学的压力,我个人认为重点培养的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品行,这也是为初中以后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打下夯实的基础。无奈大环境的教学成绩的竞争打破了原有的美好,猛背、猛写、甚至于仅有的课间十分钟也要被侵占,真的太同情我们的孩子了,没有办法,因为我们是“山东考生”!我依稀记得这种可怕的经历我是在初中才开始的。而我们的孩子为了逃避这种生活可谓是伤透了脑筋,甚至于宁可躲到画室写作业或者画画,也绝不迈进教室一步,用他们的话说,能躲一秒是一秒。</p><p class="ql-block"> 说到画室,我突然想起了我们美术组的一个学生,她是一位早熟的姑娘,身材高挑,活泼好动,据说追她的人也很多,其中不乏初中生,这让我很是大跌眼镜!因为她才五年级呀!记得有一次她和其他同学在画室讨论他们班级的“校园恋情”,好奇的我插了一句话:“啊,我认识你说的那个男生,我以前教过他”,其他同学都知趣的散开了,她淡淡的来了一句:“对,就是他,我前男友”。这下轮到我不淡定了,正不淡定着的时候她又来了一句:老师,你们都这么八卦吗?我直接快给晕倒了!之后的好长一段时间我一直想着这个事情:你的家长知道吗?五年级进入青春期的孩子都这么样吗?好在我们美术组有自己的QQ群,我在群里找到了她,单独给她留言,以大姐姐的语气写了好多。我心想,你既然愿意跟我说这么多,表明你信任我,但是你的状态出现了问题,作为老师我不会视而不见。下班回家晚饭过后,我登录了手机QQ,看到了她的回复:谢谢老师!还发现了她发来的好友验证。此时此刻,我的内心中顿时无比欣慰。</p><p class="ql-block"> 学习上的压抑,孩子们不会快乐;有的孩子生活上遭遇变故,更不会快乐;顶着双重甚至是多重压力进行机械的学习,绝对不快乐!这个时候,我们的老师真的就是一个心理医生,需要充满爱心的去开导他们。先把教学成绩放一边,还孩子们一个健康而美好的童年生活才是最最重要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p> <p class="ql-block">  该书分四辑,围绕学业、亲子沟通、同伴及异性交往、师生关系等学生面临的常见问题展开,运用多个案例,让我读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的所思所想以及他们在理解和包容下的改变!阅读这些案例的过程正是我读懂孩子的过程。 “聆听手记”,更能让我了解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其隐藏的意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现在孩子的课业压力比较大,除了在学校学习必要的知识外,家长还让孩子上不少孩子出现厌学情绪,对所学的知识不感兴趣,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作业无法按时完成;恐惧考试,有明显的考试焦虑的表现,成绩不好,所以对自己没有信心,过分自卑,心理脆弱;和家长关系紧张,对家长询问学习的事情非常厌恶,有强烈的反抗行为等等。 对于孩子的这些表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缓解孩子的学习压力: 第一,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缺乏学习兴趣多数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注意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包括注意力、细致认真的态度等。第二,解决孩子学习动机的问题。鼓励、树立榜样都是不错的办法。第三,积极鼓励孩子。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代表其他方面也很差,首先要和孩子一起共同看看孩子学习上的问到底出在哪里,和孩子一同总结。其次在严格要求孩子的同时要看到孩子其他方面的优点,给予孩子鼓励,让孩子产生信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要读懂学生,不仅需要我们掌握心理学知识,提高沟通能力,而且需要具备正确的学生观,要真正理解:学生是一个人,是一个以读书为主要任务的人,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只要我们抱着“一切为了学生”的信念,切实地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进行角色转换,那么我们一定会迈着扎实、坚定的步伐走进新课程,达到幸福教育的理想效果。</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优秀选手彭悦平老师“读书心得”分享推介</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凭什么让学生服你》读后感</b></p><p class="ql-block"> 彭悦平</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作为一名年轻老师,在教育教学日常中,会遇到各种不知如何解决的问题,努力尝试各种方法,结果却不尽人意,时间久了也会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教育这个岗位,但在这次寒假中拜读了关承华的《凭什么让学生服你》,书中用大量感人真实的事例给了我们有益的指导和深刻的启示,读完这本书后让我明白在现代的新型社会背景下,我们教师工作赋予了新的思想、教育方式,我们应与时俱进,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凭什么让学生服你:极具影响力的日常教育策略》是关承华这位教学30多年的一线教师,对自己教学经历和师生关系思考后做的总结。全书用平实的语言,丰富的案例,为师生关系、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以及如何做班主任倾情支招,提出了很多全新的观点。有助于教学教师和教育专业学生理解教育,赋予全新的力量,让教育的复杂问题变得简单,让学生信服、佩服、折服、心服,更顺利地做好教师和班主任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一本书中,我找到了站稳讲台的四大秘籍。</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1.用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b></p><p class="ql-block"> 当今社会的发展对正在成长中的一代少年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而学校作为造就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教育效果最直接取决于每一个育人者----教师的自身素质上。老师良好的思想品质、渊博的知识、宽厚的胸怀、强烈的自尊心、事业心和责任感,无时无刻不对学生有一种潜在影响;老师的仪表、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工作方法都会引来学生的评议;甚至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都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感受。所以这就需要为人师者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成为学生身边的榜样。在工作中还要不断完善人格魅力,将不仅仅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培养出适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将做出卓有成效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关承华老师认为‘亲其师,信其道。’这里的“亲”不是指亲情、亲近、亲爱,学生对老师的“亲”更多的是一种由衷的佩服。而真正赢得学生佩服的,是老师深刻的文化底蕴和人格魅力——这需要我们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在时间中不断修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2.用平等、真诚与理解让学生信服。</b></p><p class="ql-block"> 在她的《凭什么让学生服你》一书中用大量感人真实的事例给了我们有益的指导和深刻的启示。曾一次次的和学生谈心、沟通,但往往只是我说,他们听。因为我觉得我是老师,我是教育者,我是为他们好,所以他们就得听我的,一旦出现在我苦口婆心的教育下仍有不知学习,不知进取的学生,我就觉得很生气、恼火,甚至还会反感,绝望,觉得他们不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然后就是严厉的批评和指责,这样使得学生和我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他们更不愿意把心中的秘密告诉我,就使得我对学生越来越不了解,和学生之间的心灵差距越来越大,教育效果也就越来越差。</p><p class="ql-block"> 一个让学生服的老师,首先得走入学生的心理。学生心中有事情,会向你倾诉;遇到困难,会寻求你的帮助。关于这一点,我认为自己做得还是很不够的。虽然和学生的关系处得不错,但总好象感觉到和学生有一层隔膜,虽然平时总找机会和他们聊聊谈谈,但真正在我面前吐露心事的孩子为数不多,大多数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理呢?</p><p class="ql-block"> 作为老师,心中有学生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不仅仅把学生单纯的看做一个受教育者、被管理者,而是一群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有欲望,我们成年人有的他们都有,与我们平等的人。所以,老师要想真正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就必须做到用心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用心去观察孩子们的言行举止,用心去理解孩子们的喜怒哀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3.用高明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折服。</b></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学生还未成年,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他们的感情还很稚嫩,他们的性格还不稳定,他们的欲望还很虚幻,但恰恰就是因为这样,才需要作为成年人的家长和老师们,走进孩子的心理,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才可能有的放矢和对症下药。如果站在孩子们的“心”外,一味凭主观意想而评头论足,指手画脚,甚至妄下结论,只会招致他们的逆反、沉默和对抗。而且我发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差距越大,老师想达到的教育效果越差。因此教师要给孩子一个“意料之外”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拉近感情上的距离,让学生愿意讲自己的心理话,形成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良性互动氛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4.用爱的温暖与滋润让学生心服。</b></p><p class="ql-block"> 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让你的学生当时能接受你,亲近你,离开若干年后记得你、怀念你,只能在实践中去学习、去探索、去完善,去朝着这个目标和境界努力。要用心去悟,悟出道理,悟出规律,悟出方法,悟出自己的差距与不足,才不至于在飞速发展的改革与创新形式下掉队。</p><p class="ql-block">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在《凭什么让学生服你》这本书中,关老师列举了大量的教育案例,许多教育故事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几乎每位班主任都会经历过的事情。然而关老师在处理这些“小事”时却做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因此只要我们把每一件教育小事做精,把每一个教育细节做亮,才有可能成为让学生佩服、信服、折服、心服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读好书,好读书。绿意绽放必将染翠角落,迎来教育的春天。</p><p class="ql-block"> 拜读完著作后,我被关老师的那种在班主任工作中不断探索的精神深深地折服了,更加敬佩的是关承华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能够在琐碎、单调、忙碌的班主任工作中不断的总结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在点滴的教育小事中思考学生的心理特点,发现教育规律,归纳教育方法,进而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使自己在教师这一平凡的岗位上变得不平凡。</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怀雅读书心得分享推介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