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部长方瑞才已经逝世多年了,他往日挺拔的身姿,爽朗的笑容,并没有因为岁月地流逝而模糊我的记忆。许多年前的往事,反而如画面般清晰,就像发生在昨天。方部长不光是我的领导、首长,更是我成长进步中的良师益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首长于八十年代后期,担任广州军区后勤部驻湘某分部部长。他59年入伍,广西南宁人,正师职大校军衔,在军队长期从事后勤单位的领导工作;他身材挺拔,军容严整,十分注重仪表,正式场合站有站姿,坐有坐姿;他作为军事干部,说话直率,声音宏亮,办事果断,身上特有的气质和风格,给人一种无形的感召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朋友们可能会问,部长是军事主官,并不直接领导政治部的干部,你为什么会把他称之为“良师益友”呢?是的,我在政治部干部科任干事多年,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是我工作上更直接的领导,他们对我的教诲和帮助都非常非常多,无疑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但专门说到方部长,主要缘于一段特殊的经历,与我成长进步有着直接的关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原为47军军部大院、后为驻湘某分部大院的营区大门。上图是我在那里工作时的大门旧貌,下图为近些年新修建的营区大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部长定调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分部是师一级单位,担负着军队战略物资储备和战备训练物资保障任务,工作性质特殊,专业门类复杂,有的业务甚至人命关天。所属单位又点多线长,管理难度非常大。XX个单位,分布在湘、粤、桂、鄂几个省的XX个地区XX个县内,大多地处乡镇和偏僻的山区。各类物资专业性强,种类繁多,管理要求极高。俗话说:“兵马未到,粮草先行”,而现代战争则强调:“后勤不后”。所以,平时做好这些单位的干部配备和管理工作,着眼于未来战争保障需要,就显得十分重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后勤工作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决定了我们的干部在配备方面要复杂于其它部队。当然,干部部门的工作量,也比其它部队任务繁重。我们干部科一个科长加10来名干事,要负责全分部军官、文职干部的奖惩任免,科技干部调职调级、职称评定,干部调配、福利,战士考学,学员分配,干部转业,离、退休干部管理、安置,职员干部,干部档案、干部统计等多条线工作。就连“一票否决”的计划生育工作,因了时任军委秘书长杨白冰的“天下第一难事,干部部门管有权威”这句话,军队的计生工作,便从卫生部门调整到了干部部门管理。从此,干部科长便又多了一个“计生办主任”的头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科里的同志常常在一起笑谈,干部科的工作从生娃到育娃(幼儿园),从干部的培养升迁到干部转业输送地方,从离休干部的安享晚年到养老送终,从“生”管到“死”,是名符其实的“干部之家”。而自己小家里的老老小小,我们却从来没有那么上心、那么尽心过,“惭愧”啊。可见,做干部工作的人,是需要有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的,而干部之家的这个“当家人”,则更应该具备这种素质和情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88年改授军衔前后,我们分部的干部工作出现了一些纰漏,被军区、后勤两级政治机关严厉批评。加上某些原因,老科长被免去职务,等待另行安排。科里工作失去了上级的信任,工作上就尚失了主动权,这在分部范围內就成了一件牵动人心的大事。那时,分部政委拟提副军,将到广西某军履任新职,新政委还未配备到位。分部政治部匡主任又刚刚从上级政治机关提拔过来,干部科编制不设副职,科里工作一时“群龙无首”,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对此,上级机关高度关注,如何尽快理顺关系,选配好干部科长,就成了分部亟待解决的重要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在干部科一直做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如果把参军提干看作是军旅生涯“入口”的话,那么安排干部转业,则是大部分干部军旅生涯中的“出口”。人生转折,关系到干部的切身利益,大家都企盼能得到妥善安置。我在8年的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中,尽职尽责,想方设法处理好军地工作关系,尽力把转业干部安置好,工作一直开展得很顺利,也很安心本职工作。所以,对于科里空缺的科长岗位,我是一不打听,二不找首长们提要求,三是遇到这方面的议论我就保持沉默,不去“粘”这个炙手可热的话题。抱着平常心态埋头干好自己的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久,军区后勤政治部干部处孙处长带考核组来到了分部,并指定我随孙处长到湖南郴州片,考核分部驻郴单位党委班子。这时我才知道,我被分部提名为干部科科长人选,纳入了后勤考核组考核的范围。离开分部前,孙处长找我谈话,告诉我方部长在分部常委会酝酿后表态:“就是要找一个不串门子,不提要求,自己认为干不了的人来当这个科长,政委也支持这个意见,你就是这样被提名的。”听到这个消息,除了倍感压力之外,心里非常不安。方部长担任副部长时我曾随他下过工作组,平时在机关也没有特别的接触,但首长如此信任,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万一工作没干好……,实在是不敢作更多的细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89年中期的一天,政治部匡主任找我谈话:军区后勤部已研究同意,由你担任干部科长。因你任正营职还不满两年,命令不能一步到位,先行代职半年,半年期满表现合格,再去掉“代”字,转为正式任职,但代职时间计算为担任现职的时间。匡主任对科里工作还提出了三条要求,大意:一是要严格遵守干部工作纪律;二是工作中不徇私情,严格把关;三是尽快扭转被动的工作局面。他表示坚决支持我们做好工作。而作为分部一把手的方部长,却没有专门找我谈话,个别交待或者吩咐点什么。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当时干部任用上的风清气正,是多么的令人欣慰呀。至此,我担负起了分部干部之家“当家人”的职责。那年,我只有33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分部首长办公场所部分外景,我们习惯称之为“首长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分部大院里的这棵大樟树,枝繁叶茂,上、下班时我们常从这里经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与军区干部部李部长在南岳衡山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与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干部处孙强处长(后任政治部副主任)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又起风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们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我可是一把火都没有烧。我所做的,科里同志人不挪位,岗不调动,与大家交心谈心统一思想,共克时艰走出困境,相互支持做好工作。谁知,工作刚刚起步,风波又起。分部所属的军区农药厂,被人写告状信给军区后勤部刘政委,反映干部科在改授军衔期间,为厂长、供销科长两位职员干部违规办理了有关证件。刘政委批示:“认真调查,严肃处理”。为此,后勤部纪检邢委员专程带人,前来分部调查核实情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分部所属军区农药厂,创建于毛主席五•七指示发表以后,专为军区生产部队供应农药。后来生产部队逐步裁撤以后,又面向地方、农村供销。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增强信誉感,厂里多次向分部和分部工作组汇报面临的实际困难,申请为厂长、供销科长两位职员干部办理军人身份证件,增强军企信任感,以便参加全国定货会时使用。办后还未及使用,内部却被人先告了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事情的经过并不复杂,调查组很快便查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在与调查组交换意见时我表示,如果要追究干部科的责任,这个责任由我承担。邢委员是老干部处处长,他十分清楚前任老科长面临的情况和干部科的处境,但他更清楚刘政委批示的份量。他意味深长并且关心爱护地说:“虽然是过去发生的事,但就怕你担不起哦。”我说:“不行怎么办,不行也得担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分部常委会研究处理意见时,常委里老资格的谢副部长发言说:“农药厂这个事大家都是知道的,每次分部工作组下去他们都反映这个问题,常委开会时也曾议过几次,大家都是为了工作,不是为了谋私办军官证。”最后,还是方部长定调,这件事由分部常委承担责任,向军区后勤部写出深刻的检查报告,吸取教训,以此为戒。邢委员带着分部的意见返回了广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就在调查、处理定夺的期间,后勤刘政委到龄退休了。最后,后勤政治部根据调查情况,作出了对分部干部科进行“通报批评”的决定。友邻单位的干部科长老大哥,看到上级下发各单位的通报文件后,打电话给我:“老弟呀,不错吗,刚上任就上了‘光荣榜’啊,我们都为你捏了两把汗呐。”玩笑归玩笑,但这件事再次给分部的干部工作,敲了一声重重的警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驻湘某分部大礼堂,正面和侧面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分部大院内的室外篮球场、游泳池。那个年代,这里充满了官兵,家属、子女的欢乐与喧嚣。)</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高脚屋”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分部工作安排的需要,我任干部科长期间,曾多次随方部长下工作组。方部长到基层单位,尤其是驻地偏僻、条件艰苦的单位,总会随机性的走访几户基层干部、职工的家,看看他们家庭的生活情况。一次,我随方部长到了驻湘某部。晚饭后散步,我们随意走进了一个助理员的家,助理员见部长突然光临,便忙不迭地泡茶让坐。部长用眼光扫了扫四壁,好生奇怪地问:“你家里陈设怎么这么简陋,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你这真是个‘寒舍’呀。”助理员回答说:“与在海岛相比,我们一家很知足了。”听到他说出的这句话,我们感到非常诧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原来,这位助理员爱人在县里工作,他是从海军陆战旅副指导员任上,调到这个仓库工作还不到一年时间。他介绍说:“他是较早参加过南沙守礁的官兵之一,住过第一代“高脚屋”。每次执行守礁任务时,一个干部带四个兵、一条狗,在“高脚屋”值守一个半月才能轮换。由于补给困难,没有蔬菜,天天吃罐头,淡水更是无比珍贵,想洗一次澡就盼着下雨。最难过的是寂寞,整天面对着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海,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只能与海水,海风作伴。带去的扑克、杂志、录像带看了又看,翻了又翻,全部都烂了,甚至连狗都憋疯了,整天对着大海哀嚎。”他感叹地说:“那段日子可真难熬啊。”他讲的“高脚屋”的故事,使我们对守礁官兵的牺牲、奉献精神,感慨万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这位助理员家里出来,部长心情凝重,一路无语。我在心里想,考核了解干部,不能光拘泥于公式化的形式,部长这种深入实际的接触,随意性的交谈,也是认识干部、了解干部经历的不同形式和手段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88年,在远离祖国大陆的南中国海上,南沙卫士居住的第一代高脚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听部长作报告</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年的开年或是岁末,常委们都会分工下到所属单位去检查指导工作。武汉军区撤销以后,武后有几个单位划转给分部管理。一次,部长、政委参加完军区后勤党委扩大会议以后,决定常委分片组织传达学习,我随部长去到了武汉片。由于每到一个单位都要召开大会,听部长作国际国内形势的报告。于是我便请示部长,要不要准备一份讲话稿。部长拍拍口袋里的笔记本说:“不用,我自己列列题纲就可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湘北到鄂南,再到武汉,有五个单位的宣讲任务。部长以东欧剧变的形势为背景,以邓小平同志:“冷静观察,……,有所作为”24字方针为核心,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突出如何理解好‘有所作为’,强调我们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立足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意义。部长列题纲,打腹稿,语言生动、有趣,报告形式反响热烈。部长有个特点,这种辅导式宣讲,平时不抽烟的他(戒了很多年了),讲一会他就想抽支烟了。他用两个手指夹烟的动作朝我比划一下,我明白了,香烟打火机立即递了过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来,有时讲到兴头上,燃起一支烟,也可以帮助理理思路啊。第二场,我就提前把香烟、打火机放在讲台上,他想吸时,随时就可以吸。后面的活动我均照此办理,效果很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92年岁末,随方部长(戴白手套者)到驻武汉某部检查工作时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时任株洲市市委书记的曹伯纯(左),到我部驻株洲某单位开展“拥军”慰问活动,居中者为方部长,右为阳政委。)</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部长要我“讲话”</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某年岁末,我又要随部长到武汉片下工作组检查工作。其时,恰逢分部业余演出队刚刚参加完军区文艺汇演。节目现成,锣齐鼓齐,部长便决定带上演出队一起到武汉去,对基层部队进行慰问演出。行前,部长专门指示要组织演出队开会,交待好下部队的注意事项,做好慰问演出中的有关工作。部长非常在意一支队伍展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作风纪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除湘北某仓库驻地较偏僻以外,武汉片的医院、仓库、科研所、物供站等单位,都驻在武汉三镇的城区范围内。这些单位的官兵、职工,长期工作、生活在大城市,是见过世面的。所以,部长强调要组织好这次慰问演出活动,是有他特别的用意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到一个单位,演出前都要安排分部工作组讲话,把分部首长、机关对基层官兵的慰问之情,通过这一形式传递下去。部长不容置疑的把这一“重任”交给了我,要我讲。说实在的,看晚会多次听别人讲话,但自己在这种场合上讲,还是头一次。心里禁不住像打着小鼓,咚咚咚,蛮紧张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既然受领了这一“重任”,我丝毫不敢懈怠。按照部长“讲要点,送温暖,鼓干劲”的要求,在心里打好腹稿,每场都认真对待,脱稿讲话。也许是当过运动员的原因,又或在工兵团连队锻炼过的缘故,我讲话时嗓音宏亮,有兵味,有力量,干脆利落,竟然博得了阵阵掌声。演出队兵演兵,兵味浓,节目精彩,受到了热烈的好评,部长感到非常满意。最后,还应广后武汉房管局之邀,专门去友邻单位加演了一场,圆满完成了分部慰问基层官兵的演出任务。就这样,我在随部长下部队的过程中,意外的得到了一次工作经历的历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91年岁末,下工作组到某单位时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迎检时掉了“链子”</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93年年初,军区后勤部新任部长陈添林少将到职。依照惯例,新领导到任后总会逐步安排一些时间,到下属单位走一走,看一看,熟悉熟悉情况。陈部长要到分部检查工作了,分部高度重视,立即作出了相应的安排。陈部长因为是刚从省军区调到后勤部工作,所以检查中主要是以了解情况,熟悉工作为主。每到一个单位,他不作正式讲话,结束后也不作讲评。按说,各单位迎检的压力不应该太大,而且前面走的几个单位都很顺利,没想到剩下最后的一个单位,却掉了“链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单位地处湖南偏僻的乡镇,负责专业器材的保管。那几年新的军委领导在全军各部队推行正规化管理,后勤所属单位当然也不例外。无论是军人,还是职员干部、职工,都要按照正规化的要求,落实好各项工作。偏偏问题就出在了职工担任保管员的身上。当陈部长一行来到工作区,按惯例走到哪个工作区哪个工作区的保管员要跑步行进,按队列要求进行报告。没想到这名女保管员刚跑出几米,塑料凉鞋后跟带子松了,拖拉着跑了几步,便不好意思的嘿、嘿笑了两声,竟蹲下身去绑鞋带。陈部长并没说什么,继续接下来的程序。但陪同陈部长来的机关随员,却颇多不满和议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吃完午饭,陈部长一行休息了。方部长叫我把单位陈主任找来。部长问:“老陈,你们是怎么准备的,出这么大个洋相。”陈主任心情沉重,眼睛不敢正眼注视部长,嘟囔到:“部长,我们还是选的报告词说得最好的保管员来报告。”部长一听,哈哈哈大笑起来:“哎呀,你这个老陈,选了个最好的都是这个水平,那不好的还不知道出什么洋相。”笑毕,部长就作风养成、基层管理与陈主任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陈主任离开后我问部长,我想您可能会狠狠地批他一顿的。部长说:“不能再批他了,事情已出他已经很难过了。后勤那么多单位,将军这么大的领导,山沟里几年都不一定遇到一次。更何况他也不想出这个洋相。现在关键是要研究军人员额减少以后,仓库职工担任保管员的状况,兵不兵、民不民的,训练、管理上怎么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知道,迎检环节出了问题,部长心里也不好受。他非但没有责怪这些老基层、老山沟的干部,而是想到了基层建设中更深层次的问题。后来,分部对所属单位多管齐下,狠抓根本,夯实保管队队长、技术员、保管员队伍基础建设,取消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做法,精神面貌焕然一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参加军区干部工作业务培训班时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年年底,我代职满半年以后,被如期转正。由此,又一干四年。四年多的时间里,尽管干部工作任务艰巨、繁重,但有上级政治机关的指导,分部首长的爱护,我和科里同志们一道,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出色的完成了各项任务,扭转了分部干部工作被动的局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回忆这段流金岁月,尊敬的首长,亲爱的战友,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件件经历的往事,不禁扑面而来。情景是那么的真实,人物是那样的鲜活,令人回味,更使人久久难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分部政治部干部科部分同志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分部政治部干事楼,被树叶半遮掩的四楼单元,是我任干事时曾居住过的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分部政治部科长楼,外则有小楼梯上去的二楼,是我任科长时曾居住过的家。)</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