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行之法国

<p class="ql-block">  巴黎(Paris),是法兰西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于法国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横跨塞纳河两岸,巴黎建都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法国,也是西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  公元四世纪,罗马人的一个部落强占岛上高卢人村庄,并建立了“巴黎吉”人的首府,巴黎从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公元六世纪起,巴黎成为法兰西王国的首都,以后历代法兰西的封建王朝均以巴黎为国都。</p><p class="ql-block"> 1337年开始的英法百年战争使巴黎遭到严重毁坏。战后,弗朗索瓦一世再次定都巴黎并进行重修。</p><p class="ql-block"> 1546年,卢浮宫开始兴建。以后的历代帝王,尤其是路易十四,不惜花费巨资修宫殿、造花园、建广场。</p><p class="ql-block"> 公元16世纪末、17世纪初,当时的国王亨利四世将巴黎大大扩建了一番。到了18、19世纪,巴黎仍在逐步扩大,大量的可耕地被城市占用。</p><p class="ql-block">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愤起捣毁了封建王朝囚禁革命者的监狱——巴士底狱,由此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发表人权宣言,废除封建制度。</p><p class="ql-block"> 1792年建立了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p><p class="ql-block"> 1799年,拿破仑发动5月18日政变(五月政变),1804年称帝为拿破仑一世,并颁布了“拿破仑法典”。</p><p class="ql-block"> 1815年,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帝国垮台,路易十八建立复辟王朝。</p><p class="ql-block"> 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路易·菲利普建立了七月王朝。</p><p class="ql-block"> 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p><p class="ql-block"> 1851年,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次年称帝,建立第二帝国。</p><p class="ql-block"> 1870年9月革命后,成立第三共和国。</p><p class="ql-block"> 1940年,德军占领巴黎,第三共和国覆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6年第四共和国成立。</p><p class="ql-block"> 1958年,戴高乐将军受权组阁并制定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p><p class="ql-block"> 法兰西第一帝国后期,巴黎已经拥有70多万居民,千余条大街;第二帝国建立后,巴黎又吞并了周围的一些村庄;到拿破仑三世时,开始在巴黎开辟了一些宽阔的道路,修建了许多园林和公园,使巴黎开始繁华起来。</p><p class="ql-block"> 二战后,法国政府对巴黎的建设不遗余力。虽然在1970年,曾经为了疏散过度集中在首都的法国各政治和经济机构,暂缓了巴黎的发展,但自1977年的蓬皮杜中心和新的购物地下街建立以来,巴黎的建设又有了新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埃菲尔铁塔(Eiffel Tower)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该塔于1889年建成,是一座镂空结构铁塔,高300米,天线高24米,总高324米。埃菲尔铁塔得名于设计它的桥梁工程师古斯塔夫·埃菲尔(Gustave Eiffel,1832~1923,出生于法国东部的第戎城,他的祖先来自德国,他的父亲是军队的文职人员,母亲是一位富有想象力的妇女。他是法国著名建筑大师、结构工程师、金属结构专家,也是一位作家,他设计的主要作品有:埃菲尔铁塔,美国自由女神像的框架,波尔多大桥,布达佩斯火车站等。1856年他拿到他第一个重要的工程委托,就是法国波尔多的加隆河铁道桥,他大胆使用高压空气来驱动桥墩的技术是当时法国工程界的创举,这也是他终生最佳成就的表彰之一。19世纪中叶,拿破仑第一帝国灭亡后,法国经济一片萧条。为摆脱家境的贫困,埃菲尔的母亲毅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决定单独经营一家煤栈。于是就将埃菲尔交给心细善良的外婆抚养。正是由于长期受到母亲和外婆耳濡目染的影响和教育,埃菲尔从小养成了善于独立思考、大胆设想、勤学好问的好品格。这就为他日后成为一个出类拨萃的工程师奠定了基础。他为设计铁塔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仅设计图纸就有5000多张。这些宝贵的资料,至今仍被妥善地保存在巴黎。)。</p><p class="ql-block"> 铁塔采用交错式结构,由四条与地面成75度角的、粗大的、带有混凝土水泥台基的铁柱支撑着高耸入云的塔身。 从塔座到塔顶共有710级阶梯,它使用了1500多根巨型预制梁架、150万颗铆钉、12000个钢铁铸件,总重7000吨,由250个工人花了17个月建成,造价为740万金法郎,每隔7年油漆一次,每次用漆52吨。超级壮观。</p><p class="ql-block"> 如同巴黎所有的创新建筑一样,埃菲尔铁塔一开始即遭到了大部分巴黎人的冷淡和拒绝,更不用说那些建筑和城市规划专家尖刻的批评了。虽然铁塔的设计者埃菲尔宣称"法兰西将是全世界唯一将国旗悬挂在三百米高空中的国家",但一时也无法说服各阶层反铁塔人士。 《泰晤士报》上甚至刊登了由300人签名的呼吁书反对埃菲尔的设计方案,认为这一剑式铁塔将会把巴黎的建筑艺术风格破坏殆尽,其中包括颇有名望的莫泊桑和小仲马等人。即使在铁塔落成之后,批评的声浪也并未停息。加尼埃向政府请愿,希望把它拆除;法国著名诗人、象征主义代表人物魏尔伦每回路过铁塔都立刻另择路径,以避免看见它的"丑陋"形象。一时间,由埃菲尔铁塔引起的风波席卷了整个巴黎城。</p><p class="ql-block"> 只是由于铁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无线电通讯联络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才使反对呼声逐渐平息。从此,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城内有了一个正式的地位,它逐渐被接受,被喜爱,最终名正言顺地上了画家们的画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埃菲尔铁塔是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而在1889年举办的巴黎世界博览会而设计建造的,按照原先的计划,铁塔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建筑,应该在10年后拆除,但却保留了下来,成为巴黎地标。</p><p class="ql-block"> 埃菲尔铁塔是巴黎的标志之一,被法国人爱称为“铁娘子”。设计师一生中杰作累累,遍布世界,但使他名扬四海的还是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铁塔。用他自己的话说:埃菲尔铁塔“把我淹没了,好像我一生只是建造了她”。 </p> <p class="ql-block">  来到了地球人都知道的地标处,怎能不留个影,摆个姿势吧。</p> <p class="ql-block">大合影是不能少的。</p> <p class="ql-block">  荷枪实弹的军人在埃菲尔铁塔附近巡逻。</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巴黎凯旋门,也叫雄狮凯旋门,是一座迎接外出征战的军队凯旋的大门。它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圆拱门,位于巴黎市中心戴高乐广场中央的环岛上面。这座广场也是配合雄狮凯旋门而修建的,因为凯旋门建成后,给交通带来了不便,于是就在19世纪中叶,环绕凯旋门一周修建了一个圆形广场及12条道路,每条道路都有40~80米宽,呈放射状,就像明星发出的灿烂光芒,因此这个广场又叫明星广场。凯旋门也称为“星门”。1970年戴高乐将军逝世后,遂改称为戴高乐将军广场。凯旋门就位于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的尽头。</p> <p class="ql-block">  拿破仑为纪念1805年打败俄奥联军的胜利,于1806年下令修建“一道伟大的雕塑”,迎接日后凯旋的法军将士。同年8月15日,按照著名建筑师让·夏格伦的设计开始动土兴建,但后来拿破仑被推翻后,凯旋门工程中途辍止。1830年波旁王朝被推翻后,工程才得以继续。断断续续经过了30年,凯旋门终于在1836年7月29日举行了落成典礼。</p><p class="ql-block"> 巴黎凯旋门是欧洲10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也是巴黎市四大代表建筑(即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和卢浮宫博物馆,巴黎圣母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  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中心拱门高36.6米,宽14.6米。在凯旋门两面门墩的墙面上,有4组以战争为题材的大型浮雕:"出征"、"胜利"、"和平"和"抵抗";其中有些人物雕塑还高达五六米。凯旋门的四周都有门,门内刻有跟随拿破仑远征的386名将军和96场胜战的名字,门上刻有1792年至1815年间的法国战事史。</p> <p class="ql-block">  凯旋门上有四个浮雕,分别是出征、胜利、和平、抵抗。</p><p class="ql-block"> 右侧门柱上的那个展翅的自由女神后跟随着朝气蓬勃前去出战的战士的雕塑是“志愿军出发远征。</p><p class="ql-block"> 左侧门柱上是拿破仑凯旋归来,表现了拿破仑大捷归来后举行庆祝胜利仪式的欢腾场面。</p><p class="ql-block"> 这两个不朽艺术杰作在世界美术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凯旋门。</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拍了几张照片,没有一张让俺满意的,是谁给俺拍的?这张凑合着看吧</p> <p class="ql-block">  协和广场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是法国最著名的广场,18世纪由国王路易十五下令营建。建造之初是为了向世人展示他至高无上的皇权,取名“路易十五广场”。大革命时期,它被称为“革命广场”,被法国人民当作展示王权毁灭的舞台。1795年改称“协和广场”,1840年重新整修,形成了这样的规模。广场呈八角形,中央矗立着埃及方尖碑(有3400多年历史),这是1831年由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赠送给法国的,碑身的古文字记载着古埃及拉美西斯法老的事迹。当初运输这块23米高,230吨重,由一块完整的巨形玫瑰色花岗岩雕琢而成的方尖碑,可谓是大费周折。从埃及卢克索到法国巴黎一路的千难万险千波万折可以成就一篇空前绝后的英雄史诗。最终,这座方尖碑在经历了两年半的海上航行之后于1836年十月运抵法国。路易-菲利普把这座方尖碑当作他在保皇派和共和党之间政治中立的象征标志立在了协和广场上。</p><p class="ql-block"> 这座方尖碑在三千多年前被雕成后一直与它的孪生兄弟 ——另一块一模一样的尖碑一起一左一右的守护在埃及卢克索的底比斯神庙的大门两侧。 碑身纵向刻有三行古埃及象形文字,记述了拉美西斯二世及拉美西斯三世法老的故事。人们在安置方尖碑时还开发出了它的另一个功用:它成为了一个巨形日晷的晷针,而协和广场则成了“晷面”。每天随着日移地转,方尖碑在协和广场上一分一秒默默地投下时间,时间又一点一滴静静地凝集成历史</p><p class="ql-block"> 广场的四周有8座雕像,象征着法国的8大城市。西北是鲁昂、布雷斯特,东北是里尔、斯特拉斯堡,西南是波尔多、南特,东南是马赛、里昂。</p> <p class="ql-block">  在1835至1840年之间,协和广场上又增设了两个场景宏大的喷泉,和一些装饰华丽的纪念碑。纪念碑以船首图案装饰,是巴黎城的象征。两个喷泉则是着意体现当时法国高超的航海及江河航运技术。实际上这两个喷泉只是罗马的圣彼得广场喷泉的仿制品,广场的北边是河神喷泉,广场的南边是海神喷泉。</p><p class="ql-block"> 两侧各有一个三层喷水池,喷水池上有6个精美的青铜雕美人鱼,手中各抱一条鱼,从鱼嘴中喷出几米高的水柱,水花飞溅,宛若飘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是巴黎协和广场上八个雕塑中的六个。</span></p> <p class="ql-block">  方尖碑、铁塔、路灯产生于不同的年代,但它们却能共处同一座城市、同一片天空下。和平共处是这个美好世界的相处法则,平衡一旦被破坏,人类必将受到惩罚,爱护好你我他赖以生存的大千世界吧。</p><p class="ql-block"> 方尖碑来自埃及,与卢浮宫还有些渊源。</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著名的香榭丽舍大街。香榭丽舍大道的演变史同巴黎的市政发展史紧密相联。据史书记载,1667年,皇家园艺师勒诺特为拓展土伊勒里花园的视野,把这个皇家花园的东西中轴线向西延伸至圆点广场,此为大道雏形。当时,道路两侧还是荒野和沼泽。</p><p class="ql-block"> 十七世纪中叶,凡尔塞宫的风景设计师勒诺特(Le Notre)在对卢浮宫前的杜乐丽花园的重新设计中延伸了花园中心小路的长度,新的林荫道从卢浮宫出发直至现今的香榭丽舍圆形广场。太阳王路易十四可顺着这条无任何建筑物遮挡的道路观看每天消逝在西方地平线上迷人的晚霞落日。</p><p class="ql-block"> 1709年两旁植满了榆树的中心步行街的建成勾勒出了香榭丽舍的最初雏形。 这条街道也成了当时巴黎城举行庆典和集会的主要场所。</p><p class="ql-block"> 在19世纪法国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美好年代”,香榭丽舍西段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重要的商业大道,同时保留了法国式的优雅情调。</p><p class="ql-block"> 1806年,拿破仑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大败奥俄联军后,率军队从这条大街回家。</p><p class="ql-block"> 1814年,反法联盟军进入巴黎,普鲁士和英国士兵宿营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1828年,这条大道的所有权全部收归市政所有,后来的设计师希托夫(Hittorf)和阿尔方德(Alphand)改变了对香榭丽舍最初的规划方案:他们为香榭丽舍添加了喷泉、人行道和煤气路灯。使之成为法国花园史上第一条林荫大道。</p><p class="ql-block"> 第二帝国时期,拿破仑三世耗时18年(1851~1869)轰轰烈烈地扩建巴黎,他委任塞纳省省长奥斯曼主持扩建工程。正是这次扩建工程,使香榭丽舍大道真正成为“法兰西第一大道”。</p> <p class="ql-block">  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位于卢浮宫与新凯旋门连心中轴线上,又被称为凯旋大道,是世界三大繁华中心大街之一,也被人们称作世界十大魅力步行街。她横贯首都巴黎的东西主干道,全长1800米,最宽处约120米,为双向八车道,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戴高乐广场(又称星形广场),东段以自然风光为主;两侧是平坦的英氏草坪,恬静安宁;西段是高级商业区,世界名牌、服装店、香水店都集中在这里,火树银花、雍容华贵。因此这里被称为“世界上美丽的大街”。每年七月十四号的法国国庆大阅兵都在这条大道上举行。</p> <p class="ql-block">  许多关于18、19世纪的小说,例如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小仲马的《茶花女》、巴尔扎克的《高老头》等作品都对香榭丽舍大道的繁华做了描写,香榭丽舍大道也成为文学作品中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娱乐天堂。</p> <p class="ql-block">  这是香榭丽舍大街上的LV名店。</p> <p class="ql-block">巴黎街头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登上摩天大楼,俯瞰巴黎市区。</p> <p class="ql-block">城市雕塑</p> <p class="ql-block">巴黎街头。</p> <p class="ql-block"> 迷人的塞纳河。塞纳河(Seine River)是法国北部大河,全长776.6公里,包括支流在内的流域总面积为78,700平方公里;它是欧洲有历史意义的大河之一,其排水网络的运输量占法国内河航运量的大部分。自中世纪初期以来,巴黎就是在该河一些主要渡口上建立起来的,河流与城市的相互依存关系是紧密而不可分离的。</p><p class="ql-block"> 塞纳河名字由来说法之一是塞纳河的河源距巴黎东南275公里。在一片海拔470多米的石灰岩丘陵地带,一个狭窄山谷里有一条小溪,沿溪而上有一个山洞。洞口不高,是人工建筑的,门前没有栅栏。洞里有一尊女神雕像,她白衣素裹,半躺半卧,手里捧着水瓶,嘴角挂着微笑。小溪就从这位女神的背后悄悄流出来。显而易见,塞纳河是以泉水为源的。当地的高卢人传说,这位女神名塞纳,是一位降水女神,塞纳河就以她的名字为名。</p><p class="ql-block"> 另一种说法,距河源不远的地方有个村镇,镇内有个小教堂,里面墙壁上记载说:这里曾有个神父,天大旱向上帝求雨。上帝为神父虔诚所感动,终于降雨人间,创造一条河流,以保永无旱灾。这个神父是布尔高尼人,其名在布尔高尼语中为“塞涅”,翻成法文即“塞纳”。于是这村镇和教堂教名均为“圣·塞涅”,故有人认为,塞纳河名来源于这个神父。</p><p class="ql-block"> 塞纳河是一条货运的通衢。它将巴黎同大海及大海港勒哈佛尔连接起来。大型电站,无论热电站还是核电站,都从河内抽取冷却水。巴黎周围地区的用水(包括工业和居民用水)有一半取自塞纳河,在卢昂和勒哈佛尔之间这一地区的用水,有四分之三也取自塞纳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缩小版的自由女神像屹立在塞纳河畔。</p> <p class="ql-block">  法国巴黎是时尚之都,引领世界的时尚潮流,这里是巴黎最大的百货商店——老佛爷百货,全称巴黎老佛爷百货商店,是由法语原名Galeries Lafayette音译而来。它诞生于1893年,占据了奥斯曼大道的40号,紧邻巴黎歌剧院。它曾经凭借豪华如宫殿的装修轰动一时。</p><p class="ql-block"> 这里不仅仅是一家百货公司,它是巴黎时尚文化的缩影和策源地。然而“老”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因为他们拥有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时尚品牌,而且因为他们的全球眼光和文化视野。</p><p class="ql-block"> 为了方便东方人购物(因为东方人已经成为老佛爷百货商店的重要顾客),专门配备了懂中文、韩文、日文等的导购员,负责为消费者提供购物、退税等。</p> <p class="ql-block">  卢浮宫(法语:Musée du Louvre)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四大博物馆是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前三个都已经欣赏过。)。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现为卢浮宫博物馆,占地约198公顷,分新老两部分,外墙约1英里,展厅面积共计65万平方英尺,收藏的艺术品多达37万件,共分为8个类别。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占地面积为24公顷,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的万宝之宫。</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是从地下停车场进入卢浮宫的,这里没能映入眼帘,只好借用一下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  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当时只是菲利普·奥古斯特二世皇宫的城堡。该宫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占地面积为24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卢浮宫共分希腊罗马艺术馆、埃及艺术馆、东方艺术馆、绘画馆、雕刻馆和装饰艺术馆等8个类别。</p><p class="ql-block"> 卢浮宫由3大馆组成,分别是德农馆(得名于卢浮宫首任馆长之名Denon,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在此展出。)。位于中央区域的四方形建筑为苏利(Sully)馆,卡利庭院被环抱在内,意思是四方的庭院,这里是古希腊和古埃及的精美艺术品。黎塞留馆(1933年并入卢浮宫,此前归属于财政部,这里展出的是弗兰德自由画、法国雕像和工艺品。),这三个馆由地下通道相互连接。</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16世纪中叶,弗朗索瓦一世继承王位后,便把这座宫殿拆毁了。他下令由建筑师皮尔·莱斯科在原来城堡的基础上重新建筑一座宫殿。弗朗索瓦还请当时著名的画家为他画肖像,他崇拜意大利派的画家,购买了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画家法埃洛的绘画。包括《蒙娜丽莎》等珍品。弗兰索瓦一世的儿子亨利二世即位后,把他父亲毁掉的部分重新建造起来。亨利喜爱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的装饰,对意大利式的建筑并不感兴趣。他沿袭了父亲的嗜好,但却没有他父亲一样的审美观。</p><p class="ql-block"> 亨利四世在位期间,他花了13年的功夫建造了卢浮宫最壮观的部分――大画廊。这是一个长达300米的华丽的走廊,走廊非常长,亨利在这里栽满了树木,还养了鸟和狗,甚至在走廊中骑着马追捕狐狸。路易十四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国王,他被称为太阳王。他登基时只有5岁,在卢浮宫做了72年的国王――法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路易十四把卢浮宫建成了正方形的庭院,并在庭院外面修建了富丽堂皇的画廊。他购买了欧洲各派的绘画,包括卡什代、伦勃朗等人的作品。他一生迷恋艺术和建筑,致使法国的金库空虚。路易十六在位期间,爆发了著名的1789年大革命,在卢浮宫“竞技场”院子里建立了法国革命的第一个断头台。1792年5月27日,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公共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拿破仑在这座建筑的外围修建了更多的房子,并增强了宫殿的两翼,还在竞技场院里修建了拱门,拱门上的第一批雕刻马群是从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上取下来的。拿破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装饰卢浮宫,他把欧洲其他国家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艺术品搬进了卢浮宫。拿破仑不断地向外扩张,并称雄于欧洲,于是几千吨的艺术品从所有被征服的国家的殿堂、图书馆和天主教堂运到了巴黎。拿破仑将卢浮宫改名为拿破仑博物馆,巨大的长廊也布满了他掠夺来的艺术品。在卢浮宫里,拿破仑的光彩持续了12年,一直到滑铁卢战役的惨败。对拿破仑来说,每一幅天才的作品都必须属于法国。这样的观点是德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荷兰人所不能接受的。拿破仑失势后,他们来到卢浮宫,约有5000件艺术品物归原主。但由于法国人的外交手段及法国人的说服力,仍然有许多他掠夺的艺术品被留在了卢浮宫。拿破仑三世是一位野心勃勃的皇帝,他是卢浮宫建造以来所遇到的投资最多的“建筑人”,5年内的建筑比所有的前辈在700年内修建的还要多。3个世纪以前想到的宏伟的设计图留给了拿破仑三世来完成,当它竣工后,卢浮宫变成了皇家庆祝活动的场所,富丽堂皇是拿破仑三世修建任何东西的特点。这样,直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整个宏伟建筑群才告以完成,前后将近600年。在卢浮宫的建筑上有许多大写的字母N,就是指拿破仑。</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卢浮宫地下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  卢浮宫藏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断臂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拥有的艺术收藏达40万件以上,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埃及和古希腊、古罗马等6个门类。由于藏品太多,能够被展出的仅占总藏品的三分之一,所以能够目睹全部藏品的人寥寥无几。</p><p class="ql-block"> 《断臂维纳斯》(米罗)已经是世界家喻户晓的爱与美的女神雕像。大理石雕,高204厘米。相传是古希腊亚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雕刻的,是划时代最杰出的精品之作。其雕像于1820年2月发现于爱琴海的希腊米洛斯岛一座古墓遗址旁,是一尊手臂残缺的大理石雕塑。为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匀称,身体微微扭曲,曲线曼妙,营造出了独特魅力。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她都是那么完美而迷人。衣衫滑落至髋部,右臂残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显得端庄而妩媚。在世界上所有古希腊维纳斯雕像中,只有这尊米罗的断臂维纳斯保留了完整头颅的作品,价值连城,这尊雕像对卢浮宫而言意义重大。法国重金收买后陈列在卢浮宫特辟的专门展室中,以其绝世魅力震动了世界,从此,“断臂维纳斯”就著称于世,成为爱与美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后人早有给维纳斯装上双臂的设想,也提出了很多造型方案,但修复双臂工作并未真正实施,若要为她接上手臂,反而破坏了她的神秘魅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在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忒。罗马神话中称维纳斯。她掌管人类爱情、婚姻、生育以至一切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生于海中,以美丽著称。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后曾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p><p class="ql-block"> “维纳斯”能收藏在卢浮宫是很偶然的。1820年,希腊爱琴海米洛岛上的一位农民在挖土时发现了一尊美神。消息传出,正好有一艘法国军舰泊在米洛港,舰长得知消息后立即赶到现场,想买下,却没有现金。结果,“维纳斯”被一位希腊商人买下,并准备运往君士坦丁堡。眼见宝物就要失去,法国人不甘心,立即驱舰前去阻拦。双方发生了混战,结果使珍品遭到损坏,雕像的双臂被打碎。双方争执不下,后由米洛地方当局出面解决,由法国人用钱买下雕像,贡献给法国国王。就这样,“维纳斯”被运到法国,在当时立即引起轰动。</p><p class="ql-block"> 女神的形象表现出古典希腊女性的典型特征:椭圆的脸,笔直的鼻梁,丰满的前额,稍翘的嘴角,润滑的下巴。神情端庄、娴静、凝重,体形修长,左腿微曲,显露了曲线的起伏节奏。她丰满而圣洁,柔媚而单纯,优雅而高贵,充溢着青春与生命的意趣,这是灵与肉的统一,是爱与美的和谐圆融,是神与人的自然合一,构成了人体美的宇宙,是人类追求女性美的理想化标志。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赞叹说:“这简直是真的肌肉,抚摸她可以感到体温的!”</p><p class="ql-block"> 后来很多人想给断臂维纳斯补上臂膀,但无论什么样的臂膀接上去都没有让维纳斯看上去更美,反而破坏了女神雕像的韵律感,所以这一计划被迫终止。</p> <p class="ql-block">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创作于公元前3世纪,高3.28米,站在一座石墩上,是座无头无手的雕像,1863年从雅典爱琴海萨莫色雷斯岛的神庙废墟中发掘出来,共有近150块碎片,经过组合成为这尊雕像,1879年首次在卢浮宫展出,当时她依旧四分五裂,腰部以下的部分已经修复好了,但其翅膀和胸部的安装还无从下手,这一棘手的修复重任落到了时任卢浮宫馆长菲利克斯.莫兰.哈费逊的肩上。由于其右翼的碎片已不知所踪,只能用现代材料(石膏)替代。整个右翼、胸部的大部分、左翼的小部分是用石膏修复的。该雕像尽管已失去了手和头,但看得出她正迎风展翅,昂首挺胸,向世人宣告一场战争的胜利。根据研究,这是雕塑家为纪念希腊罗地岛的一场胜利海战而制作的。胜利女神迎风微微前倾身躯,健美的胸部披着薄薄的长袍,体魄健壮而又不失轻灵,富有质感。</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人们仰视自由女神,将这尊雕像放置在楼梯的顶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雕塑馆,是由城堡变成现在的展厅。展品多是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收藏的。</p> <p class="ql-block">  《垂死的奴隶》(Dying Slave),米开朗基罗作于1513~1515 年。借助于身体扭曲着将人类的梦想和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令当时的国王心驰神迷。</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三美图,(The Three Graces) 》,创作于古罗马帝国时期即公元前2世纪,1892年在罗马被发现,后被私人收藏家收藏。这是一件希腊雕塑的罗马复制品。美惠三女神指的是希腊神话中分别代表妩媚、优雅和美丽的三个女神,她们是光辉女神Aglaia(阿格莱亚)、激励女神Thalia(塔利亚)、欢乐女神Euphrosyne(欧佛洛绪涅)。</span>可能创作于公元2世纪,按照教皇保罗五世(Pope Paul V)的要求,1609年,Nicolas Cordier 对这组群雕进行了很大量的修复工作。卢浮宫1807 年收购。</p><p class="ql-block">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里也有这组雕塑的复制品,但是残品,三位女神雕像的头不知去向了。</p> <p class="ql-block">  这尊雕像是《年老的半人马被爱洛斯捉弄》(Old Centaur teased by Eros),17世纪意大利出土的文物。这件作品是公元前2 世纪的希腊雕塑的罗马复制品,作于1~2 世纪。半人马是希腊神话中的一种性格温顺的动物,爱洛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小爱神,相当于罗马神话里的小爱神丘比特。</p> <p class="ql-block">  这尊雕像是《凡尔赛的戴安娜》(Diana of Versailles),公元1~2世纪的作品,发现于意大利。</p><p class="ql-block"> 罗马神话中的戴安娜,对应于希腊神话的阿耳忒弥斯(Artemis):宙斯的女儿,狩猎女神,月亮女神,奥林匹斯山上的12主神之一。关于戴安娜的雕塑作品非常多,这件作品可能是最著名的一件。这件雕塑中,戴安娜的圣兽,一只梅花鹿,跟随着她,她的一只手正在从背着的箭筒里抽出一支箭。</p> <p class="ql-block">  这尊雕像是《睡着的Hermaphroditus》(Sleeping Hermaphroditus),公元前2世纪的希腊雕塑的罗马复制品,作于2世纪。这件作品中的豪华的床垫是1619年意大利雕塑家贝尔尼尼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希腊神话:这个美男子是赫尔墨斯(Hermes)和阿芙罗狄蒂(Aphrodite,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的儿子,在古希腊神话中,他拒绝了水仙子萨拉玛西斯的仰慕和追求,水仙子为了能与他永远在一起,遂要求主神宙斯将他们的身体合二为一,从此海尔玛弗狄忒成为雌雄同体,属于“两性人” 。</p> <p class="ql-block">  这尊雕像是《蹲着的阿芙罗狄蒂》(Crouching Aphrodite,即维纳斯)。高度0.71米。作者不详。这是希腊雕塑的罗马复制品,并且做了修改:女神的左手伸向脖子的后面,右手拦在胸前,造型优美典雅。</p><p class="ql-block"> 大英博物馆也有一尊同样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赫拉克利斯和他的儿子忒勒福斯》(Heracles and his child Telephos),公元前1~2世纪罗马帝国的雕塑。忒勒福斯在特洛伊战争中是支持特洛伊的一个城邦国家的国王。</p> <p class="ql-block">  《手拿着一个小猫头鹰,戴着头盔的弥涅尔瓦(Helmeted Minerva Holding a Tinyoml)》,作者不详。</p> <p class="ql-block">  《Marcellus(马塞勒斯)》,这件作品又称为《Germanicus(热马尼屈斯)》,高度为1.8米。</p> <p class="ql-block">  《丘比特与普赛克》( Cupid and Psyche),作者卡诺瓦(Antonio Canova)。</p> <p class="ql-block">  《半人马在亵渎一位Lapith女人(Centaur raping a Lapith woman)》,公元前447~公元前440的作品,来自雅典卫城的帕台农(Parthenon)神庙,在这面墙上有很多关于Lapith人与半人马作战的浮雕,一部分浮雕现存在大英博物馆,一部分浮雕在卢浮宫。这些作品都是在希腊著名雕塑大师菲迪亚斯(Pheidias)的监督下完成的,这件文物的高度是1.35米。</p><p class="ql-block"> Lapith人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传奇部落,他们住在现在希腊的色萨利(Thessaly)地区,在特洛伊战争期间,他们曾出动了40艘战船支持希腊攻打特洛伊。他们最著名的传奇是与半人马的一次大战,在一次Lapith人的婚礼上,应邀参加婚礼的半人马突然攻击Lapith人的女人和孩子,于是Lapith的男人与他们大战一场。</p> <p class="ql-block">展示《胜利女神》雕像的大厅。</p> <p class="ql-block">  在所有绘画作品中,最为杰出、最受人瞩目的自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1519,意大利画家、雕刻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家、建筑家、植物学家、数学家、科学家。)创作的油画在1503年完成的不朽杰作《蒙娜丽莎》(Mona Lisa)。《蒙娜丽莎》被置放在卢浮宫二楼中间的一个大厅中,被镶在墙壁内,显然是特别的保护。玻璃罩周围射出的柔和的灯光,足以使观众看清画面的各个细节。《蒙娜丽莎》又称《永恒的微笑》,被认为是西欧画史上首幅侧重心理描写的作品。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据说这是一位法国商人之妻的肖像,蒙娜的意思是已婚妇女)。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画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更奇妙的在于,在这幅名画之前,不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她那温和的目光总是微笑地注视着你,生动异常,仿佛她就在你身边。</p><p class="ql-block"> 《蒙娜丽莎》原作的尺寸:纵77cm、横53cm。有研究人员利用微表情理论得出结论: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p><p class="ql-block">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最喜爱的作品,作者生前一直把它留在自己的身边。直到达·芬奇去世后,16世纪的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他于1515年登上王位,当时只有21岁,为了扩张疆土,进军意大利,很快被意大利精美艺术所震撼,狂热地收集油画和雕塑,当时意大利正处于文艺复兴鼎盛时期,艺术大师纷纷涌现。)用了一万二千里弗(法国金币名),才从达·芬奇的弟子手中买下。从此,该作品被收藏于法国卢浮宫。</p><p class="ql-block"> 这幅名画之所以严加防范,是因为在1911年8月19日一位意大利人、卢浮宫油漆匠温琴佐·佩鲁贾将该画偷走。两年后的1913年11月29日,意大利佛罗伦萨古董商阿尔弗雷德·杰里收到一封署名“列昂纳多”的信,他声称要把画“归还”意大利,前提是必须支付他5万里拉的费用,并暗示他是受爱国心的驱使,产生了归还被外人盗走的意大利国宝的愿望。他们接头后,杰里通过对照手上原件的照片,以及原画上的龟裂纹(即颜料上的裂纹,往往被当作画的“指纹”来鉴别真伪),结果证明这正是《蒙娜丽莎》真品。很快,他说服“窃贼”回酒店等候奖金,然后就报了警,将这位原名叫温琴佐·佩鲁贾的窃贼抓获。最终,窃贼仅仅被判了一年零十五天的监禁。意大利议会在经过一番激烈讨论之后,将《蒙娜丽莎》画作送还给了法国。该名画此后受到了特殊的保安防盗待遇。</p><p class="ql-block"> 500多年来历史学家们一直为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的真伪、原型争论不休。</p><p class="ql-block"> 该名画位于德农馆的圣路易斯厅(该展厅2005年4月对外开放,是卢浮宫里最新的展厅,是为这幅画专门设置的,也被称为蒙娜丽莎厅)。</p> <p class="ql-block">我与《蒙娜丽莎》。</p> <p class="ql-block">  《自由领导人民》(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作者是欧仁.德拉克罗瓦(Eugene Delacroix) 。这幅作品描述1830年的法国七月革命运动,推翻了查理十世。这是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绘画之一,与法兰西共和国血脉相连的明作。画中的自由女神手中高举三色旗帜,领导着人民大众奋勇前进,在争取革命和自由的理想道路上,法国人民激情澎湃,画家还将自己置于画作之中。卢浮宫将这些画作提到了国家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幅精品之作《大宫女》(The Grand Odalisque),作者是: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1780~1867,毕业于巴黎艺术学院,在班上名列前茅,有天才的美誉,他的许多作品都参加过沙龙展。)。1814年完成,在巴黎展出时,引起观众的抨击。评论家德.凯拉特里说这幅画作中的宫女背部至少多了3节脊椎骨。然而安格尔的学生、曾为其导师作传记的阿莫里.杜瓦尔说得更为中肯:“评论家可能是对的,可是这又怎么样呢?也许正因为这段秀长的腰部才使她如此柔和,能一下慑服住观众。假如她的身体比例绝对准确,那就很可能不这样诱人了。”</p><p class="ql-block"> 宫女是指女子闺房里的婢女,画面中的女子皮肤光滑细腻,背部曲线圆润优美,画家巧妙的运用色彩分层技术,成功地创作出宁静而淡然的美感,故意将宫女的外形画得略微有些夸张,以突出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荷拉提的誓约》(Oath of the Horatii),作者为:雅客.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 ,这是大卫具有突破性的画作。)。描述了荷拉提(罗马语:Horatius)让他的三个儿子对着宝剑起誓:为了罗马战斗到死。根据罗马历史学家提图斯-李维(Titus Livy,公元前59-公元17年)的记载:罗马的荷拉提家族的三个男性成员被选中,与Alba Longa 城的一个家族的三个男性成员决斗,以解决罗马城与Alba Longa 城之间的争端。</p><p class="ql-block"> 这三位兄弟被人们称为英雄,画中三兄弟的神情坦然自若,人们对战争的渴望被表现的淋漓尽致。画中右侧是荷拉提的姐妹们,她们陷入了深深的悲伤之中,画家将这种感情用柔和颜色表达出来,与男人们英勇气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幅作品中,大卫对战争进行了描绘,渴望战争的激情与失去亲人的悲伤都在画面中得到了凸显。</p> <p class="ql-block">  《画家和她的女儿》,这是法国画家维瑞.勒布伦1789年创作的布上油画,130*94cm。这一年画家34岁,她的女儿9岁。这幅画是画家最出色的代表作,也是她的自我写照。女画家装束朴素典雅,端庄秀丽,目光温柔而神情。她俯身坐着,十分潇洒优雅。女儿天真可爱,把脸贴紧母亲,搂着妈妈的脖子,显得无限妩媚。作者将母女之爱亲自之情刻画得十分动人,也表现了画家自己的温婉多情。构图采用稳定匀称的三角形,色彩雅致和谐,线条优美洗练,背景不加任何陪衬,更加突出了主题。</p> <p class="ql-block">  《拿破仑一世加冕礼》(The Coronation of Napoleon),作者大卫(Jacques-Louis David )。这是一个著名典故:在拿破仑的皇帝加冕礼上,拿破仑拿起皇冠戴在自己的头上,然后拿起后冠戴在皇后约瑟芬公主的头上,出席这次盛典的有拿破仑的妹妹们、政界要人、法国贵族及罗马教皇,这使得主持加冕仪式的教皇庇护七世(Pope Pius VII)感觉受到极大的侮辱,后来教皇庇护七世借故开除了拿破仑的教籍,拿破仑则把庇护七世抓起来监禁多年,直到拿破仑倒台。</p><p class="ql-block"> 这幅油画尺寸很大(21英尺高,30英尺宽。)这里是局部。这是拿破仑与大卫会面后促成了这幅画的诞生。画中共有两百多个人物形象,个个都描绘得如此细腻逼真,不由得令人为之惊叹,每个人都能单独列为人物肖像。中心人物拿破仑身披皮毛缀边的长袍,其华丽程度令人叹为观止。让看画的人心生疑惑的是为什么不是拿破仑接受皇冠?在大卫的初稿里授冠的是拿破仑自己,这才是历史的真相。然而大卫在终稿里做了改动。画家对画中的罗马教皇庇佑七世初稿和终稿也作了很大改动,在初稿中教皇被描述的垂头丧气,形容无主,成品中教皇举起右手以示庆贺,这一改动是应拿破仑的要求而做。拿破仑希望通过这幅画能表现出教皇对自己登基仪式的认同和祝福。画面中还出现了画家大卫本人的身影,即手拿画笔勾画的人。为了能忠实地描绘画中的每一位出席者,大卫的确参加了这一庆典,后用三年时间呕心沥血才完成了这一传世的力作。为了描绘在场主要人物的衣着,大卫刻画的尤为精细,为了精准地再现庆典的场景,大卫还将参加盛典的衣物借回到画室,他坚韧不拔的努力,终于成就了画坛中夺目的作品。拿破仑用这幅画作为政治宣传,大卫这一力作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p> <p class="ql-block">  《皮格马利翁和加拉泰亚》,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皮革马利翁爱上了雕像加拉泰亚,由于爱的力量感动了女神,女神让雕像复活和他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这幅油画的名字是《萨宾妇女的调停(The Intervention of the Sabin Women)》,作者是Jacques-Louis David(1748~1825)。</p> <p class="ql-block">绘画长廊</p> <p class="ql-block">  凡尔赛宫(法文:Chateau de Versailles)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是巴黎著名的宫殿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197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至路易十六的主要住处,也是当时法国的政治中心。</p><p class="ql-block"> 凡尔赛宫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森林和沼泽荒地。162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以1万里弗尔的价格买下了117法亩荒地,在这里修建了一座二层的红砖楼房,用作狩猎行宫。二楼有国王办公室、寝室、接见室、藏衣室、随从人员卧室等房间,一层为家具储藏室和兵器库。当时的行宫拥有26个房间,如今拥有2300个房间,67个楼梯和5210件家具。作为法兰西宫庭长达107年(1682~1789)。</p><p class="ql-block"> 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民众挟至巴黎城内,凡尔赛宫作为王宫的历史至此终结。在随后到来的法国大革命的恐怖时期中,凡尔赛宫被民众多次洗掠,宫中陈设的家具、壁画、挂毯、吊灯和陈设物品被洗劫一空,宫殿门窗也被砸毁拆除。1793年,宫内残余的艺术品和家具全部运往卢浮宫。此后凡尔赛宫沦为废墟达40年之久,直至1833年,奥尔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国王才下令修复凡尔赛宫,将其改为历史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它占地111万平方米,从东向西由练兵场、宫殿和园林3部分组成。其中宫殿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宫殿和园林的布局南北对称,最宽处约2公里。</p><p class="ql-block"> 1710年,整个凡尔赛宫殿和花园的建设全部完成并旋即成为欧洲最大、最雄伟、最豪华的宫殿建筑和法国乃至欧洲的贵族活动中心、艺术中心和文化时尚的发源地。在其全盛时期,宫中居住的王子王孙、贵妇、亲王贵族、主教及其侍从仆人竟达36000名之多。在凡尔赛还驻扎有瑞士百人卫队、苏格兰卫队、宫廷警察、6000名王家卫队、4000名步兵和4000名骑兵。所以当修建完成后,总共有1300多间房,整个宫殿显得巨大无比。为了安置其众多的“正式情妇”,路易十四还修建了大特里亚农宫和马尔利宫。法王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时期又修建了小特里亚农宫和瑞士农庄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雕塑</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大理石庭院(Marble Court),凡尔赛宫的正面入口,是三面围合的小广场。中央的建筑原为路易十三的狩猎行宫,路易十四时加以改造,保留原来的红砖墙面,并增加大理石雕塑和镀金装饰。庭院地面用红色大理石装饰。庭院正面一层为玛丽·安托瓦内特的私室和沙龙,二层为国王寝室。</p> <p class="ql-block">合影</p> <p class="ql-block">  凡尔赛宫的修建,有一段历史轶事。1661年,居住在陈旧的凡赛纳宫和枫丹白露宫的路易十四,应财政总监大臣富盖(Fouquet)邀请,去他新建的府第沃子爵城堡(Chateau Vaux-le-Vicomte)赴宴。富盖府第的富丽堂皇触怒了路易十四。三周之后,路易十四以贪污营私之罪将富盖投入监狱,并判处无期徒刑。嫉妒的心理促使路易十四作出兴建一座豪华皇宫的计划。凡尔赛宫的建造者,几乎全部是给富盖修建府第的人马,因此无论构造还是风格,两座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p> <p class="ql-block">  半球形穹顶,顶上除了绘画也有浮雕。</p> <p class="ql-block">屋顶油画及水晶灯。</p> <p class="ql-block">  镜廊也称镜厅,是凡尔赛宫最辉煌的部分,长76米,宽10米,高13米。面向花园的西侧是17扇巨大的拱形窗户,与之相对的东墙上镶嵌着与拱窗相对的17面大镜子,每面镜子由483块镜片组成,故称镜廊。它的内壁用白色和淡黄色大理石钻面,镜板间用科林斯式绿色大理石壁柱隔开,柱头和柱础为铜镀金,柱头上饰以太阳、花环和天使,一律用金色 。勒·布朗的巨幅天顶画再现了路易十四执政初期的历史事件,当夜幕降临时,烛光摇曳,经镜面反射形成3000只烛光,整个大厅成为金色的海洋。这个大厅日后也成为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1871年德皇威廉一世在镜厅举行加冕典礼;1919年法国以战胜国的姿态与德国签署《凡尔赛和约》,也是在这里举行。</p> <p class="ql-block">  镜厅(Galerie des glaces)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了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厅内地板为细木雕花,墙壁以淡紫色和白色大理石贴面装饰,柱子为绿色大理石。柱头、柱脚和护壁均为黄铜镀金,装饰图案的主题是展开双翼的太阳,表示对路易十四的崇敬。天花板上为24具巨大的波希米亚水晶吊灯,以及歌颂太阳王功德的油画。大厅东面中央是通往国王寝宫的四扇大门。路易十四时代,镜廊中的家具以及花木盆景装饰也都是纯银打造,经常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化妆舞会。</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镜厅每天都会有许多游客到访,想拍张好照片真不容易,只好在镜厅的一个角落拍了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  凡尔赛宫的内部陈设及装潢富于艺术魅力,室内装饰极其豪华富丽。500余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壁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p> <p class="ql-block">  过分追求宏大奢华使得居住功能极不方便。路易十五亦极端厌恶寝宫,认为它虽然宽敞豪华,却不保暖。这是凡尔赛宫的弊端所在。</p> <p class="ql-block">皇后套房</p> <p class="ql-block">皇后的卧床。</p> <p class="ql-block">路易十四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  凡尔赛宫花园由人工运河、瑞士湖和大小特里亚农宫组成,是法国式园林的经典之作。园中古树参天,俯瞰着如茵的草坪和平静详和的湖水。各式花坛也错落有致,衬托出婷婷玉立的女神雕像。大、小特里亚农宫典雅别致,独具特色,为法国新古典主义建筑艺术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  花园中所有的道路都是严格的几何形,并且分级对称,有统一的主轴和次轴。从建筑者意图看,这种严谨、理性的园林,既是一种园艺术的新创意,使自然状态的植物人为地更具审美情趣;又是一种体现国王权力的园林设计,具有中规中矩的政治含义。</p> <p class="ql-block">  凡尔赛宫的建成显示了处于鼎盛时期法国实力,也反映了法兰西人民的聪明智慧。从建成起,凡尔赛宫成为欧洲风靡一时的古典主义建筑楷模,被各国皇室竞相推崇与模仿,直到2018年欧洲还有许多类似的几何图形布局的园林。</p> <p class="ql-block">  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引起俄国、奥地利等国君主的羡慕仿效。彼得一世在圣彼得堡郊外修建的夏宫、玛丽亚·特蕾西亚在维也纳修建的美泉宫、腓特烈二世和腓特烈·威廉二世在波茨坦修建的无忧宫,以及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修建的海伦希姆湖宫(Schloss Herrenchiemsee)都仿照了凡尔赛宫的宫殿和花园。</p> <p class="ql-block">  与为我们开车的司机帅哥合影留念。明天就要和他说再见,感谢他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服务。</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巴黎火车站,,我们一行将要乘坐火车去英国伦敦。</p> <p class="ql-block">  匆匆在法国巴黎玩儿了两天,游玩了埃菲尔铁塔、协和广场、卢浮宫、凡尔赛宫等地,但遗憾的是没有走进巴黎圣母院和蓬皮杜艺术中心。巴黎圣母院失火后遭受到了重创,这种遗憾更加深重,希望它能早日被修复。再见,巴黎!下一站是西欧之行的最后一站——英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