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短波电台

闲人

<p class="ql-block">  短波通信又称高频通信,频率范围在2MHz~30MHz。短波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地波;二是天波。地波是沿着地球表面进行传播,因受地表介质和障碍物等因素的影响,传播距离一般有几十公里或几百公里。天波是通过电离层反射传播,传播距离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p> <p class="ql-block">  1901年,意大利无线电工程师马可尼在英国与纽芬兰之间,实现了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通信,当时通信距离为3400公里。这是一次开创性的无线电通信,之后无线电短波通信成为远距离通信的主要手段,因短波通信设备价格低廉,便携性强,操作简单,应用灵活等优点成为远距离无线通信的主要技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短波通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到了20世纪60年代,短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处于黄金时期,短波通信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广播、外交、气象、邮电、交通等诸多领域。</p> <p class="ql-block">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短波通信带宽窄,噪音大,干扰等缺点越来越多的暴露出来,许多短波通信业务被卫星通信所取代,到了七八十年代,短波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进入了低谷,曾经出现过一段时间,短波通信得不到重视。到了90年代电子战,卫星战等战争方式的出现,各种通信系统都有可能被破坏,过分依赖卫星通信,战时卫星一旦被摧毁,那么通信系统将可能瘫痪。短波通信虽有缺点,但其优点不可小觑。特别是一些局部战争及发生的大地震,短波通信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又重新认识到短波通信在战争,应急救援中的重要性,又予以重视。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之自适应、跳频技术等方面取得的突破,使得短波通信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短波通信设备已走向固态化、小型化。如今短波通信已进入跳频技术,高速调制解调方式,新型组网模式时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见短波电台是在1979年夏天,报务培训结束后公社武装部安排我们实习。当时值班室好像是一部71型电台,具体什么型号现在已经记不清了。</p><p class="ql-block"> 1980年春季公社武装部组织基干民兵集训,当时有二个连参训。一个是有线连;一个是无线连。无线连有报话和报务分队组成,这一年我17岁。集训教员来自原南京军区通信团,使用的电台也是从通信团借来的。电台叫硅两瓦,功率15瓦,操作方便。每天在教员的带领下练习收发报,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的接触短波电台。当时电台操作分室内和室外练习。室内主要练习电台开机、频率更换、功率调谐等。室外练习有天线架设,电台开通,更换频率,功率调谐,报文收发等。 硅两瓦电台是南京无线厂研制生产的,1973年装备部队,是71型电台的换代产品。</p> <p class="ql-block">  早期的固定台,一般都是71型短波电台,这个型号的电台是我国建国初期,以苏联pъи电台为蓝本,由南京无线电厂生产的一款战术电台,主要配置到营、连、排。电台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得到了实战验证。后来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进,性能越来越稳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我军主要装备的战术电台。直到小八一和硅两瓦电台的出现并列装,71型短波电台才慢慢退出历史舞台,电台服役近三十年。</p> <p class="ql-block">  1980年10月参军到了部队,经过新兵连训练和报务专业培训后,1981年11月被分配到原总参58016部队二营六连,成为了一名通信兵。刚到分队时被按排在守听台实习,守听紧急出联。所谓的紧急出联,就是对方电台出现的信号时间不固定。有时候是白天,有时候是夜间。当时守听台配备的是56型电子管短波电台,体积大、分量重,一个人搬不动。在守听台值班非常考验人的耐性和专注力,值班的时候带着耳机在指定的频率范围内守听信号,丝毫不能大意。有时候连续守听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月也听不到出联信号,有时候刚带上耳机没几分钟就收到出联信号,如抄收的是工作报,值班人员将受到嘉奖。</p><p class="ql-block"> 短波电台噪声大、信号不稳定,频率时常会出现飘移,守听的时候值班员要不停的调整频率校正频差。尤其是值夜班的时候人容易犯困,注意力不集中,常会出现漏听现象,为止守听台受处分的人也是全连最多的地方。守听台是双边带电台,釆用的等幅报工作模式,使用的是摩尔斯电码收发报文。电台操作,沟通联络,收发报文都有报务员独立完成。</p> <p class="ql-block">  实习结束后我被分配到单边单报房工作,这个期间不在接触电台,电台开机关机、改频率都是通过发、收信台来实现。双边带与单边带电台最大的不同是调幅信号不一样,双边带调幅信号包含两个边频,无载波分量,其频带宽度仍为调制信号频率的2倍。单边带调幅信号中仅包含一个边频,残留边带调幅是指信号发送信号中包括一个完整边带、载波及另一个边带的小部分的调幅方法。前者在CW工作模式,使用电键收发报;后者在USB或LSB工作模式,使用电传机进行收、发报。在调入报房工作后,我才知道什么是单边带电台。那时候最常用的是74型400W单边带电台,性能稳定,故障率低,通信距离远。真正操作74型单边带电台是在军校学习期间。</p> <p class="ql-block">  85年春季军校组织野战通信考核,有国产小八一型和74型短波电台组成。当时学校有一个大教室,里面安装了七八套74型电台,学员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在教员的指导下轮流进行操作练习。收信机操作相对容易,发信机操作要复杂些。当时短波电台自动化程度没有现在高,改频、功率调谐都是靠手动来完成,操作层序多。记得调频时双手不停的钮动旋钮,眼睛紧紧盯着功率表。刚开始操作经常调不到最佳状态,反反复复的练习。现在短波电台功率调配都是自动化,只需按一下功率调谐键即可完成。</p> <p class="ql-block">  11年从部队退休,又在地方从事短波通信工作,这些年陆续接触过一些比较先进的短波电台。如:澳大利亚宝丽2050、2040、2090、4050型短波电台,柯顿NGT—SR型短波电台,日本生产的CIOM—M3200、M710、M7000型短波电台,国产台有广州海格、南京熊猫、海南宝通、江西713、陕西峰火及天津无线电厂生产的短波电台。安装过大功率基站台、小功率船用台和车载台,组装过小功率背负台。组织过各类短波通信培训。</p> <p class="ql-block"> 无线短波通信设备经过一百多年来的发展,通信技术、制造工艺、新材料应用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第一代短波电台采用的是电子管电路,体积大、份量重。第二代短波电台釆用了半导体电路,电台轻便小巧,操作方便。第三代短波电台采用了集成电路、数字化频率合成技术,电台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第四代短波电台采用了数字化技术,降噪技术,频率和功率自适应技术,跳频技术,差错控制技术,复用调制解调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电台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功能设置、参数修改;信号处理、信道接入、调制解调方式等都通过CPU实现模块编程和控制。电台支持多种业务,可实现选呼、组呼、拨号、加密、GPS定位,远程摇控等。我也见证了短波电台几十年来的发展和创新。未来,短波通信技术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对数字化处理技术和加密技术会得到进一步发展。</p> <p class="ql-block">  现在短波电台除军用,在地震救援、森林防火、防洪抢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地震救援中,在其它通信基站摧毁的情况下,野外搜救主要靠短波通信来完成通信保障。另外在深山峡谷、山野沟壑,沙漠戈壁、远海航行等人员被困救援中,都发挥着其它通信设备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超短波覆盖不到,移动通信没有信号的情况下,还是要靠短波通信来完成应急救援通信保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