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利寻访-087】在蓝山县犁头瑶族乡寻找红三十四师湘江战役余部战斗遗址时,找到一座红军墓

鸟人三哥

据相关资料记录,1934年11月19日,红五军团进入蓝山,十三师和三十四师分别驻扎在火田渡和杨梅山,值建党100周年之际,湖南省蓝山县“寻找红军足迹 寻找红军家属”盛利寻访小组在2021年3月,开启了春节后第一次寻访行动,也是第87次寻访。 第一站 杨梅山村民掩护红军战士的故事<br><br> 三月十二日,连续几天几夜雨一直下个不停,今天终于见晴,盛利寻访小组特地来到湖南省蓝山县火市乡杨梅山村,找到了1934年11月曾经掩护红军的后代,他的名字叫邓桐生。<br> 邓桐生,男,生于1937年,现年八十四岁,采访他时,正好坐在杨梅山村前的小卖部。<br> 据邓老回忆,他们村没有驻过红军,红军是从麦田村往火田渡时,经过了邻村四方井村。<br> 邓老说:“我婆婆跟我说,红军走后,有一位掉队的红军躲藏我家里猪栏上草堆里长达一年多,一年多后这位红军走时,我婆婆还送了他几块光洋。”<br> 邓老带领我来到他家,用手指着说:“这个地方就是当年红军藏身之处,现在拆掉新建了砖房子,当年我婆婆是冒着杀头的危险掩护了这位掉队的红军战士。”<br> 据了解,邓老的婆婆在杨梅山开了一家伙铺,为人善良,好施乐广,生意兴隆,口碑很好。<br> 在采访时,见到小群白鹭在田间觅食,回家时在城腹村的田间里发现大批白鹭,心喜,候鸟回“家”了!<br> 在杨梅山完成采访后,我们又沿着红军足迹,走过岸山大桥,穿过了湖叠村和雷家岭村,回到家里正好赶上午饭。<br> <b>第二站 在犁头瑶族乡寻找红三十四师余部时,意外发现一座红军墓</b><br><br> 吃过午饭已是下午一点正,按照约定,宁之华老师来到集合地,于是,盛利寻访小组主要成员成采芹、宁之华、兰桂英和唐盛利等四人,驾车驶向大山深处,前往犁头瑶族乡茶盘坳,寻找红三十四师余部最后一次战斗的地方。<br> 蓝山县犁头瑶族乡距蓝山县城以西约二十公里,位于东经112.0987度,北纬25.4211度,海拔高度为455米,总面积39.3平方公里,人口不足3000人。这里居住主要是以瑶族为主,原辖竹市镇。<br> 犁头乡瑶族人民长年生活在崇山峻岭中,人烟稀少,是典型的山区,还是红色瑶寨。据蓝山县相关资料记载,1934年12月19日,红三十四师余部从湘江东岸撤回井冈山途经蓝山时仅剩94人,他们来到犁头乡茶盘坳的牛丫地时,与国民党“追剿军”成铁侠旅部遭遇,由于缺乏弹药,开战不久阵亡一人,大部被俘,少数突围,至此,红三十四师最后一支队伍在蓝山境内为革命贡献了一切。<br>‏‎ 下午13时54分,寻访小组来到了一个三叉路口,路口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犁头村 桃树坪,宁之华都是说,这里就是茶盘坳。我们下车后仔细勘查,发现这里确实是个坳口,风力很大,路两边山峰云雾缭绕,居高临下,两边的山上扼守县城与犁头的大路,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为军事要塞。当我们升起无人机时,惊扰了躲藏在山中的大嘴乌鸦,有近百只,实为罕见。<br> 宁老师说:“这里虽然是茶盘坳,并非红三十四师余部与国民党成铁侠旅部激战的地方,往前走约1公里之处的地主,就是我们今天要找的地方。”<br> 我们来到战场的山下,卫星地图显示江北方为越岭下,西面为刘家,东南面为莫家,东经112.1158度,北纬为24.4164度,海拔高度为647米。宁老师指着山上一片松树说:“那里就是红三十四师余部战斗遗址。”<br> 只见战斗遗址的地方,村民种了玉米,玉米地上方是一片松树,苍柏青翠,在云雾中时隐时现。我问宁老师:“能上去吗?”<br> “山上灌丛太密,没有人带路是无法上去的。”宁老师说。<br>我们站立的旁边有一座房子,房子大门紧闭,只有一条看家狗时不时探出头来窥探。宁老师还告诉我们说:“去年我跟钟友友来到这里,听老人讲述红军的战斗故事,可惜今天他不在家。”<br> 离开此地后,我们一路前行,来到了犁头瑶族乡政府,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欧阳华军闻讯出来观看我们航拍,我们便跟欧阳华军同志汇报了来此地的目的,同时闻讯来的山背村老书记赵新华也来观看,当他知道我们是还寻找红军足迹时,他跟我们讲,我们这里埋葬了两位红军,我便跟欧阳乡长说能不能带我们去看一看,乡长爽快地说:“好!我们一起去。”<br> 红军墓地就是犁头村,距乡政府只有十几米,一会儿就到了红军墓了。<br> 红军墓地座落在村民成秋发老人家后面的山坡上,墓地已经平塌了,上面散落一些石块,旁边有一根已经朽化了的松柏树,据说,墓前种有二棵松柏树。<br> 据成秋发老人说,1972年,当时全国开展斗私批修运动,上面调查我们这里有没有红军和红军墓时,老人们讲出来的。时任小源大队队长邓昌贤同志,带领村民把二位红军烈士的遗骸分从二个地方迁来,为红军购制了二付棺材,下葬那天全村聚在一起,敲罗打鼓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并组织学生在每年的清明节为红军烈士扫墓,缅怀革命先烈。<br> 据村民说,一具红军的遗骸是从山背村赵生贵房子背后挖掘出来的,另一位红军留在村里帮人做长工,死于解放前,死后葬在山上。<br> 赵新华同志说:“这些牺牲的红军战士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离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长眠在我们这里,太可怜了,我们不能忘恩,一定要永远记住他们。”<br> 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欧阳华军当即说:“一、立即把红军烈士墓重新垒土,并立好碑,;二、近期组织二个村的知情人更进一步的了解,发掘红军长征在犁头的历史。”<br> 现场有位村民说,留在我们村打零工的红军战士名叫王有才。<br>离开犁头乡时,欧阳华军同志说:“等我们为红军建好墓立好碑,发掘出红军长征在犁头的历史后,再邀请你们来。”<br> <b> 后记:</b>在回家的路上,我们一直在讨论红军墓的事。宁老师说:“犁头乡的瑶族人民用棺材厚葬红军烈士的事深深地感动我,这是我们在蓝山境内唯一发现由村委会自发厚葬红军战士的事;欧阳华军书记的决定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彰显一名共产党员、地方官员高尚情怀,深刻领会和认真践行读好党史,讲好红色故事,利用红色资源精神,是一个有担当、有远见的好干部。”<br> 据蓝山相关史志资料,1934年12月,有一支红军队伍途经犁头乡,后查证这支部队,就是英雄悲壮的绝命后卫师余部,如今,长眠在犁头乡的红军烈士,无疑是这支队伍的战士。截止到今日,劫后余生散落蓝山境内或周边地区的确认和疑似红三十四师失散红军吴富祥等12人等十二人,发现疑似红三十四师烈士墓共六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