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文本阅读教研

东城区实验学校,孟倩

<p class="ql-block">  何为阅读?真正的阅读不是潮平两岸阔,而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真正的阅读不是一目十行,日行千里,而是蓦然回首,灯火阑珊。谈到“多文本阅读”,许多老师看到后可能会一头雾水,是呀,这个“多文本阅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请大家跟随曹楠老师和吴琳老师的脚步一起来看看多文本阅读的庐山真面目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是曹楠老师带来的《按“题”索骥》。上课伊始,曹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学过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随后出示秒表,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冀中的地道战》。同学们从题目质疑,用集中注意力读、连词成句地读、不回读、跳读等方法快速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记录下阅读所用时间。</p> <p class="ql-block">  曹楠老师提出按“题”索骥这个词语,点拨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能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p> <p class="ql-block">  出示《飞夺泸定桥》和《威震敌胆的地雷战》两篇文章,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单,把按“题”索骥的阅读方法加以训练和运用。</p> <p class="ql-block">  在讲课过程中,曹楠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把课堂充分交给了学生,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有自己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吴琳老师带来的《“画”中情》。引导学生根据提示阅读:</p><p class="ql-block"> 1.请集中精力快速阅读,不回读。</p><p class="ql-block"> 2.圈画出关键语句,想象画面,体会情感并作批注。</p> <p class="ql-block">  通过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了解人们之间美好的感情。《搭石》一课让我们感受到了乡亲们的和谐有序、相互谦让的美好品质。</p> <p class="ql-block">  在《荷塘旧事》和《古井》两篇课文中,学生们感受到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和小伙伴们的轻松自在的生活,这就是美好的童年和淳朴的民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受到了文中的画面之美,更深刻体会到了情谊之浓。</p><p class="ql-block"> 正所谓“<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切景语皆情语”!</span></p> <p class="ql-block">  赵老师提出:1.教学设计中对于学情的预估不到位,很多时候,教师总是想当然的认为我该让学生干什么?我这一步该怎么做?我需要学生达到什么境界?这就是为什么教师的教案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总是卡壳,课堂无法顺利推进,课堂教学缺少支架和扶手,方法的梳理应该是是随着教学的进度。2.对于学生合作,教师不是旁观者,应该是参与者,引导者,要引导学生有序讨论,有序发言。3.学习单,要尽量简单,不要太繁琐。</p><p class="ql-block"> 吕老师提出:1.教学设计中不要用实录性语言、过于个性化的语言和口语化语言,要继续改进语言表达。2.规范性书写,关注教学设计中的数字、标点符号和字号的应用。3.注意各板块层级要明确。4.教学设计中的每句话的意思要规范表述清楚。5.提前明确学习提示,不要口头布置,不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停提示。6.理清学习步骤与方法,引导学生有序讨论与发言。7.问题预设,要尽量做到问题角度的多样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一线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我们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多文本阅读教学模式不仅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我们教师也意义非凡。</p><p class="ql-block">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想很多老师都有过“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境,多文本阅读,无形中逼着老师读书,继而带动学生读起来。</p><p class="ql-block"> 作为播种者,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中举足轻重。即使我们没有什么高深的理念,没有什么丰富的教学方法,但是只要我们读了、想了、做了,每一点耕耘和进步都会转化到我们的教学里,同样,每一份收获和积累都会体现在我们孩子的成长中。积微成著,希望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都能一课一得,不断进步!</p>

学生

阅读

老师

教学

文本

曹楠

引导

教师

按题

索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