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是我的外婆,可惜我家里一张外公的照片也没找到</p> <p class="ql-block"> 我对外公外婆记忆有点模糊,原因是从小是在奶奶家长大,多数时间都是跟奶奶在一起,大一点又是二叔的跟屁虫,虽然外公外婆家离奶奶家不远,大多都是外公搞得有好吃的,就喊我去饱餐一顿。</p> <p class="ql-block"> 外公外婆解放后定的成份是“小土地出租”,是有一点私产的,可见解放前家境一般,不富裕但还算过得下去。记得奶奶告诉我外公外婆家住的房子(整橦房子当街有五个前后间,外公外婆住一个前间两个后间,其余四个前间和三个后间住有另外四家人,房子有三层,二、三层都铺有楼地板,第三层空间较矮都没用)原来都是外公家的,是解放前就卖了还是解放后被分了,就搞不清楚了。</p><p class="ql-block"> 外公在抗战期间当过国民政府最基层的“保长”一职。看过电影“抓壮丁”的人都对里面的“王保长”印象深刻,也就大致了解抗战时期“大后方”的保长的主要工作职责。</p> <p class="ql-block">电影《抓壮丁》海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当时也没问问长辈们外公后来没当保长是什么原因,当然原因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解放战争期间外公没有再当“保长”,否则解放后就属于敌我矛盾而成为专政对象了。</span></p> <p class="ql-block"> 印象中的外公笑的时候不多,平时和爷爷一样也是叶子烟杆不离手,也许这是他们那一辈人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吧,但外公的烟杆没有爷爷的长。</p> <p class="ql-block"> 外婆是中国典型的贤妻良母式的家庭妇女,只知道料理家务,收拾菜园,对一家之主的外公唯命是从。</p> <p class="ql-block"> 当地的生活用水都要到水井去挑,这个任务是外公的,由于要喂猪,一天要用好几挑水。外公挑水的姿势很美很稳,一挑水从水井挑到家有一公里多,但到家时水桶里的水是满满的。</p> <p class="ql-block"> 外公家有一大块祖传下来的菜园地,外公也会和外婆去打整菜地,子女都不在身边,吃不了多少菜,大部分种的菜都进了猪的肚皮里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外公炖的红烧牛肉特别好吃,是用砂锅在小火上慢炖好长时间才出锅,外公炖好就来喊我去吃,可香啦!又软又糯,而且随便我吃不限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们当地老一辈妇女都不吃牛肉(我奶奶和外婆都不吃),所以牛肉价格较之猪肉便宜太多。当然都不是现在的菜牛,大多数都是滚坡摔死的耕牛,因为我们当地山高坡陡,牛吃草时稍不注意就会摔下去。但外公和我二叔一样,馋了是不祭嘴的,那个年代吃一顿牛肉真的很给男人们解馋,赶乡场时卖牛汤锅的地方的确都是男人们在吃肉喝酒。</span></p> <p class="ql-block"> 外公外婆应该是很重视教育的,母亲和姨妈及两个舅舅都读书识字,这在当时贵州的乡下是不多的。</p><p class="ql-block"> 姨妈是参军预备入朝的,刚准备出发就停战了,然后就地安排工作,在册亨石油公司干了一辈子直到退休,现在90多岁了还很健康。母亲师范学校毕业小学高级教师退休,大舅师专毕业中学校长退休,小舅师范读书时被公安选调干了一辈子警察市局副局长退休。</p><p class="ql-block"> 这都是外公外婆重视教育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外公外婆去世的时候我都正在省外学习没能回去,两老的墓地都是父亲选的。其中还发生了一点小插曲,外婆的墓地选好后,准备挖墓穴时发现选定的地面上一老太放了一堆包谷杆并躺在上面,说这个位置她百年后要用不许动,没办法父亲又在附近现选了一块。</p> <p class="ql-block"> 我已有10多年没回故乡了,只听说外公外婆住的老屋在小镇的旅游规划中被拆迁了,这都是两个舅舅家在管,我也没过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