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u>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有一位出生在维也纳的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走进丽江,和纳西族人民共同生活了27年,写下一本书,《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从此,幽美的丽江,神秘的纳西东巴文化,得到研究和拯救,并亮相世界融于现代。</u></p><p class="ql-block"><u>之后,《大英百科词典》增补两卷“纳西学”。</u></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玉湖村</p><p class="ql-block">她紧紧被玉龙雪山怀抱着</p> <p class="ql-block">我的向导扎西·多吉有些迷路</p><p class="ql-block">迎面走来一个人。他风尘仆仆文质彬彬,他给我们指了方向。</p><p class="ql-block">我一看他就是位教书先生。他说是的。我以为他是此地人,两腮挂着高原红。他说不是。他是十堰人,是独自来此地支教的。</p> <p class="ql-block">看不够纳西人的房子。石头垒,木头架,还要雕出花样,刻出图腾。</p> <p class="ql-block">在洛克故居门口,我竟不由自主收住了脚步,听到了自己心跳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约瑟夫·洛克,奥地利裔美国人,他被公认为纳西学之父。百年前,他受《国家地理》派遣进入滇西北,在丽江一扎就是27年。他披肝沥胆将玛瑙一样的古纳西王国介绍给了世界。</p> <p class="ql-block">性感包裹在花朵般秀鞋里</p> <p class="ql-block">武威显现在镇定的目光中</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初叶的丽江城,较之今天,承袭可辨。我愿这独特的传统气质一直存在,不被践踏。</p><p class="ql-block">这是人类文明项链上不可或缺的绿松石呀</p> <p class="ql-block">此行丽江,我去了石鼓镇。万里长江第一湾就在这里。</p><p class="ql-block">平静宽阔的金沙江与雪山下的冲江河交汇,由此奔腾向东,不折头。</p> <p class="ql-block">宝山石头城,海拔3000M蘑菇型的山顶上,纳西人照样安营扎寨并生生不息。去到那里不易。遥想当年一个外国人骑马寻他千百度,若只为猎奇实难抵达。</p><p class="ql-block">对一种对稀有文化的膜拜,甚至献身,是信仰,是幸福。</p> <p class="ql-block">而今天的我,真切感受到了寻找、探究和获得过程中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大自然让我如此美丽</p> <p class="ql-block">再去丽江,白水台见</p><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东巴教的发祥地</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的花树散发芳香</p><p class="ql-block">我兜兜转转</p><p class="ql-block">纳西族阿姐、后生、小姑娘笑盈盈看着我这个汉族女子兜兜转转</p> <p class="ql-block">伟大的洛克在这里生活了27年啊</p><p class="ql-block">与照片对照,这里的一切宁谧如初。也神圣如初。</p><p class="ql-block">阿姐轻踩地板跟在我耳边说,祖辈老人要求我,不要打扰洛克先生,他除了云游考察,就在这里研究我们的文化,种子,和孩子,他也是我们的神。</p> <p class="ql-block">走出洛克故居,再一次碰见远从湖北来支教的陈老师。他正要和孩子们去骑马。</p><p class="ql-block">我跟他约好,若再来,就留下</p> <p class="ql-block"><u>与其躺在(夏威夷)医院凄冷的病床上,我宁愿死在玉龙雪山的鲜花丛中。这是约瑟夫·洛克最后给朋友写下的文字。</u></p><p class="ql-block"><u>我很难过,现在我也是洛克先生的朋友……</u></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历2021年2月26日</p><p class="ql-block">丽江古城-束河-白沙</p><p class="ql-block">一路向北直至玉龙雪山南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