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三日行之一:七月流火登黄鹤楼,灯火阑珊游夜江滩。

宁静港湾

<p class="ql-block">2019年7月17日,我们俩心血来潮,手机购扬州~武汉的动车票,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中午十一点半,整理好行装打车来到扬州火车站,和扬州小别数日。</p> <p class="ql-block">动车整点发车,目的地武汉。</p> <p class="ql-block">在平稳如家的车厢里不多会儿,正点到达武汉,来给你武汉火车站通道立此存照。</p> <p class="ql-block">弟子许卫兵接站,至紧靠外滩的汉口黎黄陂路宾馆下榻,晚饭时间还早,先和武汉外滩来个初相遇。</p> <p class="ql-block">出宾馆南行一百米就是武汉外滩沿江大道,汉口黎黄陂路和<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沿江大道的交点处就是宋庆龄汉口旧居纪念馆,过了开放时间了,外面看一下。</span></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汉口旧居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黎黄陂路口沿江大道161—162号,一栋三层小楼原为1896年华俄道胜银行旧址,1926年华俄道胜银行停业之后宋庆龄在此居住。 2001年蓝光艺术博物馆入驻,一次性投入300万元整修恢复旧貌旧居,并采取以馆养馆的模式,以门票和民间艺术馆买卖字画收入对宋庆龄旧居进行维护。 2002年4月宋庆龄故居成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1月成了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宋庆龄汉口旧居在汉口沿江大道的黎黄陂路口,有一座高三层的小楼。它有着杏黄色的外表和纪念碑似的塔楼,是座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建筑。塔楼高四层,方形,连接起靠黎黄陂路和沿江大道的两侧主立面,是小楼的亮点。特别是建造在塔楼每 层越向上越小的窗户,在不规则中跳跃,使小楼显得独特新颖。在临近沿江大道的一侧,三段构图的手法将小楼内廊巧妙划分,借以回廊的雕花铁栏和铁制吊灯,让人浮想联翩。回廊外,正中的圆拱形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块黑色牌匾,上面写着7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宋庆龄汉口旧居。这是宋庆龄1927年在武汉的居所。1926年底,国民党中执委在庐山召开会议,决定国民政府迁都武汉。12月10日,宋庆龄和国民政府先遣人员到达武汉,随即住进了这幢小楼,并在此生活、工作了8个月。</p> <p class="ql-block">过丁字路口就是外滩公园入口,朋友在车上按喇叭,催吃饭了。有时间再漫游外滩公园吧。</p> 时值军运会前夕,武汉三镇到处是火热的赶工场景,就餐饭店的如此,在外面你会严重怀疑饭店还在对外营业中。一餐武汉热辣的晚餐后,朋友建议K歌消食,一起进入外立面都是脚手架看不出营业模样的KTV,大家都吼了几嗓子。 7月18日,睡了个不算小的懒觉,差点没赶上宾馆的早餐。出门来到汉口江滩,正对公园大门的是江滩大舞台。天气预报说有小雨,虽然没有下,但是天空没有放晴。 石碑旁刚刚结束晨练的人们在小息。 和漂亮的巨石来一次亲密接触 江水中的杨柳在江风的大手抚慰下风姿绰约 风情万种 江滩公园示意图。 武汉外滩的风韵还是夜幕降临才最绰约。按计划打车至武汉长江大桥,的士上抓拍的古城楼。 师傅反复确认是不是在桥口下车,说武汉长江大桥好长哟,不好走,我说对于我来说这点距离算什么啊?而且可以移步换景不会累的。照片是翠竹掩映下的引桥人行道。 即将走完长长的引桥了 好一处大大的荷花池 武汉长江大桥的正中点狠狠地看一看浩浩荡荡的大江 向南沿着长长的台阶拾阶而下 是一个有历史感的圆柱形的纪念碑 圆柱形的纪念碑不多见哟 上书毛主席苍劲有力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和“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纪念碑” 武汉长江大桥(The Wuhan Yangtze River Bridge),位于武汉市内。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中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上层为公路,双向四车道,两侧有人行道;下层为复线铁路。全桥总长1670米。<br>  1955年9月1日开工建设,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武汉长江大桥自半世纪以来,经历了大风、洪水、及多达76次撞击事故,最重要的是,2011年6月6日一艘万吨级油轮迎面撞上武汉长江大桥7号桥墩,大桥仍屹立而坚挺,重现了“万里长江第一桥”的"顽强"与“坚韧不拔”。<br>  武汉长江大桥全天开放,旅游观光四季皆宜,春夏秋冬景色各有千秋,春天凉爽,江风宜人;夏季气候炎热,傍晚伫立桥头凝望海天交接,心情疏爽;秋季硕果时节,看无限夕阳;冬季,要是有偶尔的小雪,站在桥头,感觉世界分外妖娆。 这个角度更能彰显武汉长江大桥的气势 穿过大桥来到大桥北侧 有新建的长江大桥观光平台 可以清晰地看见武汉长江大桥 三五个小菜两瓶啤酒后来到了户部巷 修旧如旧的户部巷 古色古香的户部巷 建筑特色中西合璧的户部巷 各种特色小吃琳琅满目 户部巷是武汉市是一条长150米的百年老巷,被誉为"汉味小吃第一巷",其繁华的早点摊群数十年经久不衰。<br>  户部巷位于武昌最繁华的司门口,东靠十里长街(解放路),西临浩瀚长江,南枕"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北接都府堤红色景区 ,是一处由名街名楼名景名江环绕而成的美食天堂。<br>  户部巷于明代形成,清代因毗邻藩台衙门(对应京城的户部衙门)而得名。 武汉人将用早点,称为"过早",这最初来自于清代的一首《汉口竹子枝词》 。以"小吃"闻名的户部巷,就是武汉最有名的"早点一条巷",民间有"早尝户部巷,宵夜吉庆街"之说,是来武汉的游人必到的景点。 户部巷作为地名,历史相当悠久,在明嘉靖年间的《湖广图经志》里有一幅地图,上面清楚地标注着这条狭窄的小巷,由此看来,这条小巷至少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历史上的户部巷,知名度很高,巷子虽小,名气却很响亮。此巷东临负责管理户籍钱粮、民事财政的藩署(直属京城的户部)而得名。 此巷古往今来,因地理原因(紧靠码头),舟车络绎,人气鼎沸。小巷人家勤劳巧作。汇江汉五粮、天下干鲜精烹细调,以鲜、香、快、热之汉味小吃惠及熙攘人群,名声鹊起,经久不衰。<div>  从前,司门口为中央布政使司衙门在武昌府的办事处。布政司主管钱粮户籍,民间称为"户部"。明清年间,户部巷东为藩库,是布政司存放钱粮的金库和粮库;户部巷西为武昌府的粮库所在地。户部巷正好位于两个库房中间,因而得名。</div><div> 20世纪40年代,肩挑小担沿街叫卖的谢氏面窝在户部巷安家落户,因其品种多、味道美,享誉三镇。解放初期,餐饮业进入合作化,谢氏面窝被国营餐馆"收编",名声渐渐沉寂。20世纪70年代,有人在户部巷做早点养家糊口,从而有了石婆婆热干面、陈氏红油牛肉面等众多名小吃。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华路临江一带是武汉多条公交车辆的起点站、终点站,客运轮渡码头集中,搭乘轮渡过江上班的市民多,户部巷逐渐成为这些上班族"过早"的聚集地。1990年,谢氏面窝传人重操旧业,恢复传统的制作方法和经营方式,重新在户部巷安家。</div><div> 这是户部巷兴盛的起点。从此,全市乃至散居在外的老武汉,一有机会,隔江隔水也要来此"过早",一条长不过150米、宽不过3米的小巷,每天有千把人光顾,终年生意兴隆。</div> 2003年,武昌区政府将其打造成汉味早点第一巷,通过仿古改造,这里的建筑呈现现出一派明清风格。并在全街设立了一幅19米长、3米高的汉味早点文化墙。户部巷小吃已经成为汉味早点的代名词,现有"早尝户部巷,夜吃吉庆街"之说 再向前走就到了武汉的地标景点黄鹤楼 黄鹤楼下留个影 黄鹤楼是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风景名胜,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 数日后骑鹤下扬州 黄鹤楼一共有五层。高50.4米,相当于16层楼房,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 黄鹤楼前卫兵般的正对称的“瞰川”“揽虹”二亭 作为拱卫黄鹤楼的“瞰川”“揽虹”二亭,也是游人休息的好地方。 站在这块场地正中央扫一圈黄鹤楼,大牌坊和瞰川”“揽虹”二亭。 各个方位各个角度看不够的黄鹤楼,和扬州一江相连的黄鹤楼<div>  此黄鹤楼为按照资料新建的,新黄鹤楼比旧楼更壮观。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则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这一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div> 第一层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表现“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四周空间陈列历代有关黄鹤楼的重要文献、著名诗词的景印本,以及历代黄鹤楼绘画的复制品。2至5层的大厅都有其不同的主题,在布局、装饰、陈列上都各有特色。走出五层大厅的外走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这里高出江面近90米,大江两岸的景色,历历在望,令人心旷神怡。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一带辟为黄鹤楼公园。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还有一些牌坊、轩、亭、廊等建筑。有一个诗碑廊,收藏着许多刻有历代著名诗人作品的石,蛇山一带的古代景点都将陆续修复,成为城市武汉的标志。<div> </div><div><br></div><div> 黄鹤楼三重景</div><br> 观江景:叹天地悠悠<br> 黄鹤楼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美誉。新生们可挑个晴天,来领略李白笔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情景。李白笔下的意境,要靠想去回味当时的那份孤独风景线。站在高处定睛看,你能看到如今武汉的大都市气质,甚至还可以看到武汉人的胆识??因为有人在长江里游泳。记者提醒您,除登临黄鹤楼,最适宜观景和照相的是白云阁,可将黄鹤楼和长江大桥同时入镜。<br><br> 念故人:寻名人留迹<br> 黄鹤楼主厅壁画不得不看,是一位仙人驾黄鹤离去。有人说,他是子安;还有人说,是费?;也有人说,是吕洞宾。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仙很多。古往今来,无数名人先后登临黄鹤楼,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在全楼各层的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中有迹可循。<br> 黄鹤楼景区内的不少景点,无一不带着诗意。来到落梅轩,你能想到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来到白云阁,耳边响起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诗碑廊中,收纳了当代国内书画名家书写的历代名人吟咏黄鹤楼的诗词名句碑刻。<br><br>听古音:赏古楼编钟<br> 黄鹤楼编钟表演每场大约15分钟,时段分别是10时、11时40分、14时20分、16时。演出地点在落梅轩,演出免费。与在省博物馆和武汉音乐学院等地听编钟演出不一样,在古楼上听,别有意境。<br><br>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看见此鹤不由地想起了此篇</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这是让李白自愧弗如说关于黄鹤楼他已经无法在写什么诗歌的崔灏的《黄鹤楼》,有史为证的: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但是李白他老人家真的没有写过黄鹤楼诗篇吗?显然不是而且不止一篇呢,最著名的那一篇不用我讲,世人尽知。</div> 站在黄鹤楼下无法不想起刻入扬州人武汉人和中国人脑海的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故人西辞黄鹤楼,</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烟花三月下扬州。</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孤帆远影碧空尽,</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惟见长江天际流。<br></div> 还有很多著名的黄鹤楼诗篇,一并收录。<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送康太守》</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唐·王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朱栏将粉堞,江水映悠悠。</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鹤楼》</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唐·卢郢</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鹤何年去杳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楼十载倚江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密云朝卷四山景,</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流水夜传三峡声。</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柳暗西州供写望,</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草芳南浦偏离情。</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登临一向须回首,</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看却乡心万感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br>宋·苏轼<br><br>黄鹤楼前月满川,</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抱关老卒饥不眠。<br>夜闻三人笑语言,</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羽衣着履音空山。<br>非鬼非人意其仙,</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扉三叩声清圆。<br>洞中铿鋐落门关,</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缥渺入石如飞烟。<br>鸡鸣月落风驭还,</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迎拜稽首原执鞭。<br>汝非其人骨腥膻,</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金乞得重莫肩。<br>持归包裹蔽席毡,</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夜穿茆屋光射天。<br>里闾来观已变迁,</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似石非石铅非铅。<br>或取而有众忿喧,</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讼归有司令几年。<br>无功暴得喜欲颠,</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神人戏汝哀可怜。<br>原君为考然不然,</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此语可信冯公传。<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鹤楼》<br>宋·游景仁<br><br>长江巨浪拍天浮,</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城郭相望万景收。<br>汉水北吞云梦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蜀江西带洞庭流。<br>角声交送千家月,</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帆影中分两岸秋。<br>黄鹤楼高人不见,</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却随鹦鹉过汀洲。<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br>唐·李白<br><br>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br>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望黄鹤楼》<br>唐·李白<br><br>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br>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br>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br>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br>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br>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br>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br>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br>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br>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br>唐·李白<br><br>黄鹤高楼已槌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鹤仙人无所依。<br>黄鹤上天诉玉帝,</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却放黄鹤江南归。<br>神明太守再雕饰,</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图粉壁还芳菲。<br>一州笑我为狂客,</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少年往往来相讥。<br>君平帘下谁家子,</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云是辽东丁令威。<br>作诗调我惊逸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白云绕笔窗前飞。<br>待取明朝酒醒罢,</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君烂漫寻春晖。<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鹤楼》<br>唐·贾岛<br><br>高槛危檐势若飞,</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孤云野水共依依。<br>青山万古长如旧,</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黄鹤何年去不归?<br>岸映西州城半出,</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烟生南浦树将微。<br>定知羽客无因见,</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空使含情对落晖!<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div>同样也是文学巨匠的毛主席怎么能少了武汉地标的大作呢?让我们拜读一下吧!</div><div><br></div>《菩萨蛮·黄鹤楼》<br>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br>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br>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br>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div><br></div><div> 此词作于1927年春,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四·一二”事变前夕。1926年7月,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正式开始。1927年1月,武汉建立了革命政府,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了汉口、九江的租界,上海工人起义和以湖南为中心的全国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发展起来。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对此有乐观的论述,整个革命形势是较有利的。但蒋集团的反革命面目日益暴露,1927年4月12日,蒋在上海发动反革命大屠杀。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失败。此前,中共党内由于陈独秀执行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主张“要缓和反蒋”,反而压制工农运动,拒不接受毛泽东和其他许多同志的正确主张。这样,带来严重危机,革命事业受到重创。毛泽东此时居住在武昌都府堤41号,附近就是黄鹤楼旧址。他面对滔滔江水,心潮起伏,作词以抒怀。</div> 在黄鹤楼顶层廊檐东眺,西望。 南扫,北拍。 下得黄鹤楼来一路向东顺着山脊线游览。某人穿拖鞋,走累了,太阳也上岗了,她索性坐在树荫下乘凉不走了。我独自游览。 图片是2019年7月30日用“玩图”软件拼接的,这个日期没有别的意思。<div>  </div><div>白云阁</div> <div>向东山脊线上的四季牌坊</div> 四季牌坊示意黄鹤楼春夏秋冬的四时风景,用青灰石雕塑而成,为典型的徽式风格。每座之间均相隔50米,系二柱坊。每坊高约8米、宽7米;二柱的下部均有6面石鼓作帮衬,牌坊上部中是由34组斗拱所撑托的"品"字形的牌坊屋顶。在12个檐角中,又有两对檐角呈"角梁龙头"、"屋脊鱼尾"的形象;重檐舒翼大方,造型美观生动;在牌坊的画壁和支柱上,雕刻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图案,如"三友鹰鲤鹤"、"日映黄鹤"、"鹰鲤对歌"、"龙飞凤"、"二麟戏日"、"双狮戏逐"、"十二龙仙降"等,生动活泼,情趣盎然。4座牌坊的横额上方分刻有鹤舞、鹤翔、鹤鸣、鹤栖的图案,横额上则是描绘鹤楼四季景色的诗句。坊,西面"烟绕鹤楼";东面"绿满高观"。高观即高观山,历史上蛇的 一部分。 白云阁顶层好风光,这个角度手机拍摄的武汉两大地标黄鹤楼长江大桥同框照片。 白云阁廊檐的市区照片 一楼大厅的巨幅画 <div>来到了岳飞亭</div><div><br></div> 岳武穆遗像亭简称岳飞亭。在蛇山中部顶端。1937年武汉的抗日群众团体,在原岳庙废墟中清出一通刻有岳飞半身遗像的明代石碑,即移此建亭供碑,以弘扬民族精神,激励人民大众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的爱国热忱。亭为木石结构,六角攒尖顶,单檐外展,颇为端庄古朴。亭额刻"岳武穆遗像亭"六字,为孔庆熙所题,其下石柱楹联为:"撼山抑何易,撼军抑何难,愿忠魂常镇荆湖,护持江汉雄风,大业先从三户起;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奉谠论复兴家国,留得乾坤正气,新猷端自四维张。"碑上所刻岳飞像,线条遒劲,意态英武,亦属艺术杰作。像上方列明万历十年(1582年)云南太和(今大理)张翼先撰写的四言像赞,现碑系按明碑原拓复刻。。<br><br> 岳飞8米高的大型雕塑 岳家军抗金大型浮雕和岳飞手书的还我河山石碑 还是沿着山脊线原路返回,某人电话催了又催,不能看山脊线南北两条游览线了。四季牌坊的背面造型和文字同样精彩。<div>  黄鹤楼公园内的四季牌坊用青灰石雕塑而成,为典型的徽式风格。每座牌坊之间相隔50米,系二柱坊。每坊高约8米、宽7米;牌坊柱的下部均有6面石鼓作帮衬,牌坊上方为“品”字形屋顶。在12个檐角中,又有两对檐角呈“角梁龙头”、“屋脊鱼尾”的形象;重檐舒翼大方,造型美观生动;在牌坊的画壁和支柱上,雕刻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图案,如“三友鹰鲤鹤”、“日映黄鹤”、“鹰鲤对歌”、“龙飞凤。</div> 返程中抓拍的花花。 黄鹤楼的背面,再看一眼黄鹤楼<div><br>再见,黄鹤楼!<br>再见,我的黄鹤楼!<br>再见,我们的黄鹤楼!<br></div> <br><div><br></div><div>来到了黄鹤楼公园的东门,打车往回赶。</div> 回到了黎黄陂路,原来我们下榻的短短的黎黄陂路是属于汉口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来进去这个民国时期的电话亭留个影。 这一大片的街区都是汉口历史文化街区,分别是日界,俄界,法界,英界等等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记忆。 饥肠辘辘了,进入一家标注为历史建筑的西式洋楼的饭店内解决“内部问题”。 宾馆歇一歇准备看汉口江滩灯光秀。出门几十米就是沿江大道的黎黄陂路口的宋庆龄汉口旧居,又过了开放时间。 大门口来一张 汉口江滩公园的入口 大楼都穿上了美丽的嫁衣 流光溢彩 顾盼生姿 光影婆娑 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 …… 理虽不屈词也穷了,呵呵 <p class="ql-block">游轮唱着歌儿缓缓驶过</p> <p class="ql-block">步姿是那么的优雅</p> <p class="ql-block">视频展示一下不输上海外滩的灯光秀</p> <p class="ql-block">夜色阑珊,江风习习,美轮美奂的灯光秀让人流连忘返,武汉的夜世界慢慢的、美美哒、萌萌哒闪亮登场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