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添上飞翔的翅膀 愿你阳光健康茁壮成长

丫丫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尊敬的家长朋友们!</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愿与你携手,共同关爱幼儿的心理健康,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从小培养幼儿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幼儿人格的健全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3一6岁的幼儿期,宝爸宝妈需要如何处理宝宝各阶段的心理变化?宝爸宝妈在满足孩子的“生理营养”时,也不能忽视了“心理营养”。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前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如果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我们必须从孩子幼儿期开始关注。</p> 什么是心理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很多家长理解的“心理健康”就是孩子的脾气好不好,性格开朗不开朗。这样的理解太狭隘了。一个人的心理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部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三个部分。知,代表认知,是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他的感觉、直觉、记忆、表象、思维、语言、想象;情,是他的情绪情感;意,是指意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心理特性包括:1。动力,也就是需要和动机;2。 适宜性,也就是能力;3。 人格,可以理解为他的气质和性格。这么一分析,一个人的“心理”,就是这个人最核心的本质部分,是除了身体之外的全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的心理发展的过程,包含了先天与后天的互相影响与互相促进。后天的养育方式如果不当,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行为、性格等等,甚至会影响到大脑的发育和其他的身体表征。</p> 认知发展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的认知的发展,与先天的遗传有很大的关。例如智力发育。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意给孩子“开发智力”。事实是,智力的发展有它自己的规律,外界刺激不足固然会造成发育迟缓,例如狼孩,孤儿院缺少关照和活动的孩子等等,但那都是极端的例子,很多情况是现在家长太着急了,给予的刺激太多太强,这同样会给孩子的智力发育带来坏影响。家长要能够正确评估自己孩子的状况,不要拔苗助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先天的大脑没有问题,正常的生活状态下,孩子的认知的发展将与其年龄以及遗传的资质相匹配。但是,如果养育方式不当,引起孩子的情绪反应异常,就会反过来影响孩子的认知发展以及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甚至引起病变。例如,长期处于紧张、恐慌状态下的孩子,容易得神经抽动症。长期挫败体验多、情绪狂躁的孩子容易发生注意力问题,等等。</p> 情绪情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儿童最早对情绪只有通过躯体感受得到的体验,没有认知。逐渐地,在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下,孩子开始对情绪有了认识和了解,不仅了解自己的情绪,也了解他人的情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般在两岁左右,孩子开始表现出复杂的情绪,如尴尬、害羞、嫉妒、内疚、骄傲等。这些情绪是自我评价性的情绪,而自我评价首先来自他人,尤其是最亲密的人——父母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国心理学家Alessandri和Lewis在1996年做了一系列实验,他们邀请一些4~5岁的孩子和他们的母亲到实验室“玩儿”,实验员给孩子们一些难题,如搭积木、滚球等。孩子们有时成功,有时失败,实验员记录下孩子成功或失败时自己的反应以及旁边母亲的反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录显示:那些更关注孩子“缺点”或“错误”,在孩子失败时严厉指责孩子的母亲,其子女在失败时更容易显得羞愧和自责,成功时却很少感到骄傲、自豪。与之相对应的就是,那些更关注孩子的积极表现,肯定、认可孩子的母亲,其子女在成功时会表现骄傲,在失败时较少有内疚、自责的表现。所以,一个整天阴沉沉的,或者情绪上经常“暴风骤雨”的妈妈,不可能拥有一个阳光的孩子。</p> 发展情绪能力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的情绪能力的发展,跟后天的养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情绪的来源基本可以分为两个:一个是当我们在实现自己的目标、达成自己的利益的过程中受阻,遇到挫折时,我们会有“脾气”,另一个是当我们与他人互动的时候,因为与他人的关系而带来的情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论是什么样的脾气、什么样的情绪,该有的都会有,我们拦不住。我们能帮助孩子的,是让他尽早发展出管理情绪的能力,包括:情绪(自己的和他人的)识别能力、情绪推理能力、情绪调节能力、情绪表达能力。这些能力发展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孩子社会功能的发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情绪识别能力。3 岁以后孩子的情绪识别能力发展得参差不齐,如果妈妈能多跟孩子讲绘本或生活中的人的表情,会大大促进孩子的识别能力。这是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即指导孩子能看得出眉高眼低,知道别人现在的表现是什么样的情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情绪推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必非得看到别人的表情,根据情境也能猜测出别人是什么情绪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岁多的孩子对快乐的情绪能猜准,比如告诉他:阿姨明天要过生日了!孩子会说:“阿姨好开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岁的孩子能理解一些与事件相关联的情绪,例如,玩具丢了——伤心,找不到妈妈了——害怕,等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了5岁,孩子长记性了,他个人过去的经历有助于他理解并预测现在的、他人的情绪。此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诲孩子才能明白,例如:“上次你的玩具不见了,你是不是很伤心呀?所以,我们不应该把小明的玩具拿来,他回家找不到玩具了会怎样?”或者“你找不到妈妈了,是不是很害怕、很难过呀?这只小鸟也有妈妈,我们不能把它留在咱们家”等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6岁以后的孩子,基本上能够理解诱发情绪的情境了,对成年人的情绪预测大多数情况下都比较准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可以看得出,情绪推理能力比情绪识别能力进了一大步。这项能力的发展与语言发展相关,更重要的是与父母的情绪互动以及互动过程中父母予以的解释相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 情绪调节能力。当我们有了难受的情绪的时候,我们会想办法调节情绪,生来就会。平均而言,女孩儿比男孩更善于调节情绪,男孩更倾向于用哭闹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长如果足够细心的话,能及早发现孩子的表现行为,了解孩子处于什么情绪状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找到是什么引起了这个情绪,然后给予解释和干预,帮孩子增长调节情绪的能力。否则的话,不当的调节方式会变为病态,例如神经抽动症,恋物癖,精神分裂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 情绪表达能力。一般说来,2-3岁的孩子就已经会掩饰自己的情绪了,但是直到5岁,大多数孩子还是会把情绪摆在脸上,掩饰不住。要到小学阶段,孩子才逐渐掌握情绪表达的社会规则:在什么背景下,面对什么样的人,可以如何表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例如:当她好意与人玩儿却惹恼了别人时,她是很困惑的,也不知道如何应对,只是傻笑,所以我们推测她的傻笑是对自己的尴尬的掩饰,她其实应该很困惑,很委屈或者很抱歉,但不知如何表达。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不是责备孩子不懂事、不该笑,而是单独带她到一边,问她是不是很尴尬或者感到委屈。以这件事为转折点,需要家长做的是,以后更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引导她去正确地认识和恰当地表达;孩子呢,通过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反而能更好地识别和推测别人的情绪,与小朋友间的误会大大减少了,用术语说,就是她的社会性大大改善了。</p> 培养行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人的外在表现也是他的内在心理过程。所以,我们判断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更多地是从孩子的言行来推断的。例如,孩子的情绪表达的问题,以及孩子的生活习惯、跟小朋友一起玩的方式等等。一个人行为不当,不仅预示他在认识上、情绪上等有问题,更重要的是会造成他自己的适应不良,引起别人的反感,让自己达不成目的,于是引发负面情绪,行为会更加不当……一直恶性循环下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长要做的事有两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培养孩子良好的言行习惯。这涉及到认知,包括帮助孩子分析情境、了解他人和自己的目标,以及具体的一言一行。孩子在具体的言行应对上是空白,是通过家长的传授和自己的观察模仿习得的。现在独生子女家庭为主,同伴一起玩的少,家长更需细心、耐心地教授孩子、引导孩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包括收集老师和亲戚朋友的评价、议论,及时发现孩子异常的言行,并进行分析、纠正。必要的时候,要及时请专业人士帮助。</p> 培养幼儿心理健康 十注意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 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同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 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 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6⃣️ 不要欺骗和无谓的恐吓孩子。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 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样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损害孩子的自尊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8⃣️ 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赞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 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的心理健康,其实就是一个人成其为人的健康成长过程,包括他的性格,他的行为与能力,他的社会性,等等。这个过程是先天遗传的生理特征与后天的养育方式、成长环境等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先天特征,针对孩子的特点来养育孩子,注意观察和培养孩子的情绪能力、认知内容和社会性。一方面给孩子提供恰当的养育,另一方面,及时发现异常,及早干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感谢您的关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愿每一个孩子都拥有童真,健康快乐茁壮成长!☀️☀️☀️</p>

孩子

情绪

能力

家长

认知

心理

养育

发展

幼儿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