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有感

<p class="ql-block">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p>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p> <p class="ql-block">  福贵,本是地主家的儿子,娶了城里一个有钱人的女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他却视赌成命,终有一天输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把家里的老宅全部置换成银元,让福贵一担一担担着去还赌债,他终在贫困中觉悟,也许那并不算迟。不久,他的父亲也去世了。一贫如洗的福贵只好带着妻儿和老母亲租田为生,母亲也在穷困中得了重病。为救母亲富贵去城里抓药,却在半路上被拉了壮丁,在战场上经历了九死一生,但他也算幸运能活着。当他幸运归家时,女儿却因病已经成了哑巴,母亲也病死了。家里一穷二白,回家后的福贵一家日子是苦的,但过得还算开心安稳,在她女儿17岁,儿子有庆12岁左右的这几年里,我想应该是他们一家四口很还算幸福的日子。接下来,她12岁的儿子因献血时被抽干血而猝死,妻子病重先他而去,聋哑的女儿还算幸运,嫁了一个会疼人的歪头二喜,在她女儿嫁人后,我一度想着这个故事结束,至少他们还都因为女儿凤霞有个好的归宿而暂时忘记了丧子之痛,生活里似乎也有了阳光。可生活的苦难还在继续,女儿凤霞难产而终,留下嗷嗷待哺的孙子苦根。没过几年,女婿二喜在干活时被钢板所夹,意外惨死。历经亲人的相继离世,无法想象一个人怎么会有承受如此苦难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当看到福贵拉着外孙苦根,告诉他哪个坟是外婆的,哪个是他娘的、还有他舅舅的、当然还有他爹的。这一刻我无法想象到福贵心中承受的多少悲痛,一下子又让我想起他12岁的儿子被无良医生活活抽血抽死的场景,无法想象一个承载着全家人的期望的活生生的孩子在一瞬间化身孤魂,无法想象一个父亲简单的刨了个坑就将儿子入土的那种悲痛,总觉得作者过于残忍了一点。此时福贵拉着外孙苦根站在他亲手掩埋的亲人坟头。他心中忍受了多少难以想象的苦难,看到这里,心中虽觉悲痛但还有一丝庆幸与希望。至少福贵身边的苦根就是希望,我再度以为这就是故事结尾时,福贵还是送走了他最后的一位亲人——苦根,小小的孙子苦根竟在那个饥饿年代里活活被噎死。福贵,他布满老茧的粗糙的双手掩埋了所有的亲人与泪水,最后孑然一身与牛相依。</p> <p class="ql-block">  福贵亲手埋葬了六个挚爱的亲人,不知是命运对他的眷顾还是惩罚。他活了下来,在经历了那么多令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之后,他忍受了来自贫困生活的重压和亲人相继离世的精神折磨。他只是很单纯的为了活着而活着,在旁人眼中,富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对于富贵自己来说,我相信他更多是感受到了幸福。</p> <p class="ql-block">  在书本日文版的自序里读到这样一句话:“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后,在他生前和葬礼前,无人有权说他幸福。”这不是也在警告我们嘛,不要去议论别人的人生,《活着》里的福贵让我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p> <p class="ql-block">  我们会来到这个世界,是不得不来。最终会离开这个世界,是不得不离开。草木坚强物,所禀固难夺。愿我们亦如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