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董存瑞部队炮兵11师师史探寻(1)—师史沿革

P43T占山不为王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编者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炮兵第十一师前身,是闻名全国的战斗英雄董存瑞生前所在的部队。董存瑞生前所在的营教导员宋兆田、连长王万发,以及亲密战友郅顺义,曾先后担任过炮兵十一师政委、师长和副政委等职。耳熟能详的军事题材电影《董存瑞》、《翠岗红旗》、《战火中的青春》所描写的故事,就是取材于这支英雄部队在不同时期的真实战斗经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曾经在炮兵十一师43团服役的王金光战友,复转不退志,心怀军旅情,为了传承老部队光荣传统,经过近十年的努力,通过走访居住在各地的原部队师、团老领导,收集了大量的珍贵文字资料、图片,经过整理编辑,于2020年八一建军节前,由他主编的:董存瑞部队,炮兵十一师战友回忆录《军魂》(上下册)终于和广大的战友们见面了,深受广大复转老兵的喜爱和称赞。但是,编辑出版的书籍数量有限,能够得到书籍的战友毕竟是为数不多的战友,为了能够让更多的战友,在没有得到书籍的情况下,更多的了解所服役过的老部队师史及精彩故事,笔者则借用美篇这个平台,陆续将《军魂》里的精华篇章,通过编辑整理后与更多的战友共享。</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师史沿革】</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炮兵十一师师史沿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炮兵十一师202团团史沿革,见证了炮十一师师史沿革</b></p> <p class="ql-block">  原炮兵十一师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屡立战功的英雄部队,是由全国战斗英雄董存瑞生前所在的部队发展沿革而来的部队,其历史沿革如下。</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挺进军先锋队司令白乙化烈士塑像</b></p> <p class="ql-block">  1、炮兵十一师前身,始建于抗日战争初期。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华北地区,正值中华民族处于危在旦夕的时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东北流亡学生白乙化为首的72名大学生为骨干,发起绥西(东北义勇军)垦民暴动,成立了抗日民族先锋总队,司令员为白乙化,后改称为挺进军先锋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1940年1月,挺进军先锋队与华北人民抗日联军合并,改编为八路军晋察冀挺进军10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日本投降后,1945年9月至1946年2月,进入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经上级决定,八路军晋察冀挺进军10团与晋察冀军区40团(由北平游击大队组建)、平北12军分区(董存瑞入伍时的所在部队)以及新4团、新6团整编为晋察冀军区第九旅。下属22团、23团、24团(2营6连为董存瑞所在的连队)、29团。</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全国战斗英雄董存瑞</b></p> <p class="ql-block">  4、1946年3月,晋察冀军区第九旅改编为晋热察军区第八旅,下属22团、23团、24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1946年8月,晋热察军区第八旅改编为晋热察军区独立五旅,下属13团、15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1947年10月,晋热察军区独立五旅扩编为冀热察辽军区独立二师,下辖各团改称为4团、5团、6团。</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东北野战军143师师首长与全师干部合影</b></p> <p class="ql-block">  7、1948年2月至1948年11月,冀热察辽军区独立二师归属东北野战军十一纵队,改称三十二师,下辖的三个团改称为94团、95团、96团(为董存瑞所在的团,1948年5月25日,董存瑞在解放隆化中学战斗中英勇牺牲)。辽沈战役结束,三十二师奉命作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的先遣队,从喜峰口一带入关,准备参加平津战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8、1948年11月至1951年2月,奉中央军委命令,东北野战军十一纵队三十二师,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八军一四三师,原三个团依次改称427团、428团、429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9、1948年12月21日,毛泽东亲自为军委起草通令嘉奖一四三师。该师的全体官兵,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炮兵二十一师师长吴荣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炮兵二十一师师长吴荣正与政委刘禄长</b></p> <p class="ql-block">  10、1950年11月,四十八军一四三师从广东曲江北上到辽宁省阜新改装为火箭炮兵,12月,一四三师师部改编为炮兵第二训练基地,装备苏制M-13火箭炮(喀秋沙)。原下属3个步兵团扩编为5个炮兵团,分别为火箭炮201团、火箭炮202团、火箭炮203团(该团的六连为董存瑞生前所在的连)、火箭炮207团、火箭炮208团。共五个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1、1951年2月至1955年5月,炮兵第二训练基地改称炮兵二十一师,原下属五个火箭炮团不变,各团均为两个营6连4门制,共装备苏式132火箭炮24门,全师火箭炮120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2、1951年4月7日,炮兵二十一师师长吴荣正,政委刘禄长率师部和炮201团、炮202团、炮203团第一批入朝作战,其中:炮201团配属西线第六十四军作战,反击英第二十八旅;炮202团配属中线第四十七军作战,反击美骑一师;炮203团,配属东线第27军作战,反击美第7师。</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43师改为火箭炮21师参加抗美援朝视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火箭炮二十一师各团参加抗美援朝装备的喀秋莎火箭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火箭炮二十一师各团参加抗美援朝装备的喀秋莎火箭炮</b></p> <p class="ql-block">  13、1951年9月1日至3日,炮203团配合二十七军在东山里作战,两次夜间齐射,共毙伤700余人,此次战斗为火箭炮兵部队入朝后开的第一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4、1953年2月2日,火箭炮207团由阜新地区车运安东,后入朝接替炮兵209团防务,配属东线二十三军、二十四军、六十军、六十七军,全团配合步兵歼敌75282人,缴获坦克8辆,汽车110台,火炮176门,该团亡57人,伤70人,4连报废火炮1门,汽车2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5、1953年2月4日,火箭炮208团奉命由阜新乘车入朝参战,于2月11日先后到达黄海道新溪郡中山里。部队经短期训练和接防,于3月3日投入反敌两栖登陆战备筑城。至5月1日,完成了反敌两栖登陆作战准备。为配合板门店谈判和金城战役,部队于5月17日投入夏季反击战,先后配合一军一师和四十六军一三三师作战,胜利完成战斗任务,取得良好战果。</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抗美援朝战争中,步兵部队赠给火箭炮二十一师的锦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难以忘怀的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原炮兵二十一师所属202团、203团等火箭炮团入朝作战历史(说明:抗美援朝结束后,炮二十一师整编为炮十一师,其中,炮203团归属为炮十师,而203团的六连为董存瑞生前所在的连)。</b></p> <p class="ql-block">  16、1953年10月,火箭炮207团、208团转隶属炮兵第二十二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7、1953年10月,火箭炮二十一师辖火箭炮201团、火箭炮202团、火箭炮203团、火箭炮210团从朝鲜回国进驻辽宁省阜新地区。火箭炮兵第二十一师入朝作战历时两年半,先后配合12个军,在兄弟炮兵部队的支援下,协同步兵进行大小战斗30余次,歼敌10万余人,击毁敌坦克56辆、汽车230余台、火炮30余门、击落击伤敌机24架,有力支援了步兵作战,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战斗中全师伤亡348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8、1955年2月8日,奉总参电令,火箭炮二十一师师部及炮202团由火箭炮兵改装为榴弹炮兵部队,改称炮兵十一师,所属各团除了火箭炮202团,其余团全部调出,其中,火箭炮203团归属炮兵十师。把炮兵十四师的36团、炮兵五师的42团、炮兵十师的43团分别调入炮兵十一师。</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炮兵十一师42团1969年参加珍宝岛自卫反击战</b></p> <p class="ql-block">  19、1955年3月,炮兵十一师赴旅大地区接收苏军装备和换装。共接收152榴弹炮36门装备炮43团、122榴弹炮36门装备炮42团、160迫击炮36门装备炮36团、M-13火箭炮28门装备炮202团。1955年10月1日,202团赴京参加国庆节典礼。1955年12月,炮兵十一师移防鞍山地区海城县,师部设在北大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956年10月,由炮兵第十师新编成的预备炮23团拨归炮兵十一师建制。自此,炮兵十一师所属为炮23团、炮36团、炮42团、炮43团、炮202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1、1960年8月,炮36团换装国产54式122榴弹炮。1963年7月,炮43团由旅大市移防海城地区。1969年4月,42团受中央军委命令,从辽阳北上开赴中苏边界珍宝岛前线,参加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1969年9月,炮43团由152榴弹炮改装66式122加农炮。</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炮兵十一师1976年参加唐山抗震救灾,全师先进人物合影</b></p> <p class="ql-block">  22、1969年11月,炮兵十一师从辽阳地区移驻锦州地区。其中炮36团由海城移防锦州市郊,炮43团由海城移防锦西县。1971年11月,炮43团在锦西县由66式122加农炮换装为66式152加农榴弹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3、1976年7月,炮兵十一师紧急出动,参加了唐山抗震抢险救灾。1976年12月,炮兵十一师整编,炮23团为122榴弹炮团,炮42团为122加农炮团,炮202团为130火箭炮团,全师编制5284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4、1976年11月1日至7日,炮36团改装为130火箭炮团。1977年1月1日,炮36团划归炮兵第七师建制。1979年3月20日,炮202团由黑山县移防锦州市郊。1979年9月,炮23团由122榴弹炮团换装为152加农榴弹炮团。</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炮兵十一师下属各部队当年装备的火炮</b></p> <p class="ql-block">  25、1983年1月,炮兵十一师划归陆军第四十军集团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6、1984年6月,经军委总部签批,经沈阳军区确定,由担任炮兵“快反”训练和炮兵射击指挥系统试验任务的炮兵十一师43团二营,组成二个梯队的参战小分队共计14人,携带全套系统器材和一辆工程车,赴云南麻栗坡老山战区参加防御作战。自1984年7月初第一梯队到达老山战区至1985年4月第二梯队撤出战区,历时10个多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7、1985年10月,炮兵十一师除了保留炮43团归属炮十师建制,移防到吉林省辉南朝阳镇,其他几个炮团合并整编为第四十集团军炮兵旅,代号为81323部队。到此,炮兵十一师从1955年建师到1985年撤编,走完了整整三十年的历史征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8、2017年,炮兵第十一师1985缩编为第40集团军炮兵旅,与原炮兵第七师1985年缩编为第39集团军炮兵旅,合编为北部战区陆军炮兵79旅。</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原炮七师及炮十一师缩编两个地炮旅,再次合并为陆军炮兵79旅历史沿革示意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炮兵十一师1984年43团小分队参加中越反击战,及小分队人员凯旋后与师、团领导合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