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走读西湖</p><p class="ql-block">初春的西湖,美得不可方物。</p><p class="ql-block">清晨,走在傍湖临山的北山街上,西湖还是睡意惺忪,一脸慵懒。任早春三月的清风轻盈地拂在脸上,将正在徐徐舒开画卷的湖景一一收入眼球,此时此刻,身为杭州人的幸福感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望着秀色可餐的西湖美景,情不自禁地想起曾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杭州市两任老领导一一白居易,苏东坡。可以这样说,西湖美色驰名中外,他俩功不可没。他们治理西湖的历史功绩大写在苏白两堤上;他们讴歌西湖的美妙诗句镌刻在后人心中,并且几百年来一直在为西子姑娘增色生辉。</p><p class="ql-block">写到这里,我们一定会不约而同地想起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前者用七律描绘了一幅早春美景,后者用七绝刻画了西湖晴雨交替的旑旎风光。</p><p class="ql-block">《钱塘湖春行》</p><p class="ql-block">——唐·白居易</p><p class="ql-block">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p><p class="ql-block">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p><p class="ql-block">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p><p class="ql-block">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p><p class="ql-block">诗中的钱塘湖,也就是西湖。句尾提到的白沙堤,是西湖的一项水利工程,也就是白堤前身。</p><p class="ql-block">白居易离开杭州两百多年后,又一位文学大家苏轼(东坡)来杭州为官,他同样热衷治理西湖,同样也留下咏颂西湖的千古名篇。而且,老苏这首诗比他的前辈老白写的《春行》流传更广。</p><p class="ql-block">《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p><p class="ql-block">——北宋·苏轼</p><p class="ql-block">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p><p class="ql-block">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p><p class="ql-block">这首七绝非常经典,因为只有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于是老苏巧妙地写了西湖同一天中,两种不同天气下的变化:阳光下的西湖面波光粼粼,视野无比开阔;雨后暮色袭来,山峦一下朦胧起来,湖面因为光线折射,颜色浓重如凝,却带着一种神秘的美。诗中,苏东坡把西湖比成了西子,自他作诗以后,“西湖”才有了“西子湖”的叫法。</p><p class="ql-block">走西湖,读西湖。最爱读的是这两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山公园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杭州西湖边上有个公园叫中山公园。同许多城市的中山公园,中山路一样,杭州中山公园与孙中山先生没有直接关系,史书上也没有孙中山到过这个公园的记载。倒是他一心想推翻的清朝两位皇帝康熙,乾隆先后在这里住过。</p><p class="ql-block">史料表明,今天的中山公园曾是清皇朝的一处行宫,位于西湖白堤孤山脚下,它是在清朝御花园原址上构建的,园内布局十分精妙,将孤山景色和亭台幽径完美结合。</p><p class="ql-block">因为有着“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的映照,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就已闻名,清皇室就选择孤山脚下这块风水宝地建造了行宫,康熙、乾隆南巡时都下榻在这里。至雍正年间,行宫改为圣因寺,与灵隐寺、昭庆寺、净慈寺合称西湖四大丛林。直至上世纪三十年代,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原清行宫的一部分才辟为中山公园。</p><p class="ql-block">清行宫整体院落坐北朝南,南部为建筑群院落,北面为借助孤山地形修建的后苑,中山公园内至今留有大量宝贵的建筑遗存。</p><p class="ql-block">公园大门正对的石壁上刻有两个笔力雄健的彤红大字一一孤山,相传是宋人手迹。石壁两旁各立石亭一座,亭台石坊上各刻有题额。</p><p class="ql-block">今日中山公园,隐约仍有皇家气息。</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