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浙西南古村落探幽(七):衢州江山廿八都镇。以前不知道廿八都镇这地名,出游前阅读行程才了解。打开浙江省地图,在浙江省域西南角落里找到了廿八都镇这地方。小镇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处,可谓是一镇跨三省。为啥得此名?据历史记载,小镇的诞生得益于唐末僖宗年代(公元874年)的黄巢起义。公元878年黄巢起义军转战江南攻打福建,经过浙闽边界的仙霞岭,在崇山峻岭间开山取道,开通了由浙入闽的这条仙霞古道,处于古道边的小镇才有历史记载,因此廿八都也是一千多年历史的古镇了。北宋时在浙江南部设都44个,这个小镇排行28,当地人称“廿八都”,此后就一直沿袭这个名称至今。廿八都地处三省交界,拥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仙霞关隘,四周关隘拱立、大山重围,小镇成了历代屯兵扎营之所,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廿八都又有“东南锁钥,八闽咽喉”的美誉。三省边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最初主要是军事功能的千年仙霞古道到了明清时逐渐成为商旅要道,廿八都作为过往货物中转的第一站,一个必经的交通枢纽,迅速成为三省边境最繁华的商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月7日下午四点半,经京台高速下到205国道再转枫岭路,看到路口的一座三角形仿古城门建筑,就到了廿八都镇了。城门上有守卫士兵塑像,城墙三面分别上书“廿八都”“仙霞关”“枫岭关”,小镇所处地位全然领会。城门下有一家老小经过道道关隘进入廿八都镇那一刻的形象塑像,人物动作神态非常之生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廿八都镇的建筑依仙霞古道两侧而建,长达1公里。北为浔里街,以住宅为主;南为枫溪街,以经商为主。珠坡桥是古镇枫溪老街入口,沿着<span style="font-size: 18px;">被脚步打磨得光亮的石板路,经过一长段高高的方砖马头</span>墙,过北堡门就进入枫溪老街,一清澈水道依老街流淌,仍在为居民提供服务。老街不长,大概500米左右。放眼老街,街上两侧商铺林立,早期的钱庄、洋货铺、观音阁、中草药堂、邮政局、祠堂、武官衙门、客栈等古建筑古朴典雅。透过这些古建筑可以想象到过去这里还是很鼎盛的。古代历史上,唐朝至南宋的几百年间,全国的经济中心逐渐转移至江南地区,浙闽地区开始繁盛,物资贸易往来逐渐频繁。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黄巢起义军开辟的古道正式开通为官路,称为“仙霞路”,使最初主要是军事功能的千年古道逐渐成为商旅要道。到元明朝的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当时的泉州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港之一,而穿行在浙西南群山之间的仙霞古道是跨越仙霞山脉沟通钱塘江流域与闽江流域的唯一一条陆路连接线,也是海上丝绸之路陆上运输线。溯<span style="font-size: 18px;">钱塘江而上的船只装载着来自江、浙的布匹、日用百货到浙江江山的清湖码头靠岸,然后转上仙霞古道,由挑夫肩头的扁担挑往闽、赣。从闽、赣来的土特产也从仙霞古道运到江山清湖装船运往金衢沪杭各地。因此</span>地处仙霞古道上的廿八都镇是这条海上丝绸之路陆上运输线的过往货物中转的第一站,一个必经的交通枢纽,迅速成为三省边境最繁华的商埠。鼎盛时期,商行店铺、饭馆客栈布满了整条青石板铺就的大街,日行肩夫,夜歇客商,每天南来北往,熙熙攘攘,富足热闹了数百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廿八都古镇除了主街是青石板砌成外,其他的小巷都由鹅卵石铺就而成。踩在上面,脚底会隐隐被硌到,走路的过程刚好可享受下足底穴位按摩。两边高大的马头墙,狭长的巷子仅容一个人走过,大声说话都会被高墙给反弹回来,“嗡嗡”回响,故而又被称为“回音壁”。走入巷子就如同走入一个迷宫,每一条路都看似死胡同一条,往旁边一转却又峰回路转,走入另一条更幽深的小巷,等到完全走出迷宫,却发现早已走到古镇的另一端。</p> <p class="ql-block">古镇最有特色的建筑当属大门上方的这个门楼,多以精致木雕构件组合而成,楼阁式的四柱三楼形式,风貌独特。在门楼上方雕刻了很多富有意义的人物造型,一般都福寿双星、松鹤延年等吉祥的造型,精雕细琢,美轮美奂。高大的门楣彰显着家族的身份和地位,闪耀着过往的荣光,福气临门是祖先的叮咛,从此这叮咛就挂在子孙的心房。大宅院的门楼探出建筑,好像一双双老者的眼睛,注视着老街上的来来往往,记录下了老街那厚重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江南古镇一般都临水,廿八都古镇也是如此,傍枫溪而筑,因此连着古镇老街的桥梁也是一道风景。珠坡桥是一座木质廊桥,是古镇的入口,据说古镇的人爱好唱山歌,常在桥两岸对歌,此地也就成了”珠坡樵唱”,是古镇的枫溪十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走出老街的东昌门,就是东升桥。桥下溪水潺潺,清澈见底。</p> <p class="ql-block">在老街西出口,看到有古桥标识,经老乡指路,顺着枫溪畔的鹅卵石古道往下游走了有200多米,就看到了这座枫溪古桥。我在古桥的前后左右走了一圈,枫溪桥是典型的石拱桥构造,完全不同于木质廊桥的珠坡桥。古树覆盖,碧水环绕,上桥鹅卵石台阶旁得护墙已基本是青苔覆盖,古石桥如一道斑驳的灰影伫立在两岸之间,静静地聆听桥下枫溪河水流过的声音,山风掠过,一身沧桑的石桥上,顽强的藤蔓不停摇曳,柔软的身躯衬托着石桥的坚韧。这枫溪古桥是浙江省文保单位,一位老乡看我在盯着桥看,就跟我说下游还有一座更古老的桥,可惜时间不允许了。</p> <p class="ql-block">枫溪桥堍是廿八都镇枫溪村老人照料中心,走进看了看,也是一处古建筑,还保留着彩绘雕饰。</p> <p class="ql-block">走在老街上,看到的建筑风格大都是浙派、徽派、闽派、赣派等江南特色的建筑风格,当走进一条小巷,看到一幢高高白墙的西方巴洛克风格的古建筑,视觉上一下清新,看墙上铭牌是姜遇鸿故居。百度搜索,姜遇鸿清朝道光年间人,早先靠做布匹生意发迹,后创设“隆兴钱庄”,上海、宁波、衢州都有他的分号。<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进入姜遇鸿民国后曾担任东三省财政部长。</span>而在廿八都,姜家开的“隆兴”商号占了半条街。光绪年间,姜遇鸿从宁波分号带回图纸,大规模扩建住宅。据说,当年扩建的住宅一连三幢鳞次排开,一直与浔里老街上的店铺相连,共五进三十六天井,木雕檐饰外墙砖雕由38个工匠精雕细刻,花了整整十年功夫,到宣统年间方告竣工。走南闯北开钱庄,到底是见多识广,姜遇鸿将其中一处宅院的外墙融入了不少西洋建筑元素,中西合壁,门脸也并不似别人那么张扬,显得比较含蓄,</p> <p class="ql-block">廿八都镇浔里老街。位于古镇北侧的又一条老街,鹅卵石铺路,是乡民住宅区,走了一小段,感觉有些破落。</p> <p class="ql-block">3月8日清晨正在老街随拍,有一大姐经过我身旁,问我阿要拍老街全貌,我说这哪里有高处可以拍,她说前方她家里。我半信半疑跟她走了三分钟就到了,这地方我刚刚路过的。进门她说要五元钱,答应后就带我上楼,到了三楼平台说你慢慢拍吧。站在高处,老街古建筑的翘檐重重,飞翘的檐角撑起了岁月的浮云。瓦片粼粼,色泽灰暗宛如消逝的岁月,融进了许多皱纹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老街西口是关帝庙,守义和奉忠是对关帝最高的褒奖。关帝庙对面是古戏台,古戏台电子显示屏上不间断地在播放地方戏剧。中间广场上方挂满了各色打开的雨伞,营造了五彩缤纷的老街小环境。</p> <p class="ql-block">走出关帝庙,就出了老街,是古镇枫溪老街的西入口,有仿古牌坊一座,牌坊上朝老街一面上书“束衿仙霞”四字。衿是衣领的意思,束衿二字说通俗点就是卡脖子的意思,这二字贴切反应了廿八都镇在仙霞古道上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到廿八都古镇,文昌宫是必看的地方,这里是古镇人崇学好文的体现,3月7日我特地等到八点开门,进入匆匆浏览了一番。看介绍,文昌宫是廿八都民间集资在宣统年间建造的公共建筑,建筑之精美,装饰之豪华,丝毫不亚于官方建筑。宽阔的文昌宫广场,铺满了密密的鹅卵石,石隙间布满了青苔,细看,还拼出了八卦阴阳图案。文昌宫是四进三天井,分别供奉着文昌星宿和万世师表的孔圣人,四周墙壁有许多精美的人物彩绘壁画,属于艺术精品。天井两侧廊屋是古时私塾教书读书的场景。时间关系,没能好好细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国民党军统特务头目戴笠在廿八都镇老街留下的历史罪证。原来电影、电视剧中看到的国民党女军统特务都出自于此。</p> <p class="ql-block">在文昌宫门口,遇到老四铜锣糕店铺的女主人,非常热心,主动告诉我哪里可以看廿八都全景,我说刚才看过了,她说那骗人的,后面山坡上的观光亭才能看全景。说罢就带我穿过小巷,北出老街,指着那条路说可以到观光亭的。感谢古镇热心人!循着那条路登上观光亭,远观廿八都镇的全貌,只见密密麻麻的建筑几乎撑满了这一片四面环山的山坳,黑瓦翘檐的老街建筑淹没在周围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的民居中了。</p> <p class="ql-block">来自四面八方的商贾在廿八都小镇生息繁衍,如今一万多人的小镇有140多个姓氏、10余种方言。尽管家族不同、方言各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依然和睦融融,我想这种包容的文化底蕴正是廿八都繁荣的根基。如今,姜炳荣的旧居专门开设了廿八都方言馆来介绍廿八都的圆融文化,可惜我清晨造访,还没开门。门头上世纪红色年代留下的红色大字能清晰保留至今,或许也是廿八都文化包容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枫溪河穿镇而过,从倒影里的古镇,看黛瓦白墙荡漾在水面。3月7日傍晚<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暮色降临前</span>我下到河畔鹅卵石小径漫步,枫溪水在我身旁轻漾,享受着古镇的静谧,舒想着在这桃红柳绿的光阴里,是否就可以走进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江南梦。</p> <p class="ql-block">当我行走在廿八都枫溪老街,不经意间在一间茶馆的临街古老墙上看到挂了块“东南日报社旧址”牌子,比较好奇,一是想知道东南日报的历史,二是想了解东南日报与古镇的关系。搜索网上资料,却找不到来龙去脉。只有百度百科里有一些东南日报介绍。东南日报是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机关报,其前身是1927年3月在杭州创刊的《杭州国民日报》,1934年6月改名《东南日报》,抗日战争时期曾先后迁往过浙江金华和福建南平,直到1949年4月停刊。</p> <p class="ql-block">3月7日下午四点半到达廿八都边城度假酒店,酒店与老街就相隔一条枫溪,在酒店即能望见老街。入住后即去古镇老街,阴天,天黑得早,五点半即回酒店用晚餐,晚餐后再与队友们去老街夜游,其中一位队友是苏州古建公司退休的工程师,他来到古街就是进入了他的本行了,边走边看边解释,给我们大伙上了一堂古建筑现场教学课,我也因此学了古建筑的皮毛知识。3月8日清晨六点半天刚亮,一个人又来到古镇老街,端详清晨的老街,不过还是比较匆忙,没有作太细致的观察,尤其是老街可以进入参观的点都是八点以后才开门迎客的,没时间进入了,只进入文昌宫参观了。八点半离开古镇,回到酒店用早餐,九点离开廿八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