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上岛以来,还没有去过团部,据说是在福山镇。打听一下,知道25连距离团部有12公里的路程,走路需要两个小时。明天就是星期天,连里放假。我们几个人在一起悄悄地商量,准备去一趟福山,担心指导员不批准,便瞒了他。匆匆地吃过早饭,我们便悄悄地溜出连队,蹚水过了红河,翻越了崇典坡,由东而西从十六连穿插而过,来到一个三岔路口,不知该走哪条道?见一位樵夫,在防风林带里砍伐灌木,林蔚盛上前问路。按照樵夫指引的方向,沿着蜿蜒曲折的林中道路,八位兵团战士,戴着印有兵团战士几个字的草帽,排着单兵队伍迤逦前行,走下小山坡,便到了福山镇。周日不等于墟日,镇上行人寥寥无几,感觉有点清淡。团部就在福山镇中心的后面,福山镇的周围是9团的几个连队。本着一种好奇心,我们来到团部,一幢三层楼的单梯双走向的办公室,建在红泥地上,路面还没有硬底化,办公楼门前种着几株高大的椰子树,感觉没什么好玩的。绕着团部转了一圈,已经中午时分,我们回头来到福山饭店寻食咖啡。福山咖啡,闻名遐迩,而且便宜,一杯咖啡只要一角钱,一杯啡奶,只要一角五分钱,一个冰肉包子是一两粮票和一角钱。当年吃的东西的确便宜,然而,我们的工资也很低,一个月国家给我们发了22元钱的工资,扣除集体食堂所需伙食费10元,剩下的12元要积攒回家探亲的路费,所以,零花钱一定要扣得很紧。我们并了两张桌子围坐起来,每人来杯啡奶和两个包子,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我端起瓷杯,呷了一口啡奶,环视店面,心中称奇,赞叹小镇上居然有如此宽敞的门面。打量厨房,见灶台上架着两口大锅,其中一口锅煮着滚烫的开水,锅旁边放着一个用铁皮做的大壶,这壶是用来煮咖啡的,店主人不知有多久没有清洗了,壶边上留下了咖啡溢流的痕迹,一道叠着一道的,如同翻开的书页。那时的咖啡加工工艺还比较原始,既没有磨成粉更没有即溶之类的,只是将咖啡豆磨成小茬。冲咖啡时,店主会把咖啡放在一个用纱布和铁线做成的捞子里,然后把盛咖啡的捞子放在壶内,再用一个大铜瓢从锅里装上一瓢开水,自高处向壶里冲,那咖啡在开水里翻滚着,再泡上一会,一股浓浓的咖啡香味就弥漫开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我们吃完啡奶和面包,走出饭店,一阵惆怅袭上心头。福山小镇,弹丸之地,比起汕头的繁华,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大家恹恹然地走上回连队之路,走了一段大路之后,拐入林间小道,阴差阳错,竟走错了路,似乎掉进了一个怪圈,转了两转,总是回到了原地,想辨认一下来时路,可是,看来看去,所有的林段都是一样一样的,所有的小路都是红色泥土的。大家急得团团转,望望头上,太阳已渐偏西,如果寻不到出路,夜里只能在山林里喂山猪了。我审视四方,田字状的橡胶园结网似的相连,所有胶田都是一模一样的,防风林带更是如此,他们都像卫兵一样地环绕着橡胶园,此时的你,就像掉入迷宫,怎么走也都会回到原点,当你觉得一草一木都一样的时候,你就找不到可供参照的物体了。宋代陆游诗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我们不知所措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指导员的话:“25连位于团部东面。”根据这一句话,可以推出一个真理:只要我们背靠太阳往东走,便可走出迷宫般的林地,回到连队。我把这一想法告诉大家,大伙一致认可。我们便以西斜的太阳作为路标,背着太阳,朝着东方果敢地往前走,终于走出迷宫,来到一座山的顶峰,面前豁然开朗,往下一看,可以依稀看见几幢排列整齐的房屋,有人家就有救了,我们高兴得连爬带滚地翻下山来。原来这里是5师9团10连驻地。那不要紧,10连有我们的老乡,我们找到了之前分配在10连的阿兰、阿妹和素贞。在她们那里喝了点开水。10连指导员闻讯来到知青宿舍,了解情况之后,担心我们又走丢了,立即打电话给25连的指导员徐光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再说指导员早上起床,发现新来的知青不见了,以为集体逃回城里,正被吓得目瞪口呆,接到10连传来的消息,高兴得不得了,三步并两步地来到10连,把我们带回到25连,此时天已黄昏,夜幕渐渐垂下。我们8位莽撞的汉子,来到5师9团25连不久,就上演了一出丛林历险,此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半个世纪过去了,至今记忆犹新!</b></p>