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十八万百姓是刘备的累赘还是筹码</b></p><p> 文/赵树发</p><p><br></p><p> 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凡遇强敌围剿,且敌众我寡,迅疾逃亡(或称之为“战略性转移”)是唯一选择。避之尚且不及,惟恐迟缓,所以贵如金银珠宝、粮草辎重、甚至妻儿老小也在弃之之列。谁要是念想着携家带口,无异于自取灭亡。但成大事者必有异举。刘备在遭遇曹操围剿时,偏偏要带着新野十八万百姓一同避往江夏。</p><p> 建安十二年,走投无路的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投奔了荆州牧刘表。次年,刘表因病不治而亡,刘表的次子刘琮在蔡瑁等人的拥护下,将刘表的长子刘琦排挤到夏口(今湖北武汉),自己继任荆州牧。曹操却趁刘表之丧,率大军南下,刘琮自知难敌,便不战而降。刘琮降曹,事前并没有告之屯兵樊城的刘备,直至曹军到达宛城的附近时,刘备才知时局已变。得知曹操亲帅大军南下攻打樊城,刘备等人也害怕,因为他知道此时与曹操硬碰硬地来,只会输得血本无归,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了。刘备等人主动撤出了占据多年的根据地,让张飞赵云等人断后,自己和诸葛亮一起撤走,带着不愿意降曹的刘琮左右手下、襄阳士族和十八万想跟着他的百姓,浩浩荡荡地向南方逃奔了。曹操到襄阳后,听说刘备已挥师江陵,曹操知道江陵贮有军用物资,恐怕刘备抢先占据江陵,便留下辎重,轻装前进。曹操与曹纯率领虎豹骑五千,以日行三百里的速度在长坂追上了刘备。刘备最终抛下妻子甘夫人、儿子刘禅及两个女儿,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人骑夺路而逃。</p><p> 有人说这十八万百姓是刘备的累赘。这么多拉家带口的人跟着军队一起走,势必会延缓行军速度。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日行三百里的曹操精兵在长坂坡追上了日行十几里刘备溃军。刘备在长坂坡大败,不但丢失了这些民众,军队也损失惨重,成建制的部队大概只剩下关羽的船队了,这还是事前安排走的。想想也是,军队自保尚且不能,御敌也只在溃逃之中,谁能顾得上百姓的生死?</p><p> 另一种说法是,刘备想利用这十八万百姓当筹码,说刘备逃亡的时候带上百姓其实不是匆忙之下做的决策,而是预谋已久。逃离樊城之前,刘备就命人去城中警告百姓:“曹兵将至,孤城不可久守矣,百姓可愿随者,可一同过江。”百姓看刘备逃亡也不愿意丢下他们,加上曹操确有屠城前科,纷纷表示愿意誓死相随。持这种观点的人猜测,刘备是想拿这些人当人肉盾牌,阻止曹军的冲杀。还有就是,百姓中的青壮年在跟大军一起行走,可以扩充兵员,妇女们在行军途中也可以给大军洗衣做饭。我认为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本来就是溃退,哪还有心思吃顿安稳饭?青壮年未经训练哪来的战斗力?人肉盾牌一说更是荒唐,曹操既然有屠城习惯,在哪屠还不是一样?再者说,没有了这些百姓,刘备一伙早就逃得无影无踪了,还用得着拿百姓当屏障吗?</p><p> 其实“累赘说”和“筹码说”都不准确。刘备雄才大志,早有帝王野心。想称霸为王,不但得有地盘,还得有臣民吧;即便是有了地盘,如果是“人踪灭鸟飞绝”的蛮荒之地,还给谁当王呢?所以说,人,才是立国之本。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也曾把天水南安当地的老百姓强行迁移到蜀国境内。刘备在逃亡时仍然不忘记百姓,让天下百姓都觉得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在乎百姓生命的君主,变相收拢了一波人心。刘备带着百姓逃亡这件事,虽然给行军带来了不便之处,但是却也给他带来了好的名声。</p> <p> 赵树发,男,1964年7月出生于辽宁营口盖州市,1988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已出版诗集、诗论集、杂文集、曲艺作品集5部。“小说北2830”成员。营口市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营口理工学院文艺导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