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眼中的乡村(2)

Irene

<p class="ql-block">  时间是那么匆忙,现在才将孩子们的文字整理完。</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篱落疏疏,有农家腊酒,有向晚的风,有窗前的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静下心来,走进孩子们语言的世界。</p> 夜色姑娘 杨紫嫣:向晚的风轻轻吹过,沙沙沙,树叶被小知了的魔法变成了在唱歌的小微风,夜色伴着小微风吹进了小姑娘的美梦里,这时小芽飞快地长大。纺织娘织起了夏日的小裙子,知了为乡村的人挑选梦乡……<br><br>师评:读着紫嫣的文字,沉浸在她那天马行空的想象中。“纺织娘”变成了让人生出无限遐想的姑娘,“夏日的小裙子”又让我禁不住猜测这裙子的又是怎样的。如果这些还不足以让你的嘴角上扬,那就再读读最后一句吧,就连梦想也是夏天的使者“知了”挑选的,这是多么奇幻无比呀,正照应了开头“知了的魔法”,让人浮想联翩。<br> 乡村 孙靖婷:(节选)春天的阳光不是很热,那些老爷爷老年就搬着凳子去院子里晒太阳,一不小心就被太阳哄睡着了。<div><br>师评:“哄睡着”足以体现春天阳光的柔和,同时,又赋予阳光以生命,形成了一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情境,这不正是美好的乡村生活吗?</div> 乡间 陈梓霖:夏日之农村,天上深蓝深蓝。农人勤种乃粒,向晚笑面而归。儿童散学之时,已是天黑之时。待到秋天到来,农物早已成熟。秋虫吟唱此地,太阳在此照耀。待到冬天来时,他在丛中笑。<div><br>师评:这种作业的方式让我眼前一亮,刚开始学小古文,能够有兴趣简单创作,值得肯定。“乃粒”一词意为“谷粒”,我便问他是从哪里知道这个词,他告诉我是通过一档电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了解到,《乃粒》是宋应星《天工开物》的首篇,指的就是谷物。这一回答让我感叹道这个孩子的课外学习能力,又让我反思了学校的课程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怎样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怎样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我们作为教师值得深入研究的。<br></div> 冬景 张宸瑜:冬天到了,田里、山里雪白一片,雪像一床棉被一样,笼罩了大地,给茅屋的房顶又加厚了一层。篱落再一次陷入了孤独之中,地里也没有了玩伴。但是,家里热闹非凡——有来走亲戚的,有来吃饭庆祝的……许许多多。原来是新年到来,人们伴着新年的开始,开心快乐去了。<div><br>师评:宸瑜的文字读起来活泼、清新,读后能让心心情舒畅。我们经常把雪比作大地的棉被,但很少观察到其他景物也会被“温暖”。“茅屋的房顶又加厚了一层”,多么朴素又有诗意的描写呀,雪像个温暖的母亲,加厚了屋顶,呵护着人们远离风和雪。“篱落的孤独”,是最令我惊艳的一句,源于“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夏日篱落因人们忙着种田而孤独,冬日篱落因天寒地冻而孤独,“再次陷入”,多么巧妙的安排,在小作者笔下,篱落显然有了生命,有了喜怒哀乐……<br></div> 春景 许浩坤:春天,迎春花绽开了笑脸,小溪从沉睡中苏醒了。雪、冰、风、寒、冻,渐渐消失在春日的阳光中……<div><br>师评:前面是大家最为熟悉的拟人,但整句的两点在最后,“渐渐消失在春日的阳光中”,多么温柔,多么浪漫。春天的阳光是那么柔和,像把隆冬的一切都感化了,渐渐地,慢慢地,柔柔地……<br></div> 乡间清晨 王欣雨:乡下的早晨,大公鸡又开始唱歌了,人们从睡梦中醒来,推开家门,清凉的微风吹了过来,让困意随风而去。<div><br>师评:读着欣雨的文字,体会了乡村独有的声音和味道。那里的时间很慢,掌控时间的不是冷冰冰的时钟,而是一位动物朋友;在那里,抚去困意的不是苦涩的咖啡,而是清晨的一缕微风,或许伴着稻花桂花的香气。这样的生活,怎能不让人心向往之。<br></div> <p class="ql-block">小作者:</p><p class="ql-block">杨紫嫣 孙靖婷 陈梓霖 张宸瑜 许浩坤 王欣雨</p><p class="ql-block">指导教师:</p><p class="ql-block">冯欣</p>

篱落

师评

阳光

乡村

夏日

微风

伴着

乃粒

向晚

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