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载着半个世纪思念的老照片

笛声悠扬

<p class="ql-block">  这张泛黄的照片,是1969年夏天在胶州(原胶县)某照像馆拍照的,上面八人其中有三对是兄弟(前排左一晓玉弟弟、中间奉申弟弟、右一我的弟弟。后排左一晓玉、左二我、左三忘记名字、右二北云、右一奉申),存放在我的影集里已有半个世纪了。每当我翻看这张老照片时,在部队大院时的情景总会出现在脑海中,思念大院,想念小伙伴,心中默默的念叨,小伙伴们你们现在在哪儿?你们现在都好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时我父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字253部队任教员,(济南军区步兵学校炮兵训练大队,简称“炮校”)。部队大门口朝北开,门口傍有一木制岗楼。大门两侧的墙壁上边有林彪的题词:“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再向里走,道路两侧是一棵棵挺拔的白杨树,一排排尖顶瓦房,星期天我们经常到父亲和叔叔们的办公室里玩耍。记得有一次一位叔叔从房檐下给我们掏了三只小麻雀,我们如获至宝,拿回家后让妈妈找了一个小纸盒垫上棉花,把麻雀放进去,又把小米用水泡软喂它们,怕它们吃不饱,我和弟弟不停的喂,大约四五天后小麻雀先后都死了,妈妈说可能是喂的太多不消化撑死了,小伙伴们都很惋惜。大院围墙外有条小路,路的傍边有一条小河,夏天,河里长出茂密的蒲苇,我们常常在那里玩捉迷藏,抽取蒲棒玩,挖蒲子根吃。</p><p class="ql-block"> 1969年“文革”后期,听说炮校要解散了,我们的父母们说:你们去照张像吧,留着纪念,照片上的几位小伙伴便一起去照了这张集体照。后来,我们跟着父母各奔东西,自此袅无音讯。以前也有过寻找儿时小伙伴的念头,但在通信不发达的年代,我只好望像片兴叹了。我和弟弟两人经常谈论起在胶县部队大院的情况,也曾多次通过托朋友寻找大院的发小,在去潍坊的火车上,也拜托到胶县探亲的旅友帮忙寻找,但都无结果。还曾萌发通过央视“等着我”寻人节目来寻找的念头。</p> <p class="ql-block">  照片中第二排右数第四位是我爸爸</p> <p class="ql-block">  我收藏的盖“济字二五三部队”收文印章的中央文件</p> <p class="ql-block">  1969年,炮校解散前,大院的阿姨们合影</p> <p class="ql-block">  庆幸的是我们赶上了互联网发达的好时代,“大院孩子群”的群主沙沙,根据军人子弟思念大院的心情,组建了许多群,我和弟弟也先后加入到群中。</p> <p class="ql-block">  2019年7月19日,弟弟来电话说,他通过大院子弟群和胶县机场子弟群的“明媚如歌”王永梅妹、“華年歲月”孟威哥,已经找到照片中的北云(现在湖南)和奉申(现在湖北)两位小伙伴了,听后可把我高兴坏了,马上叫弟弟把我拉进有这两个小伙伴的“胶县师范附小253炮校同学群”。那天进群后,我们聊大院的过去,聊大院的叔叔阿姨,聊大院的小伙伴;从过去聊到现在,从家庭聊到工作,从发小聊到同学……整整一天沒停,喜悦心情溢于言表。</p> <p class="ql-block">  奉申和同学们故地重游</p> <p class="ql-block">  2019年12月23日,我在“大院孩子二群”聊天时,又被我战友的姐姐发现了,然后她又把我拉进“山东大院孩子群”,进群后心想,如果还能遇到济字253部队大院的发小该多好啊。</p> <p class="ql-block">  机会终于来了。2020年3月18日,我在查看群员头像时,忽然又发现了一个昵称“随遇而安253”的群员,253,会不会是当年大院的小伙伴呢?想到这儿我马上@他,他也立即反应加上了私聊。不聊不知道,一聊真高兴原来他家竟然是我家的邻居,我俩从上午一直聊到下午快4点。</p> <p class="ql-block">  “随遇而安253”激动的顾不上打字了,直接发语音</p> <p class="ql-block">  半个世纪,弹指一挥间。我们从少年走到青年,从青年又走到老年,从星星走成夕阳,但对部队大院和小伙伴们的思念却愈发浓重!济字253部队大院,我们曾无忧无虑的随父母在那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古老的253,难忘的小伙伴。大院虽然已不存在了,但美好的记忆却永存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在新时代续写友谊新篇章吧!</p><p class="ql-block"> 衷心感谢为军人子弟而辛苦建群的沙沙群主!🌹🌹🙏🙏</p><p class="ql-block"> 衷心感谢为我们济字253部队大院子弟取得联系忙前忙后的兄弟姐妹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