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到深处即为诗,蒋勋说唐诗宋词

高山流水

<p class="ql-block">蒋勋说唐诗</p><p class="ql-block"> 李白永远在完全超越于现实之上的个人心灵世界行走,杜甫则落脚于实在的土地,让我们看到人世间最大的悲痛和具体的悲剧。</p><p class="ql-block"> 杜甫可以跟李白分庭抗礼,正是因为他的诗中有这种特别的力量。他的力量非常沧桑,也非常的苍凉,会让你看到一个诗人在介入现实之后的巨大痛苦。</p><p class="ql-block"> 杜甫晚年有一点哀伤的感觉,基本上是对于家国的哀伤,而不是对个人生命的哀伤。</p><p class="ql-block"> 李商隐的很多哀伤的感觉都是源于个人生命的幻灭,可以说是一种无奈吧。感觉到一个大时代在慢慢没落,个人无力挽回,难免会觉得哀伤。同时对华丽与美又有很大的眷恋与耽溺,所以他的诗里面有很多对华丽的回忆,回忆本身一定包含了当下的寂寞、孤独与某一种没落。</p><p class="ql-block">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我们自己的生命微小如沙粒,沙粒还谈什么爱恨?世界不过就是微尘,是虚幻的状态,你的爱或恨其实是自己假造的虚幻之象。</p><p class="ql-block"> 美学的扩大意义是一个特殊经验被记忆以后在生命的时间和空间里的扩大意义。</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特别喜欢诗,或者特别喜欢词,会产生很不同的美学经验:诗的经验是比较外放的,而词的经验是比较内省的。</p><p class="ql-block">蒋勋说宋词</p><p class="ql-block"> 苏轼建立了北宋另外一种开阔,另外一种豁达,有一种从容或者自在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人生的豁达,人生的从容,大概都来自于不必非去坚持非此即彼,来自能够悠游于生命的变化里,耐心地看待某一段时间中我们还没有发现的意义。聚和散是变化,花开花谢是变化,月圆月缺是变化,可是在我们不知道变化的真正意义的时候,会沮丧、感伤,甚至绝望。如果知道它是一个自然过程,为什么还要去感伤呢?这个时候,人就会用一种很豁达的心境去看待这些事物。</p><p class="ql-block"> 苏轼的作品也都有一种自然与直接,不会陷在绝对的哀愁当中。</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把很多执着放松了,不在意自己在哪里醒来,能够随时随地欣赏“杨柳岸,晓风残月”,生命大概才找回了失去的东西。“杨柳岸、晓风残月”是随时都有的,它只是一个代号,可以是任何东西。</p><p class="ql-block"> 苏轼所创造的文学风格几乎是一扫唐代贵游文学的风气。“贵游文学”的意思是说,从六朝以下一直到李白,基本上都在追求比较贵族气的豪迈、华丽,追求大气、挥霍的美学感觉。可是到苏轼的时候,我们看到他真正建立了宋代词风中的平实。读到“明月几时有”,你会觉得苏轼最大的特征是他总可以把世俗的语言非常直接地放入作品中,比如“人生如梦”,比如“多情应笑我”。</p><p class="ql-block"> 他可以豪迈,可以深情,可以喜气,可以忧伤。如果完全从美学角度来讲,苏轼的成就大概是最高的。</p><p class="ql-block"> 苏轼最大的特色是他的作品根本不需要注解,它都是生命经验,如果要注解它,恐怕是要用生命经验来做注解。从这里也可以看到苏轼作为一个这么重要的文学创作者,文学真的不是他的职业,他没有刻意地为文学而文学,而是在生命当中碰到那个事件的时候,他的真情会完全流露出来,他的文学也就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苏轼把大的空间感和凄凉混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比较独特的美学。苏轼的美学在凄凉当中不小气,常常有一种空茫的感觉,带着一种生命的无常感。</p><p class="ql-block"> 苏轼会在生活里爱很多人,他的深情是多情的深情,又刚好不是一般所说的“滥情”,其实这个界限很难把握。</p><p class="ql-block"> 文学里的极品,其实情感多是一清如水,超越喜悦,也超越忧伤。</p><p class="ql-block"> 我们说苏轼是一个天才,是指他在生命经验中所体现的某一种豁达,这种豁达使他不会拘泥于小事件,不会耽溺其中,而是能够把它放大。</p><p class="ql-block"> 我非常喜欢苏轼的情感,我觉得他的情感一清如水,他有眷恋,有深情(在《江城子》里有那样的深情),同时又有豁达,他的深情与豁达刚好是一体两面。</p><p class="ql-block"> 我常常觉得在生命的经验里面,能够自嘲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其实大部分烦恼都是由于没有办法自嘲和调侃自己而僵在那个地方。能够哈哈一笑的时候,就会发现生命中的问题其实没有那么严重。</p><p class="ql-block"> 一个生命如果有一天能够了解“墙里秋千墙外道”的分寸,能够了解有才与无才在这个世间并存的意义,他也许会有更大的豁达与包容。可是苏轼在落难之前,从来不知道这件事情。</p><p class="ql-block"> 当一个人可以与历史里的人对话的时候,他已经不是活在当下。所有的人都会随时间逝去,高贵的,卑贱的,正直的,卑劣的,总有一天都会被扫尽。时间与今天相比,是分量更重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生命有时会有一种大时代的辽阔,要去发出大的声音,可有的时候生活里面只是小小的事件,只能令人发出一种低微的眷恋和徘徊。</p><p class="ql-block"> 荒凉、悲壮有时候会变成一种美学,变成你欣赏的感觉。很向往那种绝望、悲壮的死亡,其实在现实里你无法完成;可是在文学世界里,它变成了一个美学的典型。</p><p class="ql-block"> 悲壮人物就是用极大的热情去碰撞他所认为社会里面不义的东西,去完成自己生命的悲壮。辛弃疾其实一直在追求这样的美学,也在他的文学里得到了最高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清醒是一种痛苦,深入骨髓。它的敌人是随波逐流。</p><p class="ql-block"> 太逼进现实,就会产生悲悯情怀。</p><p class="ql-block"> 现实主义是一种人生态度。但人的主观力量太过于渺小,在现实的强大惯性面前,虚弱无力,转而为内心巨大的痛苦和挣扎。</p><p class="ql-block"> 难得糊涂。看这个世界太清楚,就会伤害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