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东北部,巴山峡谷角

天地舆图

<p class="ql-block">1997年重庆设立直辖市,原位于四川省东部的万县、涪陵两市脱川入渝(另含东南角的黔江地区)。仍隶川辖的达州、广安两座东端城市则与川中偏北的南充(川北老行署旧治),川北核心的巴中及广元,共同组建“川东北”之区域新概念,并影响着产业经济规划、城市群落分布等各类调属。川东北地处大巴山南麓,受岭谷割裂,众群峰环绕;嘉陵江、渠江等水系曲折蜿贯,也是由川盆东出下江,北上中原的门户节点。这里浅丘地带适宜农耕人居,城镇均依江河促兴;山地范围人口聚落较少,多主导“林业垦植、山珍风物、游览观光”等功能。</p><p class="ql-block">位于川东北核心的达州市宣汉县,居处在四川盆地丘陵与大巴山南麓岭谷的过渡带,地势呈显“北高南低”之形态。此次探访路线,就是由宣汉县城开始,沿着前河河谷(渠江上源,属嘉陵江水系),折向东北行,经南坝、华景、土黄、樊哙等乡镇后,到达渡口乡,即巴山大峡谷南端入口,再回返南坝,走上峡方向、越岭观面山杨柳关,下至开州结束。</p> <p class="ql-block">宣汉在城区主要街道上都设置了该县打造全域旅游的宣传牌,并附带文字介绍,通过地图形式做指向性引导(县域·县城·招牌景区三大要素),让市民及游客一目了然,大家会很直观了解到宣汉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与配套信息,可为广泛推荐。“全域旅游”不仅只是一句口号,更多则表现在这类实际行动上。</p> <p class="ql-block">宣汉县境内巴韵风情浓厚,资源富集,且拥有“巴山大峡谷、洋烈水乡、江口湖、罗家坝巴人遗址、马渡关”等众多自然人文类游览点。</p> <p class="ql-block">发源于大巴山南麓的前河与后河,穿切盆缘深谷,蜿流至宣汉县城东侧的江口水电站,先在此形成了“江口湖”灌区,待两河从江口湖电站出闸后,汇称为“州河”,延绕宣汉老城南侧,再流向西南,经过达州市区,于渠县北部三汇镇与巴河同涌渠江,远泊嘉陵。</p> <p class="ql-block">宣汉老城北临后河,南依州河,呈态一座舌尖形半岛。半岛最东端的坡丘上,现为巴山红军公园。</p> <p class="ql-block">宣汉老城西侧,原是大片的低山丘陵,地势则较为平缓。经过多年来的拓展建设,现已开发为城市新区,主要分布住宅功能,并配套有商业、医疗及教育设施,还有部分文教服务类场所,如县图书馆。城西也是宣汉县城最主要的人口聚居区。</p> <p class="ql-block">宣汉半岛老城内空间狭窄,道路弯伏,大量人口与功能均集中在“岛颈”位置,虽向城西有一定疏缓,但老城长久的人文积淀,还是处在全城“中心”的固化理念上。这一点无论自然赋予还是人文影响,与泸州、重庆非常相似。</p> <p class="ql-block">宣汉县城南侧,临靠州河的高密度建筑城市街区(新桥街)。空间视觉上的“狭窄、拥挤”之感,在此体现尤甚。</p> <p class="ql-block">临靠后河的宣汉县城北门码头,顾名思义位于老城北侧。滨河高架路也沿着河岸,穿越密集的居民点,循高差修建至北门,沿途还打造了滨江景观带。</p> <p class="ql-block">北门码头对岸的明月村聚落,那边虽低丘绵延,但已规划为“明月坝新区”,今后待时机成熟,便将进行规模化开发,为城市拓建出一片天地,毕竟宣汉县域尚有102万常住人口,不会完全被周边两座特大城市吸虹,亦存较大的承载基础。</p> <p class="ql-block">位于宣汉老城东门广场的苏维埃政府遗址。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发动宣达战役,攻克宣汉县城后在县城东门成立了县级苏维埃政府与由原川东游击军所改编的红33军。遗址老建筑早已拆迁,目前仅在原址立碑说明。</p> <p class="ql-block">宣汉县江口大桥,桥状更突出了老桥旧孔的即视感。穿过对岸那片坡地城市聚落(属东乡街道南岸社区),公路可南通开江,东走南坝。</p> <p class="ql-block">阳光照耀下的傍晚时分,在江口大桥下拍摄夕阳是不错的选择。这座巴山小城在初春夕阳余晖的映衬下,河道润泽灵动,彰显水墨视觉。</p> <p class="ql-block">宣汉县城东,江口电站入口。而在江口湖蓄水后,环湖一圈也建设了“滨湖路”,并将打造观湖景观长廊,形成宣汉旅游亮点,吸引市民与游客前往休闲观光。左侧建筑里的“宣汉采气作业区”,属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东北气矿管理,是宣汉矿产资源的一个产业写照。地处大巴山区的宣汉县,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开发的天然气储量达3000-6000亿立方米。自2006年普光发掘气田后,宣汉现已成为西南天然气气田中心,国家“西气东输”的重要基地。</p> <p class="ql-block">走进县图书馆,翻阅宣汉县志里的城区地图,城市框架核心为半岛老城+城西缓坝,河流如似纽带蜿蜒,四周峰岭绿意围峙,构建生态山水园林县城。</p> <p class="ql-block">民国版《宣汉县志》,对该县疆土辖域概况,与周边各邻县通达里程的文献记载。</p> <p class="ql-block">结束对宣汉县城的寻访后,搭乘班车前往县域东北缘的几座场镇。1981年版《四川省地图集》对宣汉县域东北缘的要素信息标注。这一带依前河而行,除华景、土黄等部分场镇为浅丘缓坝外,其余多是“峰岭峡深,山势绵亘,水流穿谷”的自然环境。</p> <p class="ql-block">对宣汉县东北部几座场镇的探寻,我选择了“由远到近”的方式,先前往距离最远,同时有客运班车能够到达的渡口乡。渡口为土家族乡,位于宣汉县东北边缘,距县城97公里。这里因前河泊渡而得名,居处大巴山南麓腹地,百里峡地质公园南口。早在十多年前,百里峡就因夏季漂流,吸引了来自重庆、达州等地的众多户外穿越爱好者。2015年11月刊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对百里峡做了专题撰文,并以“巴山大峡谷”介绍新称谓。之后宣汉县便对百里峡进行升级整合,统一打造为“巴山大峡谷”景区,还开发了罗盘顶等高峰观景台,使景观性、游览度更加丰富。经此一番包装提档后,巴山大峡谷如今已是宣汉县的招牌旅游景点,让这段大山深处的自然秘境,重展于世人面前!</p><p class="ql-block">《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11月刊,关于巴山大峡谷(百里峡)的文章标题。</p> <p class="ql-block">2014年五一假期,个人与朋友从城口方向穿越百里峡时,曾路过了渡口乡,那会感觉非常僻静偏远,场镇也小而旧。如今已打造成为服务于巴山大峡谷的旅游集散小镇。聚落依河谷而建,设施环境焕然一新。</p> <p class="ql-block">图中右侧是修葺一新的渡口乡老场,左侧那排新房屋是利用河畔台地而新建的巴山风情仿古街区,开设有多家餐馆、民宿、旅游商店等。</p> <p class="ql-block">渡口巴山风情街的廊桥。左侧建筑是巴国影剧场。晚间将定期上演由央视导演哈文所打造的民俗情景剧—《梦回巴国》。在这类景区,白天游客户外观景,夜幕餐毕后,再看一场带有地方特色的情景演出,即会感到充实,更为旅程点缀一丝精彩。</p> <p class="ql-block">结束对渡口的探寻,为节省时间,便搭乘摩托车前往樊哙镇。渡口距樊哙仅6公里。因西汉初年名将樊哙曾在这里屯兵而得名。前河还在此纳接了石连河与铁线溪两条小支流。樊哙场镇被河道分割为了三大部分,核心部分通过铁锁吊桥连接,主体聚落呈块状。周边多为山峡峰谷,地势陡峻狭长。</p> <p class="ql-block">樊哙镇的将军广场上,还立有他的一尊塑像。原来他是刘邦的连襟,且为开创西汉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这几年还有一个热点提及到了樊哙镇,那便是西渝高铁。这条高铁自2015年提出后,因东西端走向问题,在川渝两省(市)之间,无论官方(媒体为主),还是民间(网络核心),均引起了双方的激烈博弈。特别是重庆至安康这段,重庆主张走东线(重庆-涪陵-万州-开州-城口-安康),四川主张走西线(重庆-广安-达州-万源-安康),大家各执一词,道理加持。后来随着川渝战略性合作的启动,西渝高铁也采取了符合双方利益最大化的走向,即东西两线都建,统一在某个地方接驳,而这个接驳点,又经过重庆市开州区大进镇与宣汉县樊哙镇另一番博弈后,由中铁二院工作人员实地踏勘,最后仍选定在了樊哙镇,走向大致确定为“重庆-广安-大竹-达州-宣汉-樊哙-城口-安康”。作为县级的宣汉也收获了两座高铁站。不过根据地形所示,接驳点这座高铁站虽然名称“樊哙”,实则位于土黄镇境内。因为土黄地势相对平缓,一会也将去探寻究竟。</p> <p class="ql-block">西渝高铁正线(渝达康段)与万州联络线(万州-开州-樊哙)在樊哙镇的接驳示意图。一座小镇高铁枢纽即将崛兴于大巴山南麓。另外根据一些资料所示,樊哙站的规模预计设定为8000平方米,与部分县级车站规模相当。建成开通后,将服务于宣汉县东北部前河走廊上的多处城镇(南坝、华景、土黄、樊哙、渡口、龙泉等)。这些地方远离宣汉县城,周边也无县级政区驻地,而人口还不少,所以在此范围内设置高铁站一方面可解决人口出行,同时也能吸引产业落户,并实行传统功能转换升级,以改观这一带闭塞偏远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从樊哙到土黄之间10公里,乘坐班车很快就能到达。土黄镇北侧风貌,临河吊脚楼早已由木质杆换成了水泥桩。</p> <p class="ql-block">比起北端山峡里的樊哙镇,土黄镇则要相对平缓开阔一些。土黄场集沿前河呈一字形延展,聚落为线状。土黄镇因有这样的环境条件,使其土地资源肥沃,水润良田,利于耕种。同时也作为宣汉黄牛的天然饲养地,适宜畜牧经济发展。宣汉黄牛还是当地牛肉干的原料食材。</p> <p class="ql-block">土黄场镇南岸为万斛坝行政村,也是西渝高铁规划设定的“樊哙”站点之一(经与当地村民交流咨询,基本得到确认)。万斛坝地处前河南岸的水流冲积滩,空间地势平坦,故以“坝”称专名。后因防洪需要,在河边修筑了堤垒,形成岸台,上边可供人车通行(仅是摩托车与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万斛广场上矗立着发展宣传标语。西渝高铁的东西向接驳站点基本确定后,当地政府也非常敏锐的将高铁元素融入到了相关宣传中,等待着全线开工的那一刻!</p> <p class="ql-block">离开土黄镇,乘车返回南坝镇,计划在此休息整备,次日一早前往杨柳关探寻后,再到开州区。南坝镇位于宣汉县东部,距县城32公里,是宣汉县域副中心,在达州市域内也算是一座规模化大城镇。并作为前河上游众多乡镇场集的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宣(汉)东交通枢纽和物贸集散地。目前南坝城镇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8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约7.2万人。图中右侧为南坝老街。</p> <p class="ql-block">南坝镇早在南北朝北魏时,即作为了古汉‬兴县的治所‬。清代初年,兴建张庙场;清代中叶以场集位居前河南岸平坝之上而改定今名。从前河北岸看南坝老街方向。</p> <p class="ql-block">南坝镇之所以规模大,除交通区位外,也得益于这里拥有较强的工业基础。其中宣汉县天然气净化厂就位于此(另一座较大的在普光),居国有企业之首。此外,民营工业方面,主要以食品、粮油加工为主导门类,特别是牛肉干品牌,享誉川东乡土味道。2005年,前河北岸的昆池镇撤销,合并至南坝镇,使南坝的规模框架扩大,建成区也跨越前河两岸。图中右侧即为原昆池镇部分,现已是南坝的城市组团。</p> <p class="ql-block">宣汉县城与南坝镇的区域位置关系图,从交通节点的角度来看,南坝镇也确实能够作为县域副中心发展。</p> <p class="ql-block">从南坝镇搭乘宣(汉)开(州)班车前往杨柳关。这趟班车貌似没开行多久,两地汽车站均有提示信息。这是到达宣汉县城那天在汽车站售票厅所拍。</p> <p class="ql-block">杨柳关,地处大巴山南麓,属观面山系大梁子支脉,峰脊绵延数百里,并作为了重庆市开州区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的一道天然政区交界线。这里因垭口关隘上昔日多植杨柳树而得名。但如今杨柳树已不多见,主体植被为针叶松林与针阔混交林态,另还开有部分杜鹃花,点缀于山丛林野间。此次探寻我从宣汉县东部的南坝镇出发,乘坐宣汉—开州班车(经停南坝与杨柳关),在杨柳关垭口下车即可,南坝到杨柳关班车约1小时,票价15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梁子.杨柳关的区位影像示意图。</span></p> <p class="ql-block">大梁子.杨柳关沿袭了大巴山脉一个显著的地貌落差现象,即“北缓南陡”。从山梁北侧宣汉县境内上坡至杨柳关垭口,路面虽有盘绕,但总体趋于缓和,很快就能到达。但从垭口南侧下山梁,则是一路陡坡相随,杨柳关到三汇口,仅8公里,但却因山路陡急,车辆需放慢行驶,则会感觉耗时很久。</p><p class="ql-block">杨柳关垭口全貌。图中左侧指示牌上所标注的“天池寺”,地处于宣汉、开州、开江三县(区)的交界点(地名称‘天池山’),也是当地乡民信众一处重要的祭祀祈福之地。但天池寺距离杨柳关垭口还有十多公里,没有自驾车过去非常不方便。此次自助探寻,只得选择放弃。</p> <p class="ql-block">杨柳关垭口南侧(重庆开州区境)的原红军战壕遗址,早在八十年代就被立定为了开县的文保单位。1933年秋,红四方面军曾在此与川军王陵基部展开过激烈战斗,属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的战役组成。按照当时的四川军阀防区划分,宣汉县属刘存厚部,开县与开江属刘湘、王陵基部。红四方面军发动宣达战役击垮了刘存厚,兵锋直抵杨柳关,所以当刘湘发动“六路围攻”反击时,一场恶战在此将不可避免。如今留下了“战场喧嚣后,林涛寂静声”。</p> <p class="ql-block">镌凿在垭口一块岩石上的“杨柳关”三个大字,为后世所刻。下侧方框中的文字是对1933年红、川两军“杨柳关战斗”的简要介绍。</p> <p class="ql-block">杨柳关垭口宣汉境内的地名标识牌。左侧那座白色房子,是由宣汉所设立的“煤炭验票站”,负责对过往的煤炭运输进行票据检查。某些特殊时期,更作为临时检查点使用(如非洲猪瘟、新冠疫情等)。而在宣开交界的大山区里,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采掘量且较大,所以相关运输业务便也很多。</p> <p class="ql-block">杨柳关垭口北侧,1933年的阻击战遗址区,目前属宣汉县的文保单位。开州与宣汉两县(区)均在杨柳关拥有文保,开州是红军战壕,宣汉则囊括了战斗全过程。</p> <p class="ql-block">宣汉县的文保碑后边,是涉及杨柳关战斗的一些细节说明,这些史料是从哪里获取的呢?反正个人感觉是在阅读一段小说文字。</p> <p class="ql-block">站在杨柳关垭口北侧,瞰望大巴山南麓支脉—大梁子(观面山系),峰峦褶亘,此刻完全置身于大山的怀抱中。山脚下有零星的梯田耕植蔬菜类农作物。远处公路边的那排房屋,便是宣汉县上峡镇杨柳村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杨柳关垭口处是公路所途经的川渝分界点,还矗立有官方政区界桩,为2017年新勘界后所立。四川境内为宣汉县上峡镇,重庆境内是开州区三汇口乡,并由川渝两省(市)民政单位共同管理。这里也是四川与重庆之间的第2号省际界桩。</p> <p class="ql-block">杨柳关每天仅有两趟宣汉与开州的往返班车途经,公共通达不便。随即在垭口北侧找到宣汉境内一户农家,让他们帮忙联系摩托车搭乘到三汇口(20元),再转客运班车返回开州,结束了此次探寻活动。</p><p class="ql-block">三汇口乡位于开州区西北部,邻靠观面山与四川宣汉交界,因有三条小溪在此汇流而得名,是典型的山区岭谷聚落,自然资源丰富,主导农林耕植。南北朝西魏时,这里作为“西流县治所”(分巴渠县地所置),如今古县遗址已湮没在而后修建的“三汇水库”中。西流县曾流传有“八景”,其中涉及杨柳关的一景叫做“杨柳晴雪”,源于杨柳关海拔高峻,冬季山垭积雪覆盖,每待阳光照耀,突显晶光闪耀,景致浓墨重彩,夺目吸引!</p> <p class="ql-block">在点校版民国《宣汉县志》中,对杨柳关的记述,是为宣汉通往开县、万县的大道上。在从杨柳关垭口搭乘摩托车下山的途中,也看到了正在对当年途经这里的古道碥径、关口遗址进行开发打造,力争在情怀方面还原历史景象。无论如何,也没有忘记这片僻静之地,这对当地挖掘文化旅游,带来系列化新机遇,以使乡土资源的软实力,获得促进提升。</p><p class="ql-block">值此感谢宣汉县图书馆提供的点校版民国《宣汉县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