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约在1950年初,我家住进了都司前3号,此前我的外公外婆就租住在这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都司前在南昌市象山南路(为纪念江西先贤,南宋理学大师陆九渊~史称象山先生而命名的),沿路有不少老南昌人耳熟能详的街道与建筑: 洋船头、六眼井、天灯下、小校厂、都司前、四区合作社、书院街……这些地方,像一坛坛窖藏的美酒,无需启封便能让年过70的、解放前后出生的老南昌人醺醺若醉。</p><p class="ql-block">这一坛坛美酒,最醇厚的那坛当然是都司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坐在书斋,窗外微雨迷离,我似看到一个披甲戴盔的威武汉子朝我走来,他叫都指挥使。</p><p class="ql-block">明朝初年,朱元璋为剥夺开国元勋的权力,进行政府机构改革,设立三使~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分别掌管国家的政务、法律与军事。都指挥使相当于兵马大元帅,权高位重。三使的衙门都叫“司”,都指挥使的衙门叫做“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岁月流逝,明亡清立,都指挥使官职仍然保留着,但地位逐朝下滑,到晚清,位居将军、副将、卑将、游击之下,仅仅高于一个县级的守备军官,但其官职仍然相当于一座城市的警备区司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清某朝,有一位都指挥使来南昌走马上任。其时,原来位于杨家厂的都指挥使衙门已经变成了提督衙门。无奈之下,他挑选了一个靠近惠民门抚河码头的,有碎石子路迤逦绕行的,植满桃树开着桃花、水淹不到的高坡,建他的官衙,这官衙,简称都司。</p><p class="ql-block">逐渐地,都司衙门周边巷陌成片,衙门后方的碎石子小路,被称作石头街,衙门前方的坡地,被称作都司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忆都司前,莫名其妙地脑海里出现了玄幻小说里的灭生老人,他活了无穷岁月,每天划动着一艘黑色的斑驳破船,游荡在时间的长河。今天,我也划动记忆的小船,溯时间长河游荡。我看到几幅稍能看清的图象,其余则如河上的浓雾,混混沌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都司前是一条奇怪的小巷。长大约300多米,宽不到 4 米,记得哥哥放学后和同学在巷子里踢足球,两个书包往巷子两侧一丢,就成功了一个可以防守无死角的球门。小巷里没有一家商铺,没有板车(那时候还没有汽车)出入,甚至很少见脚踏车(即自行车)。在我的记忆里,整条小巷只有六栋可以真正称为居民住宅的房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象山南路进入都司前,左侧是单号,右侧是双号。我家住在都司前3号。1号和3号都是居民住户,都有四级台阶上到门槛。5号、7 号 是银行,与1号3号不同的是,它不是青砖高墙而是当年很难见到的水泥高墙。小时候我们玩飞镖铲甘蔗(就是把一根甘蔗放到三米以远,铜钱边缘磨锐利,叫做金钱镖,用发暗器的手法射向甘蔗,金钱镖铲进甘蔗不滚落为赢),磨铜钱是件出力又带技术的活,我常常是手指夹住铜钱,偏一个小角度贴紧银行的水泥墙,然后来回跑动,铜钱边缘磨在水泥墙上,很快就能变得锐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都司前9号就是以前的都司衙门,民国时期就荡然无存,以后这里是顺直会馆。老辈人说,顺直会馆就是民国时期的卫戍司令部,当年八一起义,好几路开枪,有一路就是攻打顺直会馆。这些历史没有人记录,湮灭掉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顺直会馆解放后成为了市委党校。我上小学时,在党校里採过桑叶喂蚕宝宝。记得进门是长长的上坡路,右侧很多房子,可能是办公区宿舍区。坡上有栋大房子,应该是教室。房子旁边有树林,偏僻处我发现了几棵大桑树,桑树林里有很多麻雀。童年冬天,麻雀飞到周边宅子里觅食,我曾在院子里用一根筷子支起菜罩子,抓麻雀,也曾在院墙洞里掏麻雀蛋。远去了,这些温馨快乐的童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约在 1962年,党校改成了南昌二十中,直到如今。都司前9号之后,我的记忆里全是青砖高墙、深宅大院,一直延伸到石头街。有老住户说9号之后11号是余家大屋,13号是江西大学宿舍,15号是粮食局宿舍,17 号是粮食学校宿舍,……年代久远,我没有了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都司前双号侧2号4号住的是南昌居民,6号是省食品公司,8号是省建筑公司,两个单位共一个大院一道大门进去。我小时候经常会溜进6号8号玩,进门就是一个像学校操场一样大的院子,有篮球架,院子两侧两排民国风,廊柱尖顶,一侧是食品公司,一侧是建筑公司。这里以前应该是民国时期某机构的办公地方。有时候,晚上操场会挂起银幕放电影,有段时间每个星期六晚上都放电影,巷子里的住户乐疯了,奔走相告。有次奶奶搬个竹交椅去看了“平原游击队”,居然学会了说日本话“哟西哟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都司前10号有窄小的门,门上装有门铃,按门铃才会有人开门,不知是建筑公司的侧门有门卫还是住着什么大人物。我猜想应该是建筑公司的侧门,通往领导办公的区域,应该不会有大人物住在这种小巷,当年的大人物都住在环湖路经纬路那些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2号住着徐家一户人家,应该就是徐家的房产,宅子里居然有一口自家独用的水井。14号16号都是居民住户。16号旁边有一条泥泞小路,弯来拐去的通往天灯下。这条小路不是都司前,好像也没有名字,进路不远便像城中村似的有很拥挤的棚屋,还有人养猪。那时期没有菜市场,天灯下(现在叫做南浦路)整条巷子两边都是农民的肉鱼菜摊位,奶奶经常带我从这条小路插到天灯下买菜。记忆最深的不是奶奶买菜讨价还价,是卖鱼的不用秤,大鱼小鱼、鲢鲤鲶鳊,各色品种混杂成一堆,堆成小山似的,渔民用铁锹卖鱼,五毛钱一锹,一铁锹可以装满半个大菜篮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都司前16号之后,有一栋老红军的别墅,再后面,我的记忆又是高墙一直延伸到石头街。老邻居说他们记得有18号,门里是座红砖大房子,是粮食学校,以后这里做过文化馆。再后面还有个叫做修缮站的地方,它的前身是花轿行,老南昌人嫁女坐花轿便是从这里雇花轿。这也许是我们老一辈再老一辈时代的事了!老南昌的典故有多少埋没在岁月的尘土里?我们这一代之后,不再会有人挖掘它,终将不见天日。思及此,为无奈而悲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日,我坐地铁三号线到都司前探访。地铁二字,是我们当年想破头也想不出的新名词。站在巷口,“都司前街”牌子底下,当年这里是塗着石灰的方柱和底部爬着青苔的青砖高墙。我朝隔象山南路的对面望去,以前那里有一家水酒店,酒香似乎还在鼻端。水酒店老板是位大胖子,油腻围裙,红光满面。他家的花生米是人间美味。我每次去买花生米,他会摸摸我的头说,对面邻舍,多撮一把给你。……音容仍在,水酒店那一条店铺拆了做了赣剧院,如今,赣剧院也拆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都司前,拆了又建,建了又拆,我已经看不到一丝一毫当年的痕迹。解放初都司前的房子大约是两类,一类是民国官僚资本的房子,都有民国风格,解放后政府接收做了机关学校的用房。一类是地主资本家的自建房,都是几进几厅的老式深宅,都司前1、2、3、4、12、14、16号就是这样的房子。除12号住一个家庭外,其余六个号都是租住着一些干部职工。以后,这些资本家的房子都归属了房管机构。文革时期这些老宅子就被拆过一次,把有精美雕花的厅堂隔墙拆除,把院子里的花草树木铲掉,在堂屋院子甚至天井用红砖隔出来许多房间,增加了许多新住户。改革开放以后,房管局变成了房地产公司,都司前的老房子被拆除得一片大地真干净,然后不同地产商各自按自己的利益和想法建了杂乱无章的简易商品房。然后各个单位也自己拆除老房建新房或是卖掉旧址在新地头建房。如今的都司前,只保留了面目全非的银行和二十中,其他的房子全没有了,过去的痕迹也已被抹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都司前,一条很有故事的巷子,一条只有六个门牌号是城市居民混杂居住的巷子,一条居民相处和谐从没有听到过邻里之间打骂斗殴的巷子,一条安静得不像话的巷子,一条我居住了三十年的巷子。它被抹去了童年的痕迹。然而,沧海桑田,这世间真正永恒的正是旧貌换新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莫叹息,且放宽心怀!间或静下心来,将过往的片段化为文字,自有温馨萦绕心头。抹去,抹去,抹不去的在我心底!我记录下记忆里的都司前,都司前,我们在梦里见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