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没有军衔打仗就会乱套?导致对越反击战伤亡增大?其实你错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军队不能没有军衔,尤其是打仗不能没有军衔。要是不挂上这块牌牌,军官的职务就无法体现,就会导致部队的指挥关系发生严重混乱,从而致使战斗失败,招致重大伤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种广为流传,被很多人深信不疑的军衔决定论的代表性观点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9年的中越战争中)中国军队的军服没有军衔识别符号,指挥官都是从本单位挑选出来的,士兵籍此来辨认自己的指挥官。作战中指挥官阵亡后,作战单位也随之解体,士兵不承认新来的陌生人是他们的长官,由此产生的混乱状态也是中国军队遭受伤亡的原因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彻头彻尾的谬论!军衔决定的是等级不是职务,而决定指挥关系的是职务不是等级,职务也不一定非要通过军衔才能体现或者证明。职务在指挥中起决定作用,军衔作为一种符号起辅助或补充作用。军衔有,可,无,亦可,和指挥没有必然联系。把军衔视作指挥的必要条件,认为没有军衔就不能保证指挥关系顺畅的观点是大错特错、极其荒谬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军衔决定论的鼓吹者们和拥趸们,可以说是连解放军战史的起码常识都不具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有没有军衔?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有没有军衔?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军有没有军衔?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志愿军有没有军衔?怎么就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越打越猛,越打越壮?</p> <p class="ql-block">解放军战史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军衔没有他们以为的那么重要,和指挥不间断没有必然联系,没有军衔照样可以指挥顺畅,搞好建设,打好胜仗。所谓没有军衔就会导致指挥混乱,不过是他们自己脑补的产物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没有军衔的解放军是怎么保证指挥不间断、组织不涣散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就五个字:干部代理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前,要确定师以下部队各级主官干部的代理人,从而避免在战斗中因为出现干部伤亡而失去指挥。干部代理人的人选,连以下的要在军人大会上宣布;营以上的要在党委会上或者干部中公布,让干部战士都做到心里有数。战斗中,干部牺牲或者负伤下火线后,立即由代理人接替指挥,并上报审批任职。比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著名的代乃阻击战中,39师奉命阻击越军王牌316A师东进。117团2连先是和116团6连在代乃东南诸高地并肩战斗,接着又继续坚守五天,打退了越军316A师148团12次冲击,取得毙敌291人的战果,阵地始终岿然不动,坚决控制了10号公路。战后全连荣立集体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守如泰山英雄连”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来看看该连在战斗中是如何做到指挥顺畅的:连长林贤睦牺牲后,代理副连长、1排长王顺蛟立即接替指挥;王顺蛟光荣牺牲后,2排长杨金洪马上代理;杨金洪也负伤之后,由从后面赶上来的副连长李玉明接替指挥;李玉明不久也负了伤,接着由3排长靳涛代理职务,指挥全连继续坚持战斗。在前后历时5天的阻击战中,除了连排干部之外,2连还先后有14名正副班长代理排长指挥,及时指定了15名战士代理正副班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看看163师488团7连,这个连先是穿插至探垄,为保障主力围歼同登之敌作出了突出贡献;后来又奋战谅山北市区,固守奇穷河铁桥,连战连捷,取得歼敌470余名的重大战果,被中央军委授予“能攻善守英雄连”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在激烈的战斗中,干部、骨干伤亡较大,他们先后调整18名班长、7名副班长,提干5名,提职3名,始终做到组织不乱,指挥不断,战斗力不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多看一点解放军的战史,对这一做法自然不会感到陌生,非要把军衔和指挥硬扯到一起,只能暴露自己对解放军战史的无知。干部代理人是被历史无数次证明的确保指挥稳定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即便是在1988年恢复军衔制之后,制定干部代理人方案依旧是部队战时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以确保战中组织不涣散,指挥不间断。</p> <p class="ql-block">或许有人要提出疑问,你说的是同一个分队的情况,是熟人彼此之间的情况,要是来自不同建制单位的陌生人临时聚集到一起,在没有军衔的情况下怎么识别指挥员呢?这个问题同样很简单,如果是不同建制单位需要组织协同,便由各单位负责人碰头成立临时党支部作为领导核心,同时自报职务,由职务最高者负责指挥,比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121师的战役穿插行动中,361团后勤二梯队和部分战斗连队人员于2月18日晚被阻于宗梅吊桥以西,当时一共有来自19个单位的298人,另外还有百余名掉了队的民工。这样的情况陌生不陌生?相当陌生了吧?你看人家是怎么做的?不是因为陌生就互不服气,就各自为政,就自行其是,就自我瓦解,而是马上碰头成立临时党支部,推举100迫击炮连指导员徐家钦为书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他的统一领导下组织防御,各单位带队干部分工负责,彼此密切协同,当天晚上连续打退越军3次进攻,取得歼敌65人的战果,尔后安全找到主力部队。看到没有?陌生是不是问题?是不是没有军衔就必然混乱?当然,有些人是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的。他会说你这开会是浪费时间,有军衔大家一目了然,就不用开会了。说这种话的人其实没有一点军事常识,明确任务、组织协同八个字的意思先了解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人民军队积极主动的战斗作风比起来,和人民军队行之有效的干部代理人做法比起来,和党团组织的凝聚作用比起来,和党团员的带头作用比起来,那块牌牌算得了个什么?(你肩膀上扛着两块牌牌,能够一眼看出你的等级或者大致的职务,但你不敢站出来指挥,这块牌牌有什么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照军衔决定论的观点,军衔是指挥的必要条件,解放军哪里还能打胜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